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
2023-04-05王瑞华
王瑞华
(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费县 273400)
0 引言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作物高产是我国农业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作物栽培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解决作物产量低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必须进一步推广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技术,控制栽培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此外,作物栽培技术的突破不仅可以促进作物产量和收入的增加,解决农民温饱与收入问题,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三农”政策,促进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及现代农业的发展。
1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在作物生产过程中,土壤是重中之重。状况良好的种植土壤对于高产作物的种植方面起着很大的辅助性作用。基于此,为能有效提升作物产量,相关人员首先需要从土壤资源入手,测量土壤状况,在测试过程中找出低产的原因和高产的必要因素,并根据土壤中的营养状况在施肥前测量土壤。通过有效施肥,可以有效弥补土壤养分不足方面的问题,同时,科学有效的施肥方案还能够有效确保施肥科学性。因此,测土施肥技术是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只有当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得到满足时,才更有可能实现作物高产。当土壤条件和作物肥力满足时,应考虑合理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指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必须保证作物之间有适当的生长距离。只有确定合理的种植距离,才能科学地满足作物根系发育和养分、水分、光照的吸收与发展。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作物获得充足的光照和水分,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养分,实现自身高产。在满足上述条件后,良好的灌溉技术可以帮助作物获得水分。水是作物必需的营养源,在栽培过程中必须保证作物的需水量,并在作物的每个生长期进行灌溉。总之,作物栽培和高产都需要土壤、施肥、种植密度和灌溉等技术因素的支持[1]。
2 影响农作物高产的几点因素
2.1 作物栽种时间影响
种植人员挑选出最为优质的农作物种子以及种植土壤之后,还应当严格控制好农作物种子播种的时间,并在实际的播种过程中注重每个一步骤。一般情况下,种植人员会选择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期间开展种子播种工作。在种植时间方面,农作物种子通常不需要太高的温度便可以发出嫩芽,但各个种植人员应当注意,但农作物种子的发芽过程十分缓慢,同时,农作物出苗、发芽又与环境温度的高低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果种植人员过早播种下种子,因早春气温变化较大,种子萌发出嫩芽之后非常容易受到冻害的影响,导致整个农作物种植的发芽率大幅度降低。同时,种子播种过程中还有可能受到一些有害微生物的侵害,使农作物的种子出现烂种、缺苗等问题。而推迟农作物播种时间的方式虽然对作物的出苗、发芽十分有利,但在一些作物生长周期较短的地区,如果种植人员推迟播种时间,就很有可能导致农作物尚未成熟,便遭到秋季低温以及霜冻灾害的影响,让农作物果实难以正常成熟。
2.2 作物栽种密度影响
在作物种植过程中,种植密度也是能够影响作物最终产量及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种植人员在种植过程中不能保证农作物种植密度的合理性,将对农作物的正常发育产生一定影响。每个农作物种植者都应该清楚地了解农作物种植密度的影响。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保证作物对水、光和养分的需求,从而保证植物完成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由于种植密度严重影响作物对光的获取,如果作物之间的密度间隔太小,会导致作物大面积拥挤在一起,很难获得足够的光照和光合作用,不利于作物的高产。此外,如果作物种植密度过低,作物对水和养分的利用效率也会降低。相反,如果作物种植密度过高,根系会在土壤中争夺养分,根系不能很好地生长,地上植物太小,抵抗病虫害和暴雨、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村地区的农业种植极有可能发生自然灾害,尤其是害虫灾害。由于农村种植规模大、面积大,尚未完全达到机械化水平。它仍然需要依靠人工种植,无论是种植、浇水、施肥、除草还是病虫害防治。一旦病虫害发生,管理不善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结合土地生产能力、气候环境等因素,保证作物对光、水、养分的需求,提高其抗虫、抗灾能力,从而实现高产[2]。
2.3 田间生产质量管理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不显著,耕地质量低下是影响农作物高产的重要原因。在作物种植的早期阶段,没有努力寻找适合当地实际土地种植的作物,也没有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因此,农田生产质量没有得到改善。但质量是衡量标准化建设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高标准是实现作物种植和高产的要求。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不会提高质量,还会阻碍地方农田高标准化建设的进程,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农田污染比较严重,农田生产质量会降低,不能满足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的要求,也会导致作物低产。
3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3.1 选择适宜栽种时间段
作物种植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这是作物高产的核心。由于不同作物种植区域的发展程度不同,特别是反映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上的差异和特点,有必要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而不是僵化的模板,要因地制宜。此外,作物种植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速度,而且要注重浇灌施肥的科学性,更要注重作物种植的质量,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合理选择种植时间入手,确保气候等环境因素。在作物种子播种时,通常会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制定作物种子播种指标,例如,在山区和农村地区,种植各种农作物时就应考虑到海拔、水源和光照等因素对种植期的影响,以便尽可能合理地选择合适的作物和种植时间,改善作物生长的环境需要,满足作物生长过程中各种因素的需要。对于部分生长周期较长的种植地区,需要尽量选择夏季完成播种。在作物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也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探索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作物种植优势,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条件,进一步实现作物高产。
3.2 把控农作物种植密度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农作物种植土壤和农作物品种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密度,以保证土壤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种植方式一般包括等行距种植和宽窄行种植。当采用等行距种植时,行距通常在50~60 cm。例如在山东省内种植玉米作物时,春播玉米应当将株距控制在30~40 cm,夏播玉米种植株距应为25~35 cm。在落实此种作物密度控制技术后,省内春播玉米可达3 000~4 000株/667m2,夏播玉米密度可达4 000~4 500株/667m2[3]。
3.3 完善土地污染防治工作
农作物种植的基础便是肥力、环境等各方面均十分良好的农田。基于此,相关人员要对农作物种植的土地污染问题落实综合评价与判断,从源头上了解土地污染的根本原因,并加快治理,有效减少污染问题。首先,要重视作物种植的土壤评价环节,保质保量地完成土壤测试和评价,不偷工减料,及时制止损失。当试验结果不佳时,也可及时采取处理方法,以提高土壤的有效性。其次,要合理分析土地污染,并针对此问题提供必要污染控制措施,创造出适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作物种植标准化建设。最后,应将土壤实际评价工作落实到位,做到过程科学,责任到人。合理分析当地种植作物的土壤适宜性,进行治理和建设,逐步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有足够的无公害农田种植农作物。进一步开放种植新技术示范田,开展种植技术试验环节,确保作物种植质量,为高产提供配套效应。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崭新社会发展背景下,国内应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农作物的栽培和高产,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入手,明确农作物高产的影响因素,并以科学有效的农作物栽种技术制定合理栽种策略;从农作物栽种时间、种植密度,以及土地污染防治等方面工作入手,以此真正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的目标,有效保护各个农民自身权益,助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