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对猪育种的影响与对策
2023-04-05朱斐淇刘会敬
朱斐淇,刘会敬,2*
(1.衡阳师范学院 南岳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2.南岳山区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衡阳 42100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作为跨国界猪病之一,因发病过程短、猪群死亡率高、无有效治疗措施等特点,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我国自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生猪产能严重下降,原种场也遭受巨大损失,很多猪场存栏数量减少,缺乏优良的后备母猪补充,母猪老龄化严重。因此,能否科学有效地开展非洲猪瘟背景下的育种工作关系着国家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猪育种的特点
现代猪育种工作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育种,其工作内容大致分为5个方面:一是根据人类饮食需求的改变制定新的生猪养殖选育目标;二是经过科学理论分析以及实验方案验证,制定优质猪育种方案;三是采用合理方法筛选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个体,通过配种改变原有猪群体的基因频率;四是通过近交或杂交的配种方式,提高新型猪群体的基因纯合度;五是改变原有猪群饲养方式与条件,使猪种发生有益于人类的变化[1]。因此,生猪养殖行业应遵循猪育种特点,以增加经济效益为育种目标,明确未来市场行业发展走向,在可预见性前提下制定猪育种目标,随时调整猪育种养殖方案。
2 非洲猪瘟对猪育种工作的影响
2.1 核心群资源量较紧缺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自2018年受到非洲猪瘟重大冲击后,生猪存栏量与能繁母猪存栏量骤然下降。农业农村部相关调研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100家原种猪场中出现60%~70%的清栏情况,核心群种猪资源损失在20%以上[2]。该数据表明我国因种猪资源核心群的减少,3~5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将下降,从而影响数千万头商品猪群的生产性能。2019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约2 035万头,为历年最低值。2020年以后,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国家政策扶持与疫情缓解的情况下,缓慢回升达到2 461万头,直到2021年9月末,才恢复到非洲猪瘟之前的核心群资源水平。
2.2 引种工作基本停滞
非洲猪瘟的暴发对我国猪育种工作造成重创。为减少非洲猪瘟传播风险,全国各地纷纷减少或停止猪配种与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意味着猪育种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导致2019年我国普遍存在原种猪引种量大幅下降的情况。此种情况下,全国父母代以上的种猪数量极度缺乏[3]。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年度遗传评估报告(2021年度)显示,2018年与2019年国家核心育种场提交的生长性能成绩呈断崖式下滑,且有些核心育种场已经完全停止上报数据。主要原因是父母代以上的猪种群的妊娠、哺乳等,需要经过36个月的繁衍才能供应商品仔猪,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到以往数据。
2.3 育种目标发生变化
非洲猪瘟暴发前,各大生猪养殖场将生长速度、料重比、背膘厚度、产仔数量等作为猪育种工作的重心,但在疫情发生后,我国猪育种从传统的“调猪”逐渐向“调肉”转变。猪育种重心的转变使各大生猪养殖企业更加注重生猪屠宰后的性状,如冰鲜肉质量、产肉能力等[4]。尤其对大型屠宰企业来说,因其市场占比越来越大,导致猪育种目标也采用分级标准,不断调整屠宰率、肉质均匀度等性状指标进行重点选育。
2.4 育种技术手段改变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为了尽快恢复养殖规模,常常选择加大种猪引种力度,并在原有育种技术基础上,提升猪育种的抗疾病技术与基因技术。其中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筛选不易度量的性状、低遗传力性状的育种猪,提升育种猪的选择速度与精准度,减少育种猪的世代间隔,加快遗传进展速度,有效预防近交衰退。
3 非洲猪瘟对猪育种工作带来的挑战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经过20多年的种猪发展,基本完成了引进、吸收、改良的转变,步入创新、自主选育新阶段,同时具备与国际品种同台竞技的优势。然而,现阶段我国猪育种方面仍存在选择强度低、测定量少、数据积累时间短等缺陷,与国外猪育种差距较大,生猪养殖企业自主育种能力有待提升[5]。2020年,我国已基本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的蔓延与传播,但仍有零星病例出现,为我国传统猪育种工作带来挑战。
