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鹏飞的“人元”饮食养生观探析❋

2023-04-05陈双进叶明花蒋力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李鹏李氏五脏

陈双进,叶明花,蒋力生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 330004;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48)

李鹏飞,号澄心老人,元代安徽池州人氏,约生于公元1222年,卒年不详,是当时著名的儒医和养生家。李鹏飞早年在寻母途中,曾偶遇一位宫姓道人,其告之,人的寿命有天、地、人三元之寿各六十,共一百八十岁,若不知戒慎,三元之寿则会日加损焉。他受道人启发,认为自己“前之所为,其可悔者多矣”,于是搜罗诸书,终编撰成《三元参赞延寿书》一书,望以此自警。全书共五卷,其中卷一至卷三分别为“天元之寿,精神不耗者得之”“地元之寿,起居有常者得之”“人元之寿,饮食有度者得之”,详细论述了天、地、人三元之寿的“三元”养生思想,对后世养生学说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李鹏飞认为饮食有度有益于却疾延寿,强调人能饥饱适宜、戒慎肥甘、顺四时、和五味则“人元寿可得矣”,然而后人因追求名利富贵,不知戒慎饮食致生疾。李氏主要从五味、饮食、食物、果实、米谷、菜蔬、飞禽、走兽、鱼类、虫类等诸多方面来阐述“人元”养生之理。经过对其饮食养生思想进行归纳整理,本文将从食和五味、食宜有节、食有所忌对李氏的“人元”养生观进行深入探析,以期为当代大众的日常饮食养生服务。

1 食和五味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谨和五味……长有天命”[1]。这指出了食和五味有益于养生延寿。反之,五味偏颇则会损害脏腑功能而致疾伤生。《三元参赞延寿书》亦云:“五味稍薄,令人神爽,若稍偏多,则损伤脏腑”[2]。饮食五味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四时五脏各随其宜[3],故李鹏飞从顺应四时、五脏的特性来阐述食和五味。

1.1 五脏和五味

中医认为,饮食五味与五脏有相应的特定联系,李鹏飞根据五行理论,通过日常五味调摄使五脏功能协调,增强正气,达到治病防疾的目的。李氏根据五脏的特性,以五脏所对应的五味进行食养,以和五脏,其云:“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脾色黄,宜食咸”“肺色白,宜食苦”“肾色黑,宜食辛”[2]51-52。如,肝为刚脏,性躁暴急,李氏认为平时可以食用粳米、牛肉、枣、葵等味甘的食物,缓和肝的急躁之性;心主神,易受外界扰动而致心气涣散,他认为平时可以食用小豆、犬肉、李、韭等酸味食物,以酸收心气。正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所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1]49。可见,饮食五味的调和对五脏功能协调十分重要,故日常饮食要谨和五味,以养护五脏。

1.2 四时和五味

一年之中,四季气候变化,五脏各有所主。五脏所当令的季节,该脏之气相对旺盛,此时若有偏味,则会致脏腑偏损,危害健康。因此,李鹏飞根据五行理论,顺应四时变化,通过损益五味以养五脏,促进脏腑功能协调,实现养生延年。他提出:春季要“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季要“省甘增辛,以养肺气”;秋季当“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季要“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四时季月要“省甘增咸”[2]51-52。如春季,肝脏当令,其脏腑之气偏盛。肝属木,脾属土,若过多食酸,则会使木气过旺而乘土,从而伤及脾胃。又因脾主四肢肌肉,而出现“肉而唇揭”。再者,若过食酸,则会“损胃气及肌脏筋骨,不益男子,损颜色”[2]51。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云:“肝气以津,脾气乃绝”[1]8。因此,春季饮食要注意省酸增甘,防止肝气偏盛伤及脾胃。李鹏飞的顺应四时节气、谨和五味以养五脏的思想,提醒人们在不同季节要注意饮食偏嗜,宜根据四时五脏的特性及时调整饮食五味,以积极预防疾病。

2 食宜有节

《三元参赞延寿书·饮食》曰:“人之有斋戒者……戒乃节慎之称”[2]55。李鹏飞重视饮食的节慎,主张饮食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益于健康长寿。

