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视角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调整之争

2023-04-05梁家辉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治未病中心中医主治医师

食品与健康 2023年2期
关键词:治未病服药指南

■梁家辉 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治未病中心 中医主治医师

2022年11月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医学界权威机构共同制定并发布了《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因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引起了医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争议始末

《指南》将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诊断临界值,由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下调至收缩压≥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80毫米汞柱。

按照以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我国成年人中的高血压患者人数约为2.45亿。但按照《指南》新修订的标准,高血压患者数量将猛增至近5亿——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人都将成为高血压患者。很多临床医生表示,自己拒绝应用该标准进行诊疗。而不少公众则对于自己“突然”成为高血压患者感到无所适从。因此,“高血压标准下调”话题很快就冲上了“热搜榜”。

2022年,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明确指出: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定与发布,有规范的程序要求。由专业机构、行业协会、个人等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研究成果,不作为疾病诊断标准。至此,争议才被平息。那么,为什么会有高血压诊断标准之争呢?

下调高血压标准的“治未病”意义

“上医治未病”源自《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指尽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事实上,《标准》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可促进公众提高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及时控制血压,对于预防更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意义深远。

1.有利于引起公众对高血压的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者数量快速增长,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目前,18~54 岁的中青年人,已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的“后备军”。而血压水平在130~139/80~89毫米汞柱的主要人群恰恰是中青年。《指南》下调标准后,更加有利于公众,尤其是年轻人认识高血压的危害性,有助于这部分人群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控制高血压。

2.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

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这一临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较为重要,且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很多患者认为平时血压稍微高一点,不痛不痒,没必要太过关注。但长期高血压,患者不控制、不治疗,会引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是51.6%,45.8%与16.8%。也就是说,在我国现有的2.45亿高血压患者中,仅有16.8%的人能在全生命周期通过服药等手段控制血压。

另有数据显示,2010年,因高血压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24.6%,高达204.3万人,其中男性115.4万人,女性88.9万人。《指南》发布后进入“热搜榜”,已经起到了积极的“预警”作用,有效地唤起了公众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指南》下调诊断标准后,既往被诊断为“正常高值血压”中的一部分人群,如果能够尽早进行治疗,可实现高血压防治的关口前移,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高血压的致病率和致死率。

3.有助于“患者”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目前,临床对于没有出现器官损伤,如肾损伤和血管损伤,没有其他危险因素或不超过两个危险因素,收缩压为13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为80~89毫米汞柱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不是“吃药”,而是建议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增加运动量、减轻体重、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生活方式干预超过6个月不见好转,医生才会建议患者进行服药治疗。

一些经验丰富的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略微“放宽”标准——对于血压已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且风险因素较多的患者,也建议先调整生活习惯,确实需要药物治疗再开处方。

《指南》诊断标准下调后纳入的患者,大多数可以通过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进行积极预防,避免向服药人群转变,可以减少服药人群的数量。

4.有助于减轻个人经济负担

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后,会有更多的人被纳入高血压患者的范畴,前期治疗(主要是服用降压药)的费用会有所增高。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且干预较及时,后期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的费用会大大降低,有利于减轻社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

“治未病”调降血压诊断标准是复杂的社会问题

高血压标准下调是医学发展的必然,是医学从重临床向重预防转变的体现。但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仅仅是单纯的医学问题,也是牵涉面广、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诊断标准的下调,可导致数亿人从健康无病状态,突然转变为高血压患者身份。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现有的医疗资源是否能满足新增的数亿高血压患者,商业保险、特殊工种的入职条件和职业病的判定标准是否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健康人突然变为高血压患者所产生的焦虑、病耻感等如何进行调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调控血压重在“治未病”

对于个人来说,应充分认识到高血压的防治重在“治未病”——不要等到高血压有了明显的临床症状,或引起了心脑血管疾病再去治疗。每个人都应及早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控。具体做法包括:积极改变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少摄入高盐、高热量食物,尽量清淡饮食,每周保持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血压水平发生异常的人群不可讳疾忌医,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不可因服药产生羞耻感。只有积极预防、及时治疗,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关爱。

猜你喜欢

治未病服药指南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先分阴阳
指南数读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