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痉挛症遗传学病因及诊疗的研究进展
2023-04-05聂良卉王帅杨莉斌马榕陈汉江戎萍
聂良卉 王帅 杨莉斌 马榕 陈汉江 戎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科,天津 300381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又名West 综合征,是一种年龄依赖性的灾难性癫痫性脑病,在活产儿中发病率为2/10 000~5/10 000[1]。超过90%的患儿1 岁内发病,4~8 个月为高峰[2]。主要的临床特点为频繁的痉挛发作,脑电图示特异性高峰失律和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或倒退,总体预后不良。部分后期可转变为其他类型的发作,且伴有严重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氨己烯酸、口服皮质醇为一线治疗药物,但其副作用较大且容易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多数患儿癫痫发作难以控制,甚至死亡。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基因相关性遗传学病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由于不同基因变异常有不同发病机制及临床表型,故可针对疾病特点,早期识别可疑的致病基因,根据其发病机制,进行精准诊断及治疗,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现对IS 相关基因变异的针对性诊疗方案进行综述。
1 钠离子通道相关基因
1.1 SCN2A
1.1.1 结构特点SCN2A 位于染色体2q24.3,包含33 个外显子,编码含有2 005 个氨基酸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2 蛋白。
1.1.2 机制及作用 该基因与早期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3]。在胎儿期,SCN2A 通过其髓神经纤维的轴突起始段和神经纤维节来表达[4]。
1.1.3 临床表型 兴奋性/抑制性失衡导致癫痫频繁发作,往往为难治性,伴随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常有脑部结构及运动发育异常等[4],但较少出现热敏感[5]。3 月龄前发病的患儿常诊为局灶性发作或早发性癫痫性脑病,3 月龄后才诊为IS,后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演变为Lennox-Gastaut 综合征[2-4]。Nakamura等[6]报道的9 例患儿有心律失常。
1.1.4 治疗 本型多数对标准治疗耐药,且钠通道阻滞剂效差,甚至加重发作[7],可选用左乙拉西坦;苯妥英钠达到血药浓度后可完全控制发作;多种抗癫痫药治疗欠佳时,可尝试使用吡仑帕奈、生酮饮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托吡酯和泼尼松龙有临时缓解作用[8-10]。
1.2 SCN8A
1.2.1 结构特点SCN8A 位于染色体12q13.13,有28 个外显子,编码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6 的α 亚基。
1.2.2 机制及作用 本基因广泛表达于Ranvier 髓鞘轴突节及轴突初始段的远端部分,具有兴奋与抑制神经元的双重作用,在胎儿期即有表达,出生后逐渐增加。基因变异使Nav1.6 的过度表达导致放电增加,出现癫痫发作。
1.2.3 临床表型 基因突变影响患儿各项发育[11],甚则出现智力残疾和运动障碍。部分还可出现如孤独症样症状、严重的骨质疏松、心律失常、视力障碍及消化系统疾病等[12]。Nav1.6 在心室肌细胞中表达广泛,影响心脏功能,甚者心肺系统衰竭、死亡。癫痫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癫痫性猝死的发生率由1%提高至10%[13-14]。由于可能未明确病因便死亡,实际致死率或许更高。姚春美等[11]报告2 例患儿吞咽障碍。有患儿周围环境刺激后加重发作[15],但很少见热敏感[5]。
1.2.4 治疗 本基因突变需终身治疗,以兴奋神经元为关键,首选钠通道阻滞剂,奥卡西平效佳[11],但本类患者应谨慎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亦有效。苯妥英钠应用广泛,但长期使用副作用明显[16]。联用四种抗癫痫药无效者加用拉考沙胺或生酮饮食效果较好,超治疗剂量使用左乙拉西坦可能导致癫痫发作加剧和/或发育倒退[17-18]。
