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引领的初中历史教学实施路径探究

2023-04-05福建省福州市时代中学吴凌飞

天津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意识学科历史

■福建省福州市时代中学 吴凌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应试已然不是教育教学的唯一目标,新时代的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个性培育,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响应教育理念的号召,基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而产生的创新性教学策略在各个学科中都得到了落实,历史学科也不例外。“问题意识培养”这一教育方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意识”培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一种疑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深入思考与探究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找出答案。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引领初中历史教学的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成果,实现历史思维的建立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应重点关注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优化问题意识发展途径,运用教学的艺术与智慧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情怀。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效果不佳的原因

将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引领策略,既是对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呼应,又是历史学科所迎来的一次机遇。然而,在历史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依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由于教育理念落后以及教学方式单一导致的。

(一)教育理念落后,家校双方缺乏对历史学科的重视

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应试成果,很多学校与家长都深受这种“应试思维”的影响,将考试与升学看作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存在“重主科、轻副科”的情况,历史学科作为副科不受重视,甚至被其他学科挤占教学时间,导致教师教学时间缩短,无法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的机会,致使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效果不佳。此外,学校与家长对学科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的态度,当学生看到家校双方都不重视历史学科,那么自身也会对历史学科产生轻慢与懈怠的心理,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不愿意就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自然难以在学习中产生探索性的疑问,更不会在疑问的引导下开展深入学习。落后的教育理念及家校双方对历史学科重视程度的缺乏,压缩了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导致学生难以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答案。

(二)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中,单一而落后的教学模式依然大行其道,教师多用“填鸭式”教学法,将学生视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机器”。这种教学策略虽然能够让学生跟紧教师的教学步调,一字一句地落实所学知识,但是完全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与机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难以被激发,不能体现学习主体地位,问题意识自然得不到有效培养与建立。除此之外,部分历史教师在作业设计上缺乏创新,经常以练习册、预习课本内容等固定作业为主,缺乏需要通过观察、思考、社会调研才能完成的实践性作业,学生在完成固定作业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定式思维,难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突破与创新。要想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给学生的问题一个能够自由生长与发展的土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思考、有探究、有分析、有解答,在问题意识培养的引领下提高历史学习的热情。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一)提高问题设计的创新性,营造轻松课堂氛围

在历史教学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当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自主思考,提出疑问,并通过深入分析解决问题。课堂问题的设计对课堂氛围具有关键性的影响,然而,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只能被称作是“走马观花”,问题设置缺乏吸引性与深入性,难以让学生产生思考的兴趣,致使历史课堂陷入“死气沉沉”的局面。基于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高课堂问题的创新性,打造一个气氛活跃的历史课堂。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中学到了“造纸术”。造纸术的改进是人类文明传播载体的巨大飞跃,教师可以基于这一课程内容,向学生提出疑问:“如果蔡伦没有改进造纸术,那么人类文明的传播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果现代社会没有‘纸’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成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让学生推古及今,站在历史角度思考纸张的出现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巨大影响。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如果没有造纸技术,人类文明传播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一话题开展辩论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沉浸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运用思辨性思维,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推动历史思维的形成。

(二)深化问题设计的思辨性,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

问题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特点,而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当通过提出问题锻炼学生历史思维的思辨性。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历史问题设计多以年份与史实为考核重点,问题设计较为浅显、角度单一,学生通过简单的背诵和记忆便可以给出正确答案。这种问题设计只强调知识的落实,却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想让问题意识引领历史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从思辨性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例,为了让学生对这两课的内容产生对比与思考,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式,将这两课整合在一起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将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作为教学线索,引导学生关注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通过问题导入刺激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让学生通过解答教师提出的疑问,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在新问题的驱动下完成教学活动,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与提升。

(三)加强历史问题的思维引导,让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

如果说优化历史学科课堂问题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引导学生建立问题意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让这些问题成为历史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应当注意的是,空洞且泛泛的历史问题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让学生知道哪些问题具有价值,从而提出一些高质量且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八课中学到了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有关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资料,这个地方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具体事件进行初步认识与了解,并针对这一知识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其次,课程开始时,教师不要急于解决学生的疑问,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许多学生的问题随着课程的进展而逐一解开,而有些学生的问题经过课堂教学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些学生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提示与引导,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得出正确答案。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与分析,告诉学生哪些问题比较浅显,哪些问题较为空洞,哪些问题偏离了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具有历史思维与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问题才可以促进思维的提升与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已然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具体呈现。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也不能忽略学生的感受。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意识引领历史教学,发展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猜你喜欢

意识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超学科”来啦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