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突发性羊病的防治建议
2023-04-05徐慧龙
徐慧龙,汪 慧
(1.郎溪县飞鲤镇农业农村发展办公室,安徽 郎溪 242114;2.郎溪县建平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安徽 郎溪 242199)
2022年5月,郎溪县飞鲤镇某羊场场主宗某从广德县引进5头黑山羊种羊,羊到场后场内羊群陆续出现鼻流清涕、咳嗽逐步加重、肺部有啰音、发热、采食量下降直至不进食等症状。5 d后羊群出现死亡现象,并且死亡现象逐渐加重到每天3~5头不等。引种前该场存栏羊120头,羊病发生后存栏数减少至34头。接到报告后,针对该场出现的突发性羊病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询问场主宗某,并在现场调查后发现该羊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总结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提出防治建议,以期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更好地预防动物疫病,减少动物疫病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
1 突发性羊病病因
1.1 检疫程序不规范
该场引种时无产地检疫合格证明、非疫区证明以及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也未向属地兽医部门报备。引种的黑山羊未经检疫,无法确定来源,羊携带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新环境中迅速增殖,且由于该场内羊只不能适应病原性微生物的变化,导致发生大规模突发疾病。
1.2 引进种羊应激反应严重
引进种羊经运输到达该场时,由于当时昼夜温差较大,种羊经长途运输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加重。种羊到达该场后不能适应本地的水质、气候也致使应激反应加重,加上病原微生物入侵,抵抗力差,没有抗体,从而导致患病。且由于运输当天昼夜温差较大,中午气温炎热,运输途中种羊大量出汗,热量散发受阻,到晚上气温骤降,导致羊患病[1]。
1.3 免疫管理缺乏
经诉主介绍发现,该羊场羊群虽在一个月之前免疫接种羊痘、小反刍兽疫、口蹄疫等疫苗,但由于小反刍疫苗未按照规定保存,可能导致疫苗失活,使得羊只免疫效果不佳。同时,该场的日常管理存在很大问题,一是羊场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缺乏精细管理的条件,养殖户缺乏管理意识;二是疫苗管理条件较差,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免疫管理,使得疫苗失活,如小反刍兽疫疫苗为冻干苗,从镇畜牧兽医站领回后应该冷冻保存,而该羊场将疫苗放在保鲜室内,未按照规定保存冻干疫苗。
1.4 引种种羊未按规定隔离饲养
在没有确定引种羊是否带病的情况下,场主直接将引种的黑山羊与场内羊群存栏一处,使得引进的种羊把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羊场内其他羊只,这是导致羊群大规模染病的直接原因。
1.5 羊舍环境较差
该场羊舍规格建设不合理,高度、宽度均不达标,导致舍内空间狭小,羊群没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同时羊舍内空气质量差,通风条件不达标,空气污浊,有害气体超标。此外,羊舍内未建设羊床及粪污处理设备,未按时消毒清洁,导致污水横流。以上原因导致羊的抵抗力下降,易患病。
1.6 管理制度不健全
该羊场场主宗某为脱贫户,年龄较大,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场内兽医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做到精细管理,且该场常驻兽医为飞鲤镇畜牧兽医站退休的老职工,年龄大,兽医技能及知识老化,对突发性羊病的诊治不及时、没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该场羊病的发生是引种羊未及时隔离、管理制度不健全、兽医技术人员不足、病羊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羊舍环境恶劣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 防治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五条的规定,动物防疫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净化、消灭相结合的方针。为了有效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加强养殖场的管理,针对该场出现的问题,现提出如下防治建议。
2.1 加强养殖场管理
2.1.1 提高养殖户思想认识 相关部门要积极安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鼓励养殖户通过在农科讲堂网或者中国农技推广APP学习相关养殖管理知识,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减少因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2.1.2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 只有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才能使养殖户心中有数。同时要推进养殖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不能让制度仅仅停留在纸上。
