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菟丝子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探析❋

2023-04-05武晓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性味菟丝子本草

武晓冬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

菟丝子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下文简称《本经》),言其“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汁去面。久服明目,轻身,延年”[1]。在温阳药里,菟丝子只是一味配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众多方书记载一味菟丝子单用或与一两味药配伍应用,或治疗消渴,或治疗小便淋沥,或治疗梦精频泄,或治疗腰膝风冷,或治疗目暗,说明其力专而无害,作用不容忽视。由此看来,《本经》将其归入上品是有道理的。清代陈士铎则在《本草新编》中称菟丝子为“神药”,赞“其治病,有不可思议之奇”[2]。菟丝子何以药性有专长,其治病有何“不可思议”之效?本文系统梳理古今有关菟丝子的文献,将有关菟丝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的论述,与现代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合自己的跟师体会和临证心得,试从性味功效到临床重新解读菟丝子一药。

1 性味归经

从历代本草文献记载看,从《本经》到《药典》,菟丝子性味归经的记载变化并不大。《名医别录》在《本经》的“味辛,平”之外,增加了“甘”味。张景岳《本草正》则在“味甘辛”之外,增加了“气微温”[3]。多数文献将其归入肝、肾、脾经,仅个别文献论及其还能入心经。事实上,关于菟丝子性平还是性温,历史上一直存有争论。据考证,从先秦至明、清再到民国,菟丝子的四性经历了由平到温、微温,又回归于平的认识变化[4-5]。程盼[5]45分析认为,菟丝子性平之说,是从其效用而言,既能补肾阳治疗肾阳虚证,又能补肾精治肾精亏虚证,但该药对机体其实并未有明显的寒热效应,所以说性平不燥;而菟丝子性温之说,则源于诸家对其用药禁忌的总结。如明代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说:“肾家相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6];清代张璐在《本经逢原》中说:“强阳不痿、大便燥结、小水赤涩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阳也”[7]。这些用药禁忌提示菟丝子性温偏补阳。

从贾天柱[8]在《中药生制饮片临床鉴别应用》中关于“生制菟丝子鉴别使用”可知,菟丝子性平还是性温,似与炮制方法相关:生菟丝子性味辛甘温,而盐炙菟丝子则为辛甘平。菟丝子经炒制后,辛味缓和,补肾作用增强,不温不寒,平补阴阳,长于补肾固精、安胎。

古人云“以一斑窥一豹”,从历代本草文献关于菟丝子性平、性温之争及其归经的论述可见,传统中药的性味功效并非经主观臆测或完全从理论推导而来,这其中既有中医药学取类比象、化繁为简的独特认识观,更包含着古代医家对每一味药物临床应用的经验总结,经历代不断总结,反复斟酌、提炼而成,对此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2 功效特点

正如祝之友[9]在《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中提到的:“《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依据药物形,推断药物作用;依据药物的味则可辨药物的作用部位;依据药物的色可辨明药物的作用趋向(药物的归经);依据药物的气(药气),就可知道药物的阴阳属性等。”古代医家通过药物显现于外的形质气味来推测其深藏于内的药性特点,现代中医药人对此往往容易忽视。菟丝子为蔓生植物,其根渐绝于地而藤茎攀爬上升,子实中脂膏最足,故能生精益气明目,润肤去面;其子中有丝不断,故能补续筋骨;其藤茎攀爬上升,故能补中寓升。

2.1 直入三经,补脾肾肝有专能

一味菟丝子单用,便能治疗消渴、小便淋沥、梦精频泄、腰膝风冷、目暗等病证,与其能入足三阴经,脾肾肝同补有直接关系。但补肝肾健脾胃的中药不独有菟丝子,何以菟丝子有此专能?“子中之最有脂膏者,莫如菟丝”,徐大椿认为这是菟丝子药性有专长的根源。徐大椿、陈修园、周岩等诸医家皆是依据菟丝子“子中有丝不断,故能补续筋骨……滑润有脂膏,自能生精益气而长肌肉也……生精则目明而强且寿也。且炒熟则芳香又润而不滑,故能补益肝脾也”[10]。由此推断菟丝子有“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的特殊功效。

