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辣椒无土栽培水肥优化方案探讨
2023-04-05刘静
刘 静
(乐亭县农业农村局,河北乐亭 063600)
当前,我国设施蔬菜面积占设施农业的90%以上,这大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标准化水平,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设施农业的高速发展不仅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国设施农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农药化肥过度施用问题,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蜕化,导致地下水污染、土壤板结、养分失衡和连作障碍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基质无土栽培逐渐受到青睐,不仅成本较低,而且省去了土壤栽培中的人工劳动环节,结合滴灌技术和智能化生产等先进控制方案,可降低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的现象。
1 辣椒无土栽培的优势分析
1.1 辣椒基质栽培的优势
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推广最为广泛的方式,其通透性和稳定性好,直接作用于根系,能够提高辣椒的抗病性,促进其根系生长,节约水肥。通过使用农家肥、糠类和废弃料等进入基质,能够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延迟其衰败期,提高辣椒的品质和产量。基质栽培中还可以使用保水剂,有利于促进辣椒的反季节生长,对产品品质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基质栽培更有利于精准控制辣椒的水肥量,比如在生产初期对N的需求量很大,控制好K的含量有利于提升VC含量。基质栽培套种中还能够增加微生物数量,从而提高辣椒叶片的酶活性,有利于克服连作障碍。基质栽培比有土栽培更有利于促进辣椒的生长,改善各项指标,有利于不断改进育种优势。
1.2 辣椒无土栽培节水灌溉的优势
在无土栽培条件下,更有利于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具体来说,可以结合智能控制技术和传感器得到辣椒的作物系数,从而进行精准的灌溉调度。尤其是在干旱地区,能够实现节水的目的,控制辣椒的蒸腾量。如使用5%高岭土混悬液,可避免因为日光强烈给辣椒带来的晒伤,从而提高产量。利用亏缺灌溉等方式,能够实现辣椒的胁迫灌溉,如在生长前期进行缺水灌溉,在成熟期补水,其辣椒红素仍可达到正常灌溉水平。在辣椒成熟期,可以合理控制灌溉频率,从而降低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提高辣椒的品质。含K废水对于辣椒素、作物光合作用以及抗坏血酸等能力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需要防止重金属的积累。
1.3 辣椒无土栽培节肥技术的优势
我国农业严重依赖于化肥,但是过多的化肥施用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降低利用率,影响蔬菜的品质甚至是抗病性和遗传性能。采用生态有机肥代替化肥,不仅生态效益好,而且也能够提高辣椒的VC含量。
在实际栽培中,可以将菇渣、秸秆灰、蛭石等掺拌到有机肥中,同时也能够改善生长状况,实现优质高产的目的。在辣椒生产中,目前复合肥的施用较多,受到产量影响,在有土栽培方式上,化肥还是农民的首要选择。氮肥过量施用的问题较为严重,要鼓励种植户施用有机肥和生态堆肥等方式代替传统化肥的使用,应大量采用无土栽培方式,智能调节营养液的配方,让肥料浓度处于最优状态。
1.4 辣椒无土栽培水肥耦合的优势
为实现节水、省肥、减药和提质增效的目标,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成为首要选择。无土栽培更有利于推进水肥耦合,通过改善根际环境实现干物质的最大积累,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辣椒无土栽培中,可以对水肥控制比进行精确调节。根据实际需求改善基质的酶活性,如适量水肥比可提高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大量使用水肥能够提高蔗糖酶活性,在缺水灌溉模式下,能够提高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通过基质配方的改善有利于优化水肥比,改善土壤盐化等问题,让辣椒生长处于最高状态,比如在营养液中精量添加各种营养物质,实现水肥效率最大化,让辣椒的各项生长指标都处于最优状态。营养液模式下,包括水肥在内的各类营养物质都能够通过根系吸收,利用效率大大提升,而且在辣椒生长各个时期,营养液的浓度可以动态调整,更有利于把握水肥耦合规律。