3.1 种猪测定难度加大
种猪育种工作需要通过数据测定以及较为复杂的模型计算,才能筛选出预期优良品种。倘若没有数据参考,种猪育种工作很难开展。这是因为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各地区生物安全与动物疫情防控需要,使得测定人员只能在规定范围内对种猪进行测定,导致种猪测定次数骤然减少,企业因非洲猪瘟疫情损失惨重而无法持续经营,使得经过专业培训的测定人员因生计问题严重流失。
3.2 遗传进展缓慢
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导致各地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母猪存栏量大幅下降,为了确保生猪产能快速提升,需减少母猪淘汰率,延长公猪使用年限,这就使得世代间隔周期变长,从而影响遗传进展。
3.3 遗传交流受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以及非洲猪瘟疫情的持续蔓延,使得生猪养殖企业在种猪调运方面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力度加大,种猪调运程序也变得更为繁琐,无形中阻碍了种猪及其遗传资源的跨区域交流。
3.4 种猪销售渠道不畅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项费用持续增加,导致部分核心育种场资金链紧张,需要地方政府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4 猪育种对策
4.1 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暴露出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在生物安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实际上,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始终受各种传染性疫病的困扰,致使企业难以从中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收益。核心育种场作为生猪种业振兴的关键,需健全生物安全体系,以保证整个行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4.2 搭建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
当前,基因组选择技术已经被世界各大猪育种公司全面应用,并且成效显著,在推进猪育种提高遗传竞争力的同时,获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利用全基因组信息开展种猪高效选育的基因组选择成为当前猪遗传评估的最新方法。基因组选择技术既能有效防范非洲猪瘟,又能通过基因组的选择提早淘汰遗传劣质的猪种,降低种猪测定数量与疫病传播风险,提高育种水平。
4.3 调整育种各项指标
近年来,育种场生产管理模式已悄然发生改变,全进全出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对猪只体重的均匀度提出更高要求。窝内出生体重均匀度不仅与仔猪存活率存在密切联系,而且与仔猪断奶后的体重均匀度紧密相关,养殖者可将窝内仔猪的出生体重均匀度设定为常态化育种目标,以此达到提高群体猪体重均匀度的育种目标。此外,因商品猪受非洲猪瘟影响无法自由调运,只能通过调肉的方式进行运输,该种调运方式的转变对猪肉运输的保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现有肉品储运技术可以提升猪肉的保鲜度,但经过改良的猪肉品种需要将肉质本身系水力、肉色作为今后育种目标,以便猪肉在长途运输中能够始终保持肉质鲜艳。
4.4 应用冷冻精液技术
非洲猪瘟病毒潜伏期约21 d,而种猪鲜精存储期限为5 d。倘若被取鲜精的种猪是非洲猪瘟病毒携带者,且在取精过程中未发现任何猪瘟病症,其精液在配种过程中就会间接造成疫病传播。针对这种情况,养殖人员可采用冷冻精液技术延长精液保存期,充分观察种猪健康状况,确保即将配种的精液无任何传染疾病,从根源上有效杜绝种猪配种期间潜在的传播隐患[6]。除此之外,与常规精液相比,冷冻精液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系数,即便在运输过程中也不会受外部环境影响,对各类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预防具有显著优势,不仅能提升种猪精液利用率,而且能帮助育种企业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种猪,有效节约公猪饲养成本。
5 结语
非洲猪瘟的暴发与蔓延虽然给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但也让更多优质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积极面对非洲猪瘟对猪育种工作带来的各种挑战。只有通过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搭建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调整育种指标、应用冷冻精液技术等措施,将育种工作与生产工作相结合,才能推动我国从养猪大国向育种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