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威市国家级公益林优化实践探索

2023-04-05夏友香

花卉 2023年4期
关键词:宣威市公益林管理工作

夏友香

(云南省宣威市林业和草原局天保站,云南 宣威 655400)

0 引言

对国家级公益林展开管理与建设工作,以此保证公益林发挥其功能,已经成为我国环保工作开展以及环境事业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文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但在实际进行管理期间,受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环境等相关因素影响,会导致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工作中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甚至出现公益林损毁,生态功能丧失现象。不仅会影响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水平,而且不利于国家级公益林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在宣威市进行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其建设发展状况了解,明确开展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优化管理实践措施,为公益林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提供助力。

1 宣威市国家级公益林发展建设概况

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属于云南省曲靖市所辖县级市,为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春干旱少雨,夏秋多雨,雨热同季等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3.3℃,年平均降雨量为980mm,日照百分率47%。对林业生产较为有利。而宣威市国家级公益林位于江河两岸——牛栏江两岸,主要集中于务德镇,干堤以外2km 以内,由丛林边缘起向外延伸2km,公益林包含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等。同时宣威市国家级公益林,还包含长江上游西南高山峡谷和云贵高原区山体坡度36°以上地区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该地以有林地和疏林地等类型公益林为主。该地海拔在920~2868m 内,相对高差为1948m,区域内有河流冲积坝地貌、喀斯特地貌以及中山中切割地貌等,土壤类型包含黄棕壤、红壤、紫色土、黄红壤和红色石灰土等,其中,红壤分布最广,其次为紫色土[1]。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融入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发展。而宣威市国家级公益林作为我国当下大力发展建立的人工林,不仅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功能,而且能够弥补原始森林发展中不足,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进行建设。目前,宣威市公益林中,据统计,剔除非林地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为95 846.8 亩,因界线变动、细碎处理等,而剔除面积公益林为16328.9 亩。对宣威市国家级公益林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按照起源进行划分:天然面积和人工面积分别为123.40 万亩和20.60 万亩;根据权属进行划分:国有公益林面积为1.02 万亩,集体公益林面积为143.93 万亩;根据保护等级进行划分:一级、二级公益林面积分别为2.40 万亩和142.55 万亩;以地类为划分依据,有林地、疏林地面积分别99.45 万亩和0.32 万亩;按生态区位划分:江河源头面积1.33 亩,江河两岸面积15.88 亩,保护区与自然遗产面积4.21 亩,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面积123.08 亩。而根据《宣威市2020年度森林资源主要指标监测报告》的统计结果,截至2020年底,全市森林面积323667.7296hm2,森林覆盖率53.48%。

2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有效性

在对国家级公益林进行管理期间,需要将《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等作为依据展开具体管理,并在党和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配合下展开各项建设工作,能够在国家级公益林建设中取得较高成效。首先,以相关管理办法为依据进行管理,能够提升国家级公益林生态质量和效益。而国家在进行公益林长期管理期间,随着种植技术提升,促使树木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种类等均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且逐渐发挥出国家级公益林的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生态效益凸显。其次,国家级公益林经济成本不断上升。公益林生态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使得成本投入方面进一步增加。同时随着公益林管理工作落实,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得到推广应用,提升了整体管理水平,不仅为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支持,而且实现了管理工作方式创新,但为保证管理软硬件设备得到有效运用,还应提供足够资金。最后,国家级公益林的建设与宣传工作落实,使得人民群众森林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升,且更多人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维护中,提升了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水平[2]。

3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生态公益林建设探索工作,宣威市公益林管理维护期间,无论是责任落实方面,还是基础设施应用均得到改进和提升,但由于管理期间依旧存在较多影响因素,这就导致国家级公益林管理中依旧存在问题。具体问题包含以下3 个方面。

(1)公益林管理保护方面认识存在不足。开展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工作期间,在各项政策指导下,加大公益林保护工作宣传力度,提升了相关单位及管理人员在公益林保护方面认知。但宣威市国家级公益林管理中依旧存在认知不足问题,当地林业部门尚未将公益林管理作为林业部门的考核重点,尚未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公益林管理考核体系,导致管理工作开展缺乏依据[3]。

(2)公益林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合理性。宣威市在进行公益林保护中,即便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但在具体管理中,很多具体的公益林管理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在具体规划方面系统性、科学性不足,这就导致公益林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而因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公益林管理规划,会影响公益林构建力度,甚至会缩减公益林总量,甚至导致公益林出现树种单一、质量低下、分布不均以及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进而导致公益林建设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3)缺乏先进的公益林管理体制。目前,我国有关单位在管理国家级公益林时,要求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展开管理,保证整个管理过程规范性,减少不合理的成本浪费,提升公益林管理成效。但宣威市公益林管理部门在公益林管理、维护方面专业工作开展时间相对较晚,导致在很多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从制度方面而言,当前宣威市公益林管理中实施的制度较为落后,在近期未能结合管理需求和管理实际进行调整,且管理制度全面性不足,这就导致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局限性。

