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历史空间,释解凝固历史
——以“古罗马大斗兽场”教学为例

2023-04-05黄锁伟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中学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斗兽场古罗马罗马

◎黄锁伟 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中学

空间存在有多种样式,教材中的建筑空间便是重要的一种。面对这些封闭的建筑空间,因为历史的久远和缺乏实地考察的体验,教师较缺乏营造空间的教学策略,所以学生也难以通过建筑空间这一载体来思辨和解释历史。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古罗马大斗兽场是凝聚罗马人工程才华的建筑纪念碑,是凝练罗马帝国历史的重要场所和舞台。2017新课标就空间观念划分了四个层次:空间表达、空间定位、空间联系和空间探究。[1]本文试从感性表达、理性定位、灵性塑造、共性关联四个维度,重构大斗兽场这个特殊的空间,在历史和现实中解释古罗马文明,并以此来探讨“空间观念”这一历史核心素养落地的可行性。

一、感性表达:始于观察,复原空间之“形”

“感性的,是要去打动人;理性的,是要去说服人;灵性的,是要去启示人、引导人。”[2]探究历史空间,首先得打动学生,让学生进入这个不朽建筑空间的“现场”。鸟巢中方总设计师李兴刚认为:“如果让一个伟大的建筑更加不朽,还是得回到‘形’——它是第一眼让你感动和震撼的东西。这个‘形’不仅是外形,还有内部的空间和光线。”基于此,笔者呈现以下材料:

1.谷歌搜索大斗兽场外观图(略)、内部结构图(略)、三组数据:2W、188m、156m/48.5m/5W

2.……建筑结构全以水泥砖石砌就,一二层用巨型石柱和石墙,拱顶用水泥与砖,三层以上全用水泥,表面贴以华石。……底层外圈的80个拱门全都用作观众进出的通道,内圈配以50余座大小不一的楼梯,由此可达各层各排观众席,据说数万观众不出10分钟便可完全退场。

——朱龙华《罗马文化》

3.当人同整个建筑相比时,人是多么的渺小,但他只要同圆柱和框缘构成的单个矩形拱门相比时,他就显得大多了。通过这种方法,罗马公民能感觉到他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

——苏珊·伍德福德《剑桥艺术史》

设问1:从外观上说说你的第一感觉?

设问2:你对哪组数据感兴趣?说明理由。

生1:5W人的容量,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

生2:47.5米高,怎能建成?

生3:188,156?为什么是椭圆而不是圆形?

师:结合材料2、3,通过拱门、混泥土、柱子等载体,从斗兽场设计的大、巧、美三个维度逐一解答。

观察与思考:学生随着逼真性、动画性、交互性的谷歌地图很快进入遗产现场。第一感觉为斗兽场的外观宏伟所震撼,这也弥补了无法达到现场的缺陷。三组数据开放性的设问,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窗,使其深入思考各组数据背后的用途与价值,理解大斗兽场的建筑特点在于大、巧、美,同时兼具人文意识。因此借助内外两个维度,“复原”斗兽场的空间之“形”,利于学生体悟“空间现场”蕴含的“设计科学之理”和“艺术人文之情”。但此时学生会困惑:既然是科学而富有人文的建筑,为什么叫“斗兽场”?为什么古罗马人会修建这个场所?为什么能够修建?学生开始思辨并与空间对话,这是“神入”现场的体现。

二、理性定位:成于思辨,寻找空间之“时”

“历史既是时间,也是空间,分析、解释历史现象时,应把其置于具体时代的空间下衡量。”[3]神入是一种主题参与,离不开学生的思辨和内化。因此思辨空间的起点要对接时间的标点,定格空间的时间轴。基于此,笔者呈现以下材料:

1.古罗马历史发展轴(略)

2.罗马的圆形大剧场,最初叫弗拉维竞技场。圆形大剧场的叫法产生于中世纪。这座剧场是由罗马皇帝苇斯巴芗为庆祝镇压犹太人的胜利,于公元72年下令开始建造。后来,其子第度继位,又驱使一万二千名犹太战俘增建第三、第四两层,在公元80年落成。

——杨邦兴《古罗马圆形大剧场》

3.战争在给罗马人带来许多廉价的人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罗马带来巨大财富。第一次布匿战争以后,罗马得到了3200他连特白银;第二次获得了1000他连特。……公元前225年,在意大利的自由人人数为440万人,而奴隶的人数为60万人,至公元前43年,大约有450万人自由民,奴隶人数达到300万。

——杨共乐《罗马史纲要》

4.由于受古典主义思想的支配,罗马的建筑实际上是罗马民族传统和希腊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并在这种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艺术传统进一步发展和充实起来……将“实用”列为首位……城防、神庙、剧场、浴室、道路等都是遵循实用主义原则建造的。

——晏立农《图说古罗马文明》

设问:为什么这么多宏伟建筑都在帝国的黄金时期出现呢?

