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链理论分析宁夏葡萄酒产业创新方向
2023-04-05惠淑红
惠淑红
(宁夏大学,银川 750021)
1 引言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宁夏时特意去到银川市西夏区源石酒庄葡萄种植基地。他强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葡萄酒是通过原料发酵生产出来的轻工业产品,因此葡萄酒产业是世界公认的综合产能高、生态环保的绿色产业,对于加强黄河滩区治理、生态恢复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宁夏葡萄酒产业近些年发展较快,贺兰山东麓产区知名度不断提升,葡萄酒已经成为宁夏对话世界、世界认识宁夏的“紫色名片”。2021年,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由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两个“国字号”平台落户宁夏,标志着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开启产业发展新纪元。
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葡萄酒产业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产业之一,是政府大力推动和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如何实现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关键问题,而创新正是其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葡萄酒产业来说,不仅需要研究创新,还需要将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对于宁夏葡萄酒产业创新链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创新链理论,结合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宁夏葡萄酒产业在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金融中介、企业等主体协同作用机制下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推动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2 创新链的内涵
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早提出“创新”一词,他对创新的理解涉及新思想、新发明的产生、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新的生产流程、新的营销策略和新市场的开发扩散等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职能活动[1]。在罗斯韦尔的理论中,创新链源于技术推动,市场拉动,通过反馈机制实现研发和营销的耦合。
国内学者对于创新链有两方面比较突出的观点:一是以吴晓波和林淼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创新链是将理论知识与产品和工艺相结合,产生科技成果,再把科技成果投放到商业市场中产生价值,以此来推动经济发展[2,3];二是以蔡翔为主的学者,认为创新链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的链节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核心主体联动互联网等技术管理链节上的其他主体,使主体之间形成协作,以此来追求经济效益与整体效益[4]。张凡勇和杜跃平认为创新链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网状链条,这个链条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金融中介、其他社会组织、企业和用户等主体共同组成[5]。还有观点认为创新环节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设计开发、试制改进、生产销售、产业化扩散等。在已有的文献研究中,部分学者还使用“技术创新链”“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链”“创新价值链”“全球创新链”等与创新链相关的概念[6]。
各个学者的研究表明创新链的结构错综复杂,笔者认为创新链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多个创新主体通过整合社会中的创新资源来创造价值并使价值增值的一系列活动。
3 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全区酿酒葡萄主要分布在银川、吴忠、中卫、石嘴山4 个地级市和农垦集团,涉及12 个县(市、区)和5 个农垦农场。截至2021年底,全区现有酒庄234家(其中,建成114 家,在建120 家),是全国葡萄酒生产企业集中数量最多的产区之一,2021年综合产值突破300 亿元,年葡萄酒产量1.3 亿瓶。
4 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酒庄(企业)的创新作用发挥不明显
酒庄(企业)不应只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的实践者,更应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成为创新成果的创造者。李述成等从专利角度出发,研究发现宁夏葡萄酒专利数量排名前三的申请人分别是宁夏大学59 件、宁夏方特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4 件、宁夏智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19 件[7]。因此,从专利申请人申请数量来看,高校是目前宁夏葡萄酒专利的主要申请人,是葡萄酒产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而酒庄(企业)的专利创造作用不明显。如果企业的创新能力差,创新研究和技术难题只依靠高校的科研,就会导致创新速度变慢,成果转化率降低,时效性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4.2 酒庄(企业)投资压力大
由于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冬埋土春展藤”的特性,葡萄园建设和管理费用较高。据调查,银川市葡萄园建设成本在12 000 元/亩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20 000 元/亩,种植管理成本在2 000 元/亩/年以上,而且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葡萄园建设和管理费用将会更加高昂,企业投资压力较大。
4.3 产区建设还需发力
世界上每个知名特色葡萄酒产区崛起都系统完成了葡萄园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生态景观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例如,法国的普罗旺斯产区在葡萄酒享誉全球的同时,还是薰衣草故乡、旅游胜地。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发展,使其声誉更加响亮。虽然近些年宁夏许多酒庄(企业)的旅游服务表现亮眼,其中张裕、志辉源石酒庄年接待游客超过30 万人次,但是仍存在不少待改善之处。首先,产区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还需完善,大多数酒庄距离市区较远,如果相关的路线规划、车辆安排、餐食住宿等配套服务不到位,将大大减弱其旅游吸引力。同时与国内一些热门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其次,产区文化旅游形象不具代表性,葡萄酒文化旅游业跟进发展基础不牢,葡萄酒旅游文化挖掘不够。只有挖掘出深层次、吸引人的文化,才能获得长久、持续的客流量。
4.4 产区品牌影响力不高
虽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品牌在国内外业界已有一定知名度,但在消费者群体中认知度不高,吸引力不够。“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前酒庄(企业)重生产轻营销、重建设轻宣传现象比较普遍,其中大部分酒庄(企业)缺乏专业的葡萄酒营销队伍和成熟的营销手段,整体的营销体系不健全,同时产区还缺少统一对外且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销售平台。
