乡村振兴背景下重庆石桥乡独竹漂传承研究
2023-04-05陈静黄健
陈 静 黄 健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100
1 引言
2018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民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1]。该意见指出要充分挖掘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乡村振兴。
独竹漂是起源于土家族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的一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其观赏性,也被称为“水上芭蕾”“一苇渡江”等。
从体育项目视角来看,独竹漂是由运动员脚踩单只楠竹,通过手握竹竿进行划动从而能够在水上漂行,常用于艺术表演或竞速比赛。
独竹漂与群众百姓所创造和传承的生产生活文化,与发源地的文化娱乐活动、宗教信仰、生活社交等都存在着内在联系,是一种带着历史性和传承性、艺术性与娱乐性、社会性和政治性,自然性和经济性的多重因素交杂的体育文化项目,因此,独竹漂于2009年正式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独竹漂的传承和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对于方才完成脱贫攻坚的石桥乡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语境下,石桥乡独竹漂项目如何进行创新性发展和传承,成为了亟需思考的问题。
为此,本研究拟从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的角度出发,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石桥乡独竹漂的传承创新路径,以促进石桥乡大力发展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2 独竹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价值界定
2.1 文化传承价值
独竹漂历经超六百年的沧桑变化,从最初的人类生活工作方式演变为当下以观赏表演和竞赛为主要形式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符号传承至今,渗透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高尚精神品质,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独竹漂作为“非遗”体育项目,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融入石桥乡能够推进当地乡村文化建设,能够成为当地乡村文化的重要支柱。将其深耕嵌入石桥乡文化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不仅可以增加有效文化供给,繁荣乡村文化,还能倡导乡村文明新风,激发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动力[2]。
如今,独竹漂的保护与传承已不再是孤立的,其保护传承路径与乡村文化建设已经形成融合,传承独竹漂能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2.2 经济开发价值
独竹漂具有艺术性和竞技性,其既可以作为表演形式,又可以进行竞速比赛。同时,石桥乡拥有湛蓝碧澈的芙蓉湖,二者结合是最具有吸引力和价值的资源。芙蓉湖可以接纳独竹漂这项民族传统体育所具的表演观赏性,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交通、餐饮和住宿经济注入崭新的活力,能够促进游客消费,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
石桥乡还可以承载独竹漂各类品牌赛事,借助现有旅游景区资源开发传统体育休闲体验项目,从而加强当地民族体育特色旅游地区的建设,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3 政治价值
独竹漂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源于中华古老人民的生产劳动需要,集民族地区风俗习惯、价值观、崇拜信仰、伦理思想于一体,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和不屈不挠、奋进向上的价值观。其所承载的精神文化经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和传承,使人民进一步感知、记忆、传承。
从个人层面上讲,独竹漂传统体育文化提升了个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外,独竹漂作为水上表演项目,走向多个民运会,通过与各族人民的互动、交流和交融,将独竹漂文化种子播撒在各族各地,营造民族体育文化大格局,可以依托区域性、群体性的体育赛事,作为连接各民族文化、生活、精神和信仰的纽带,从而铸牢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4 人文、社会价值
独竹漂本身就是一项功能丰富的健身运动项目,它通过全身各个肌肉关节的互相协调作用提高人们的身体柔韧度和心肺功能等。
除此之外,独竹漂又是一项体育表演项目,它将舞蹈艺术和体育健身融为一体,因此,独竹漂带有一定的健身性和娱乐性,能在体现人体动作美的同时,有效提高人体自身的运动体能。在新时代文化强国背景下,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路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与教育进行融合。若独竹漂能够融入石桥乡当地体育教育,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不仅能够丰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创新传统体育教学思路,促进其体育教育发展,同时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对独竹漂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非遗进行弘扬和传承。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石桥乡独竹漂传承现状及挑战
3.1 产业结构单一致发展受限
体育产业是新时代的健康产业、幸福产业,同时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4]。石桥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独竹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发展乡村体育产业的基础优势。
目前,石桥乡建立了独竹漂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但在具体的乡村旅游开发中却没有与体验式民族体育产业相结合,更多的是游客以观看或欣赏表演为主,没有直接参与传统体育活动。因此,“独竹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工作存在着形单影只的现实困境,未能开展体育体验活动,未能开发体验式体育产业。
3.2 品牌效应不足,辐射范围较窄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独竹漂所面临的环境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同体育项目、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竞争业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随着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旅游开发模式和产品同质化的现象也日趋严重。
在重庆,独竹漂与其他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发展模式相似,都以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产品为主,以民族文化熏陶和娱乐体验为辅,存在着旅游产品、服务模式和营销方式雷同的现象,市场定位都以观光旅游为单线,造成地域体育旅游产品无特色、无创意、无吸引力,未能打造出以独竹漂传统体育项目为特征的特色体育文化乡村,品牌效应不足,从而导致这一传统体育项目辐射范围较为狭隘。
3.3 价值定位模糊,文化内涵有待继续挖掘
随着地方政府对民族地区旅游业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民族旅游资源被地区商家和当地政府大力开发,各种进行过精美包装和新奇的旅游产品扩大了民族旅游的影响力。
目前,艺术展演已成为独竹漂在石桥乡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各类独特的展演成为石桥乡旅游的又一吸睛点,与当地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一起展现出石桥乡的无限魅力,推动了石桥乡旅游的发展。然而,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独竹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本真文化却被浮于表面的展演形式所掩盖,人们无法从外表形式探析其项目本身的特征和意义。
