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公民道德自觉实践的问题与路径
2023-04-05刘华云
刘华云 刘 莉
(1.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大理 671003;2.韩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潮州 521041)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彰显出的公民道德自觉实践
(一)践行社会公德,争做社会好公民。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如何在预防和控制疫情方面做一个好公民,在特殊时刻表现出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良好的公共风尚,对于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社会生活的秩序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公民为了战胜新冠疫情都能够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在这场与全体社会公民休戚相关的公共卫生事件中,思忖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恪守防疫条例,践行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的利益所需责任所在,是战胜疫情、维护社会安定的必然要求。
(二)恪守职业道德,做新时代建设者。疫情之下的无数逆行者,展现出了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和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表现出利他主义和奉献精神的高尚情怀。尤其是广大“白衣天使”展现出的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崇高职业精神,建构起了守护人民大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坚实屏障。疫情防控期间广大从业人员都在各自岗位上英勇奋战、尽心尽力,汇聚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在这次战“疫”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职业道德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和全面提升。
(三)传承家庭美德,做新时代和谐家庭。家庭是全民抗击疫情的最小单元,是战胜疫情的重要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2]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公民大多都能做到顾全大局,用“小家”的力量来守护“大家”的安全,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新时代家庭文明风尚。
(四)培育个人品德,拥有良好品行。在疫情防控局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全国广大人民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规定,自觉居家防疫不外出;药神陆勇跑到印度,为防疫前线筹备医疗物资;还有拾荒老人匿名捐款的感人故事……《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3]我们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增强道德责任意识,自觉践行公民道德,为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奠定基础。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公民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
(一)见利忘义。义总是与利益息息相关,利益冲突难以避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部分公民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利欲熏心。当防疫物品、医疗救济物资短缺,有些“聪明人”就正好利用它来“发国难财”,哄抬价格、弄虚作假制作售卖假口罩、倒买倒卖其他医疗物资等违法失德行为来牟取暴利。马克思曾指出:“功利关系具有十分明确的意义,即我是通过我使别人受到损失的办法来为我自己取得利益”。[4]这些人在疫情最关键的时刻不仅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还严重威胁着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大局稳定。
(二)信息失真。全国举国同心都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网络谣言却在网络空间不断滋生与传播,疫情信息与网络谣言相互交杂,一度让公众难分真假。在重大疫情背景下,民众最关心的就是疫情信息,一旦网络谣言成为民众的信息来源之后,它不仅对疫情防控局势带来影响,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都将造成负面影响,危害巨大。人们不能听信部分传言,要经过自己的辨别,要在沉思中获得理智,实践中去寻求真相。
(三)心无敬畏。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5]病毒虽小,它却具有人类无法深刻认知的复杂变异性和难以想象的传播能力,各种病毒的传播与流行,每一次都在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应该通过每一次的经验教训,每一次的反思总结,去约束规范人类自身的行为,做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切实践行公民生态道德责任,真正把生态伦理观落到实处。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公民道德失范的内在原因
(一)价值观念功利化。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改善,随之而来的各种诱惑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公民的思想和行为逐渐向利益化靠近。此外,不同主体由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侧重从而产生不同的道德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价值观念功利化倾向必定导致道德约束弱化,部分公民过度追求功利,漠视道德行为约束,从而缺失道德自觉实践,导致疫情期间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二)网络多元思想的冲击。在网络多元思想冲击下,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冲击,使得价值观念紊乱,个体在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抉择时缺失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在疫情期间,多数人居家隔离配合疫情防控,这也就增加了人们在网络虚拟空间活动的时间。网络个体原有的道德认知、价值取向、道德行为选择受到多元思想冲击和影响,从而引发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三)道德教育的效力弱化。疫情中道德失范行为恰巧说明了道德教育正遭受考验,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弱化的严峻问题。道德的本质是知行合一,道德教育最终是要落实到实践中,公民在具体实践中培育道德品质,在道德教育中增强道德实践。在新冠疫情战疫中,不仅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更要强化道德行为引导,强化道德实践养成。
四、新冠疫情下公民道德自觉实践养成路径
(一)用好抗疫榜样力量,强化公民责任担当。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涌现出了众多英雄榜样,如年过八旬的钟南山毅然连夜奔赴武汉,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忍着病痛继续奋战一线……他们深刻诠释了英雄二字的内涵,他们是英雄的人民,是人民的英雄。用好疫情当中涌现出来的榜样楷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唤醒公民内心的道德情感,激发公民的道德意识,促进公民自觉践行道德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广泛宣传一线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6]要借助各种载体、通过各种形式向民众宣传这些抗疫榜样的英雄故事,激发公民的责任担当意识,强化其道德自觉实践。
(二)强化法治保障作用,增强公民法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7]疫情当前,社会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只有充分发挥法治保障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才能推进疫情防控的有力展开。首先,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治理。其次,要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思维,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各种形式向公民进行法治教育宣传。最后,对疫情防控中触碰法律底线的行为依法进行制裁,用法治的力量来安定民心,让更多民众依法参与疫情防控,使其自觉践行公民道德。
(三)加强疫情舆论引导,引导公民理性认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舆论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善用舆论引导这把利器,是我们打赢疫情战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稳定大局”。[8]必须守好网络舆论阵地,从严管控网络舆论,加大对不良舆论的打击,从而优化网络道德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公民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引导公民进行道德行为选择,为打赢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