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2023-04-05杜晓敏韩晓斌
杜晓敏 韩晓斌
(山西科技学院 山西晋城 048000)
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了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全球文化的多元化深化发展却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1],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中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空间。基于此,必须重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要依托于民族传统体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将这项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尤其是高校需要在体育教学中突出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内涵,要在凸显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落实到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1 文化传承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概念
1.1 文化传承的概念
文化传承在民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不但能将本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继承到下一阶段,还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不断增强民族文化力量[3]。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高校大学生应自觉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积极学习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及相关技巧,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者。
1.2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方法以及体育文化传承进行了归纳与总结[4],由此构成了太极拳、舞狮、赛马等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大学生积极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不但能起到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还能从内在层面丰富高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让高校大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民族荣誉感和认同感。而民族传统体育本身的传承更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赋予了不同的生机,因此需要结合当前的历史背景与时代内涵,站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以全新的内容和形式迎合新时代发展需要。
1.3 文化传承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内在关联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文化传统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目前越来越多高校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纳入当前的体育教学体系[5],还通过理论讲解的方式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史和背景,旨在以民族传统体育形式为突破点,引导高校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以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大部分高校现行的教育教学体系更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讲解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忽视了高校大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并未深入挖掘文化传承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实际上,专业理论知识与道德品质培养可以为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依据,而健康的身体体魄又能为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2 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意义
2.1 促进民族体育发展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开展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教学时必须积极与时俱进,依托于系统化的组织管理模式,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将民族传统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相结合,有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上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教育活动的有机融合[6]。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普及,多元文化逐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所以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已成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及科学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本身承担着整合现代科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当前发展阶段必须以民族体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为己任。
2.2 完善民族体育项目
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能在满足高校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7],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提供良好保障。由于现代多元文化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只有将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与高校教育活动相结合,才能保证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有序性。
高校教育本质上属于系统化的教育过程,需要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做好调研工作,从而真正将文化传承渗透到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例如,毽球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多高校尝试将这项运动纳入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有关教师也对这项运动项目进行了优化与完善,使得毽球运动技术愈发趋于完善和成熟,在未来发展阶段很可能成为大型运动中的主流竞赛项目。在此基础上,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将原始体育项目演变成系统化的体育教学项目,鼓励大学生群体了解更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相关的内容和规则,真正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2.3 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游牧、农耕文化息息相关,在工业化改革与经济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民族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早已发生了明显改变,无形中降低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体育运动中的比重[8],但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经过创新与改革,逐渐成为新时代娱乐化运动项目的领先者,将现代文化特征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还在文化传承背景下构成了全新的体育文化项目体系。例如,各大高校在健美操教学中尝试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征融入了教学实践,还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利用多元文化与民族体育项目的交融来实现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最重要的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能使学生近距离接触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从思想层面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形成民族文化自信[9]。在经济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但能对现有教育内容进行创新,还能大幅度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对学生发展、民族复兴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3 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过度追求民族传统体育的利益价值
目前,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普遍存在价值上的定位偏差,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指导理念偏离教学实际[10]。与现代竞技体育相比,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但实际教学中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深刻内涵,甚至仅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定义为简单的教学项目。最重要的是,当前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忽视了自娱、感悟、修身等追求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还将竞赛竞标、利益追求视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主流思想,由此导致高校体育教学逐渐成为优秀运动员培养的主要场所,无形中弱化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作用和内涵。
3.2 高校民族体育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时,更侧重于武术类教育方面的内容,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占据的比重相对较小,也并未充分迎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导致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缺乏基本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击剑、攀岩、柔道等现代化体育课程相比,其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也并未得到完全的开发应用。
最重要的是,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仍有待提高,如武术课程作为典型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10],而高校体育教师不仅需要长期坚持武术实践锻炼,还需要不断提高武术文化素养。但当前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师不仅不了解武术文化的深刻内涵,还不具备专业的武术背景,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进程。
3.3 高校民族体育教学方法只注重技术性内容
文化传承背景下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过于片面,忽视了多元文化整体的价值和内涵[11],在实际教学中过度关注技术性内容,并未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传承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武术教学与体操教学处于同等地位,二者甚至沦落为简单的肢体语言教学。长此以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将逐渐被弱化,而枯燥乏味的武术动作教学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无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武术动作要领,导致学生从心理层面对武术运动教学产生畏难心理,在武术实践教学中很难调动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此外,理论和技术、套路和散打之间的割裂使得高校体育教师很难胜任散打教学任务,而具备散打技能的体育教师又无法兼顾套路教学,这也是当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
4 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
4.1 以民族文化传承为核心重新树立教育观念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特殊的价值和作用,高校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时必须以文化内涵的传承为根本目标。高校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正确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内涵和属性,还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开展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其中,技术传承应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为导向,正确区分积极的文化交流与简单的肢体语言对民族体育教育和文化传承所起到的育人效果。
实际上,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体育项目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上,在实践教学中,应避免局限于技术方面的内容,应以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培养为核心。例如,八卦掌主要以人体生理结构和器官组织为基础,其中模拟出的身型、手型、步型等象形如同八卦一般往复循环,从客观层面反映出了宇宙运行、往来不息的发展规律,旨在有效改善人体生理结构、加速气血通行,在文化内涵上体现出了古代先人所认同的养生观和宇宙观,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不应仅套用简单的体操式教学模式和理念,而是需要以文化传承为背景重新树立教育观念,利用体育技术教学辅助体育文化教育。
4.2 着重强调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特色
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民族体育课程主要包括技术性的武术类项目、养生性的健身类项目、民俗性的娱乐项目以及具有少数民族特性的体育项目等,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有着不同的特色,侧面反映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多样性。高校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尽可能突出强调民族体育教育特色,从思想层面向高校大学生渗透民族体育精神与文化传承的概念。例如,开展武术类教学项目时,相关教育工作者既需要讲解武术项目背后代表的文化和哲理,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渗透武德教育,要求学生深刻意识到习武先习德的重要性,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此外,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等思想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深刻理解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的优秀文化精神。
4.3 深入挖掘民族体育教育文化创新资源
实际上文化传承并非简单的文化知识讲解,而是需要积极与时俱进创新民族体育教育文化资源。基于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教育团队在文化底蕴以及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切实提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同时深入挖掘全新的民族体育教育文化资源。例如,某高校围绕着蹴球项目进行了大胆创新,构建一个完整的蹴球竞赛规则体系的同时,还使得蹴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极大地推动了蹴球项目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进程。
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创新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民间体育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中提取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以及文化传承所需的素材,站在教学、科研的角度构建原生态的健康观念,从而突出强调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具有的特色。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着数千年的传统农耕文化,自然的民族生态环境以及万物和谐的发展观念,使得民族文化传承被赋予了集体意识。实际上,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包含着特殊的原始文化要素,所以高校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活动时,可以利用节庆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学生身体健全发展。由此可见,文化传承背景下的高校民族体育教育资源必须以创新为根本任务,从而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5 结语
文化传承背景下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不但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良好基础,还能综合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但当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有序传承和发展,这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以文化传承为导向,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从而全面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