独竹漂项目本身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仅靠新颖的展演形式来满足游客的猎奇之心,这类发展模式难以持久,保护和传承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4 乡村振兴背景下石桥乡独竹漂的创新传承路径
4.1 文化振兴:挖掘内涵和外延,提升文化自觉
充分挖掘独竹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建设乡村文化体系,是增强石桥乡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途径。在石桥乡,当地居民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应当清楚地了解独竹漂的历史溯源、发展历程以及精神文化特色,因此,需从以下三个维度深入挖掘内涵来提升居民的文化自觉:
一是历史内涵。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蕴含的历史内涵奠定了这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根基。政府作为非遗保护主导力量,要带领当地居民共同梳理独竹漂历史脉络,凝练独竹漂的文化底蕴,以现代科技手段留存独竹漂特殊记忆,厚实乡村文化内涵,从而厚植乡村居民的文化情怀,提升文化自觉,还可以将独竹漂特色体育文化发布于乡镇政府网站、乡村旅游宣传片、体育旅游文化产业或其他媒介的小视频平台中,实现特色体育文化基因的传递,占领更多的体育文化市场,发展体育文化传承体系[5]。
二是人文内涵。深入挖掘独竹漂所蕴含的观念,提炼拼搏向上的精神气魄,通过宣讲课程、技艺传授等形式将其内涵融入居民生产和生活中去,提高乡村凝聚力,建设当地的特色文化区。
三是社会内涵。在体育强国、全民健身等政策方针的指引下,民族传统体育既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又维系着民族的和谐团结。当地相关部门通过向外扩大宣传交流、建立独竹漂专属节日,打造乡村特色体育文化活动等形式,让当地民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树立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唤起大众对独竹漂文化的集体认同意识和践行居民文化自觉。
4.2 产业振兴:开发活动形式,塑造乡村特色品牌
乡村旅游对实现稳定脱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立足于当地乡村资源,根据乡村特点,打造出差异化、个性化的乡村旅游品牌,由此才能让乡村旅游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永久的生命力。
石桥乡作为重庆少数民族地区一个具有特色民族风情和厚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色彩的乡村,需要充分体现传统体育文化特色,打造出以独竹漂为独特品牌的体育旅游和文化体验相结合的乡村。
首先,积极打造体育旅游品牌,提高石桥乡的知名度和独特性。根据“芙蓉湖”和森林等资源的自然环境优势和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构建品牌意识,建立“以独竹漂体育活动为主,其他休闲娱乐为辅”的发展思路,围绕此体育项目制定精品旅游线路,综合开发陆地和水上等多项目群,形成完善的独竹漂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地域性乡村传统体育运动品牌。
其次,促进体育旅游和传统节日的融合,打造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节。独竹漂作为端午节前后的文化风俗活动,可以借助端午节这类法定节日,在石桥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大型活动,让游客观赏各种形式多样、动作变化丰富多彩的独竹漂表演。
同时,独竹漂也可以作为一项仪式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将布依族嫁娶文化融入其中,新郎和新娘通过身穿当地传统民族服饰,两人同乘一根竹竿完成拜天地、揭盖头等各项布依族婚嫁仪式活动。[6]再次,举办体育旅游赛事对石桥乡的引流以及经济带动效应作用巨大。
因此,石桥乡要利用好“独竹漂训练基地”这个头衔,积极举办和承包各类独竹漂赛事,做好赛事服务和赛事宣传,同时,赛事为打造“体育旅游+”模式提供了平台,以当地自然景观为基础元素,开发独竹漂特色文旅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拉动当地消费升级,从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4.3 人才振兴:发展多元化传承模式,吸引人才进乡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要“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乡村当地文化资源成为乡村人才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7]。在政策规划的指引下,独竹漂传统文化传承应当担负起乡村人才振兴的重任。加强石桥乡人才的建设,不仅能够为石桥乡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而且还能够有效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促进独竹漂发展。
一方面,石桥乡应当采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乡村本土人才,从而把独竹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向深入。一是要重视师徒传承模式,师傅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将独竹漂知识技艺传授给弟子。同时,完善独竹漂传承人的保护制度,以保证传承人的发展利益。二是要建立起补助津贴、荣誉称号等激励制度,鼓励家庭传承。三是要注重建立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独竹漂人才的培养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通过开设独竹漂传承班,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和独竹漂技艺人才对当地教师和学生授课,同时,培养理论型人才,对其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型人才对其进行弘扬。
另一方面,从石桥乡本土资源和区域定位出发,吸引各界人才投身石桥乡,为其提供投资创业的舞台,用独竹漂体育产业吸引更多人才,从而激发独竹漂的传承活力。当地相关部门要充分挖掘外出人才回乡发展,以独竹漂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核心支撑,将区域内体育产业要素有效组织起来,通过政府积极实施税费减免政策、加大债券安排、推进创业贷款等措施予独竹漂产业建设以鼎力支持[8],为返乡人员的创业和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4.4 生态振兴:重视资源开发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9]。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独竹漂传承模式和旅游规划虽能带动石桥乡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要协同石桥乡生态文明建设。独竹漂旅游开发可能存在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石桥乡生态振兴:
一是要依托政府职权,建立专业的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加大对石桥乡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强规范旅游商业开发项目的环境设施和卫生安全问题。
二是要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当地居民进行生态保护,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乡民普及环保意识,引导乡民践行绿色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其次要将独竹漂的“原生态”作为宣传点,构建独竹漂生态传承文化,将绿色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理念落到实处,从而加强游客对独竹漂传统原生态的保护意识,实现维护生态环境和开发体育旅游的互利共赢。
5 结语
在体育产业化浪潮下,独竹漂因其传统性面临着传承困难的危险。而乡村振兴战略为独竹漂这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新时代语境下独竹漂的传承提供了持久动力。石桥乡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和独竹漂训练基地,要充分挖掘独竹漂运动的功能和价值,借助文化传播和市场旅游开发,实现独竹漂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延续石桥乡文化血脉,实现乡村振兴和独竹漂传承的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