2 CDKL5
2.1 结构特点
CDKL5 位于染色体xp22.13,由1 030 个氨基酸组成,共有21 个外显子,编码具有激酶活性的一个磷酸化蛋白。
2.2 机制及作用
CDKL5 在发育早期即广泛表达于心、脑、肺等多种组织细胞中,在大脑、睾丸和胸腺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基因变异导致激酶活性丧失。CDKL5 的N 端催化激酶活性,C 端对基因的表达起负反馈调节作用。
2.3 临床表型
Bahi-Buisson等[19]发现癫痫发作早,还可有如Rett 综合征样特征、眼神交流差、严重肌张力低下等。变异位于基因N 端时临床表型较为严重,位于C 端语言、运动功能等较好,临床表型轻。
本基因呈X 连锁显性遗传,女性的另一条X 染色体可起到代偿作用,男性临床表型更严重、发作形式更多样且年龄更早,在胚胎时期起便可产生致命性损害,部分在婴幼儿期夭折[20]。多数患儿出现额叶、颞叶萎缩且伴有颞叶白质高信号,部分婴儿有早期慢性硬膜下血肿、胼胝体薄[20]。有学者[20-22]发现29 例患儿中,5%的女性和38%的男性出现严重脑萎缩,且男性更严重。约75%存在心血管疾病[23]。
2.4 治疗
据报道[24],超1/4 的患者使用过10 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氨己烯酸、氯巴占、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在可控制部分发作的前提下,生酮饮食可改善生活质量,迷走神经术可改善情绪及注意力。其中,21 例患儿使用苯巴比妥疗效均较差。短期疗效较好的药物有非巴马特、氨己烯酸、氯巴占、丙戊酸钠、类固醇、拉莫三嗪、唑尼沙胺,但普遍存在较强的耐药性。
3 DEPDC5
3.1 结构特点
DEPDC5 基因位于染色体22q12.2-12.3,编码1603 个氨基酸,与NPRL2 和NPRL3 共同组成GATOR1蛋白复合物,为其中最大的单位。
3.2 机制及作用
GATOR1 是mTOR 通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在神经元中表达。变异导致GATOR1 蛋白结构发生改变,兴奋性突触数目增多,神经元胞体增大,mTOR通路过度激活[25-26]。DEPDC5 自胚胎发育早期至成年后均有强烈表达。由于外显率低,无症状的基因变异携带者很常见,遗传、环境因素都可能影响临床表现。
3.3 临床表型
69%的结节性硬化症表现为IS[27]。既往报道大多智力发育正常,部分可出现轻度的智力发育落后、心理或行为的异常、孤独症样表现等。多数患者具有癫痫家族史,精神运动发育正常,以局灶性发作多见,多为难治性癫痫。本基因变异存在一定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基因损害越重、外显率越高,疾病表型越重[28-29]。同时,亦有沟底发育不良、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巨脑回畸形等脑结构异常[30],实验发现,基因纯合突变的老鼠有严重的颅脑畸形[27]。
3.4 治疗
氨己烯酸可抑制mTOR 通路,为一线治疗药物,且氨己烯酸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率超过30%[30],单药治疗效果差,需多药联合治疗。有报道局灶性癫痫患者术后发作控制,故难治性局灶性癫痫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全面性癫痫或致痫灶较多的患者,效果未必乐观。
4 STXBP1
4.1 结构特点
STXBP1 基因位于染色体长臂9q34.1,编码STXBP1蛋白,最长的转录本有20 个外显子。
4.2 机制及作用
本基因在大脑中编码一种特定的膜转运蛋白,实现神经传递。当STXBP1 功能障碍时,会对突触囊泡的胞吐产生严重影响。
4.3 临床表型
本基因变异所致的IS 具有早发倾向。严重的发育迟缓和癫痫是主要且独立的表型特征[31],实验发现,基因变异小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受损,且仅STXBP1 蛋白水平轻度降低就足以导致认知缺陷[32]。患儿多预后不良,死亡率高。Barcia等[33]分析了7 例患儿的颅脑MRI,发现6 例额叶发育不全、胼胝体薄且畸形,1 例髓鞘发育延迟。
4.4 治疗
多数使用抗癫痫药物效果较好,甚至约1/3 可完全控制发作[34]。左乙拉西坦为突触小泡再摄取抑制剂,可调节突触囊泡的释放。左乙拉西坦、氨己烯酸、丙戊酸钠、托吡酯、加巴喷丁、生酮饮食及手术治疗效果好[35]。质子泵抑制剂或可用于治疗STXBPl 单倍体功能不全。即使发作控制,严重的发育迟缓仍需有效的治疗方案。
5 GABRA
5.1 结构特点
GABRA 位于染色体5q34,编码GABAA 受体α1的亚单位,共包含10 个外显子,编码474 个氨基酸。
5.2 机制及作用