2.1 食不欲多

李鹏飞认为饮食要能有益于人,以节俭为佳,否则会变生他疾,故主张食不欲多,饥饱适宜。如书中载:“善养性者……饮不过多,多则损气,渴则伤血……食不过饱,饱则伤神,饥则伤胃”[2]52“食欲常少,勿令虚”[2]55“若过多,觉膨脝短气便成疾”[2]52《素问·痹论篇》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1]87。暴饮暴食将使脾胃的负荷在短时间内增大,并超过其消运能力,造成脾胃功能受损而食积不化,变生他疾。如小儿饱食不消,易出现食积,食积郁而化热,变为疳积。陶弘景也说:“但于饮食嗜欲间,去其甚者将安乐”[4]。此外,食亦不宜过饥,若过度饥饿,水谷不充胃腑,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亏虚不荣脏腑、四肢筋骨,则身体虚羸无力抗邪而致病。餐食饭后,全身气血大部分汇聚于脾胃以助消化,造成头部供血不足,易出现疲劳、嗜睡等神伤现象。因此,李氏提倡食后摩腹徐行百步,以促进消化。他说:“偶食物饱甚,虽觉体倦,无辄就寝,可运动徐行纳百余步……过饱食随手消化也”[2]55。饭后适度地运动,既能加强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又能舒展肢体,促进气血流通,提振精神,改善睡眠。

《黄帝内经》蕴含着“中和”思想,凡事都有讲究“和”,饮食亦然。李鹏飞觉得饮食既要饥饱适宜,也要进食有度。他在书中告诫我们:勿恣意无度地多食某种食物,否则会伤身致病。如其云:“杏仁久服,目盲,眉、发、须落,动宿疾”[2]57“紫菜多食,令人腹痛,发气吐白沫”[2]64“石榴多食,损肺及齿”[2]57“甘蔗多食,衄血”[2]58“西瓜甚解暑毒……多食至于霍乱”[2]58。通常人们碰到自己心仪喜爱的菜肴,都会忍不住多食,乃是人之常情,但需要把握进食的度,勿因贪口多食而致病伤生。

2.2 食之以时

孔子曰:“失饪,不食。不时,不食”[5]。李鹏飞解释道:“失饪不食者,谓非朝,夕、日中时也”[2]55。人类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已成为我们长期的进食规律,若能顺应规律、按时进食则有益于健康。李鹏飞也认识到按时进食的益处,认为能食之以时,疾病就无从发生。他说:“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水谷变化,冲气和融,精血生,荣卫以行,脏腑调平,神志安宁”[2]55。适时进食,脾胃运化以时,水谷精微才能及时输布以濡养脏腑,通利营卫,增强体内正气,提高防病抗病能力,则“内外邪沴莫之能干,一切疾患无从所作也”。长期形成的一日三餐进食规律的条件反射,使机体产生了相应的生理变化周期。在消化液分泌旺盛时进食,饮食物就能得到充分消化吸收;若未能适时进食,则会造成消化不良或形成消化道溃疡[6]。正常情况,一日三餐应按时进食,但李鹏飞亦强调要视情况而定,认为当有饥饿感即可进食且不可过饱,不必拘泥于三餐的时间。如书中云:“饮食之宜,当候已饥而进食……仍候焦渴而引饮……无待饥甚而后食,食不可饱”[2]55。老年人脾胃虚弱,每餐食少便饱,由于三餐间隔较长,老人易感饥饿,应候饥而食,以及时补充能量,不可拘泥于进餐时间,防止因饥饿过度而发生意外。另外,小儿因脾胃发育未全,消化功能弱,亦需如此。李氏也表示若是“不饥强食”“不渴强饮”,则会“脾劳胃胀”,影响消化功能。此外,李鹏飞指出:“夜食饱甚,损一日之寿也”[2]56。他主张:“夜半之食宜戒,申酉前晚食为宜”[2]55“卯时酒、申后饭,宜少”[2]53。夜间阳气内收,身体各个脏腑器官都处于休息状态,功能活动减弱。若临睡前进食,则食物不易消化、在肠胃堆积,从而影响睡眠,正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1]71。

李鹏飞还强调某些食物须注意其食用的时间,因时而食者则有益健康,逆之生疾损身。他说:“苦荬,夏月食之以益心”[2]63“蜜,七月勿食,生韭发霍乱”[2]76“生姜,九月九日勿食之”[2]64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市面往往出现反季节果蔬,像西瓜一年四季皆有,在夏季适度食用可清凉解暑,但在秋冬季食之,会出现下利腹泻等不适。李氏还提醒我们“百味未成熟,勿食”[2]55,当候其成熟时方可食。李鹏飞的食之以时思想值得我们学习,但书中也存在某些说法太过绝对,不宜提倡,比如他认为:“一切菜,五月五日勿食之,变百病”[2]62。

