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现状及路径研究
2023-04-05张琴
张 琴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进入新时代,国家确立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任务,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稳步实施,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逐步形成重点推进、合作共赢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笔者认为,认清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和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履行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发展的教育使命。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积极接轨国际化标准与规则,在职业教育领域互动交流、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国际竞争、职业院校办学模式优化、服务国家对外战略总体布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化领域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过去,高职院校更加侧重于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的职教理念、方法和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有了“走出去”的实力和底气,力争更高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经历了师生互访互学、以交流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初级阶段,再到职业院校携手企业走出去、以企业标准输出为主的高级阶段,现在发展到技术、职教标准和产教融合的新阶段,输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和品牌,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1]。
(一)师生访学“走出去”
教师与学生是高职院校国际化重要的利益主体,在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留学、交流互访是高职院校国际化最基础和最广泛的形式之一[2]。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支持学生走出国门,积极推进与国际合作院校的学分互认,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学生出国(境)学习、研修、实习和就业,扩大师生“走出去”交流规模,促进学生交流常态化,持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通过交流访学,师生们拓宽了学术视野,提升了实践教育教学的能力,提高了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增进了与访问学校师生的友谊。
我国职业教育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中不断实现“再提升”。目前,400 余所高职院校与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全日制来华留学生规模达1.7 万人。我国职业教育与7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成为我国招收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地和境外办学的主要集聚地,多元协同培养模式和管理规范逐步形成。
(二)校企联手“走出去”
作为与经济社会和生产实践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院校通过与“走出去”企业和境外中资企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着力将高职院校“人力半成品”国际化[2]。
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时,也需要我国高职提供技能人才保障。2019 年8 月,我国高职院校协同企业“走出去”在海外独立举办的第一所开展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国· 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自2015 年起,有色金属行业依托中国有色矿业集团驻赞比亚企业,组织国内10 所高职院校在赞比亚积极探索校企协同培养本土人才的新模式。2021 年,为了更好地赋能海外企业,服务合作国就业,有关部门组织了近50 所国内高职院校与大型中央企业和特大型地方企业合作,启动了在刚果(金)、几内亚、印尼、蒙古、老挝、塔吉克斯坦等11 个国家,建设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这不仅解决了企业“走出去”的人才保障问题,还创新了我国职业教育海外办学新模式。
(三)优质成品“走出去”
我国职业教育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通过优化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机制,在互利共赢中为世界各国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我国职业教育优质成品主要有:第一,职教基地;第二,职教标准。
从2016 年在泰国建立第一个鲁班工坊至今,六年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需要,中方已经在19 个国家建成20 个鲁班工坊。在智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铁路运营等重点领域,结合合作国家产业需求,开设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云计算、物联网等14 大类49 个专业。在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涉及高铁、经贸、旅游、航空等领域,为各国学员提供了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发展机会。2017 年,天津市第二商业学校和英国奇切斯特学院合作建立的“鲁班工坊”正式揭牌运行,通过在英国开展中餐烹饪学历教育和技能资格证书认证,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纳入英国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成功实现了中国职业教育标准的境外输出与国际认证。2019 年,中国· 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后不久,5 个教学标准成为赞比亚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首次进入非洲国家国民教育体系。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实现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疫情期间,世界各国的教育国际化进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一个是师生交流往来出现了中断的情况;另一个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国际化形势发生变化,妨碍了正常的人文交流与合作,甚至影响全球国际学生流动格局。疫情在客观上改变了包括政府、社会以及相关群体的关系和利益基础,促使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外部治理结构及国际治理格局发生转变[3]。
(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
尽管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多元化是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但受逆全球化思潮、地缘政治等影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单边主义、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主导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二)人员流动受阻
近几年,我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遭受疫情影响,其中教育方面的跨国交流、交往受影响比较大。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交流、合作的要素。由于人员交往存在着风险,所以在疫情发生之后,我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教育机构线下交流被迫停止,只能通过互联网教学或会议等方式保持正常交往与合作,部分正常的面授课程或教学计划被迫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客观上导致国际学生的流动大大减少。受国际动荡局势和客观因素等不稳定性影响,大多数国内留学生出国计划也被迫取消或改期。