2 设施辣椒无土栽培水肥优化方案探索
2.1 总体方案
本次水肥一体化方案选择本地的设施农业基地进行,大棚长80 m,宽20 m,采用双层塑料薄膜,为实现水肥节约目的,大棚上覆盖光伏板,连接供热和灌溉系统。在品种选择上,要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土壤和环境的优质品种,品种要抗逆性强,耐冻耐弱光,产量高,味道适中。本文选择以色列大力神椒,适应滴灌节水技术。采用基质袋式栽培,基质量为18 L/袋。其理化性质为速效氮1 800 mg/kg、速效磷800 mg/kg、速效钾2 000 mg/kg、全氮20 mg/g、全磷7.21 mg/g、全钾19.67 mg/g,pH值为6.91,EC值为2.49 mS/cm。从节约水肥、适应品种和提质增效的角度考虑,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将营养液供应流速设为1.00 L/h。
2.2 栽培基质的选择
有机基质包括草炭、菇渣、秸秆肥料等,无机基质包括炉渣、河沙、蛭石等。对有机基质实施高温发酵,栽培前两个月进行准备,低温时在温室内发酵,高温时在室外进行发酵,在每方菌渣内加入3 kg磷酸钙,调节酸碱度到规定值,将菇渣用水充分浸湿,底部铺设地膜,与土壤隔离,上盖棚膜,堆料高度在1.5 m,1周翻料1次,进行水分调节,当料的细度达到要求,且无异味时,即发好。将秸秆粉碎,长度在2 cm左右,同样用水浸湿后堆垛发酵,当出现清香味时,即发好。配料菇渣:玉米秆,炉渣为1/2/2的比例的,加入消毒鸡粪10 kg/m3,配料时可加入适量的杀菌剂,用于覆膜杀菌。将料填满栽培袋,水浇透后压实。
2.3 水肥一体化系统
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建设蓄水池,在雨水季节进行雨水收集实现节水目的。系统与温室大棚的光伏系统结合,采用光伏泵等设施进行调节,通过低压水管进行滴灌,田间持水量控制在80%。养分供应上使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专用肥,施氮肥深度为5~10 cm,K浓度7.2 mmol/L,N浓度15.6 mmol/L。定值过程中,浇水要足,随时监测作物状态,缺水时进行滴灌,确保根系纵深发展。在浇水关键期,要经常滴灌,确保辣椒的生长。将水肥融于一体浇灌,直接走管道,提升水肥效率,节约人工成本。
2.4 栽培过程
种子处理上,先在阳光下暴晒2天,然后用40%的磷酸三钠10倍浸泡20 min,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反复进行清洗和浸泡。在25℃~30℃的水中浸泡12 h,捞出用纱布包好,放置在容器中,置于28℃~30℃的环境中催芽,每日进行淘洗。在1周左右后发芽,为提高催芽率,也可以使用赤霉素进行浸泡。使用专用无土育苗基质进行育苗,用杀菌剂处理后,堆闷12 h,选用72孔的穴盘进行装盘。
播种后,保持28℃~30℃的温度,夜间温度保持低于13℃左右。如果天气炎热,每日10点进行补水。出苗20天后补充叶面肥,以有机肥为主,减少化肥使用。在栽培前提前半个月进行准备,前1周用水浇透基质,同时使用1%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处理。为更好地进行防虫,在风口等位置设置防虫网,为提高杀毒效果,要进行5天左右的闷棚,棚内使用硫磺粉等进行熏蒸。可采用双行错位法定植进行定植,因为大力椒品种原因,选择穴距50~55 cm左右,边定植边浇水。定植后,要保持较高温度,提升其光合作用,但是温度超过30℃,就要进行通风。
3 结语
实践证明,采用水肥一体化优化方案能够实现提质增效,辣椒的产量没有受到明显影响,而且品质显著改善。营养液的浓度对产量影响最大,在种植中要使用100%的营养液,将基质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每层果实开花到采收前6天前将营养液减量60%,辣椒的产量最优,肥料利用率高达40%左右。水肥耦合也影响了越冬基质辣椒的栽培,除将浓度控制在60%左右外,隔3天还应该浇灌1次100%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