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达峰”视域下乡村污水治理的政策建议

2023-04-05谢丽华王梨平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碳达峰污水处理运维

谢丽华 王梨平

(1.福建技术师范学院;2.福建省福清市生态环境局 福建福清 350300;)

一、“碳达峰”视域下乡村污水治理的现状

(一)全方位谋划乡村污水治理,明确“碳达峰”的计划年份。“双碳”目标提出后,各省市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农村污水治理目标任务进行全面梳理,明确碳排放达峰目标,从国家战略角度充分认识碳排放峰值形成倒逼机制的作用,在峰值目标决策上“主动”作为,制定区域可操作性的科学合理达峰目标,提出碳排放达峰的计划年份。为了迎接“碳达峰”大考,以高规格为标准,提升“谋”的能力、“治”的本领、“理”的温度,部分省市还先后制定了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农村厕所污水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的具体指标。[1]

(二)强机制推动乡村污水治理,服务“碳达峰”的运维管护。2019年7月,中央农办等九部委印发《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区域,选择适宜模式,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管护机制。通过制度明确责任义务,通过制度明确污水处理设施产权归属,通过制度健全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多渠道争取运维管护经费来源,明确工程建设内容、投资概算、完成时限和项目责任单位。强化监督机制,依托生态云平台“农村生活污水监管系统”对各地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度管理,围绕是否节能减排,是否服务“碳达峰”目标实现的宗旨,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奖惩制度,对进度滞后、节能减排性不强的项目,督促加快进度并落实整改。

(三)布局乡村污水治理,落实“碳达峰”文件精神。为了更好地落实“碳达峰”的文件精神,各地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信息,对相关政策文件仔细研究、认真落实,把握好文件精神,落实好文件要求。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应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2]各省生态环境厅陆续公开征求意见,做好各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及2020—2025乡村污水治理规划统筹谋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因地制宜布局乡村污水治理项目。为了助力“碳达峰”目标,各地区相关部门加强沟通联系,结合污水治理工作地实际,布局乡村污水治理的任务目标,科学制定治理方案,为“碳达峰”目标添油助力。

(四)常规化推动乡村污水治理,提升“碳达峰”的处理成效。2019年1月,在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现场会上,胡春华副总理指出: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短板,必须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3]近年来,各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多方参与,创新乡镇服务农民的方式,[4]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由国家试点示范向常规化、规范化转变,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是在项目规划、治理模式选取、设施后期运行维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2020年,农村污水处理率已实现30%以上,预计到2024年农村污水处理行业产值将达到1400亿元。2035年农村污水处理行业产值将达到1305亿元,处理率为58%。[5]

二、乡村污水治理迎接“碳达峰”大考中存在的问题

(一)站点目标不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是国家层面的目标,但我国各省份发展程度不平衡、不充分,各区域、各站点的自然资源禀赋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区域之间也存在公共服务不均衡的现象,东部地区污水治理率达到34.1%,中部地区达到13%,而西部只有12.4%。[6]此外,各地各行业的污水治理碳排放实际情况不同,“碳达峰”涉及面广,尚未做到精准施策,基本是在长期深度脱碳目标和路径下进行乡村污水治理转型,无法真正从源头上有效减少常规污染物排放,很多地方乡村污水治理末端污染治理技术潜力不断收窄,无法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基础能力还需提高。污水治理的减排统计核算制度还不能满足做好“碳达峰”工作的要求。各部门和地方普遍存在污水治理相关专业人才和研究机构设置相对缺乏的情况,需要着力提升业务能力、支撑和保障能力。专门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排放标准、管理体系等都亟须建立。

(二)规划衔接不顺。随着“碳达峰”目标的推出,各地陆续出台乡村环境治理、乡村污水治理等专项规划,实现水资源最大限度循环利用出发,适当考虑“碳达峰”目标。但与各省各地农村工作各项计划尚未深度融合,工作推动还需提速增效。污水处理系统规划设计还未能与污水净化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有机衔接。水资源的收集环节尚未分阶段进行单元控制,无法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的补充收集;在应用省水环节,尚未充分考虑用水量及用水途径等问题,无法通过管线和配水池的合理规划、系统布置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处理;最后在水循环的单元链接方面,尚未通过不同用途管道的区分,不同的循环使用途径的区分,来对不同水质的污水进行区分处理。

