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与发展建议
2023-04-05王崇猛
王崇猛
(安徽汇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引言
新型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一体化金融服务模式的升级,大量以价值链为中心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涌现,与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服务互为补充,为运营链条的发展提供助力。由于针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多数聚焦于商业银行运营视角,对其运作机理尚不明确,而供应链金融本质目标是帮助供应链企业运用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得较大收益,保证供应链各个环节运营的资金需求。因此,通过阐述供应链本质目标及分析其管理必要性,对提高供应链中的资金运作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及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供应链金融管理必要性
(一)缓解资金压力,优化融资环境
充分发挥资金效能,提高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效率是供应链金融的本质目标,也是催生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2]。针对供应链金融进行科学管理,可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首先,当前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存在库存堆积、资金占用压力较大以及企业内部融资约束等问题,使得企业资金使用效益较低,易造成企业内部资金短缺,从而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融资约束问题。通过重视供应链资金管理工作可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压力,降低融资约束。例如,在供应链中找到较大的核心企业,以其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通过将资金有效注入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可缓解资源失衡现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实现资源的二次有效分配。其次,供应链金融强调了一种盘活资源、充分提高资金效能的运营理念,对于优化融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对企业提质增效的经营要求逐步提高。面对这种情形,通过建立供应链金融这种新型资金模式,向企业普及了一种金融创新的理念,对于延申银行的纵深服务,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以及优化信贷市场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顺应顾客需求,推动协同发展
供应链金融不仅为银行开辟新通路,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与扩大市场份额,扩大其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优势,还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顺应供应链企业的运营需求,实现多流合一[3],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银行方面来讲,供应链金融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弥补银行压缩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这一缺陷,帮助银行留住更多企业客户。随着银行信贷额度的不断降低,中小企业融资越发困难。供应链金融打通了企业之间的融资壁垒,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4],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顺应客户需求。另外,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模式,使得银行不仅跟单一企业进行交流,还能深入了解整个供应链情况,掌握的信息也更加充分完整,有利于银行及时获取企业运营信息减少信贷风险。其次,从效益方面来讲,供应链金融的科学管理可帮助利益相关者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例如,通过“团购式”的开发模式与风险手段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得到显著提升,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而社会效益更多体现在加强企业外部联结,实现绿色创新以及降低企业僵尸化风险等方面,有利于推动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协同发展。
(三)打破运营边界,实现多流合一
信息传递理论认为,组织对信息的及时获取有利于提高组织决策质量,减少信息沟通成本,避免组织低效率,而影响信息效能的主要因素是信息传递效率以及信息收收效率。此理论强调了信息在组织运营中的重要作用,凸显信息流重要意义。供应链金融不仅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还有利于中小企业缓解融资约束,强化了自身与客户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较低的信息传递效率,银行无法通过充分的信息辨别企业资质,一方面导致银行内部资金无法流入有资质的企业,另一方面易引发资金滥用,出现企业“僵尸化”现象,以上都属于信息孤岛引发的经济负外部性。而通过供应链金融概念的普及以及有效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加强银行与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使得信息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高效传播,提高企业之间关于技术、信息等异质性知识的嵌入程度;另一方面推动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可设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实现观念、产品等创新升级[5],有利于发挥协同优势,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四)加强外部联结,实现规模经济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社会网络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个体或企业可通过组织嵌入获取资金及异质性信息,一方面,广泛的联结、高程度的嵌入有利于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丰富的资源为个体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网络理论为解释企业联结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供应链体系来说,通过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企业联结既有利于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开展密切合作,又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沟通成本进而提高资源整体效益。通过供应链金融的高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合作,实现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供应链金融管理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共享程度,有利于商业银行辨别企业资质及企业甄别精准客户,避免信息孤岛出现的合作低效率,推动企业开展高效精准的合作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其次,为实现供应链金融的有效管理,推动信息沟通,企业必然要引入数字技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制定资金集中管理制度,而实施以上活动有利于企业更新管理理念,降低边际成本进而实现规模经济。
三、供应链金融管理原则
由于供应链金融出现时间较晚,当前并未针对供应链金融体系完善相关经济政策及制度,在管理理念、手段、产品等方面存在误区。在进行供应链金融管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创新性