(三)教育教学模式新变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以往班级授课制的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学范式、学习范式的改变。绝大多数国家开展了职业教育远程线上教学,小部分国家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线课程在疫情期间对于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冲击原有教育教学方式的同时,出现了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现实问题,亟需提升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实现路径
2020 年6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印发,文件指出“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职业教育领域,我们将在借鉴“双元制”等办学模式,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方面取得政策突破,鼓励有条件的国内职业院校与企业携手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同时,着手打造“一带一路”倡议国际技能大赛等品牌赛事,扩大国内有关技能赛事的国际影响力,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
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面临挑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从顶层设计、主体责任、校企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深度融入职业教育全球化的浪潮,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一)强化顶层设计
为高效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发展,应该形成有效的总体设计,明确职业教育对外发展的工作目标、方案、步骤、相关政策等,有效合并现有的资金和资源渠道形成专项,形成统一制度和政策保障体系,保障充足的经费和政策支持[4]。
2019 年9 月,《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南(试行)(2019 年版)》正式发布。可以说,单从教育领域来看,相关政策已经比较健全,但“走出去”办学不只是教育问题,还与外交、商贸、文化等领域相关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计划亚非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杨文明提出了对职业教育全球化的制度设想:制定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全球化发展制度;建立国家职业教育资格框架,畅通国际互认通道;组建国家职业教育与行业“走出去”跨界治理机构;建立职业教育与“走出去”企业协调匹配机制;牵头建立“一带一路”倡议国家职业教育合作网络;建立“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援助制度;创建和传播中国职业教育理论话语体系;组建“一带一路”倡议职业教育系统研究机构和制度。只有建立全国性和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职业教育国际化监管和推进机制,才能实现影响和效益的最大化。
(二)落实主体地位
职业教育要想在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就必须借助同盟院校、企业、政府乃至民间社会团体等多方主体的力量,共促国际化发展[5]。
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站在国家战略层面构建政策保障体系,统筹规划与安排各地方的发展,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对接国际标准,高效利用国外优质职教资源,科学引导职业教育国际化健康发展。在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和具体实施细则时应当研究地方实际发展情况,切实保证当地职业教育国际化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当前,成立“一带一路”倡议职业教育联盟合作平台,对于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职业院校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差异较大,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沿海发达地区的院校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在国际互学互访输出职教标准等方面成绩显著,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这些院校的优势,通过建立校际联盟合作将优势院校的国际化经验进行分享和推广,共同制定并协力输出统一的国际化职教标准。
(三)创新校企协同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规模较大的合作平台,中国企业是“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实施主体和中坚力量,但企业“走出去”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职业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劳动力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偏低,“走出去”企业经常遇到招不到合适技术技能人才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格局和层次进一步提升,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快。为“走出去”企业培养更加适用的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打造“留学中国”的高职品牌,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新的历史使命。
基于此,高职院校应积极转变传统发展观念,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及合作互赢的原则,主动吸引各类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建设,构筑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命运共同体。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立足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顺应国际产能合作趋势,聚焦“走出去”现实需求,在早期首倡“校企合作外国留学生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上,精心构建了“德技并修、就业导向、校企‘六共’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加深文化认同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过程中要以“文化认同”为核心,增强高职院校国际化过程的认同感,创设适切性强的外部环境,坚持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国际化发展之路,秉承包容不同国家文化、制度、体制的原则,特别是要在包容不同国家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民族文化、语言文化等基础上,正确处理好自身文化与他国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教育实践中,让每一位外国学员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利用文化的力量吸引外国学员。这对于进一步增加中国教育吸引力有积极的意义。就当前实践来看,书法、武术、茶艺以及传统礼仪等都是外国学员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针对相关内容积极地进行体验课程的开展,让外国学员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让文化成为外国学员与我国学生交流的主要渠道,通过文化的纽带作用发挥,教育整体性显著提升,最终的教育实践效果会有显著性的提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