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化心理课堂“意外”,培养教学机智

2023-04-05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苏州2156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意外盲盒机智

◎ 赵 蕾(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苏州 215600)

心理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交互影响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维是开放的、个性的,充满着不确定性,因此会经常出现超出教师预设的“意外”情况。实践表明,教学过程中,真正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打动学生内心的时刻,往往不是教师事先预设的教学环节,而是即时生成的一些课堂“意外”。课堂“意外”倘若能被巧妙转化,处理得当,便会成就课堂教学的别样精彩。

下面我整理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几次课堂“意外”案例,并就此进行分析,期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应对课堂“意外”的有效策略,培养教学机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化课堂意外的应对策略

(一)抓住契机,化意外为良机

在“适应新生活”一课中,为引导学生在各种开学的不适应中找到积极的部分,我邀请他们在空白纸条上写出进校这段时间让自己满意的或者印象深刻的人或事。为了让学生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活动采用匿名的形式。但从最后收上来的纸条发现,仍然有部分学生没有交纸条或者交了空白的纸条。我回应道:“我们发现部分同学没有交纸条,或者交了空白的纸条,可能这部分同学暂时还没有发现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或者可能不好意思用语言来诉说,所以在下面的分享环节中,我们要更加认真倾听和感受已经发现的幸福和美好。”这样的回应既善意地提醒了部分没有认真完成活动的学生,又尊重了那些暂时没有发现的学生。

之后,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当下是如何应对不适应时,有学生分享说:“作业实在太多的时候,我们会去找任课老师沟通,当天的作业的确减少了,但是之后又一如从前。”这时另外一个同学说道,“那是因为和任课老师说没有用,要向教育局反映,联名上书。”我思考了一下,追问道,“不管是去和任课老师沟通还是向教育局反映,我看到同学们都在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样的方法能否解决问题,取决于对方的态度,是不可控的。那哪些方法是可控的,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呢?”这样的回应捕捉到了教育契机,巧妙地将“意外”发言转化为拓宽学生思考方向的过渡句。

真实的课堂因为思维的开放多元而充满着生命活力和生活气息,当课堂“意外”出现时,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到“意外”中有价值的要素并加以巧妙地转化运用,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意外”也是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学生的“节外生枝”,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惊喜,精彩无限。

(二)因势利导,化意外为资源

在“你好,盲盒”一课的导入环节中,我设计的是抽盲盒活动。我在PPT 上设计了八个可以点击的盲盒,中间是一张盲盒的装饰图。教学过程中,我邀请学生上前来选择并点开一个自己中意的盲盒,同时提醒他们,中间的那个盲盒是一张盲盒的装饰画,不要选。随后,有的学生立刻反驳道,“老师,你不能提前提示,假的盲盒也是盲盒呀!”是呀,谁说假的盲盒不是盲盒。后来,我把这张盲盒装饰图放入盲盒中,设计成盒中盒。当有学生点开这个盲盒的时候,学生们都会很诧异,这时候我会解释说,“恭喜你抽到了所有盲盒中唯一一个限量版的盲盒——盒中盒,谁说盲盒打开一定会有确切的答案。盲盒的乐趣不正在于它的未知吗?”这个小小的变动让整个活动充满趣味和意义,让课堂更加丰富和深刻。

在完成“生命长河”的活动时,我邀请学生们思考,把我们每天做的事情放在人的一生中会占据多长时间,并将估算的结果画在“生命长河”活动单上。原计划8 分钟的活动,有的同学15 分钟还没有完成。在之后的展示环节中,学生完成的“生命长河”活动单让人很惊叹。他们有的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事件,比如用灰色代表过去的时间,用蓝色代表闲适的退休生活,用较鲜艳的黄色、橙色代表奋进的学习工作生活;有的给特定的时间加上了不同的修饰定语,比如勇往直前的工作学习、说走就走的旅行、海阔天空的养老生活。邀请他们分享时,有学生感叹道,原来一生的时间也就这么长;有学生反思说,当把每天做的事情以年为单位放到一生中去计算时,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其实不算多,以后需要适当做一些调整。

学生创作的作品给我带来了一些修改活动的灵感。之后的课上,我邀请学生可以用颜色和词语装饰自己的生命长河活动单。并对本节课的辅导思路进行再次梳理,精简活动,将“生命的长河”活动作为主体活动,在学生的分享中适时追问,加深学生对时间的感知和对活动的体验。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视角观点提出问题、质疑和意见等,如果教师能从中挖掘出可以利用的部分,将其用于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就能将“意外”巧妙地转化为资源,设计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活动。