在微观层面,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商业信贷的一个专业领域,也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在银行进行供应链金融管理时,应注重理念创新与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是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思维,通过设计合理的信息渠道,塑造前沿文化与动态能力,提高银行人员以及相关企业的供应链思维,实现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的金融格局,推动供应链金融观念普及,实现意识引领。技术创新是指商业银行可通过引入数字技术以及信息系统加强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进一步实现资源协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控制性
相比单一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供应链体系面临的风险具有波动性、传递性及系统性等特点,基于以上特点,商业银行必须更加重视金融风险控制,否则极易发生信贷风险与金融“传染效应”。商业银行一方面应提高金融风险控制观念,转变传统金融控制风险方式;另一方面应做好基础防范工作,对各企业做好尽调与背书,提高数据收集、分析能力,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协作性
供应链具有地域分散性,在设计及整合产品资源时,应提高跨地域协作与合作意识,加强内部系统运作,进一步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四、供应链金融管理发展建议
(一)转变管理理念,注重协同创新
2011年,各商业银行普遍受到信贷规模的限制,贷款额度十分有限,影响了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而供应链金融模式作为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推动银行服务创新以及优化整合资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各商业银行应转变传统观念,引入先进思想,提高供应链金融管理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网络嵌入理论强调,社会网络中蕴含丰富的资源,而高效的资源共享机制依赖于网络内的关系嵌入、结构嵌入以及认知嵌入,三者分别反映了组织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以及彼此之间建立的文化认知。基于这一理论,商业银行应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思维模式。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应打开思路,充分认知供应链金融对整体供应链条与银行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积极效用,通过加强培训、引入先进理念推动银行全体员工正确认识供应链思维,将其内化为具体的制度与部门责任,以组织文化为准绳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推动后续工作的开展,例如,针对总行与分行的职责分工层面,总行可制定全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计划,牵头组织业务创新、产品研发与业务培训、筛选核心企业的准入与退出管理、负责授信业务的贷后管理工作以及业务考核及经营通报工作;信贷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统一授信业务相关制度以及提交审批权限内的业务;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机构的授权、评级授信方法与标准的制定、对风险预警处置进行督导以及融资业务办理的内控与合规风险监督,通过各部门有序安排,明确分工,提高管理效率。其次,在传统金融管理思维支持下,创新金融互惠手段及技术,实现以数据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以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为服务对象,利用数字技术预测用款企业采购的商品销量走势、产品价格变动,以此来形成评估企业的信用基础,推动供应链金融体系高效运营。
(二)注重风险管控,培养专业人才
供应链金融虽然解决了一部分企业的融资困境,但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互相依赖加剧了企业彼此之间的金融“传染效应”,基于此,对金融风险的管控与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容小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风险管控层面,一方面应提高风险管控认知,注重事前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可对以供应链为单位的企业群体进行抗风险能力分析以及个体授信安排,对集成后的系统风险开展定期评估和管理。同时,银行应自建区块链平台,或者与拥有成熟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大厂合作,这样就能够及时获得供应链的债券流转记录,确定凭证为核心企业发行的债权凭证。此凭证也可作为统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支付结算媒介,进而延长核心企业的信用链条,以此为获取更精准的信息,为及时甄别风险奠定基础。其次,在专业人才层面,一方面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引入对风险识别、产品设计以及营销有丰富经验的团队,团队内部成员不仅能够精准识别供应链金融运营中的潜在风险,还能够在市场中甄别客户,尤其是信用较好、有借款需求并具有偿还能力的客户企业,创新性地设计产品的组合方式,同时,还应对供应链金融有全面的知识积累,以此来制定供应链金融管理计划。另一方面应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商业银行应成立专门的供应链金融管理部门,设计合理的晋升渠道,定期对相关人才进行培训与考核,以此不断激励相关人才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丰富创新金融产品,降低供应链金融系统性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利用数字技术,设计开发创新性产品
在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上,不仅注重技术手段创新,还应创新性的开发服务类产品,满足客户企业的多元化需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在技术手段层面,商业银行以及核心企业应引入数字技术,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供应链流程,实现一体化的信息共享与高效数据挖掘。例如,通过建立流程化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可实现商业银行、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互联,帮助银行以及企业更加精准识别客户,了解企业资质,同时企业可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深度数据挖掘,辨别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制定合理的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在系统设计以及使用上,银行以及企业一方面应注重系统的外部联结性,注重各方经营特点,提高系统适用性;另一方面应注重系统的内部安全性,避免数据流失。其次,在创新型产品开发上,应明确其是为供应链所有企业适用的金融服务产品簇,要在充分分析供应链通用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组合与深度研发,提高产品服务创新的效率。与此同时,银行应按照以上设计的产品配套建立一套灵活性的模块组合方式,高效满足客户需求。
五、小结
供应链金融是创新性的金融发展模式,其灵活性、资源互补性对推动金融创新,加强组织融合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供应链金融管理必要性以及管理原则,对其高效管理提出了转变传统金融管理理念,加快观念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是推动供应链深度发展的有效方式等建议,只有通过以上手段,才能弥合中小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的弱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