2.3 食不宜速

《三元参赞延寿书》载:“食戒欲粗并欲速。”“饮水勿急咽,久成气病”[2]54。李鹏飞主张饮食要慢不欲速,宜细嚼慢咽。他认为:“食不厌熟嚼”“饮不厌细呷”[2]55。只有细嚼慢咽,食物在口腔才能被充分咀嚼,完成初步消化并使食物在胃肠与消化液充分融合,促进消化吸收,以此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备急千金要方》也提到:“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7]。细嚼慢咽不仅能促进消化,还能增加食欲,俗话说得好:若要饭菜吃得香,细品慢咽嚼成浆。反之,饮食太快,轻则会损伤消化器官,甚则影响呼吸、危及生命。像狼吞虎咽般的进食,使粗糙的、过热的食物未经细嚼而入胃,这是诱发食道癌的因素之一[8]。另外,有研究表明[9],进食速度快是儿童青少年发生肥胖、高血压、高血糖以及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2.4 食不欲杂

李鹏飞主张食不欲杂,其书谓:“人日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当时或无灾患,积久为人作疾”[2]56。他指出饮食要清淡,每日进食种类不可杂多。虽说每顿食物过杂,短期内没有影响,但长此以往,会变生疾病。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写道:“每食必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挠”[10]。《闲情偶寄》亦说:“人则不幸而为精腆所误,多食一物,多受一物之损伤”[11]。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餐桌上往往水陆毕陈,常沉酣于顿顿山珍海味、大鱼大肉的生活。因其味多而杂,且当中大多是肥甘油腻之物,脾胃不堪长期受之而易伤,诱发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症、高血压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并且每次进餐种类杂多,又容易造成浪费食物的现象。清末养生家袁开昌也表示:“一席之间,遍食水陆,浓淡杂进,自然损脾”[12]。

3 食有所忌

饮食除了要食和五味、食宜有节外,李鹏飞还提出一系列的饮食禁忌,对后世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3.1 忌不洁之物

《论语》云:“色恶,不食。臭恶,不食”[5]215。所谓色臭二恶不食,李鹏飞解释为:“饭食及肉颜色香臭变恶者”[2]55。因此,他强调要忌食不洁之物,注重饮食卫生,方不得疾。忌食不洁之物,首先就要把好食材安全关,李氏指出:“食厨屋漏水堕脯肉,成癥瘕,生恶疮”[2]54“禽畜肝青者及兽赤足……皆杀人”[2]71“秋夏果落地,恶虫缘,食之患九漏”[2]58。受到屋漏水污染的脯肉、表现异常的禽畜以及恶虫污染的果实,皆为不洁食材,若进行烹饪、食用,会危害健康。李鹏飞还指出要注意饮水安全。暑月行路,忌饮“阴地流泉”,如饮之则会发疟。山间阴暗潮湿地流经的水,是蚊蝇孳生出没的地方,而蚊蝇是疟疾传播者,若直接饮用很容易染上疟疾[13]。

李鹏飞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谨细做好食物的储藏,防止食物受到污染。他说:“饮食于露天,飞丝堕其中,食之,咽喉生泡”[2]52“饮食收器中……若覆之不密,虫鼠欲盗食而不可,环器堕涎。食者得黄病,通身如蜡,针药不能疗”[2]52“饮食上蜂行住,或猫犬咬破之水,生疮”[2]53。虽说李鹏飞所描述的情形现在几乎遇不到,但也启示我们做好食物储藏的重要性。比如食物、食材应放到冰箱保鲜冷藏,尽量不吃过夜饭菜,防止因食物储藏不当而变质,影响身体健康。另外,李鹏飞还告诉我们要注意餐后的个人卫生。食后当漱口,则人“齿不龋,口不臭”。当今也提倡饭后刷牙漱口,饭后漱口能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防止细菌滋生,有利于保护好牙齿和口腔。

