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机与挑战:息烽县“跳花灯”传承路径探究
2023-04-05赵益丽赖小玉
赵益丽 赖小玉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五个认同’中的积极作用;努力肩负起我国优秀体育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扩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自信。”[1]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历史内涵,与各民族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息烽县“跳花灯”具有历史悠久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如今是自媒体时代,息烽花灯迎来了新的传承价值与契机,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由此,应抓住时代契机,突破陈旧,使息烽县“跳花灯”项目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得以传承。
1 息烽县“跳花灯”文化概况
1.1 历史渊源
“跳花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具有久远的历史。它最早起源于“元宵灯会”活动或灯舞、灯戏。据《隋书、音乐志》记载,炀帝大业六年(610)正月,杨广(即隋炀帝)为了夸示其国力富裕,利用突厥族的染干来朝,在洛阳端门街设“角抵大戏”“总追四方散乐、大集乐都”,[2]体现出当时灯下表演的繁荣场面。随后出现在贵州最早记录为清康熙年二十七年(1688)任贵州巡抚的田雯所辑之《黔书》中的春灯词:“奚官金勒连钱马,串作花灯碟蹬行。”[3]这则记载说明康熙巡抚贵州时,以采花茶调为主体的花灯歌舞在贵州开始盛行。明清时期,随汉人大量迁入,息烽花灯从而逐渐兴起。至民国时期,几乎每个村寨都有灯班或灯会。据历史资料记载,历代的战争事变,使外地人口不断入黔,人口骤增,商贾云集,使得息烽花灯吸收了充分的养料,流传至今,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到除夕至元宵节表演的民间民俗活动,突显出“跳花灯”特有的仪式化表演,让花灯表演发展逐步程式化,集朴素优美、诙谐抒情、歌、舞、戏、乐、琴、民间纸扎工艺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2 文化特征
1.2.1 交融与地域性
不同地域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构成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同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息烽县体育文化“跳花灯”每年会举办相应的竞赛活动,引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使各乡镇相互吸收、相互交流,将竞赛活动与文娱活动融为一体,体现了息烽花灯民族文化的交融性。当地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本地的风土人情,表现出民族特色鲜明的审美、精神、思维、风俗和生活习惯。因此,息烽花灯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也是息烽县生产生活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真实写照。
1.2.2 民族与传承性
息烽花灯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是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留下的瑰宝,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的历史长河中,早先带有浓厚的宗教祭祀色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花灯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成为地方民族喜爱的传统项目,体现着强大的民族号召力和凝聚力。因此,息烽花灯文化具有明显的传承性特征。
1.2.3 娱乐与健身性
息烽花灯早先是在一年一度的民族节日活动中开展,伴随着民风民俗流传开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竞技性和表演方面发展,最后向娱乐性方向延伸。是人们在得到物质需求满足后,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将息烽花灯往健身娱乐方向发展的运动形式。它趣味丰富,因地制宜,成为当地社会娱乐活动、强身健体和休闲运动的主要方式。
1.3 跳花灯生活习俗
“跳花灯”习俗有别于其他民间生活习俗,跳花灯在每年除夕至元宵期间举行,正月初一选择吉时,举行“出灯”仪式,正月十五则进行送灯烧灯仪式。村里还会筹办花灯会,花灯会的领头人可称为“灯头”或“会首”。邻村之间通过花灯会进行交流,每年冬腊月,灯会就要推选花灯会首,筹办灯堂,筹集资金,制作花灯,并商量出灯先生和出灯日期。每年正月正是新春佳节,举办花灯会,寓意着新年快乐,人财两旺,五谷丰登等。
1.4 跳花灯表演形式
“跳花灯”表演形式有宗教祭祀性表演、娱乐性表演、竞技性表演。首先,祭祀性表演在每年元宵期间花灯活动中体现出来,其中以出灯开始,收灯作结。出灯与收灯仪式表演,灯会请掌坛师先生前来主持,他们认为万物兼有灵性,皆可以凭借自己的语言及行为对其产生影响,愿世间不招致火灾,皆能祸福于人类。其次,娱乐性表演体现在节庆文化娱乐活动中,在纪念节日活动同时,使得民众生活得到消遣和娱乐。竞技性表演形式让“跳花灯”项目发展更加规范与程式化,每年会举办相应的比赛,在增强人们身体素质时使人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促进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
1.5 跳花灯服饰和道具
