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的故事,人的故事
——铁凝《秀色》荐读

2023-04-05方仁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秀色

方仁

【荐读语】

“秀色”,可以理解为“秀美的景色”,也可以理解为“秀丽的姿色”,但在铁凝的这个短篇小说里,它首先是一座村庄的名字。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水的故事,是人的故事,或者可以更精确地说,是关于人和水的故事。

秀色位于太行山西麓,“秀色的出名,在于它的缺水”。秀色村里,只有“唯一的一眼枯井”,秀色人“就那么渴着自己,茫然而又孤傲地守着干涸的家园”。小说一开篇,就精细地摹写了秀色村极度缺水的艰苦环境。“秀色人吃水要走100里路下山去背,100里外的半山腰有一股芦苇粗细的泉眼。”秀色人在泉眼边等水,常常一等就一个整天。水的得来如此不易,在别的地方极为平常的水,在秀色就显得极其金贵。走了100里山路背回来的水,要用铁锁锁进桦木水橱里,开锁的钥匙则“挂在一家之主的腰间”,“显示着水的神圣不可侵犯”。“借米借面不借水”是秀色人相处的规矩;来秀色走亲戚,最高贵的礼物是用瓦罐拎来的水。水如此金贵,秀色人因而极少洗脸,连大姑娘也是靠“以泪洗面”来为自己美容。如果碰上难得的雨天,那就是“秀色人狂欢的日子,他们会倾巢出动,站在大雨中淋浴,娘儿们汉们一律半裸着自己”。秀色村也搞过“文化大革命”,村长被村人斗得不轻,挨斗的理由,便是他腊月里曾倚仗权势,给自家多分了十斤冰块。

在用林林总总令人难以置信的新奇细节凸显秀色的最大特色——“缺水”之后,小说推出了它的故事核:打井找水。小说使用于反复中对比的手法,写了秀色村相距二十多年的一败一成两次打井经历。前后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张二家的”和后来的她“十七八的大闺女张品”,也便以惊世骇俗的行动登场了。第一次,是李老哲当村长,他从外县请来了打井队。20天后,当打井队黔驴技穷打算不辞而别的时候,“张二家的”使出了带有“壮烈”意味的“绝招”——由她领头,几个女子砸开了自家的水柜,把自己洗得“通体透亮”,而后突如其来又义无反顾地住进了打井队的窝棚。然而,“女人笼络了打井队的精气神,打井队却笼络不了那深的水脉”,水没有打出来,自惭形秽的打井队最终只能灰溜溜地离开。第二次打井,是李老哲的儿子李哲当村长。这一次,他从县水利局请来了“李技术”领头的打井队。但一切都像是前一次的重演:打井20天了,依旧没有打出水,“李技术”的打井队似乎很难逃出厄运,正重蹈前辈的覆辙。此时,“张二家的”的闺女张品决计像当年的母亲那样,为打井充当一回“牺牲”,因为她知道,“青春在秀色的位置,是次于水的”。对于张品的牺牲和奉献,小说作了比前一次要细腻得多的描写:

她的身子映着油灯,衬在乌黑的墙上是如此巨大而又明媚……她的呼吸是清洁的,她的嘴唇丝绸一样可人,她的长发受了水的滋润,无比柔韧地缠在肩上。她在勾引一个男人,光明磊落,直白放肆而又纯净无邪。

…………

她赤子一般站在这狭小的炕上,油灯骤然间把她的影子放得如此巨大,铺天盖地,活像个自天而降的女巨人。

张品“勾引”,李技术拒绝,在这一“扑”一“拒”之间,引出了小说画龙点睛的人物对话:

“我是……我是个……”

“你是个共产党的干部。”她说。

“你不相信共产党?”他说。

“我就相信共产党的干部也是人。”她说。

“人和人不一样。”他说。

“那你用什么保证打不成井就不离村?”她说。

“我用共产党的名义保证。”他说。

这一次打井的结果,自然是令人欣喜的:打井队又坚持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打出了水。而且,井是一口不绝的旺井,水是甘凉的甜水,是“养身又养颜”的矿泉水。

然而,大功告成、众人欣喜若狂之际,李技术却以连他自己也猝不及防的方式,告别了人世。他挣脱一次次将他抛向半空的人们,跃上路边一块山石去找寻张品,而山石恰在这一瞬间松动,李技术摔下了万丈悬崖……

我们猜不透这个谜:作者为什么要让她塑造的英雄在瞬间死去?也许,是为了凸显成功的艰难;也许,是为了让读者掩卷沉思……

是的,这是一个至今并不过时的故事。因为,全面小康的中国,还要继续实现乡村振兴,要实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那么,让我们把秀色、李技术和张品们,留在自己记忆的深处吧。