2.2 补阴助阳,平补肝肾而不燥

《素向·阴阳应象大论篇》云:“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菟丝子性平,味辛、甘,药性应当属阳,然而《名医别录》载其功效,既“养阴,主治……燥渴”,又“主治茎中寒……寒血为积”[11],可见其为阴阳两调之品。《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评价菟丝子“为至和至美之剂,宜常用之”[12]。近代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评论菟丝子功用,“于滋补之中,皆有宣通百脉,温运阳和之意”[13]。概括诸家论述,菟丝子禀气中和,既可补阳,又可益阴,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张景岳创制左归丸、右归丸,两方均使用了菟丝子,便是实例。

2.3 补中寓升,固精缩尿以止遗

众本草、方书皆记载菟丝子有固精缩尿止遗之功,如《名医别录》:“主治茎中寒,精自出,尿有余沥”[11];《日华子本草》:“治鬼交泄精,尿血”[14];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盛赞菟丝子为“神药”,即是指菟丝子的这一功效,可不必“依他药而成功”,重用菟丝子或一味专用即可安心定魂,能断梦遗[2]123。

根据菟丝子根渐绝于地而藤茎攀爬上升、子实中脂膏最足的特点,周岩[15]提出菟丝子具有“补肾精而主升”的特点,他认为菟丝子所以能治疗精自出、尿有余沥及消渴热中,既不是收涩之力,也不是滋阴之功,而是因为阴精的化生需要阳气的推动,菟丝子补阴助阳,补中寓升,故能固精缩尿止遗、治消渴。

2.4 温阳通脉,治寒血为积经闭

《名医别录》记载菟丝子能治疗“寒血为积”[11],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说:“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凡劳伤,皆脾肾肝三脏主之,肝脾气旺,则瘀血自行也”[6]217。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说:“寒血成积,亦为阳气之不宣,惟此善滋阴液而又敷布阳和,流通百脉,所以治之”[13]258。那么,寒血为积到底为何病证,其病状如何呢?后世医家论述并不多。吾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李维贤教授认为,《名医别录》所载之寒血为积为气弱血虚,阳虚内寒,积久而瘀,为月经后期、闭经之常见证,李维贤据此常重用菟丝子治疗女性月经后期、闭经。

2.5 辛通四气,润肤消斑去面

综上,菟丝子药性有专长,正是因其具有上述自身特有、而他药所不具备的功效特点。据研究分析,药物性味与归经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可起到单个性味或归经起不到的作用。现代药理学表明,菟丝子性味功效与其药理作用多相吻合[16],如其固精安胎与性激素样作用相关;其坚筋骨与抗骨质疏松作用相关;其主消渴与降血糖、血脂作用相关;其明目与抑制白内障形成相关;缩尿与抗遗尿作用相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传统中药性味归经理论的合理性,为菟丝子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依据。

3 临证应用

通过整理菟丝子临床应用文献发现,古今临床医家常因一味菟丝子的加减或菟丝子药量的变动,就使一个不效方变成了优效方,使一个久治不愈的病人获桴鼓之效。

3.1 正补心肝肾治梦遗和阳痿早泄

陈士铎在《本草新编》记载,重用或一味菟丝子专用,可于两病上收到奇功:一是梦遗,“服之而效验如响,亦有不可思议之奇”;二是阳痿、早泄,服之“则阳坚而不泄”[2]124。同时,专用菟丝子一味一至二两,还可治疗失眠,目暗,两足乏力之症,如据现代医家蔡春江[17]临床经验,以茯菟丸加减亦可治疗心肾不交属于心气虚、肾阳虚型失眠,病人服用后效果明显,其菟丝子用量达30 g。

3.2 补肾助阳治滑胎及胎动不安

张锡纯称其于千百味药中,得一最善治流产之药,乃菟丝子是也。寿胎丸治疗滑胎,其中重用菟丝子为君药。张锡纯认为:“胎在母腹,若果善吸其母之气化,自无下坠之虞。且男女生育,皆赖肾脏作强……菟丝子能补肾,肾旺自能荫胎也”[18]。

李维贤治疗妊娠胎漏,喜用保产无忧汤,方中亦有菟丝子。据《傅青主女科·产后编》补集载该方“未产能安,临产能催,偶伤胎气,腰酸腹痛,甚至见红不止,势欲小产,危急之际,一服即愈,再服全安。临产时横生逆下,服之奇效”[19]。