“跳花灯”表演服装特别有讲究,其中幺妹(旦角)头上会插鲜花,穿旗袍、花布、短上衣,把红绸和花系腰上,手拿花卷或扇子;唐二(丑角)头上包红帕或清帕,腰上系红绸,穿青色大腰裤、脚穿白布鞋;当官的头戴博士帽,穿长衫。老人穿长布衫、麻口条等。跳花灯的道具多种多样,会根据表演形式制定相应的道具来点缀。例如:椅子、长凳、背景布等,如今涉及大型表演服装和道具如戏剧一般,会准备刀、枪、棍、棒等。服装和道具的使用逐渐新颖化,越来越受人们喜爱和认可,促进息烽非物质体育文化“跳花灯”的传承与发展。
1.6 跳花灯的音乐与唱词
“跳花灯”音乐包括曲调和打击乐两部分。曲调分为正调、杂调。正调为传统词,吸收当地的民歌、山歌、小调、戏曲等融入其中;杂调可即兴创编,欢快、灵活多变。打击乐有文月和武月之分:文月常用乐器为扬琴、胡琴、二胡、低胡、高胡、月琴、笛子、琵琶、三弦、唢呐、碰铃等;武乐常用鼓、锣、钹、堂鼓等。花灯音乐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别具一格、具有当地民族风情、诙谐风趣、喜庆欢乐之感。跳花灯的唱词与人们生活很贴近,讲究字正腔圆、结构规范、通俗易懂、郎朗上口,可抒发情感与寄托相思,富有浓厚的民族生活特色。
“跳花灯”唱词《农村“五治”六杯酒》片段:四呀杯子美酒(啊!)想敬我的哥哥,听妹讲治水说些它什么;一要治理污黑水,二要治理臭水塘;饮水安全有保障,开心快乐又安康,哥啊你好妹不慌。五呀杯子美洒(啊!),小妹妹亲手抬;听哥把治垃圾慢道来;大街小巷齐整治,乡村美丽客常来;垃圾处置要分类,节约资源保生态,妹啊你说该不该。[4]
2 息烽县体育文化“跳花灯”传承价值
2.1 丰富民间体育文化多元性,提升民众素养
息烽县“跳花灯”有着厚重的历史,它在自然环境中孕育而生,体现着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其中和谐的生态理念是现代生活的需求,在发展与传承过程中是促进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跳花灯”有着古老的民族特色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和不可取代的精神内涵。花灯活动在除夕至元宵节期间举行,在乡村走访表演过程中,不仅增进邻里关系,正确引导乡村民众的信仰需求,使基层社会安定和谐发展,促进花灯文化的民族文化交流,还体现着民众追求美好生活与优秀品质的精神境界,为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搭建平台,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纽带。
2.2 提高民众身体素质,助力新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多样的花灯文化,有着古老的艺术气息。在特定时间,息烽县为与各乡镇或外界进行文化交流,会举办相应的花灯活动与竞赛,各民众为彰显本民族特色与精神气质,以及展现更好的舞台表现力,会长期坚持训练,不仅提高民众身体素质与心肺功能,还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减少民众的陋习与封建迷信,使民众的精神思维更加积极向上与科学化。不仅提升了农村的精神风貌,还有助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从体育的角度出发,“跳花灯”属于非物质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新农村体育现代化发展,给当地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全面健身,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
2.3 推动文旅融合,助力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发展
息烽有着丰富旅游资源,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跳花灯”项目不仅能吸引大量游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民族和谐团结离不开经济发展,本身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数起源于农村,有强大的民众基础与潜在优势,通过旅游资源与民族传统项目结合,能够创造农村经济新的收入来源,在节假日期间,举办相关的花灯品牌活动,促使旅游业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合发展,不仅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品牌的发展,还提升地方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无疑是发展的健康之道。
3 息烽县体育文化“跳花灯”发展契机
3.1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15年1月25日,贵州省政府发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5]将息烽“跳花灯”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进一步丰富了息烽县非文质文化遗产目录库。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厚重的历史,是民族在实践的过程中遗留下的智慧和结晶,体现着人民创造力和生命力。它具有民族性、独特性、唯一性、地域性等特征。将“跳花灯”项目加入非物质遗产目录,有利于保护与传承,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推动创新性发展。
3.2 国家政策扶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