【原作】

秀色

铁凝

沿太行山西麓一直向上,有个名叫秀色的村子。秀色山高路陡,树木也欠茂,只聚集着几十户人家,可秀色有名。

秀色的出名,在于它的缺水。老辈子人说,远自光绪年间,这里的水源就绝了。但是祖祖辈辈的秀色人就这么活下来了,他们无一户迁徙,就那么渴着自己,茫然而又孤傲地守着干涸的家园,守着村里唯一的一眼枯井。老辈子人说,这口井闹日本那时候就是干的。说它是井,不如说是个井的意思,一个曾经有水的象征。秀色的人家就生活在水的象征里。

吃水要走100里路下山去背,100里外的半山腰有一股芦苇粗细的泉眼,是秀色人的命根子。秀色村的男人们背上半人多高的木桶,揣上干粮,日夜兼程地赶到泉眼。排队,等水,从天亮等到天黑,在秀色的男人们是平常的事情。他们一个整天也没人说话。他们闭住嘴,用耳朵听着泉水,就仿佛枯干已久的耳朵也需灌满水声。待到自己的木桶终于满得不能再满时,他们会疯了似的匍匐在泉眼上,敞开喉咙把自个儿灌个死去活来。然后他们背桶上身,腾出位置,或单独,或搭伴地重返原路,日夜兼程地回到秀色。回程是艰辛的,水的重量自不必说,紧要的是水的金贵。男人屏息敛气地在山路上跋涉,力争不让一滴水丢落在途中。跋涉令他们很快就耗尽了体内的水分,他们受着脊背上那水的诱惑,恨不能跳进桶里淹死自个儿。但因为他们是男人,他们想到了责任。他们至多会在歇脚时探头桶内看一看这水的形状,嗅一嗅这水的气息。清亮的泉水照见了男人皴皱的脸,也似乎映出了一家人渴望的容颜。于是他们鼓起力气,再次启程,拔开精瘦的双腿赶路。也有人家使毛驴下山驮水的,可更多的人家觉得不划算。在秀色,多一个畜生与人争水,就不如没有这个畜生。

水被男人长途跋涉背回家来,是要上锁的。在秀色,值得上锁的东西只有水。家家都有阔大的桦木水橱,木桶安放进水橱,水橱用铁锁锁住。三几寸长的铁钥匙挂在一家之主的腰间,显示着主人的尊严,也显示着水的神圣不可侵犯。秀色人都知道那条与邻人相处的规矩:借米借面不借水。外村人来秀色串亲戚,也都知道不带米不带面只需带水,水就是最珍贵的礼。大人拎个大瓦罐,小人拎个小瓦罐,拎着水瓦罐的亲戚在秀色会被待为上宾。

秀色人使水也讲究,一瓢水先是洗脸,再是洗菜,然后馏锅。等锅里的饽饽蒸熟,舀出馏锅水或喂猪,或待到下顿饭再折回锅里。

说到洗脸,那大半是姑娘家的事。娘儿们汉子们是不洗脸的,他们已经没有洗脸的概念。水的匮乏使姑娘们的眼睛失却光泽。她们面色暗淡,呼吸也不够清爽,发辫荒草一样纠缠在头上。水的匮乏不仅截断了秀色人的欢颜,还使秀色人即使在悲痛时刻也悲痛得不那么彻底、不那么专注。他们会在痛哭的高潮中猛地发现眼里流出来的是水而不是泪,他们便想方设法让眼中溢出的咸涩液体井然有序地再流进自己的嘴。而姑娘们大哭时更注重的是容貌的需要,她们不失时机地伸出双手以泪洗面。以泪洗面之后的姑娘,容貌异常鲜灵,加之眼皮的微红、鼻翼的微肿,上了艳妆一般,在村眉土眼的乡亲中间,闪电似的,煞是耀眼。悲痛在这时就退到了一个尴尬的角落。悲痛是什么,还有比没水更大的悲痛吗?