3.3 温肾暖胞治不孕不育

菟丝子既益阴精,又助肾阳,使阳生阴长,故种子方中常用。有古今种子第一方之称的五子衍宗丸是菟丝子在治疗男性不育方面的经典配伍。该方重用菟丝子与枸杞为主药,与覆盆子、车前子、五味子炼蜜味丸,其功用,一如《摄生众妙方》在引用此方时所说:“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平秘”[20]。

在妇科不孕方面,《景岳全书》毓麟丸方下称“凡种子诸方,无以加此”[21]。毓麟丸重用菟丝子四两,主治女性气血俱虚,月经不调,或漏血,或带下,腰酸腹痛,饮食减少,身体瘦弱,久不孕育者。据现代临床报道,毓麟丸加减亦可用于因脾肾亏虚或气血不足所引起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卵巢早衰等病证的治疗。

3.4 温阳通脉治月经后期及闭经

李维贤受《名医别录》所载菟丝子治疗“寒血为积”启发,治疗女性月经后期,于经前使用,重用菟丝子,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对于经行前后无定期,以脾虚、气郁、血瘀三种证型多见。理论上脾虚宜健脾和胃,气郁宜疏肝理气,血瘀宜活血通瘀,临床当察偏寒、偏热、夹湿、夹痰等不同情况辨证用药。李维贤喜用傅青主之定经汤加减治疗,取效甚佳。定经汤原方中即重用菟丝子一两。若有肝气郁结,可用丹栀逍遥散补充治疗,配合医嘱进行开导,使其肝气调达。

闭经不外血滞、血枯两种,风冷、气郁、血瘀、痰阻,是血滞之源;失血、脾虚、劳损是血枯之因。对于血枯经闭,傅青主认为,实非血枯,乃心、肝、脾气之郁所致,治疗须大补肾水及心、肝、脾气,则精溢而经水自通,方用益经汤。李维贤用此方治疗闭经,对于用西药激素治疗则月经能来,不用则不来者,于方中加菟丝子50 g,巴戟天50 g,丹参10 g,鸡内金6 g,可取得一定疗效。但要根治须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医学知识,改变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医患结合,共同努力提高疗效。据李维贤经验,傅青主益经汤适用于40岁左右的闭经患者,若年轻女性患闭经,多为血滞,如症见乳房胀痛、腰酸、小腹坠痛、白带偏多,而月经不行者,证属肝郁脾虚、湿盛,冲任不调,李维贤常用当归芍药散合四逆散加菟丝子30~50 g治疗,亦取得良效。

3.5 强身健骨治腰膝冷痛

菟丝子治疗腰膝冷痛,可一味单用,亦可与一、二味药配伍应用。明代《本草汇言》中载王靖远论述曰:“菟丝子专补肝脏风虚,活利腰膝间,一切顽麻痿痹诸疾”[22]。清代张璐在《本草逢源》中评论:“菟丝子……其性味辛温质粘,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去膝胫酸软,老人肝肾气虚,腰痛膝冷,合补骨脂、杜仲用之,诸筋膜皆属于肝也”[7]107。蔡春江[17]57在治疗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步履艰难时,以《医宗金鉴》之加味金刚丸为主方,常加入菟丝子30 g以强健筋骨。

3.6 补肝肾明目治眼疾

菟丝子久服明目的记载始自《本经》。《本经逢原》言:“菟丝子,祛风明目,肝肾气分也……气虚瞳子无神者,以麦门冬佐之,蜜丸服,效”[7]107。《圣惠方》卷三十三所载之驻景丸为治疗眼科疾病良方,补肝肾、增目力作用显著,用来治疗眼常昏暗,多生黑花,视物不明,迎风流泪等[23],原方菟丝子与熟地黄、车前子药量比为5:3:1,可看出菟丝子在该方中用量独大。

3.7 补肾缩尿治遗尿

菟丝子可治疗小便数,小便不禁,如《世医得效方》载有菟丝子丸治小便多或不禁。现代临床多有报道用菟丝子丸加减治疗小儿遗尿[24-26]。菟丝子温肾补阳、固涩收敛,对于脾肾两虚型老年性遗尿、夜尿频、尿崩症同样有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重菟丝子用量,初起运用剂量为25 g,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需要可重用至50~90 g,颇有疗效[27]。