二、培养教学机智的途径

课堂因对“意外”的巧妙转化而精彩,因教师教学机智的运用而出彩。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动态性,无论教师作了多少准备,总是有无法预设的情况发生。但只要教师有备而来,“意外”不但不可怕,反而值得期待与记录。应对和反思“意外”的过程,正是通过教学机智炼制教育智慧的必由之路。

(一)课前理清思路,提高敏感性

理念是心理课的灵魂,辅导思路是心理课的作战地图。我们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辅导理念,钻研教材和学生,反复思考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目前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是什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什么样的。同时我们要理清辅导思路,力求简洁和深刻,想学生所想,又能想学生所未想,充分预设学生的反馈及自己应对的方案,而不是拘泥于某些具体的细节。

比如在“你好,盲盒”一课中,我询问学生男人创业失败后可能会有哪些发展走向,一位学生回答说,男人创业失败后还是回到公司去做企业高管,或者去买彩票筹集再次创业的资本。因为没有听到预设的回答——反思总结后再次创业,我开始提问其他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大部分学生说,他们也会觉得男人会回去做高管。当我追问为什么的时候,他们说既然创业失败了,就回去做自己能够胜任的事情。我当时太执着于自己的课堂预设,而没有抓住契机进行有效追问,难道创业失败后回公司做高管这个决定里没有男人的反思和总结吗?或许我可以这样回应:“男人创业失败后选择回公司继续做高管,也是男人思考后的选择,你们觉得他可能考虑到了哪些方面呢?”通过有效的追问和澄清,让学生回应背后的思考可视化,抓住学生问答中的闪光点,向教学目标集中。当我专注教学细节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真正本质的内容。只有吃透教材,明确辅导理念,理清辅导思路之后,才能抓住教学重点,围绕教学目标合理取舍课堂生成资源。

(二)课中看到学生,加强互动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但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是在自身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生成的。当出现预设之外的“意外”问题时,我们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充分讨论或者适时追问,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对话交流,在沟通合作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回应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自己的角度,同时要敏锐地捕捉资源,引导学生聚焦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上。

在“我的人际圈”一课中的导入活动“谁和我一样”游戏中,一个男生说道,“我喜欢白嫖,和我一样的请举手!”话音刚落,很多同学发出了哈哈大笑的起哄声,高高举起双手并附和道,“谁不喜欢呢。”我先用眼神扫视了周围那一圈起哄的同学,头脑中快速思考回应道,“为什么喜欢白嫖呢?”该学生回应道,“有吃有喝多好呀!”我继续追问,“不知道被你白嫖的同学是否愿意呢?”学生回应道,“分享使人快乐。”我继续追问,“主动分享是使人快乐的,可是被动分享就让当事人苦恼了。”学生回应道,“老师,准确地说,我们是相互白嫖!”我抓住这个契机,紧接着回应道,“哦,原来不是白嫖,是相互白嫖!朋友间相互的帮助和馈赠会让交往更加长久。那除了相互帮助,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的人际交往更加顺畅和长久呢?”这样的回应既澄清了学生背后的思考,又自然巧妙地把话题过渡到提高人际交往的方法上。

心理课是“活”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合作的课堂。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围绕一个主题,在开放的状态中进行合作对话,挖掘彼此的资源,激活彼此的潜能,感受彼此生命的力量。

(三)课后反思复盘,培养创造性

教学机智是在应对课堂“意外”的教学过程中历练和激发出来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探索和积累。比如在“适应新生活”一课中,当看到部分学生没有交或者交了空白的纸条时,我最开始的回应是,“虽然我在活动前已经说过,每位同学都要认真对待,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没有交纸条或者交了空白的纸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加以重视。”话音刚落,我觉察到,这样的回应带有指责和情绪。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和复盘,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当下他们为什么会交出空白纸条或者不交纸条的原因,才有了后来更为恰当的回应。反思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加积极从容地应对当下始料未及的意外情况,创造性地化课堂“意外”为教学契机,还能提升我们的教学机智,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

课前有准备,课中有方法,课后有思考,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深度思考,及时复盘,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才能创造性地生成新的策略应对课堂“意外”,捕捉教学契机,演绎“无法预设”的课堂精彩。

猜你喜欢

意外盲盒机智
机智闯关
盲盒,玩的就是心跳
盲盒拆出的众生相
Cлово месяца
“盲盒”,盲在何处?
机智的斑马线
机智的警察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机智的回答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