3.2 忌冷热太过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养性禁忌》中说道:“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10]8。李鹏飞也强调饮食忌冷热太过。他认为饮食过热易伤血脉,变生口疮、咽痛等热性疾病。如书云:“食炙煿宜待冷,不然伤血脉,损齿”[2]54“好食炙煿者,将为口疮、咽痛、壅热、痈疡之疾”[2]55除了忌食炙煿外,李鹏飞还指出“生冷黏腻筋韧物……皆勿食”[2]54,若是形寒饮冷,则伤肺而致咳嗽、鼻鸣等肺气上逆现象。他强调夏月尤宜“戒忌生冷”,以免有腹脏之疾,过食生冷易损伤脾胃阳气,出现“微伤及飧泄,重伤即霍乱吐利”[2]55。《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告诉我们夏季应以养护身体阳气为主。李鹏飞认为如果这时肆意生吃冷饮,耗损阳气,到入秋时阳消阴长、寒气来袭时,将致“多诸暴卒”,故他主张夏月要减少酒食瓜果、肥腻、饼臛之类的生冷食物,养护夏之阳气,避免秋来时而变生疾病。如《养生秘旨》载:“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至秋来成疟痢”[14]。此外,李鹏飞还表示不同地域的人亦须忌生冷,他说:“饮食生冷,北人……久居南方,宜忌之。南人……久居北方者,尤宜忌之”[2]53。

3.3 忌过饮茶酒

茶和酒适度饮之,则有益于身心健康,品茶可以提神醒脑,而饮酒有温煦血脉、御寒暖神之功。李鹏飞在书中指出过饮的危害,并告诫人们忌过饮茶与酒。他认为:“茶饮者,宜热,宜少,不饮尤佳”[2]54。茶“久食去人脂,令人瘦,下焦虚冷……饥则尤不宜,令人不眠”[2]54。苏东坡也强调“世不可阙茶”,但茶“暗中损人,殆不少”[15]。现代研究发现[16],茶叶含有兴奋物质,喝茶过量会使人处于高度亢奋状态从而影响睡眠,并且容易损害神经系统、影响肾功能。李鹏飞认为酒损益兼行,能行气促血,使气血流遍身体,但多饮则体软神昏。正如他在书中写道:“神仙不禁酒,以能行气壮神,然不过饮也”[2]54。饮酒过量会损害肠胃筋髓,甚则危及生命,李氏援引扁鹊的话来说明过度的饮酒的危害,其曰:“久饮常过,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2]53。他还举了晋代名士周顗与客共饮酒,客人因饮酒过量、肠出胁穿而死的鲜明例子,提醒人们切忌饮酒过量。此外,李鹏飞提出了一些酒后禁忌。强调酒醉后忌当风,否则“恶风成紫癜”;醉酒吐后,忌饮水,否则“作消渴”。

3.4 忌食相克之物

李鹏飞强调要注意食物合用禁忌,忌食两种或多种相克之食物,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孙思邈亦云:“若食气相恶,则伤精也”[7]761。李鹏飞在食物这一章节详细举例了果实、米谷、菜蔬、飞禽、走兽、鱼类、虫类等食物的合用禁忌。如“橙子温……与槟榔同食,头旋恶心,生痰作疟”[2]57“粳米……苍耳同食,卒心痛;马肉同食,发痼疾”[2]59“茭白,不可合生菜食之……不可杂蜜食之,发痼疾”[2]64“野鸭不可与胡桃、木耳同食”[2]66“猪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闷”[2]67“鲫鱼不可同砂糖食,令人成疳虫”[2]73“脍虾、生虾不可合鸡肉,食之损人”[2]76“饮白酒,食牛肉,生虫”[2]53食物合用是否相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相当部分放在当今尤宜适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因历史原因,可能存在一些以讹传讹的错误观点,我们需要注意辨别真假,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食物合理搭配。

4 结语

《三元参赞延寿书》是李鹏飞唯一留存于世的著作,书中吸纳了儒释道三教之说和各家学说,阐述了天、地、人“三元”养生延年之理。其中,李鹏飞的“人元”饮食养生观不仅广泛继承前人的思想,又有自己的经验总结,丰富和创新了饮食养生之理。但受所处时代的局限,书中也存在着宗教迷信色彩等不足之处,如书中写道:“饮宴于圣像之侧,魂魄不安”[2]54。因此,在深入挖掘和整理李氏的“人元”饮食养生思想过程中,我们要有辨别能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更好地为大众健康养生服务。

猜你喜欢

李鹏李氏五脏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失眠与五脏
文言文练习
cute pandas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
该不该用“云仓”?
“赌”还是不“赌”?
无人机配送,看上去很美
李氏朝鲜对明事大关系确立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