观察与思考:学生借助古罗马历史时间轴,全面感悟古罗马的历史发展进程,理解当时帝国的强盛为公共建筑的建造提供了便利的社会条件,大斗兽场则是帝国的一个缩影罢了。但庆典和竞技表演为什么以人兽斗出现的频率最高?当时的罗马人为什么喜欢观看这样的表演?因此我们需要复活这些表演者、观赏者和制造者,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探究空间中的人。

三、灵性塑造:达于人性,复活空间之“人”

人赋予建筑空间以灵动与历史价值,激活空间之人,让学生融入空间并与空间关联者对话,理解“他们”在空间中留下的历史活动。基于此,笔者呈现材料并设计了以下环节:

1.……斗兽场表演的……这些猛兽,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到罗马来,使得罗马人产生出一种错觉,认为罗马帝国力量无比,权力无边,足以征服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国家,能够驾驭自然界一切生物……

——李永毅《死亡盛宴:古罗马竞技庆典与帝国秩序》

2.从恺撒开始,许多罗马独裁者都认识到,直接以利益换取平民尤其是贫民的效忠,是绕过元老院、强化个人权力的最佳途径。事实上,在帝国时期,皇帝直接扮演了罗马下层的“恩主”(patronus)角色,赐免费的盛宴、举办大规模的竞技庆典是恩主显示自己的慷慨、安抚底层民众的手段甚至是义务。

——李永毅《死亡盛宴:古罗马竞技庆典与帝国秩序》

3.历史图片:拇指向下观看表演的图片(略)

步骤1:与表演者对话

播放38秒电影《角斗士》片段的人兽表演

设问:视频中角斗士表演中“沙子”的用途?(稀释血)

步骤2:与制造者对话

设问:罗马皇帝为什么要举办血腥的竞技庆典?

步骤3:与观赏者对话

设问:人们为什么如此喜欢?

师:举办血腥的竞技表演活动,不仅满足一代又一代罗马帝国皇帝开展军国主义教育的需要,同时还作为一种彰显帝国权力威严,安抚底层百姓,笼络平民的渠道。对于平时地位不高,权力较小的平民来说,这样的活动使其内心无形权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因此斗兽场是表演者、制造者和观赏者权力释放的空间。

观察与思考:以视频形式形象再现当初斗兽场的功能用途,同时通过制造学生冲突性的疑问,解构斗兽场的权力空间,便于培育学生进入历史现场的动力和求真历史的能力。而如此解读,学生留下的斗兽场印象仅是集权专制下血腥的娱乐空间,是静态的。“活着的人重新建构死去人的生活,便成了历史;而这样做是为了活着的人。”[4]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回归人性,让这种血腥的场景成为一个永久记忆的空间。每当看到任何形式出现的决斗屠杀时,应为自由的活在当下而庆幸。同时对任何名义的专制保持警惕,为实现社会的正义而努力。空间的深度应该从兽性走向人性,从历史走向现实,与未来关联。

四、共性关联:归于未来,拓展空间之“延”

空间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随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组织和转化,它和时间一样,是动态的、延续的、发展的。如今的斗兽场继续发挥着剧场的原始功能,但不是血腥表演,而是一幕幕主题不同的音乐节、戏剧节、文艺节。脱去野蛮外衣的斗兽场,有了时尚和艺术的味道,是现今罗马城最有分量的文化地标。不仅如此,斗兽场作为建筑的一个蓝本,隽永在世界各地的罗马风建筑里。人类的历史虽然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发生、发展,呈现出具体、个别、多样的特点,但各个历史现象之间却不是绝对孤立的,都有一些内在的关联性,从而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以下环节:

步骤1:(空间形制之延)

音乐中播放古罗马风建筑图片(略):英国杜伦大教堂、美国白宫、北京天主教堂、海牙设计的现代版圆形剧场。再见,罗马!再见,永恒!(增强遗产保护意识)

步骤2:(空间保护之延)

呈现网络上对“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被烧”的两类观点(“与法国同在”和“天道轮回”),学生发表自己看法,课后写一篇《基于历史和现实:我们如何对待世界遗产的未来》的历史小论文。

观察与思考:通过再现世界各地的罗马风建筑,学生体会古罗马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感受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历史的理解需要一个载体,通过“巴黎圣母院被烧”这一时事热点,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拉伸和审视空间,让学生理解不同文明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从而让历史照进现实。

美国学者布朗等人提出:“知识不是孤立而来,因此获取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具体情境,在情境中感受和把握知识。”[5]学生空间观念的培育,需要在空间的维度上加以编排和创造。虽然空间观念不只是具体的知识,它更是一种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态度。但这种思维的培育也需要借助具象的多元情境来达成。而本文践行的路径是让学生“神入”空间之形、人、时、延四个维度,通过创设“现场情境”,引领学生体验和表达空间;创设冲突性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思辨空间;创设关联性情境,引领学生拓展多维空间。所谓路径千万条,落地第一条,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善于捕捉和创设这样的情境!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页。

[2]陈劲松:《从感性、理性和灵性三个维度解读十九大报告》,《理论与改革》2018年第2期,第19页。

[3]陈志刚、覃玉兰:《历史空间的内涵与空间观念素养的培养》,《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年第2期,第18页。

[4][法]雷蒙•阿隆:《历史意识的维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4页。

[5][美]布朗等:《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教育研究者》1989年第18期,第34页。

猜你喜欢

斗兽场古罗马罗马
千万别当罗马士兵
永恒之城:罗马(二)
永恒之城:罗马(一)
小罗马
罗马斗兽场
第九回 古罗马人钟爱写实的浪漫
古罗马艺术从何而来?
古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
隆力奇遇见古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