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推动作用研究

2023-04-05华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微融资银行

华勇

(贵州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贵阳 550001)

1 引言

小微企业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对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影响重大。长期以来,由信息不对称等缺陷引发的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成熟,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参与渐深,它的广泛应用也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创造了新视角[1]。当前,数字金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与传统金融之间的合作也存在大量有待磨合之处。但数字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巨大潜能已然显现,探讨如何利用数字金融更加高效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意义卓然。

2 传统融资模式下的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数量最多的企业群体,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从整体上保证我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影响甚大。早在2017年7月,我国登记在册的小微企业数量便超过7 300 万户,在当时全国企业总数中的占比达近83%[2]。在我国,小微企业在地理空间分布方面东西差距较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密集的小微企业产业集群,西部地区的小微企业则总体数量偏少、分布较为零散。自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去产能政策为小微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促进小微企业生产方式的创新转换,小微企业由此展现出愈发强劲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能[3]。未来,国家对小微企业发展制定的配套政策会越来越多,但在我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的发展依然跟不上自身实际融资需求提升的步伐,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在发展中所普遍面临的棘手问题。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供需关系不平衡等。

从信贷关系的角度出发,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大部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强烈但财务信息不透明,银行很难准确判断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偿贷能力,无法在贷前检查中知悉企业的详细信息,这直接导致很多小微企业贷款失败。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当前国内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银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主动辨别小微企业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考虑到小微企业数量之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规模之大,向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的成本是银行所难以承受的。因此,银行经常会拒绝小微企业的融资申请或采用加高利率的方式向其放贷。此外,小微企业信息质量低、可信度差、准确性不易审核,这使得银行传统的基于财务报表或抵押资产的信息审核方法很难适用于小微企业融资项目。寻找能够真实反映出小微企业运营状况的替代方案可能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但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具有较高的机会成本,而这一成本甚至会超过银行服务大中型企业所付出的边际成本。在市场经济中的“二八定律”的催化之下,银行更可能选择提高授信门槛,将全部资源投入对前20%的高端客户的支持上,而迫使80%的低端客户退出信贷市场[4]。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不少小微企业的治理结构过于松散,缺乏严谨的内部财会机制,这为银行贷前的检查工作带来了不少阻碍。大部分小微企业的决策、经营流程也不够规范,这直接导致了企业生产不确定性加大、经营中的不可控风险增多、抗风险能力走低等问题。为降低自身风险,银行只能在小微企业的融资申请中提高对企业不良风险的预期。此外,部分小微企业主缺乏法律意识与契约精神,在抵押资产不足以担保信贷金额的情况下仍会故意抬高担保物金额,这也使得在银行对企业了解不全面、信任度不够高的情况下只得采取抬高授信门槛的方式规避信贷风险。

3 数字金融概述及其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优势

3.1 数字金融的涵义

数字金融是依托于新兴信息技术,将互联网中的开放、平等、共享等精神与传统金融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金融行业运行模式[5]。大众所熟知的网银、支付宝、众筹平台、网络信贷平台等都是数字金融在客户端层面的展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数字金融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不少金融机构已经将数字服务逐步延伸至移动平台。金融行业从业人数的增加、竞争强度的提升不断催促企业加快创新转型步伐。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字金融的内涵与外延将会持续增拓,一部分数字金融会朝着集团化方向发展,但大部分数字金融仍会维持在服务实体经济企业的基本方向。

3.2 数字金融对我国经济的宏观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深化改革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增长模式由规模速度型全方位转变为质量效益型。数字金融作为融合了信息科技、社会经济领域高尖端技术的业务领域,为企业发展提质增效以及金融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一方面,在数字金融本身可获得性特质的推动下,我国实体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具体表现为金融体系改革、机构转型节奏加快,以及新企业、新商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另一方面,数字金融为金融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力,在“数字普惠”理念与技术的加持下,数字信贷功能愈发强大,为企业和创业者带来了更为便捷、科学的信贷机制,也由此激发出社会整体对创业、创新的积极性。

3.3 数字金融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优势

在基于数字金融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变得更加透明、更易被记录公示,大幅降低了银行的贷前检查和贷后管理成本。传统商业银行拥有更庞大的客户群体和更稳定的客户信息源,将这一优势与数字金融的信息处理优势有机融合,有利于建立更科学合理的金融模型。银行可依托模型对小微企业展开更加精准的搜集、筛查、分析与评价。可见,传统商业银行在融合了数字金融后,能够将自身的市场优势与新兴技术的信息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实时记录企业经营信息,在贷后环节及时调整授信管理模式,从而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此外,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借助数字金融对成本管理、系统维护等进行优化改进,通过简化授信流程、完善售后管理等手段提升信贷服务质量。数字金融可以用于搜集互联网中小微企业商业活动所产生的“软信息”,银行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提炼、推演,充分挖掘出信息的深层价值并据此对企业的履责能力、违约概率展开计算,从而完成针对借贷的风险定价。如此一来,银行授信成本降低,进而牵动小微企业贷款定价的降低,最终降低小微企业的贷款难度,增强银行在融资市场中的竞争力,信贷各方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由此出现。此外,数字金融利用大数据处理算法将线上操作、精确建模、智能化决策融为一体,并以此对小微企业进行非担保性质的信用评分。借助数字金融,只需“动动手指、点击屏幕”便能够完成贷款申请审批,这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多部门参与、多环节运作的审核过程而言不难看出效率与质量的同步提升。