(三)体系建设不全。尚在起步阶段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建设虽有一定规模,但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力量还较为薄弱:资金方面,支持“碳达峰”的财政、金融、能源、投资、土地、价格、技术等领域的支持政策还相对不足;单靠政府投入,社会资本未能主动加入、金融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等,使得乡村污水治理的资金吃紧,很难抵挡得住成本加运营维护费用高昂的压力,推动国家自主贡献项目、碳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加大力度,并扩大资金来源范围。技术人员方面,污水处理工艺繁多且项目分散,专业人员比较缺乏,镇村熟悉治理方案的管理人员也比较缺乏。还有格化粪池建设也不够规范,项目难以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对“碳达峰”有重大影响的技术的政策研究和部署还需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力度还有待提高。

(四)创新能力不足。迎接“碳达峰”大考,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撑,但由于农村水污染排放主体比较分散,并且呈现隐蔽性特征,检测难度较大,而且最基层的环保监管部门为县级环保机构,没有深入乡镇一级,使得县级环保机构很难有效发挥自身的监管作用。中国仍有70%以上的建制镇、90%以上的乡、80%的行政村尚未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但农村污水处理能力年复合增速8%左右,推进速度较慢。[7]乡村污水治理工程创新意愿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深度脱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无法应对全球“碳达峰”导向下国际经济技术竞争。治理农村设立的污水处理设施通常交由当地村民进行日常维护,而村民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没有进行专门培训,造成多处污水处理设施因缺乏科学养护而被荒置,无法用低碳技术等高科技前沿技术贯通乡村污水治理的维护过程,影响“碳达峰”目标的落实。

(五)示范效益不显。各地走向“碳达峰”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乡村环境治理。各省都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实际可行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提出各地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要求和具体标准,推出一些示范县(市、区),制定示范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2020年12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名单的通知》,但示范县(市、区)量少,分布不均匀,有的省没有示范示范县(市、区),有的省好几个,示范效应不一定强。有的试点示范项目扫尾工作还没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未投入使用,未发挥示范效益。有的是因为宣传教育程度不够,公众不知道哪些是示范县(市、区),组织也没有开展系统的调研指导,系统总结和推广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使得这些示范县(市、区)试点示范的引领带头作用不是很明显,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六)运维方式不新。为了迎接“碳达峰”大考,各地积极开展寻找黑臭水体、违法排污企业、违法占用水域、饮用水源安全隐患等行动,但乡村污水治理方式还是比较陈旧,很少讲究治理的手段和方式,乡村污水治理也没有体现“零直排”理念和“绿色设施”运维情况,乡村污水治理效果好坏也没公布,或者公布后不了了之,激励效果不强,仍然存在治水治污工作的难点盲点。

三、“碳达峰”视域下乡村污水治理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站点目标,推进站点建设“大工程”。根据“碳达峰”的节能减排目标以及县市的《专项规划》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站点目标,全新布局,全面发动,全速推进,通过策划实施项目包,启动站点建设“大工程”。一是任务重点有分解。将站点建设“大工程”细化分解成“小工程”并下达至相关镇村,督促责任单位结合《专项规划》,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确保相关任务按时完成。二是项目难点有应对。提前谋划应对项目工程推进中资金投入、项目征迁等,建议县市级层面出台相应的政策并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引领各县市上下扫除困难、破解瓶颈。三是工程节点有把控。由各县市工程质量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属地镇街、第三方监理等加强对于建设材料、施工节点、工程质量的监督,同步确保工期不延误、质量无纰漏。四是民生热点有衔接。将“大工程”融入当前“碳达峰”工作、乡村振兴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将站点建设与休闲设施、宣传阵地建设打包,尽量避免因重复建设带来的资金浪费。