4 宣威市国家级公益林管理优化策略

4.1 宣传公益林保护,增强管理人员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方式。因此,在进行宣威市国家公益林管理中,需要从管理人员意识角度入手,采用多种有效形式进行公益林宣传,提升管理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从而为公益林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在此期间,可通过树立典型、推广经验等方式,让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开展的重要性、长期性以及艰巨性,从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氛围。同时宣传中国家级公益林应通过设立碑牌、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森林管理法规宣传,从而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资源宣传力度。此外可利用印发国家级公益林保护手册方式,向乡(镇)、场(站)村民发放,以此加大国家级公益林宣传力度,推动相关知识普及。

4.2 建立科学建设管理机构

因国家级公益林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公益性,在实际进行管理期间离不开多个部门的支持。以国家级公益林建设管理规定标准为依据,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维护机制以及公益林管护机构,然后由专项机构落实有关生态效益补偿管理机制,从而提升公益林整体保护建设管理水平。同时管理应考虑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现代化管理需求落实数据管理,并建立国家统一化公益林管理和控制机制,完善公益林补偿机制,纠正管理中问题,并比较生态效益补偿和公益林效益建设标准,掌握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结构。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管理机构重建[4]。

4.3 完善和优化公益林管理机制

以现有规章制度、标准体系为依据进行公益林管理,需要先对管理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并合理调整国家级公益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公益林保护机制完善和优化,适当修改公益林流转以及抵押等,能够提升公益林管理效益。而在机制具体完善中,首先,需要将采伐和利用作为标准,以此提升公益林整体结构质量。其次,应以公益林管理实际需求为依据对采伐应用方式进行强化,并对公益林审批采伐程序进行简化,适当调整采伐标准等,以此保证制定的管理机制应用可行性。再次,在进行国家级公益林采伐、更新等工作中,需要及早处理达不到公益林建设要求的树木,并进行补种处理,以此实现对公益林茂密程度等进行针对性调整。最后,若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期间,若出现生态区域划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现象,需要对公益林管理进行跟踪处理,以此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4.4 完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机制

公益林补偿机制作为一项保证公益林管理质量的有效制度,为充分发挥其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完善。首先,需要以现有的生态公益林为基础进行补偿机制进行完善,并根据公益林类型、层次等,对公益林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其次,确定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程序、目标、标准要求等,提升国家级公益林补偿力度,并对其中不符合实际情况部分进行调整。最后,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避免出现病虫害侵蚀等现象,并对自然资源进行有针对性补充,以此保证生态公益林建设效果。

4.5 了解和优化公益林管理工作

在进行国家级公益林管理与管理前,需要先加强对相关管理工作了解,然后对管理过程进行优化。首先,需要了解并明确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工作开展目的。这就需要结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开展林草湿数据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对接融合和国家级公益林优化工作的通知》等强化质量管理,并根据《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中有关要求,结合划定林地范围,明确国家级公益林范围界线,并根据公益林管理程序进行审定。其次,确定管理工作任务。为提升公益林管理水平,不仅需要全面掌握公益林规划情况,加强对林区变化审核,而且应针对融合期间存在的具体问题,明确公益林区划细节,合理对接公益林与国土林地,并建立统一数据库,为合理布局公益林提供指导,保证林区划分合理性,以此加大对公益林及周边环境保护、修复与利用。最后,应明确具体管理工作方法。为保证公益林管理中采用的方法存在可行性,需要结合公益林优化后各项数据,确定融合后公益林、可修整边界图斑以及跨县界公益林等,并根据公益林管理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林区合理划分[5]。

4.6 明确管理工作开展原则与要求

为优化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工作,并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科学性,需要对公益林融合成果数据进行优化,并对成果数据图形分布进行完善,以此保证公益林数据合理性,从而为公益林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促使融合工作开展顺利。而在具体进行管理工作中,需要明确具体管理原则:①需要审核林业和主管部门对公益林优化成果,重点审核调出、补进情况,上报材料和结果审核资料,在主管部门同意后进行公示。②对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并大规模调整公益林划分。③禁止随意对公益林属性修改,而对于需要修改部门,需要有证明材料佐证。④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工作优化,需要以不同公益林融合成果为基础进行管理。

5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人们提高了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并将其作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国家级公益林作为一种人工生态森林,可结合地区发展需要进行建设,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地区发展需求。但在实际进行管理期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管理工作开展期间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甚至会影响生态功能建设。而在宣威市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期间,应在管理过程中,从地区公益林管理建设状况入手,了解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并研究优化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实践的方案,以此提升公益林管理与建设水平,从而推动国家级公益林建设。

猜你喜欢

宣威市公益林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宣威市扎实做好四类学生认定工作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1990~2016年云南省宣威市肺癌死亡流行特征分析
2014-2016年云南省宣威市6个乡镇吸烟所致肺癌死亡风险估算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