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2023-04-05徐嘉凯
徐嘉凯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一、“从严治党”思想指导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明确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遵循,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行动指南。
在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社会组织党建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保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国家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目前,高校的学生党员是全国的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员作为一支年轻的队伍,能够给国家的党员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因此,高校的党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党建工作需要在“从严治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通过对从严治党的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建立健全完备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
以从严治党为思想理论指导,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地全面与系统。要想建立健全完备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首先要端正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只有把学生的思想观念提到正道上来,学生对党的认知体会深刻,才能进一步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使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加常态化和制度化。同时,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指导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能够使得学生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更加清晰。高校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储备力量,担负着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重任,高校在日常的党建工作实践中应该要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担当意识。党支部成员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任务没有明确到个体,这会给党建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轻则阻碍各个党支部的运行,重则影响到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因此,从严治党的思想较好指导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规范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明晰他们的主体责任。在全面从严治党为思想理论指导下,“从严”成为主旋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作为国家党建工作的基层部分,要始终围绕“从严”落实,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管理,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高校党建工作没有很好地贯彻从严治党的理论,存在众多问题。制度松散,管理混乱,形式主义之风盛行,大部分学生党员出现攀比、打官腔等不利于社会之风的行为,再加上自媒体的广泛盛行,信息良莠不齐,党支部内存在浮躁的风气,这些都不利于高校学生的自由健康发展,不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合理开展,没有很好地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理性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有效运行。
(一)发展党员考核方式局限、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发展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考量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如何考核并转为预备党员,又如何从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这是每个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各个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实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学生成绩成为入党的敲门砖,成绩靠前的学生优先获得推举的权利,优先入党,而一些政治素养较高的同学因为成绩落后的原因被剥夺了入党的机会。成绩固然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专业素养,但入党的考量不因只局限于成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不见得拥有良好的品格和较高的政治觉悟,相反,一些成绩落后的学生也会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样具备一个优秀党员的良好品质,却因为客观原因不能通过考核。除此之外,一部分高校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不一定是出于对党的信念的坚定而选择入党,往往是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使然。一部分学生盲目入党,并不是真正想入党,而是受身边的人的影响,父母家人觉得入党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身边同学又都是党员,所以他才要入党;还有一部分学生入党是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党员在某种条件下可以优先获得评优评先资源,同时还方便报考公务员,为就业做准备。入党动机不纯的人进入党员队伍,会“污染”党员形象,“影响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纪律性”[3]。动机不纯的人加入到党员队伍,以致平时的党日活动难免出现懈怠思想,不认真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自身素养没有得到提高,该履行的党员义务也没有履行,因此很难起到带头作用,也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党建工作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问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问题,充满着浓厚的形式主义之风。比如,高校要求全体学生党员参加党日活动,但是党日活动的内容反反复复,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学生党员的激情被慢慢消耗,过程中拍照留存,事后新闻稿发布。很多类似的无意义的党日活动在高校普遍存在,却硬性规定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任务。
除了党支部的党日活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其他活动也普遍存在这样问题,重形式、轻实效,重传统、轻创新。大部分活动只是流于表面,很少得到切实的落实。很多活动只是迫于上级布置的任务,急功近利,急于递交材料,拍个照意味着这个活动的完成,实效非常小。这不仅没有达到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作用,而且也埋下了隐患,学生党员的思想没有及时端正和更正,缺乏对党组织思想内涵深刻的理解,无法准备把握党组织的方向和目标,这会对党支部的建设造成负面影响。还有,活动的形式局限在汇报、看电影、开会、听讲座等传统形式,缺乏创新性。活动的枯燥乏味,一方面会阻碍大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党建工作的内容实效性不大,思想内容流于表面的形式,没有切入实质,没有达到主题教育的效果,也没有紧扣“从严治党”的思想,“严”的内涵被误解和误用。
