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部建在连上”:高校基层党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23-04-05李祯海钟海松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支部危险领导

李祯海 钟海松

(1.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2.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7)

“支部建在连上”是毛泽东在三湾改编过程中提出的基层党建组织原则。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控部队,党必须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形下实现对部队的绝对领导,否则整个部队有不战而溃的危险。“支部建在连上”是通过把党组织重心下移,把“党指挥枪”的原则深入落实到基层,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而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发挥每一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核心要义在于“绝对”二字,“支部建在连上”不是简单地、机械化地、形式主义地在基层增设党组织。相反,在连级设支部的优点是通过延伸党的组织的“神经末梢”,在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实现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全面领导,保持部队可持续性的战斗意志和革命定力。当前高校基层党建未充分领会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的核心灵魂,故此,应多思考当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加强高校基层党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一、当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为党建而党建”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为党建而党建”的现象是严重违背“支部建在连上”的初衷的。形式化的党建工作根本无法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党建工作根本目的是要落实、推动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目前在高校基层党建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其一,在学生党支部中。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党支部党员人数一般不超过50人。但是学生人数较多的高校院(部)级党委控制党员人数的意识淡薄,动辄出现50人以上甚至近百人的大规模党支部,使得支部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削弱了党员的培养教育效果[1]。从普通学生党员的角度看,学生党员的主要时间精力投入在社团活动、兼职、考研、考公等等。从学生党支部书记角度看,学生支部书记除了做党务工作外也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况且面对人数如此超标的支部,在具体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时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行“主题教育”“三会一课”等活动普遍性趋于表面化、形式化、空洞化。其二,高校教研组和教师党支部中。几个教研组或教师党支部组合起来成立一个党支部。教师党员担任基层党支部骨干的积极性不强,担心繁杂的党务工作影响科研和教学,即使在基层党委(党总支)负责人的劝谏下担任了党支部委员,经常“身在曹营心在汉”[2]。其三,高校院系的组织体系中党委与行政资源分离,党无法实现对行政资源有效领导。许多院系的院长特别是副院长并没有纳入党委会,这样党委就会失去其威权作用力,无法起到应有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难以有力推进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高校党组织要在现有的整个组织体系中建立党委会或党支部实现对组织的领导,在强化组织领导的基础之上加强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领导,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党对行政资源的领导必须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才能形成整体合力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一)从争夺人心的角度分析。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把党建工作和老师、学生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首先必须从思想上了解、把握基层党组织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结合党建工作切实解决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党建工作必须立足于高校师生的现实处境,为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为导向。要从思想上领悟到“把支部建在连上”的精髓,正如三湾改编过程中让士兵从思想上明白,“为什么要打仗、为谁而打仗”,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性质决定了人民军队必然是为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如果没从思想上厘清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军队将逐渐失去战斗力和凝聚力,就无异于为自身狭隘性、私利性而战的旧军阀。所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式”地传递任务,然后又自下而上“形式上”完成上级的任务,而是上下级双向互动,真正了解并且解决基层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立足于“服务精神”的党建工作,才能加强党的群众向心力。

(二)从入党动机的角度分析。现今高校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性较强,入党更多的是为在学校当学生干部、评优评先、今后求职多一些筹码,存在入党前后表现差异显著的问题,只是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尚未真正入党,思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淡化,是非观念不强,不敢对学生中的不良言行和违纪现象进行斗争,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同学[2]。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中首先要从源头上防范这类“精致利己主义者”,因为这与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必须把高校意识形态放置极为重要的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院(系)等党组织书记、行政负责人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3]

(三)从危机意识的角度分析。“支部建在连上”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正确制度,在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发展,团结凝聚军民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每个基层党支部就是强大的“战斗堡垒”。反观当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式化”,要破除“为党建而党建”的形式主义作风,必须从思想本质上理解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即使在和平发展的年代也亦如此。要防止外部势力的“和平演变”以及在意识形态斗争领域中争取主动权,必须严抓实抓基层党建。在高校基层党建过程中,要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发展,一方面:从横向上必须加强对行政资源的有效领导,行政资源的配置要以服务党委会为中心,要加强党委会的威权作用力和影响、辐射范围,保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行政资源配置之间的三位一体。从纵向看,倘若发生突发性的群众事件,校党委、院党委到党支部书记三者之间应该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并且能够迅速组织起来,及时阻止事态的蔓延,并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居于第一位,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式化是“精神懈怠”的典型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指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4]。

真正要破除高校“党建形式化”的现象,首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抓好党建工作。要从基层党支部的危机意识教育做起,从思想上认识当前执政环境的复杂性,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规范党支部设置,强化危机意识教育。正如当年毛泽东与黄炎培进行的“窑洞对话”中提出的“历史周期率”:“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カ,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5]其次,要做好并整改一部分“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要时给予劝退,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后,要实现党对高校行政资源的有效领导,要扎扎实实把党建工作同老师、学生的现实利益结合起来,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党建工作。高校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认识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深刻反思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为了什么目的而进行党建工作的问题。

猜你喜欢

支部危险领导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喝水也会有危险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拥挤的危险(三)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话“危险”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