在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6]其中一个自信就是文化自信,现如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到2035年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是我国一个伟大目标。这充分展示了在推进中华文化发展多样化时期,中央强调要善于挖掘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新的机遇。政府的投入加大,加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步伐,与社会、时代、世界同步发展。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对息烽花灯文化最有力的支持,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使民众更加尊重民族民俗文化,为息烽花灯传统项目指明方向,提高真实性与可行性,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认同感。
3.3 嵌入节日文化,举办多种竞赛
将息烽“跳花灯”嵌入节日文化,对非物质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民族凝聚与社会和谐起到积极作用,更是传承与保护花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庆祝节日同时不仅让身心得到愉悦,还注重文化传承。庆祝节庆不止是一个时间节点,是各民族区域文化交流的节点,增进各民族情感,为社会实践活动增添色彩,使地方历史文化情景再现,为推广添加一条有利手段,不仅能传播区域文化,拓宽市场,改善客源结构,还能塑造地方旅游文化品牌,促进区域合作与经济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以此循环往复,节庆带动旅游业的生态成长,经济上升又反作用于旅游业的发展。息烽每年举办相关的“花灯比赛”,促进了竞赛制度公平公正,使花灯表演更加规范化,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与关注度,加深民众对此项目的认识,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跳花灯”活动中,为花灯文化传承与发展转化新的生存样态。
4 息烽县体育文化“跳花灯”面临的现实挑战
4.1 传承场域嬗变,传承人才匮乏
传承场域是承接传承者和传承内容、方式的重要环节,传承场域的嬗变对息烽花灯文化传承方式有着重大影响。现如今息烽花灯文化传承场域嬗变,是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大难题。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农村、乡镇生活水平低于城市,大量青年才俊到大城市打拼,接受了大城市现代化文化熏陶后,知识观念改变,留在城市生活,使得“跳花灯”项目传承缺少新生代,造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断裂。
因此,聚集在息烽乡村人口的年轻劳动力逐渐减少,使得基层组织重要的传承主体受到限制,当地民众易忽视花灯文化的重要性。本身花灯活动具有传统的艺术体制,新生代受现代化影响,很难接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对非物质体育文化“跳花灯”了解深度不够,无法掌握该项目的传统技能,对“跳花灯”项目的传承意识变得淡薄,缺少传承主体,人才流失速度加快,易导致花灯传承人才匮乏。
4.2 民族特色不突出,削弱民族传统文化价值
息烽县体育文化“跳花灯”在创造性发展的过程中,盲目改造,易丢失民族文化特色,虽然“跳花灯”项目申遗成功,但本地缺乏合理有效的非物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在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中,受到国际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以及西方竞技体育思潮影响,衍生了民族间传统体育文化同化问题等,传统表演文化与练习技法动作逐渐竞技化。民族特色不明显。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虽然我们强调要进行科学化的创新,但是也应该固守本源,保护本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此前提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提升花灯文化特有的价值。
4.3 大数据时代冲击,西方文化渗透
从现代社会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速度加快,“跳花灯”项目在农村基层比较盛行,拥有着生活气息、自然地理资源。但息烽大量青壮年涌入城市,群众参与少,传承主体缺失,传承路径狭窄。现如今是大数据时代,科技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无形之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大量的电子产品、电子游戏、APP软件等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现代体育项目传播途径渠道越来越多,民众容易接受通过网络媒体来进行身体锻炼。电子游戏逐渐取代传统体育游戏,如今年轻人的交往方式更趋向现代化。同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使西方体育项目传入国内,人们更喜爱西方体育项目足球、篮球、排球、棒球等,导致传统体育项目受众人口较小,使得息烽非物质体育文化“跳花灯”传承路径面临着现实挑战。
4.4 制度不完善,宣传力度薄弱
制度是在特定社会范围内调节社会各界关系,设立一定的制度也会影响和制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客观因素。息烽花灯文化传统技艺丰富多样,例如:花灯扎纸、服装选择与制作、民俗、音乐与唱词,相关的实质性保护措施还得加强,如何将这些传统手艺与工艺保留下来,缺乏相关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传播场域和传承保护的制度措施。息烽“跳花灯”与外界交融性较弱,宣传平台力度分散,大多数是百姓口口相传、民间节庆祭祀与竞赛活动、政府官网上传播。在自媒体时代,以上传播渠道相当不足。反之,其他平台报纸、杂志、期刊、电视台、多媒体投放宣传力度较少。因此,大众对息烽传统体育文化“跳花灯”关注度不高。