(三)新媒体时代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微博、BBS、微信、抖音、豆瓣等应用软件起到了传播信息和交流信息的作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高校党建工作也逐渐运用新媒体,新媒体一方面创新和丰富了我们的党建工作,另一方面也因为信息的辨识度不清,带来一些弊端。首先,新媒体借助网络平台,传播速度的迅速性、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传播方式的不可控性,不停地冲刷和更新现有的思想观念。一些刚加入党员队伍的党员同志思想尚未发展成熟,很容易陷入信息的漩涡,被错误的信息扭曲价值观,不利于学生党员的健康发展,不利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碎片化特点。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快餐化”的时代,信息的呈现方式都是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应用平台呈现,知识的获取方式是碎片化拼凑而成,学生党员的知识呈现出碎片化和片面化特点,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加之一些错误信息的进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出现,学生党员的信念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也会发生,很容易被他人利用和蒙蔽,更不利于他们对党的系统性认识。最后,新媒体在促进信息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存在信息同质化的问题。各个高校纷纷开设本校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抖音账号,利用这些自媒体平台进行记录和宣传党建工作,但他们在党建工作中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普遍跟风,缺乏创新,忽略了各个高校的个体实际情况。比如,疫情期间,为了舒缓封校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表达对疫情结束后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党员坚定党的理想,一些高校在自媒体平台展开“等疫情结束了”话题讨论,选取形象气质好的学生作为代表在自媒体平台发布其手势舞,通过干练的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达国人战胜疫情的信心。这一形式有别于传统的口头宣传,更具有感染力,但高校纷纷效仿这一形式,同质化现象严重,不仅带来审美疲劳,甚至会半事功倍,达不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想效果,学生往往将注意力转移到表演者身上,渐渐地演变成各个高校的“选美竞赛”。
三、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施路径
(一)建立严格的“推优”“育优”体系。学习成绩作为入党门槛,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这些都会阻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运行。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推优”“育优”体系,完善党员考核制度,吸纳更多人才,力求公平公开透明,纯净党员队伍。重视硬性标准的同时,也应该拓展一些附加条件,对一些特殊情况使用特殊处理办法,而不是以成绩“一棒子打死”,埋没了优秀的人才。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存在特殊情况的考核对象进行特殊考核。特殊考核并不意味着党员考核方式的条件放宽,而是将硬性考核方式变得更加具有温度,更加人性化,这样也能够往党员干部输送优秀的人才,健全“推优”体系,促进党组织更好发展。
“推优”的过程很关键很重要,“育优”也同样重要。很多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还只是停留在“推优”阶段,忽视了“育优”环节,对“育优”缺乏正确的认识。通过“推优”加入到党员队伍的新成员,他们并不是各方面都很过硬,刚刚加入的新成员对党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很具体,一旦接触到不利的信息,他们很容易深受其害。“育优”作为新成员的教育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的任务也就更为艰巨,需要承担学生思想形塑的作用和行为规范的作用。高校里做好“育优”环节,需要“建立一支以政治辅导员、党员教师、入党培养人为主的‘育优’队伍”[4]。思想上,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指导,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提高思想和政治觉悟;实践上,多多组织活动,落到实处,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全面”健全学生党建工作制度。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严格遵从“从严治党”的思想理念,严格执行党组织布置的任务,在“从严治党”理论指导下,对党建工作进行优化升级,从而确保党建工作的高效性。但在实际的党建过程中,一些高校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学生党建工作陷入形式主义泥淖,组织生活方式单一化。针对这一突出的问题,在从严治党的理论指导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全面”健全建好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全面推进党的各项任务。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建设中,形式主义的盛行根本原因在于上下级之间的割裂,没有进行很好地沟通与互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深刻认识各部门各组织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充分发挥从严治党的理论指导作用,对高校党建有个整体性布局,建设一套严格且完整的基层组织建设体系。健全考核体系,发展成员的转正不再简单通过书面材料的证明就通过了事,严格考核“推优”制度。健全“育优”制度,对于党员同志的管理和教育,要真正地从严,落到实处,而不是召集大家到一个教室,拍照留存就意味着这个活动的完成。相反,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完成。健全考评体系,高校教师党员队伍可以对学生党员队伍进行考评,另外学生党员也可以对教师党员队伍进行考评,互相监督,保证队伍的纯净。丰富活动方式,提高学生党员的积极性,自发地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可以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大家集思广益,献言献策,增加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例如,高校内部不同学院的党支部可以举行联谊活动,展开交流与学习,增进党员的往来,激发学生党员的热情,从而起到对党员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抓住新媒体的“利”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一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抓住新媒体的“利”,才能更好地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丰富和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形式与内容。首先,在高校的社团建设中增加学生党员社团,借此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学生党员社团的成员招募信息可以通过高校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对学生党员社团感兴趣的学生党员可以积极报名,另外其他有着坚定的共产党理想信念的群众也有机会入社。社团可以半个月或两个月展开一次交流会,成员在会上可以分享近期看到的时事热点,发表个人看法,展开交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党员成为主讲人,录制十分钟时长的“微党课”,发布到高校自媒体平台上,进行多方面互动与交流,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与理解。其次,新媒体时代信息混杂,迫切需要强化学生党建信息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能够将新媒体和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的党建宣传骨干队伍”[5]。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展开管理与教学,达到对学生党员的科学管理。最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还可以建设新媒体舆情监督系统,筛选和管理不良的信息,保证党员队伍的良好形象不受破坏。新媒体时代错误、虚假、虚无的信息无处不在,稍加不注意就很容易侵蚀学生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党员建设队伍受到污染,处理不恰当的话,很容易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国家的党建工作。因此,高校可在信息传播途径源头入手,对虚假负面的信息及时拦截,对学生党员的思想积极引导,从而实现现实与虚拟的和谐相处,促进学生党员自由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