3.8 补肾收涩治淋浊带下

《本草纲目》菟丝子条下附方治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怔忡;《奇效良方》载菟丝丸治膏淋。张梓凤[28]治疗黄带下缠绵难愈者,用易黄汤难以取效,但加用菟丝子30~50 g后,全部病例在服药期间症状均明显减轻,观察3个月有42例痊愈。一药之差,疗效迥异。李维贤治疗妇人肾虚久患白带清冷量多,终日绵绵不已者,常采用清代《女科切要》内补丸加减治疗,常加大方中菟丝子用量应用,以取温补固摄之效。

3.9 消风祛斑疗痤疮、黄褐斑及白癜风

菟丝子治疗皮肤病,内服、外用皆宜。《本经》记载菟丝子汁能祛面部黑斑[1]。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载治面上粉刺方:“捣生菟丝,绞取汁,涂之”[29]。1985年版《药典》增补了菟丝子外治白癜风的主治项,此后诸版《药典》中均有此项主治。现代临床研究报道菟丝子内服可用于治疗黄褐斑,菟丝子外用可治疗带状疱疹、痤疮和白癜风[30-34]。

3.10 补肾精而主升治消渴

《名医别录》载菟丝子主“口苦燥渴”[11];《药性论》言其“主消渴热中”[35];《全生指迷方》载有菟丝子丸治消渴:“菟丝子不计多少,拣净,水淘,酒浸三宿,右控干,乘润捣,罗为散,焙干,再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饮下五十粒,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饮调下三钱”[36]。张山雷[13]258在《本草正义》中称“菟丝为养阴通络上品”,他认为菟丝子治消渴与地黄等滋阴药有别,乃因其“善滋阴液而又敷布阳和,流通百脉,所以治之”。

3.11 平补阴阳去慢性肾炎长期蛋白尿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同时也是加重肾损伤的诱因。杨霓芝[37]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病,临床常选用菟丝子、山茱萸、黄芪、金樱子、覆盆子等。郭恩绵[38]治疗慢性肾炎,也提倡适时应用现代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和提示,择药组方,以山萸肉配菟丝子以助平补阴阳之力。仝小林[39]对于慢性肾病各期见蛋白尿患者,常在补气通肾络基础上加菟丝子、女贞子、金樱子三味小方,为治疗肾病蛋白尿的靶药,每获奇效。

3.12 补髓填精生血治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大菟丝子饮主要用于治疗肾气虚损、五劳七伤、目眩耳鸣等,经临床验证对再障[40]、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1]、白细胞减少症[42]有一定的疗效,可促进粒系祖细胞的生长[43],临床广泛用于血液病的治疗。在2019年发布的成人重型和输血依赖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44]中,对于肾阴虚型,当滋阴益肾,填精益髓,可用大菟丝子饮或归芍地黄汤或左归丸。

4 用量及注意事项

综合菟丝子临床应用及其用量可见,该药临床运用安全范围较广,用量范围为6~60 g。根据所治疗疾病的证型、症状不同,其发挥功效的侧重点不同,用量及配伍不同[45]。正常剂量(6~15 g)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但应关注其不良反应(有个别病人反应为恶心呕吐、头昏、胃出血、阵发性抽搐、昏迷等)[46]、过敏反应(皮疹、胸闷、气喘、不安、发热、畏寒、水肿等Ⅰ型变态反应)[47]。

菟丝子生用虽能补肾排卵治不孕,但有致呕之副作用,经炒黄服用便无致呕的副作用[48]。临床表现有阳强、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等阴虚火动或实热证者禁用。妇女症见崩漏或妊娠期禁忌。

5 小结

对菟丝子形味性效的认识,有助于理解其药性专长。菟丝子性味功效与其药理作用多相吻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古今医家临床验证,一味单用或重用菟丝子组方可用于治疗多种病证,疗效确切。另外,菟丝子在降血糖、抗衰老、抗骨质疏松等方面的明显作用,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值得重视。

猜你喜欢

性味菟丝子本草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男人的护腰好物——菟丝子茶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补阳养阴良药菟丝子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