秀色人是名副其实的靠天吃饭。村口最洼处垒了个蓄水池,他们盼望夏日池中有雨水,冬季池中落白雪。虽然,这两样东西在秀色并不多见。下雨的日子是秀色人狂欢的日子,他们会倾巢出动,站在大雨中淋浴,娘儿们汉子们一律半裸着自己。而后是搬出家中所有的器皿迎雨水进家。下雪的日子也是秀色人狂欢的日子,他们会倾巢出动,不分男女老幼地趴在雪地上,没时没晌地吞咽积雪。他们往往被雪撑胀了肚子,孕妇一般叉开腿歪坐在雪地上,吭哧哎哟地叫着,难受得不行。难受着,手却止不住,手依旧大捧地往嘴里塞着雪;难受着,才想起把吃不尽的满坡大雪归入村口那长年空旷的蓄水池。雪在池中结成了冰,村干部便将冰块砸碎,拿秤约着分给村民。有个叫李老哲的村长,“文化大革命”时让村人斗得不轻,罪名便是那年腊月村里分冰块,他倚仗权势给自家多分了十斤。

秀色的名声更远了,方圆百里的村寨,那些当娘的吓唬闺女时就说:“小丫头片子再不听话,长大把你嫁到秀色去!”秀色的现任村长李哲(李老哲的儿子)道:“除了没水,我们什么没有哇?”有人就更显尖刻地说:“连水都没有,还能有什么呢?”一句话噎得李哲羞愧难当。

连水都没有,还能有什么呢!这是咒语。那么,该找水脉吧,该打井吧,该上县、上省请打井队吧。李老哲就从300里外的山前请来一个外县打井队,村人像供皇上一样地供着。男人们成群结队地背上木桶远征百里之外专为打井队背水回来,尽他们吃喝洗涮;女人们则变着法儿地为打井队琢磨秀色最好的饭菜。可是,只20天,他们便熬不住了。他们料定在这儿打不出水。在一个早晨,当秀色的男人们又一次成群结队下山为打井队背水的时候,打井队就打算不辞而别了。对一个少了男人的村子,他们怎么做就怎么是。他们以为。

他们没有想到,他们被几个妇女截在了村口。为首的一个媳妇人称张二家的,也不急也不恼,只张开臂膀冲着打井队的头把式说:“回去吧,嗯,你们走不了。”

外县这走南闯北的打井队,有土闹儿的技术,更兼一身的匪气,眼下却一时想不出如何对付这几个不慢不火的妇女。

他们退回到村里。

当晚,张二家的砸开桦木水橱的铁锁,将木桶里的存水挥霍一空,把自己洗了个通体透亮。那橱中的水本是她家三口半个月的用项。另几个与她有约在先的媳妇,也都砸了自家水橱的铁锁,仔细洗过自己。然后,她们相跟着出了家门,涌进了打井队的窝棚。

她们进得窝棚,像高空的霹雳,像沟壑里的野风,像乱坟岗上擦着荒草飞翔的幽灵。她们的突如其来和这突如其来的一身光彩令窝棚里的男人猝不及防。他们被吓着了。直到张二家的重复起早晨的话:“我说你们走不了就是走不了。”把式们才认出这便是早晨村口上那几个蓬头垢面的妇女。水把她们涤荡得如此夺目,像山妖,又好比丛林中面颊丰饶的仙女。

打井队留下来了,又留在秀色20天。井架又支起来了,夯声又响起来了。整整20天,秀色的女人昼夜出着大力。她们出着大力,思念着她们那背着水桶跋涉在山间也出着大力的男人。背水回来的男人们看看水橱上被砸落的锁,看看女人的气色,他们闭一闭眼,把心一横,只拼了命似的去帮把式们打井。

女人笼络了打井队的精气神,打井队却笼络不了那深的水脉。他们在井身上使绝了力气,秀色终是无水。

打井队走了,走得自惭形秽。他们走南闯北给秀色扬名。他们说,在秀色打井是没门儿,忘不了的是秀色的娘儿们呀,嘴热,心热,还有……

秀色的名声更远了。私下里,人们传播着秀色娘儿们的烫人之处;当着秀色人,就只说些李老哲贪污过十斤冰的事。李老哲的儿子,现任秀色村长李哲听见过这公开的调侃,也明白那些私下的议论。他熟记在心的是那句咒语:连水都没有,还能有什么呢?