4.5 科技支撑体系还不完善
目前宁夏已经设立(成立)了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机构,但是能代表产地风格的特色新优品种选育、引种的基础性和定性分析研究不足,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同时酿酒葡萄残渣(皮、籽等)综合利用研发滞后,面向产区的葡萄与葡萄酒分析检测、葡萄酒灌装等方面公共服务平台还未建立,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低。
4.6 专业人才缺乏
一是创新型领军人才不足。目前行业内的领军人才国际视野、市场理念、创新引领能力还有待提高,更缺乏一批大师级的种植师、酿酒师、营销师及职业经理人等[8]。二是基层产业管理人员不足。除银川市和青铜峡市成立了专门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外,其他市、县(区)从事产业管理服务的人员仅有1~2 名兼职人员,产业管理和服务指导力量不足。三是技术工人不足。目前,产区葡萄园从事葡萄种植的人员平均年龄在50 岁左右,以老弱妇女劳力为主,80 后、90 后年轻种植师极为罕见,现有种植人员自主接受新技术能力弱、种植观念落后,导致田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未来葡萄园用工问题将更加凸显。
5 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创新方向
根据创新链的理论,创新是一个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而针对葡萄酒产业,创新主要是各个市场主体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创新,形成一条完整的链式结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中介、企业等之间调整各自关系、形成协同效应。
5.1 强化酒庄(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融合
首先,酒庄(企业)作为用户需求反馈的第一接收人,可以针对用户需求进行精确快速创新并尽快实践,科技成果转化率最高。其次,酒庄(企业)作为连接科研人员与用户的纽带,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产学研融合,实现多方共赢。此外,政府、企业、高校都应积极参与搭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企业与高校的创新合作机制,强化宁夏葡萄酒产业产学研的合作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制定完备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规划与创新研发计划,搭建企业与院校的对接平台,一方面加强人才的储备;另一方面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落到实处,创造经济价值。
5.2 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打造完整资金链,为葡萄酒产业创新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根据创新链的理论可知,在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资金在其中的作用举重若轻,而资金的搭建需要政府、金融中介的支持。政府应当发挥其引导的作用,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融通支持。首先,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置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地方税收优惠和一定的融资倾斜帮助,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引导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金融机构从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将葡萄酒产业纳入重点支持对象体系,开发一些更适合葡萄酒企业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最后,自治区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国内技术、管理人员前往国外进修和实习,一方面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来;另一方面,提高宁夏葡萄酒产业人才水平。
5.3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促进宁夏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首先,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让旅游业有发展的基础保障[9];其次,要引进、扶持葡萄酒瓶塞、辅料、橡木桶等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降低葡萄酒产业的生产成本,减少酒庄(企业)盈利压力,利于开发新项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酒庄(企业)要挖掘葡萄酒文化,发展葡萄酒文化,与文化旅游部门相互合作,为旅游业、文化产业打下坚实基础,争取打造具有宁夏本土气息的大产区葡萄酒品牌。
5.4 产区品牌与产品品牌同发力,提升宁夏葡萄酒品牌影响力
宁夏葡萄酒产业一直向“政府主打产区品牌,企业主打产品品牌”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能一味地依靠政府发力,产区品牌打响至关重要,但需要企业产品品牌的共同发力。只有政府、企业携手,才能真正地把宁夏葡萄酒品牌打出去。现今宁夏葡萄酒产业虽已涌现出了西夏王、志辉源石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但其品牌效应还不够响,整体的品牌影响力不足。政府、企业要充分利用宁夏本土文化、地区特色,在健全宁夏葡萄酒地理标志使用体系的基础上,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
5.5 宁夏葡萄酒产业要在各主体之间构建利益共享机制,为葡萄酒产业链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创新链能够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作用,核心在于链条上的各主体之间可以实现利益共享[10]。因此宁夏葡萄酒产业需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链内的各主体处在平等的地位,使创新链可以长期、稳定地发展,如此才可以保障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6 结语
宁夏葡萄酒产业在不断发展成熟的道路上,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坚持产业创新能够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在推动创新链条向前发展的同时,引导产业链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将技术成果转化成产品,让产业的发展形成新业态、新模式,逐步推动产业价值增值,并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宁夏葡萄酒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将科技服务、人才、金融等与政策措施结合起来,在打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基础上,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构建各主体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培养产业持续发展潜力,让贺兰山葡萄酒产业保持持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