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2023-04-05陶柳秀
◎陶柳秀
(凭祥市农业农村局,广西壮族自治区 凭祥,53260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90 年代,随着网购需求的增加,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始兴起。电子商务的发展虽然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但同时也造成部分监管环节的缺失,从而导致电商平台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面对上述现象,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应对电子商务平台出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然而,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当前该领域的相关监管不完善甚至缺位,在政策及相关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无法确保电子商务平台所流通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促进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升级。通过分析当前在电子商务平台流通中的相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探索问题根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监管体系的升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在食品安全的基础理论层面,国外对于食品安全的研究早于我国,并且对农产品安全的认识源于数量安全。197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明确了食品安全的定义,是指全部人都能享有的、可以保障存活的食物。1983 年,联合国前总干事指出食品安全的最终目标是保障所有人都能够买到并且有能力买到生存所必需的食品。
1.3.2 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国内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由于我国历史上经历过多年的粮食短缺,国内多数学者最初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局限于农产品安全方面。有学者指出,食品安全包括供给安全以及质量安全,在保障人民生活必需食品数量之外,更要重视食品质量[1]。有部分学者对食品安全进行了界定,如潘家荣等认为食品安全需要保证食品流通全过程的规范安全[2]。耿莉萍借助生态理论对食品安全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提出应当将食品安全提升到生态层面的高度[3]。张志浩等也认为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4]。王传宇则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得出,食品安全与农户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存在因果关系[5]。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comerce),即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的商业活动,其含义由电子方式和商贸活动两个关键部分组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品流通具有范围大、环节少、效率高3 个特点。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根据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外部特征,判断其是否满足食用后健康等级水平的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由法律规范并强制保障,包括与人类健康安全相关的质量指标以及非安全性的指标,如口感、色香味等。
3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3.1 生产流通环节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通过对在电商平台抽检出的不合格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环节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存在质量安全隐患:①农产品种植环节。②企业采购环节。③包装仓储和再加工环节。
3.2 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盲区
电子商务在减少商品流通环节、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与传统流通方式相比也缺少部分监管环节,导致电商平台的农产品流通监管力度不够,农产品监管部门的监控职能缺失,造成电商环境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难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3 质量安全标准与监管体系有待健全
我国的电商农产品在质量安全上的相关标准缺失,导致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的标准化工作无法顺利推进,更无法实现在电商平台安全高效地标准化流通。缺少针对电商平台农产品的标准化法律法规,就无法统一高效地对电商环境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降低了执法效率,增加了执法难度。
3.4 电商群体存在诚信缺失现象
作为交易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电商平台上部分农产品商家存在着诚信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通过“刷单”“好评返现”等行为伪造产品质量信息等。这些现象导致监管部门难以对产品的质量作出准确的判断。
4 解决电商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建议
4.1 政府层面
4.1.1 改善电商平台农产品的流通环境
为提高电商平台农产品的质量,需要改善电商农产品的流通环境,如市场监管体系、法律环境、信用体系等。主要采取如下措施:①建立统一高效的监管体系。②对国家级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能作进一步细分。③权责划分明确,提高监管效率。④结合各地实际确定平台农产品风险等级。⑤对农产品流通许可进行灵活变动。⑥采取电商平台农产品风险监测措施。
4.1.2 完善电商农产品安全法律体系
农产品电商监管方面呈现跨地域、异地执法的特征,使各地的处罚标准、力度存在差异,导致对于存在问题的电商农产品执法工作落实较为困难,一些网络商家有机可乘。针对目前我国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升政府人员的执法能力,并加大对电商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相关人员的惩处力度。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以下3 个方面:①加快法律法规的完善。②加大电商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涉及人员的惩罚力度。③提高政府的执法效能。
4.1.3 严格电商平台农产品安全检测和市场准入制度
一方面,要加强对电商平台农产品的安全检测,提高电商平台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需要各地方政府科学合理地设置检测机构。借助我国的现有资源,整合规范各地方的检测机构,使其具有普适性。要建立省、市、县三级的检测体系,将检测环节层层相扣,并对其检测范围和任务进行合理地分配。为减少人力、财力的浪费,需要将各检测力量进行整合,提高电商平台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效率。如省级以下政府可以将检测机构进行整合,共同进行检测。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国外先进设备并加强对检测操作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检测效率。需要建立国际化的电商平台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注重与国际接轨,提高检测标准。
4.1.4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体系的构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是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一样,都可以使得电商平台农产品质量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更加侧重于对流通主体信用信息的披露,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6 个方面:①信用监管体系。②信用标准体系。③信用信息征集体系。④信用评价体系。⑤信用披露体系。⑥信用奖惩体系。
4.2 企业层面
4.2.1 规范作业提升产品质量
经营企业与农产品种植者之间联系紧密,突出表现在农产品流通的原料验收环节,食品企业起着监督和指导作用。因此,食品企业要加强对农产品原材料的质量监管,与供应质量较高农产品的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农户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作业,对农业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从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
在农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食品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操作。在农产品的储存、运输、检验各个环节都要做好卫生工作,并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能要求对员工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强化其食品安全意识,确保加工环节的员工熟悉卫生标准,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范措施,熟练掌握生产工艺。
4.2.2 推动先进科技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
先进技术设备在企业加工生产运输环节的充分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质量损耗,提升产品安全质量。企业要注重冷链物流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使用。此外,企业还可以依靠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及时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产品,避免问题农产品进一步流通。食品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先进科技,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4.3 农户层面
农户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参与者,其质量安全意识与农产品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农户应主动强化自身的质量安全意识,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农户利用闲余时间学习农产品种植或养殖的相关知识,既可以增加自身的科学知识储备,又可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科学高效;另一方面,农户可以主动与相关农业部门联系,向专家请教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标准和要求,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诚实守信,确保农产品的合格生产。
5 结语
总而言之,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项复杂且涉及范围广的任务。希望未来可以基于更多的数据资料,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