打井!他想。

请正儿八经的打井队!他想。

李哲就去了县水利局。从“大跃进”到今天,水利局局长少说也换了十几任,每一任局长都熟知秀色的事情。水利局冲着李哲嘬牙花子。这时一个新来的技术副局长人称李技术的,专注地听了李哲的讲述,说:“秀色,好名字。”

李技术跟上李哲,花半个月的时间仔细勘查了秀色山脉的走向,找准了水脉。他说他料定秀色有出水的希望,他决定带齐人马上秀色打井。

早春时节,水利局打井队进驻了秀色。李哲不让打井队住帐篷,把他们精心地散到户里去。李技术被他安排在张二家的东屋。张二家的有个十七八岁的大闺女叫张品,是秀色的姑娘里出众的人物。

男人们成群结队地背上木桶远征百里之外,专为打井队背水回来,供他们吃喝洗涮;女人们变着法儿地为打井队琢磨秀色最好的饭菜。

李技术领导的打井队却不似从前的那一支。他们像秀色人一样地怜惜水。他们不洗脸,也免却了刷牙的习惯。

短短数日,李技术的脸也蒙上了尘垢,头发老长,胡子拉碴,与秀色人相差无几了,扔到秀色人堆儿里,不好认他出来。

20天了,井是越打越深,人是愈来愈瘦,还是不见有水。村里的气氛渐渐地慌乱了,张二家的也有些沉不住气,嘀咕着:莫不是,又到了从前经历过的那关口?

张二家的对闺女张品说,一天天的不见出水,怕是留不住他们呢。张品说,从前娘是怎么做来着。张二家的说,别提了,从前的娘。张品说,不提我也知道。可全村老幼,谁敢戳你们脊梁?张二家的说,你怎么想?张品说,小学三年级,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词:壮烈。张二家的说,什么叫壮烈?张品说,娘,你不懂,你老了。

张二家的老了,张品不老,正是待放的花朵。再不见水,秀色就没了指望,她想。再不见水,她的青春也就灭了,她想。张品小学毕业,知道青春是什么,更知道青春在秀色的位置是次于水的。

晚上,张品望着正屋里上了锁的水橱,对娘说:“叫我砸了它吧。”张二家的问她干什么,张品低了头说:“洗洗。”

张二家的明白了,却不上手。张品亲手砸了铁锁,将水挥霍一空。

后半夜,李技术从井上回来了。烂泥似的和衣倒在炕上。井不出水,他也有些灰心。他翻身、叹气,叹气、翻身。这时炕角一阵蠕动,李技术惊问道:“谁?”“嚓”的一声火柴响,灯龛里的油灯亮了,他终于看清了,这是房东的女儿张品。

李技术问张品为什么在这儿,问着,他本能地跳下炕,背过脸。

张品不说话,索性抖落掉羊毛毡的遮掩。

李技术感觉到了她这抖落,也知道了此刻在他的炕上有一个赤裸的姑娘。这事实让他意外,他只一味地背着脸说:“你的衣裳呢?快穿起衣裳。”

身后的张品回话说:“今儿黑夜我没有衣裳。”

有了第一句,就不怕再有第二句了。一直在炕角发抖的张品这时忽然镇静住了自己。她盘起腿,坐直了身子。她的身子映着油灯,衬在乌黑的墙上是如此巨大而又明媚;她那张从未见过天日的小脸,是方才那撒泼似的水,才把它弄成这样熠熠发光。她的呼吸是清洁的,她的嘴唇丝绸一样可人,她的长发受了水的滋润,无比柔韧地缠在肩上。她在勾引一个男人,光明磊落,直白放肆而又纯净无邪。她毫无经验,心中只有信念。她要完成她娘那辈没有完成的。她要活命,而水才是秀色人祖辈的命脉。她希望自己能够摆布李技术,或者去受李技术的摆布。

李技术仍然背着脸说:“别胡来啊,没有衣裳也要穿起衣裳!”

张品说:“胡来!我是胡来?”

李技术说:“不是胡来你为什么这样?”

张品说:“我为什么这样?就为了给你看看。我使尽了全家半个月的水,就为这。你敢不看一眼吗?你还敢说胡来!”

李技术鬼使神差地转过脸来。他诅咒着自己的软弱,但他看见了他一辈子也没见过的美好的东西。一个称谓响雷似的滚过他的脑际:秀色!他的心中一阵阵痛楚,他退到门口,很快就又低了头,只一连声地对张品说着“快走快走!”

张品稳坐炕上,她说:“你不答应我就决不快走。”李技术问答应什么。张品说答应我睡在你的炕上。李技术说那么你睡,我走。张品问你往哪儿走。李技术负气似的说:“往山下走,下山,回家!”

张品忽地窜到炕沿,她跪着,咬着牙说:“这才是你的心里话。我早就看出来了,白搭!纵是把一村子人的心挖出来,也换不来你们给打一口井。白搭!该给的都给了,没给的就剩我们这些闺女了,你……”

“你不能这样,你不能!”李技术截断张品的话,不忍再往下听。

“你害怕了?”张品说,“你不敢要。你敢不要,怕是不行!”她说着,腾地站了起来。她赤子一般站在这狭小的炕上,油灯骤然间把她的影子放得如此巨大,铺天盖地,活像个自天而降的女巨人。李技术须仰视才能看清她那因愤怒而涨红的脸。他从门口奔过来制止她,“坐下坐下!”他说。她就势扑进他的怀,双手箍住他的腰。他一阵紧张地挣扎,心在擂鼓。他激她似的喊着:“放手啊你,你怎么是这样没有廉耻!”