(二)坚持规划带动,出台基层操作“新指南”。对各县市的《专项规划》进行完善与解读,出台更具体、更通俗、更易操作的工作指南,为基层干群指明工作方向。一是做好分类处置。引导各地结合实际谋划处置方式:对于条件较为成熟的单村或联村,建议采用集中处理模式,并根据污水排放标准选定处理设施;对于规模较小、地形复杂的区域,建议采取分散处理方式,做到布局灵活、施工简单,实现管理便捷和成本节约。二是健全排水体制。重视雨污合流问题,建议对新建的排污管道采用分流制,并逐步对部分雨污合流管道进行分流改造;对于已铺设雨污合流管道难以分流的,且污水量在设计范围内的,允许其保留合流制或采用截留制,实现污水排放的总量下降、逐步下降。三是提升工艺水平。充分考虑进出水水质指标要求,选择相应的处理工艺;针对医疗废水潜在的感染风险,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同步规划建设镇村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四是平衡设计规模。县市《专项规划》不能参照城市标准设定农村人均用水量并设计建设规模,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转移趋势,建议引导各地结合农村人口变化趋势自行规划建设规模。

(三)坚持发展联动,打通污水治理“全环节”。一是统管自建激活力。借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成功经验,探索实施“统管自建”模式,即由县市级层面统一规划部署并给予适当补贴,发动各村自行筹款建设,建成后纳入市政管养公司进行统一管理。二是运维创新挖潜力。建议按照用水量计取污水处理费用,辅以财政贴补,为相关设施的后期运维提供资金保障。探索实施BOT管理模式,积极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优质高效的运营、管理和维护。三是干群同心增动力。全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鼓励各村乡贤与本地企业家出资出力,在带动村民积极参与的同时,缓解政府层面的资金压力。建议利用建成的污水处理站水质在线实时监控屏幕上,滚动播放污水治理、垃圾分类等环保常识,推动环保理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四)坚持创新驱动,凸显推进机制“强保障”。一是最强财政支持。建议各县市镇两级安排专项资金,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兜底,确保项目顺利铺开、有序推进。对接楼宇经济招商工作,鼓励各镇对参与招商有力的乡村进行奖励,并引导其将奖励资金投向农村治污领域。二是最严考核办法。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纳入镇街年度绩效考核,辅以督促、检查、通报、问责等手段,倒逼责任单位与个人齐心共建,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工作氛围。三是最快协调机制。由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牵头组织,健全专题会议机制、村民议事机制、市镇村三级联合协调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协调、及时解决。

(五)坚持示范带动,培育污水治理“好样板”。各省可以适当拨出一些经费奖励污水治理效果好的乡村,并以这些乡村为“清洁示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的乡村一起治理污水,塑造新形象乡村,扎实推进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各示范县(市、区)要制定示范实施方案,形成一套模范带头作用强的“清洁示范”。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县(市、区)经验和做法,系统总结和推广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建议围绕处置方式、排水体制、处理工艺等方面,定期选取正面典型为试点,培育污水治理“好样板”,把“好样板”“好试点”进行有效推广,积极奖励。并通过组织学习会、经验会、考察会、共享会、共话会等形式总结、推广相关经验,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助力“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六)坚持比赛促动,改变污水治理“弱音符”。各地可以举行治污运维竞赛,以农村“实战化”竞赛活动为载体,洞察农村污水运维终端池的清理开展情况,内容覆盖农村污水运维终端的方方面面,涉及卫生、管理、维护、台账等,以竞赛形式筛查运维短板,强化运维技能,推进农村治污工程运维工作向纵深延伸,确保治污运维实效。由县治污办召集竞赛的评委专家进驻竞赛现场,详细说明终端运维的各项标准,对终端各类窨井淤积物和漂浮物的清理情况、终端池及周边环境卫生情况、人工湿地的管理情况、动力设备的维护情况、运维台帐的记录情况以及运维操作时间等进行现场指导和评分,对参赛运维队伍的终端运维结果进行了点评,分析不足,肯定成效。通过竞赛,使每一位农村治污运维监管员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的放矢地提升治污运维能力,改变污水治理“弱音符”,不断地分析积累经验,为今后治污运维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碳达峰污水处理运维
碳中和·碳达峰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