4 数字金融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具体路径

4.1 加快新旧融合,推进数据共享

首先,要加快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互渗。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的重要阶段,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进一步融合呈现出显著的必要性:随着支付手段的深度电子化,国内线上金融的规模不断扩大,善用数字金融、促进新旧融合有利于线上线下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其次,要积极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牢固树立数据共享意识。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和相关平台的建立,国内出现了一些向小微企业开放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以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为例,早在数字金融兴起伊始的2018年,支付宝便已经面向国内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 000 万余笔,仅当年一年便向1 300 万家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超两万亿贷款[6]。依托独有的大数据优势,网商银行领先传统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积累了一些新经验,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具体来说,网商银行先通过小微企业贷款申请资料、支付宝后台、社会交网络平台及网络搜索引擎等途径收集、整合了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经营业务数据、资产负债数据,再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起有效的征信与风控机制。贷款发放后,网商银行还可以通过信息追踪等方式实时获取企业的经营与贷款使用信息。网商银行的成功经验显示出大数据在降低由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小微企业融资风险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强大功能。传统商业银行需要在正视技术变迁、加强技术应用的同时,落实并深化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数据共享。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银行高效获取企业经营数据并合理制定贷款方案与风控机制,与其他机构的数据共享则能够极大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贷款前的信息审核与贷款后的信息追踪成本。

4.2 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风险监管思路

在以往的小微企业融资中,银行大多以小微企业本身为考察对象。由于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而信息获取成本较高,小微企业很难争取到银行信任并成功获得贷款。而在供应链金融中,产业链中最具实力的核心企业以自身信用为小微企业提供背书,提升了小微企业获取贷款的可能性。在贷款审核中,银行将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的供应、销售企业视作整体进行评估,以对供应链整体的考察代替对小微企业的单独考察。如此一来,即便小微企业存在优质抵押品少、财务信息透明度低等不足,也能够依靠产业链的助力提升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可见发展供应链融资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此外,供应链金融之所以值得深入探索,还在于它能够强化银行与电商平台间的合作。电子商务平台是探索供应链金融的先锋,也是大数据技术的积极使用者。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借助数字信息化技术整合自身与电子商务平台所持有的小微企业信息、深化对小微企业的了解,从而客观考察企业信贷资质、服务更多小微企业。

在探索新融资模式的同时应考虑风险监管思路的创新。数字金融要求数据共享,但数据共享会在提高信息便利性的同时引发信息安全问题。为降低信息使用的潜在风险,必须保证数字金融的规范化。要倡导健康、安全的数据使用观,严厉打击数据的不合规运用。数字金融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在金融活动中要加强技术防护,有意识地防范数据收集、录入、共享过程中的信息泄露。对数字金融的监管要稳中求新,以稳定发展为前提把握监管与创新的平衡点。需在健全法律法规的同时鼓励行业自律:一方面,从法律层面明晰数字金融的业务范围和行业准入标准;另一方面,引导小微企业诚信经营、守住底线,科学、规范地运用数字金融工具。

4.3 完善企业征信系统,构建金融数据平台

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规模不断壮大,不仅出现了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信贷机构,汽车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也陆续向小微企业开放信贷业务[7]。但当前国内的征信系统尚不完善,现有的征信系统没有全面覆盖各类小微企业与信贷机构,信贷信息的不完备直接引发了小微企业的征信难问题。借助大数据征信,银行可显著减少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见应尽快建立起分工明确、信息共享的统一征信系统,加强与工商税务部门、互联网征信平台的信息流动和数据整合,以信息共享扩大征信系统信息体量,实现线上线下有效互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

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允许市场自发构建金融数据平台,鼓励会员机构共享小微企业金融数据,彼此补充数据来源、丰富信息参考,在不断扩充征信数据库的同时推动信贷流程、提升放贷效率。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数据平台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一是鼓励和吸引不同类型放贷机构加入以增加贷款来源;二是明确会员义务,加入平台的信贷机构必须向平台提供和报送自身所持有的小微企业信息;三是定期整理更新数据库、组织征信产品加工并向各成员推送成果。

4.4 健全行业情报网络,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除了要建立金融数据平台消解小微企业与银行等信贷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外,要建立行为情报中心、完善行业情报网络以强化小微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政府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情报服务机构并逐步构建起大规模的情报网络系统。该系统负责从新闻报纸、网络平台、政府资料、行业汇报等资料中搜集整理出各类行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情报并汇集成数据库,供政府部门、信贷机构及小微企业使用。借助系统提供的资讯信息,小微企业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当前运行的政策方针。可见情报系统的建立与成熟能够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为融资目标的顺利达成创造更多便利。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步调并不完全统一。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客观存在,建立区域性而非全国性行业情报中心将更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落实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此外,小微企业要打开格局、加强合作,积极发挥自身所长、寻求彼此间的优势互补,联合展开专业化生产,以实力的增长推动融资目标的顺利达成。

猜你喜欢

小微融资银行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小微课大应用
融资
融资
小微企业借款人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