5 息烽县体育文化“跳花灯”传承路径探究
5.1 生态传承:以政府为引领并强化传承手段
以政府为引领,制定针对本区域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跳花灯”传承与发展的政策。首先,以息烽县实际情况,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跳花灯”项目的投资力度,利用多种渠道招商引资,建立培训基地,配备设备器材,完善基础设施,为该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将息烽花灯传播与传承的阵地和主体引进中小学,制定绘本与图集,以便学生直观理解,培养师资力量,聘用民族传统体育社会指导员,加强新一代传承人才体系建设。高校体育院校专业人才较多,培养体育院校专业人才,通过此平台推广与深度挖掘优秀人才。其次,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继承人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提高传承人才津贴待遇,强化传承意识,改善生活条件与创作环境,促进传承老前辈创新意识,借鉴现代体育文化,改造创新,让花灯文化“走出去、引进来、传下去”。
5.2 铸魂育人: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注入生机活力
深入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首先要建立非物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搭建本地民族特色与提炼民族特色内涵,息烽县是贵州省唯一一批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名录的县、最经典的息烽革命集中营根据地历史纪念馆被列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借此契机,注入经典的英雄人物以及特有的红色文化内涵在花灯文化中去,推动息烽“跳花灯”文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其次,地方政府应合理把握干预度,不能一手包办,给民间花灯会合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合理有效的范围内传承与发展,为此满足市场需求前提下,植根于本地区民间土壤,重视非物质传统体育文化功能,推进息烽“跳花灯”文化创新性发展,培育人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5.3 价值认同:突破横向交流和融合障碍
息烽花灯文化要突破横向交流,尊重理解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借鉴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大数据时代,应把握时机,制定系统化、数字化的宣传与推广,例如:定期在政府官网以及其他自媒体渠道传播息烽“跳花灯”文化,以线上线下的方式频繁出现在民众视眼,让民众了解花灯文化历史、现实与归途,提高民众对花灯文化的认同。息烽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沉淀,应当根据息烽实际情况,开展多姿多彩体现地方特色的花灯活动,有利于群众推广和提高认识。息烽“跳花灯”具有交融与地域性、民族与传承性、娱乐与健身性特征,利用好此特性,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同时融合其他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息烽花灯文化的知名度,增强民族认同感。
5.4 创新机制:加强文旅融合与现代传媒技术结合
如今是自媒体时代,要联合多媒体为息烽花灯文化做好有效传播:“非物质体育文化+”“互联网+”以及“非物质体育文化+互联网”的方法,促进息烽花灯文化的生态传播。每年都会有相应单位、学校、团委会推荐相应人才到当地进行红色革命培训,以此将息烽文化气息逐渐传播与推广出去,息烽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着当地经济不断发展,当地应牢牢抓住这历史机遇与时代机遇,将花灯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尊重和理解祖辈遗留下的财富,科学定位、充分发挥创新性意识,以地方特色开展花灯活动,定期举办竞赛,开展类似健身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全民健身,结合民族地区促进非物质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好有效传播。
6 结语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非物质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的传播媒介,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在新时期,我们应当理解与尊重祖先遗留下来的财富,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息烽县非物质体育文化“跳花灯”为例,探究所蕴藏的深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息烽花灯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被录入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政府的支持,逐渐找到“跳花灯”文化自身独特体系价值,应强化传承意识,培养新生代继承人,提高民族认同感,拓宽传播渠道,创新机制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新发展理念,促进非物质体育文化协调与创新性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