2.1.3 加强日常生产管理 首先,要加强饲喂管理,饲料配比要科学合理,确保羊营养均衡;其次,要加强免疫管理,疫苗、兽药、饲料及添加剂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贮存和使用,同时在春秋季节及时为羊接种疫苗,强化大病免疫;再次,要注意羊场卫生清洁,尽量避免外人进入羊舍,降低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概率,定时通风、清洁,保障羊场卫生。
2.1.4 记录动物卫生监督档案 所有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购买、使用及贮存等信息都要如实记录,对羊群出现的疫病情况也要及时记录,动物卫生监督档案对疫病的分析及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是可靠的溯源手段。
2.2 多措并举增强羊体质
在饲喂优质羊草的同时,要适当补饲精料,并且在精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复合维生素预混剂及中草药(如:人参、刺五加、黄芪、党参等),提升羊的机体抵抗力,有效缓解应激反应。同时,坚持少量多次的饲喂原则,提高羊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
2.3 改造羊舍
增加羊舍窗口,安装换气扇,改善空气质量;加高羊舍,在距离地面1.5 m处建设木质羊床,扩建羊舍面积,使羊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同时,修筑粪污处理设施,对粪污及废料进行统一管理。此外,还可以增加音响等娱乐设施,增加羊的运动量,进而增强羊只抵抗力。
2.4 控制养殖密度
及时出栏成羊以减少存栏量,降低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越小,羊的活动空间就越大,羊的运动量就会随之增大,羊抗病性随之增强。
2.5 定期清洁消毒
羊的粪便极易滋生细菌,因此养殖户要在粪污收集池及其周围喷洒消毒水,并坚持每天清扫和消毒羊舍及场区内道路,从而减少病原微生物传播源,保障养殖卫生。同时,场内中间地面和场区隔离带应当喷洒消毒水和石灰,做好微生物及病原菌的消毒工作,隔离舍内要用二氯异脲酸钠粉水溶剂(1∶400)每天喷洒1次,定时消毒[2];羊舍内点燃蚊香消灭蚊、虫,并安装捕鼠夹,消灭鼠害,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
养殖户要在羊舍门、窗口上方加装保温帘,在早晚比较冷时降下窗帘以保持舍内温度,尽量防止羊群感冒。同时,在羊舍墙壁上安装换气扇,保证羊舍内空气流通,降低羊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2.6 加强引种管理
养殖场尽量不要从外地引进种羊,在必须引进的情况下,应经兽医管理部门检疫后引种。引进的种羊经长途运输后,要遵循少量而多次的原则,补充0.5%淡盐水,并第一时间进行隔离,隔离至少30 d,隔离结束待检疫合格后方可与场内其他羊只混饲[3]。隔离舍应该远离本场存栏羊舍,隔离舍与存栏羊舍中间隔离带需经常消毒,确保本场羊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减少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概率。
2.7 强化羊病治疗措施
针对该羊场出现突发性羊病,可通过常规治疗手段进行诊治,治疗手段如下:根据羊只体重肌肉注射青霉素10万国际单位/kg,3次/d,连续3 d;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0.1 mL/kg,2次/d,连续3 d。治疗方案制定以后,要及时安排兽医技术人员开展治疗。
2.8 加强病羊无害化处理
2.8.1 病羊隔离 要加强对场内羊健康状况的观察记录,一旦发现病羊,要及时隔离治疗,一般保持2~3次/d的治疗频率。
2.8.2 病(死)羊进行无害化处理 根据《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要求,处理地要远离羊场,在地势高、下风向的地方,将病死动物尸体及相关物品投入坑内,最上层距离地表1.5 m以上,同时在坑底洒一层2~5 cm厚的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药,防止渗漏。病(死)羊深埋后,要立即用二氯异氰脲酸钠水溶剂、漂白粉或生石灰等消毒药剂对深埋场所进行彻底消毒,第1周每日消毒1次,第2周起每周消毒1次,连续消毒3周以上。
3 讨论
目前在畜牧业规模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应激源,这些应激源可使动物机体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反应,使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导致动物发病、死亡。在实践中,养殖户应注重饲养管理方式,通过调整饲料配方等措施,尽量减轻或者避免应激反应,以防止应激性疾病的发生[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养殖户一定要加强思想认识,在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对小反刍兽疫、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强制免疫,且主动接受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抽检监督。此外,出栏畜禽必须申报产地检疫,经兽医部门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后才能外运;同理,引种时也要具备检疫合格证明。为减少重大动物疫病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农村养殖户的技术指导,推广优良品种;同时强化自身专业技能,提高知识储备,在遇到重大动物疫病时,能够开展有效、有序的诊疗,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避免大规模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