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作物种植中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
2023-04-05贾希博
贾希博
(沂水县院东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沂水 276419)
0 引言
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农业,我国农业研究者不断加强对无公害技术的探究,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种植领域。人们常提到农业中的“三关”与“六节”,即是农业生产基地的区位选择与种植过程中的优化,在残留有害物质的检测上,有3个关卡的严格把控,并在品种的选育、产地环境、病虫防治等6个环节上进行优化。通过种种科学化的有效措施,构建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1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污染严重
为快速实现城镇化,人们无节制地破坏土地,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污染。被污染过的土壤会对农作物造成很大影响,导致植物的内部结构受到破坏,滋生一系列的病害,种植出来的农作物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更无法实现农作物无公害的栽培效果。
1.2 化肥的使用过度
由于无公害种植推行时间不长,所以部分地区管理人员对无公害技术尚未完全掌握,不了解无公害农作物的种植特点,亦不具备良好的农业知识。在种植时,按照常规方法为无公害植物大量施肥。施肥过量,会造成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农作物中的营养成分也会流失,达不到无公害种植的标准。
1.3 农作物产品中存有一定量的农药残留
为避免农作物在生长中免遭病虫害的侵袭,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需要对其喷洒一定量的农药。在喷药的过程中,如管理人员没有对喷药量进行严格监管,农作物的残留一定会超出规定内的标准。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杜绝,不仅农作物的营养成分会大量流失,农药残留还会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对农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阻碍。
2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策略
2.1 对土地进行有效管理
营造良好的土地环境是无公害栽培的前提条件。有关数据表明:在农作物生长中,土壤的纯净程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种植人员想要从源头上杜绝土壤污染的问题,就要切实的考虑当地土质情况,对土地进行溯源管理。在有条件时,依托于高精尖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情况。各地政府应积极发挥调控作用,为地方农作物的生长构建一个健康环境,加强对种植区周边工业企业的管控力度。按照环境部门颁发的相关标准,严格监管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情况。一旦发现工业企业存在违规行为,第一时间责令整改,拒不整改者,则依法处理,绝不姑息。按照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定期对农作物进行生长把控,如松土、除草、施有机肥等。在此过程中,不能盲目地为无公害农作物统一施肥,种植人员应提前检测土壤,从不同地区采集土壤样本,检测后分析其土壤实际情况,再确定农作物的施肥量。此外,种植人员应定期为农作物松土,并采用适合的松土方式,还可以采用灌溉的方式,达到松土的目的。
2.2 水肥管理
农作物在生长期必不可少的物质就是水分与肥料,对于水肥的管理方式一直都是历年来主要研究的课题。为植物构建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离不开科学的水肥管理方式。以往的水肥管理中,并没有注重水源的洁净程度。在现代农业的影响下,种植人员逐渐对水源的纯净度十分关注,在引水前,会派遣专门人员对附近水源进行检测,保证水源没有收到工业污染。为避免水资源再度浪费的情况发生,种植人员与技术人员应不断学习节水灌溉的应用原理,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购置先进的节水器械,经系统实验得出结果,分析每种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再依托灌溉系统,将水分定点定量地输送给农作物。在肥料管理问题上,应禁止使用化肥。化肥的使用,会导致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甚至还会影响农作物的安全性,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种植人员可以挑选优质的生物有机肥,采用各类动植物作为原材料,再经系统处理制成利于植物生长的有机肥。如条件有限,种植人员也可直接选择购买有机肥,购买时应严格查看产品说明,保证购买的有机肥不存在质量问题[1]。
2.3 田间管理
无公害农作种植是一个各环节紧密相连的大型系统。每当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质量问题,都会对整个生长系统产生严重影响,直接威胁到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种植人员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明确工作思路,认真检测农作物生长情况,科学管理田间各类农作物。一旦发现有发育不佳的幼苗,应及时摘除,以此提高种植区域幼苗整体的抗病能力。病虫害是田间管理的重点内容。病虫害的治理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治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治理之前,种植人员应提前了解当地以往暴发的病虫害的相关资料,再结合农作物在生长期的状态,妥善选择病虫害的处理技术,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理方式,营造一个安全的植物生长环境。从学术上来分析,无公害栽培技术是一种绿色栽培技术,在实际种植中,种植人员应掌握技术的应用原则与方法,再基于作物的生长特点,落实栽培工作[2]。无公害技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外部对植物的影响,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实时改善无公害栽培技术,增强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
2.4 加大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推广力度
无公害管理技术可以改善以往使用农药、化肥的方式,在种植过程中不会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农作物栽培技术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农作物种植的产量与质量,优化栽培技术与方式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尤其重要。在技术推广前,研究人员应了解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实际栽培中取得的成果,通过分析成果,找到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此提高无公害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各地政府在无公害栽培中,应及时提供一定的技术帮助。政府应派出专项管理人员调查农户对无公害技术的使用情况,对各个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出种植效果突出的农户,在该地设立试点产业园,方便其他农户参观学习,了解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应用流程,使更多农户掌握无公害栽培技术,以此提高农作物整体的栽培水平。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农户,政府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主动带领农户到产业园区进行学习与参观,针对农户的困惑,技术人员应第一时间进行解答[3]。
2.5 应用科学智能技术
科学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种植前,可以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快速了解种植区域的土壤状况,为前期的考察工作带来了便利。在无公害栽培技术管理中,技术人员可以将大数据土壤预测、智能监管、植物情况分析等技术运用在实际栽培工作中,实时获取农作物的生长信息,如经观察发现农作物出现问题,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损失。
此外,在喷洒生物农药时,可以选用无人机喷洒来代替人工喷洒。无人机拥有GPS导航系统,操作人员可以提前输入指令规划航线,可以避免人工漏喷、重喷的现象。在喷洒过程中,可以提升喷药质量。农药雾流对农作物从上到下的穿透力强,漂移少,能有效提高农药使用率。从成本上考虑,无人机喷药成本可以节约50%左右,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喷洒技术方式能够在保证喷药效果的前提下,大幅度节约成本,可以广泛推广与使用。
2.6 品种选择
在栽培前,应做好充足准备,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准备工作就是学习无公害种植技术,掌握其技术要点,针对多样化的农作物,应运用不同的技术进行控制。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其生长习性、生长特点都有所不同,对于环境、土壤、水分、湿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种植人员在无公害栽培过程中,应提前了解当地的种植历史,掌握各种农作物的生存习性、最佳种植月份、季节喜好,在此基础上,选用适用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以提高种植方法的应用效果,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足够的保障。
3 结语
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就是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在过去,我国农业栽培只能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并不能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大力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杜绝使用化肥、有害农药,可以产量得到保证时,同时提高农作物产品的安全性。笔者简要分析了在无公害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条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建议,希望对现在农业化的建设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