李技术的话终于使张品松了手。她又退回到炕角的羊毛毡上。她说:“在没有水的地方,你还指望谁有廉耻呢?”

李技术心中一惊:没有水的地方,人们确实迟早要丧失廉耻的吧。

“可是,没了廉耻,就有水了吗?”李技术反问张品,并趁机再次退到了门口。他注视这个热烈而邪性的姑娘,奇怪地发现自己已不像最初那样慌乱。他们互相看着,张品又一次开始了她的进攻。“我要睡在你的炕上。”她说。“我不能。”他说。“为什么他们都能就你不能?”她说。“谁?”他说。

“从前的打井队,我娘那时候。”她说。“我是……我是个……”

“你是个共产党的干部。”她说。

“你不相信共产党?”他说。

“我就相信共产党的干部也是人。”她说。“人和人不一样。”他说。

“那你用什么保证打不成井就不离村?”她说。“我用共产党的名义保证。”他说。

“从前的村长李老哲也是共产党,他给自己家多分过十斤冰!”她说。

“李老哲的儿子李哲也是共产党,不是他把我们领来了吗?”他说。

“那是李哲。”她说,“谁知道你呢。”

李技术叹了口气,他很想跟张品讲一讲人类最基础的社会文明——水利文明;他很想跟张品讲一讲遍及中美洲的玛雅文化后来是怎样毁灭在水的危机之中;他很想跟张品讲一讲汉字“刑”的起因,那本是奴隶社会因水的战争而起的啊。可是他叹了口气,只说:“我老家也是个缺水的地方,我爷爷和两个姑奶奶都是渴死的。我知道水是什么分量。”

天亮了,他们不再有话。李技术揉揉通红的眼往外走。张品问他到哪儿去,“打井!”他说。

隔了一天,李技术从张二家的东屋搬了出去,打井队其余人也从各户搬了出去。他们在井边搭了帐篷,吃住都在帐篷里。张二家的问张品:“这是怎么啦?”张品听着震耳的打井声,对张二家的说:“娘,你老了,你不懂。”

李技术率领着打井队疯了似的打井。冲击钻狠狠地刺向井的深处,每刺一下李技术就在心里说:这下是为张品的!这下是为张品的!这下是为张品的!这下还是为张品的!这下还还是为张品的!这下还还还是为张品的!他没有想过这一下下地为着张品有什么不妥。张品原本就是一村子的尊严,一村子的青春。九九八十一天,打井队没人下山回家;九九八十一天,他们终天把井打出了水。

是个初夏的艳阳天,秀色人得意忘形的日子。在出了水的井边,他们先是对这井中的甜水又惊又怕,生怕这不过是土炕上的一场大梦。而后他们才放开肚量畅饮,他们让这久违了的甘凉的水给醉得东倒西歪。他们抬起李技术,不断地把他抛向半空。不断在空中翻腾的李技术,这时候非常想在人群中找到张品。他弄明白了一件事:那个羞耻的晚上,羞耻的本不是张品,羞耻的该是他本人。他还感到了一点恐惧,他想着共产党的打井队若是给老百姓打不成井,最后渴死的不是自己又是谁呢!

他想着,挣脱了抛他上“天”的人。他跃上路边一块山石,一眼就看见了正仰面看他的张品。他脚下的山石松动了,他仰身折了过去,身后是万丈悬崖。只一瞬间……任谁也找不到他了。

又过了两年,秀色的名声更远了,千里之外竟有人来秀色的水井讨水喝。都知道这是一口不绝的旺井,都知道这井里的水养身又养颜。有专家鉴定过这水的成色,秀色人做起了水的生意,卖水进城了。村人说给水起个名儿吧,反正得注册商标。李哲说秀色,就叫秀色。小学文化的张品说:“叫秀色,点儿,李。”

形成文字就是:秀色·李。

秀色·李是个不伦不类的水名,可秀色人听起来并不一惊一乍,心里都明镜似的。

猜你喜欢

秀色
张向东
陈善良
陈鹤桥
鹧鸪天·一川秀色
紫薇花
壮美舟山 秀色群岛
嫣红娇唇
【双山秀色】
秋野
马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