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诊断:以作业变革撬动课堂教学改革
2023-04-05申春娟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申春娟(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针对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要求,我们提出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巧设“课堂诊断”,对课堂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进行当堂诊断、当堂反馈,使作业练习与课堂教学融会贯通,一脉相承。
明确作业练习与课堂学习之间的关系
从作业的功能角度来看,作业设计主要是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巩固积累、迁移运用的作用。巩固积累的作业,重在是对学习目标中的知识目标的巩固积累,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强化。而迁移运用的作业,主要针对教学目标的方法、能力目标的迁移运用,这些目标要通过在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中运用,逐步内化,形成语文能力。课堂学习是为了落实学习目标的达成,每一堂课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学习策略,而作业练习是对课堂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检验与诊断。
“情境诊断”架起作业练习和课堂学习之间的关联
“情境”创设是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结合教学目标创设合理情境的一种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断运用、发展知识,最终形成对知识的准确理解。“情境诊断”是通过设置检测情境,把当堂学习目标通过复现、实践、运用的方式,达到对知识巩固积累、迁移运用的目的,检测学生当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及实际获得。
创设适切的“情境诊断”,让作业练习在课堂学习中完成
基于知识目标创设情境。一是创设贴近课文内容和生活的语言情境。教学一年级下册《池上》时,教师根据古诗内容创编了一首含有本课必认字的小诗,让学生进行填写。“小娃入(池)间,撑船偷(采莲)。不知回(首)望,(浮)(萍)(踪)(迹)现。”这种情境诊断能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必认字及重点字,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教学一年级上册《项链》一课时,为了准确区分“娃、挂”字,教师设计了勾连学生生活的情境:夏夜,闪闪的星星像(挂)在天上的明灯,女(娃)开心地笑着。这样的情境诊断方式是在学生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考查学生对形近字音、形、义的辨析情况。二是创设表演情境。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中出现了几个与手的动作相关的必认字“扛、扔、摘、捧、抱”,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尝试扮演小猴子,演一演整个故事。这投入的表演过程不仅让学生再次走入课文情境,也很好的理解了“提手旁字”的特点。
基于方法、能力目标创设情境。一是创设大任务下的活动情境。《蜘蛛开店》是围绕蜘蛛的“招牌”展开的有趣故事,为了让学生在任务活动中体会蜘蛛为什么每次开店都没有成功,造成最终开店的失败。入课伊始,教师设计了“我是蜘蛛智多星”的任务活动,引导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关注蜘蛛开店失败的原因到底在哪?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孩子们时刻留意蜘蛛开店失败的原因,尝试归纳总结出招牌的不足之处,并撰写在小白板上,这是将学习内容内化于心的过程。二是创设语言运用实践的活动情境。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一课,学生从“小白兔弯着腰在坡上割草”一句,学习如何让表达更具体、更生动的方法。教师出示鸭子在水中游泳的图片,相机引导“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几只鸭子,它们在做什么呢?快来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说一说这幅画面。创设不同的情境,注重方法的学习和迁移运用,以有痕的设计实现无痕的能力进阶。
“双减”政策下,课堂“情境诊断”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撬动了课堂教学的变革。通过“情境诊断”的适切设计,孩子们把课堂所学就在课堂上学以致用,真正把“作业”课堂化,做到回家不再有家庭作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