GABRA1 基因为氯离子通道GABAA 受体基因家族成员之一,γ-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增加氯离子和碳酸氢盐离子膜的渗透性。GABRA1 的TM1 结构域含有一个神经类固醇结合位点。大鼠的TM1 结构域突变降低了神经类固醇对GABAA 受体的增强和直接激活[36]。
5.3 临床表型
抑制TM1 结构域突变导致的IS,属婴儿癫痫谱中最严重的表型。所有从头基因突变的患者都具有广泛的严重癫痫性脑病[37]。同一家系中表型可能一致,多数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约70%脑电图有爆发-抑制或高峰失律,部分可见闪光刺激诱导发作[38]。
5.4 治疗
多数癫痫发作控制良好。氨己烯酸和丙戊酸钠是γ-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使其在突触间隙中维持高浓度,上述药物与加巴喷丁或拉莫三嗪等可控制约2/3 的癫痫发作。亦有学者报道KCNQ2、KCNA2、SCN1A、ARX、ALG13、PCDH19、MC2R、CASK、COL4A1/COL4A2等基因突变及部分染色体异常与IS 发病有关,但目前的报道有限。
6 中医药相关研究
6.1 中医认识
基因相关性IS 在古代未有明确记载。“胎痫”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帝曰:人生而有颠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故令子发为颠疾也。”即由患儿母亲受惊诱发子痫,与现代“遗传因素”有相似性。《太平圣惠方·小儿惊痫》云:“治小儿风热惊痫……紫石英散方。”提出了惊痫治法。
6.2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有多组分、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通过整体调节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针对耐药情况,中医药治疗可及时调整处方,亦可配合针刺、推拿等特色疗法。
马融教授认为,早期就应注重抗痫与增智并举,并根据不同阶段,提出了热、郁、虚三个病机关键,创立了泄热定惊、涤痰开郁、培补肾元三个治疗大法,分别予风引汤、凉膈散、河车八味丸加减以治痫,临床疗效好[39]。有学者[40]研究显示,IS 患儿使用中医药治疗的最佳疗程至少为6 个月,常用的有效方剂为涤痰汤、百合汤、柴桂龙牡汤、银翘散及固真汤,亦可选用熄风胶囊及茸菖胶囊等中成药治疗。
由于患儿对中西药均有很强的耐药性,故治疗时应频繁更换方剂。有学者[41]整理病例发现,患儿病程较长,故其自拟中药汤剂,以豁痰熄风、健脾补肾及养血活血为基本原则,同时配合针刺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提示可根据患儿表现,辨证施治,灵活加减。
7 讨论
IS 为早发癫痫性脑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癫痫综合征,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基因变异与IS 有一定相关性,且伴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
SCN2A 所致的IS 多在3 月龄后发作,钠通道阻滞剂可能无效,可尝试使用左乙拉西坦、苯妥英钠及生酮饮食。SCN8A 基因变异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孤独症样症状,周围环境刺激可能诱发发作。治疗以兴奋神经元为关键,但应避免使用奥卡西平等对心肌细胞有影响的药物。CDKL5 基因变异的男性更严重,甚至在胚胎期致死。氨己烯酸、氯巴占及丙戊酸钠等联合生酮饮食治疗可能有效。DEPDC5 基因的损害重,外显率高时,其表型也更重,且可存在脑结构异常。一线药物及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好。STXBP1 基因变异具有早发倾向,伴严重发育迟缓,且可能存在脑结构异常。左乙拉西坦效优,氨己烯酸、生酮饮食及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疗效。GABRA 基因变异同家系中表型可能一致,总体发作控制较好,氨己烯酸及丙戊酸钠有效。
中药在血药浓度得到维持后,可控制部分发作,提高认知。使用中药治疗时,应注意频繁更换方剂,避免耐药。多种治疗方案不仅可有效防治患儿耐药,且可集众家之长,发挥现代医学及祖国医学的不同特色优势,控制癫痫发作,改善认知,提高生活质量。但目前中医药治疗IS 的相关报道有限,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