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视阈下的家园共育新生态机制研究
2023-04-05■张民
■张 民
在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新形势下,幼儿园作为教育部门专业的教育机构,应通过符合现实需要的系统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理念、优化教养行为、改善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主导、组织、促进作用。基于此,笔者从理念、实践和时代三个角度进行教育创新,构建家园共育新生态机制,在对话协商、实践互助中不断深化对教育的理解、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用适宜、平等的教育方法和幼儿共同成长与蜕变,最终形成了富有“生态特色”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体系。
一、理念创新:新生态教育机制的生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是我国教育改革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家庭教育作为孩子人生起点的重要性由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支持与促进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的道路上,幼儿园作为对幼儿实施保育与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专业的知识与教育资源,应该主动承担起从专业层面引领与促进家长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提升的责任,为家长更加理性地认识幼儿学习、优化自身教养行为、改善亲子关系等提供建议和途径。
在新形势的背景和要求下,笔者基于多年来的幼儿教育经验,从办园实际与经验出发,提出了构建家园共育新生态机制的主张,以期为幼儿教育提供一些思路。
多年来,我园秉承着“追求本真教育,建生态园所”的办园宗旨,逐渐发展壮大,从初期的环境教育特色到逐步融入了生命关怀意识的生态式环境教育,同时将教职工合心合力的优良传统融合我国传统的“和谐思想”,最终升华为“和合相生”的生态式园所文化。我园以生态文化为指导,深化园所工作的方方面面,使管理从注重细节的事无巨细,走向动态延伸的精益求精;使教育从注重形式的求全求效,走向理性求索的品质内化。“生态教育”将幼儿园看作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通过教育和管理促使系统中各个因子处于和谐、平衡、互生互促的运转中。在此价值理念指导下,我园提出“润泽生命,融入自然,还原童心”的办园理念,在实践层面引导教师通过与己合、与人合、与社会合三个维度,学会以客观、理性、积极、仁爱的态度去安教育之身,立教育之命;通过自我认同、接纳差异、肩负责任三个层面帮助幼儿认识与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去生存。
在幼儿园“生态理念”的引领下,家、园、社区共同构成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生态系统,其中各个因子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错位而生、不可替代。在追求“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园关注组织中每个人的生命状态,追求每个幼儿生命质量的主动提高。幼儿园在对家庭教育提供指导与服务中,不应该是站在专业高度的指导者,而应更多地以主导者、组织者、支持者的身份,引领与激发家长的自我成长。从去中心化、多维互生的生态视角出发,我园尝试通过建设家长“成长共同体”的方式,引导家长树立主动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教育意识,并在持续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真正让家庭成为幼儿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肥沃土壤。
二、实践创新:家园“成长共同体”的建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体系构建中,家长既是体系的构建者,又是体系构建的受众。我园通过创建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实践团,借助评价制度,筑牢园所指导服务的持久力,同时促进家长自觉接受指导服务,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与能力。基于此,我园提出了生态家庭教育服务指导,这充分体现了幼儿园“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生存”的特色教育理念。具体而言,“一共识”——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两明确”——明确家庭是家庭教育第一现场,明确家长是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四协同”——实现幼儿、家长、家庭、社区协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同时彰显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价值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家长学历提升,育儿观逐渐多元开放,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体系应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视角深化建设,推动社区、园所、家庭、幼儿个体一体化协同共进。我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以正面教养为实施方法,理性看待幼儿成长中的亲子互动、亲子沟通等家庭教育基本内容,营造和谐、平等、信任的家庭生活氛围,建立幼儿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小家”建“大家”,助推社会和谐发展。为此,我园提出创建家长助教评价制度的“成长共同体”模式,家长进课堂、家长陪测团、男性家长助教团、半日亲子开放活动等,让家长置身于幼儿游戏第一现场,在平行游戏中体验游戏带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挑战与发展。其中,在家长学校培训中,教师与家长进行角色互换,模拟生活中亲子对话,切身感受幼儿在被督促、否定、不信任等教育环境下产生的逆反与不自信的心理,转变家长以及隔代教育中的育儿观念。我园引领家长善用“望远镜”放眼看待幼儿成长,以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善用“放大镜”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成长。
此外,生态系统是一个个体、组织与社会三方协同发展的开放性组织。因此,生态化幼儿园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承担起服务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与价值。我园树立“一个家长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管理理念,将家园、社区整合为完整的教育生态圈。我园成立了男性家长助教团,定期邀约家长参与园所活动,在服务教育的同时提高自身教育能力;成立了家长学校宣讲团,以家长间的优势资源进行育儿理念的传递,达成家园之间的教育行为协同;成立了家长陪测团,以家长视角监督评价教育成果,使家长承担起家园共同体建设的责任。同时,我园还把教育的触角延伸社区,在通过各种家园共建活动引领家长的同时,建立三支教师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图书进社区、送教进家庭、社区准妈妈班等活动。我园积极融入社会、履行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参与社会的完善,真正实现了教育回归本源、服务民生。
通过“成长共同体”的建设,我园不仅搭建了家园间更为高效顺畅的沟通与合作机制,而且拓展与整合了教育资源。在生态化的发展模式中,家长是主体,幼儿园是主导。在幼儿园的组织、指导、支持下,家长共同体自身生长出成长的力量,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高了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我园通过成长共同体辐射扩展到所有家长,进一步帮助家长明确自身的主体责任,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家长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用适宜、平等的教育方法和幼儿共同成长,幼儿园形成了家园联动的有效合力。
三、时代创新:“停园不停育”网络主体的模式
近几年,中小学教育教学更多的是采用线上、线下交替开展的方式进行,学前同样更是面临着诸多机遇和特殊挑战。幼儿园只有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改进教育环节、优化和更新教育方法、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更好地将家园共育融入幼儿教育中,才能回应国家、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教师们也常常以线上授课的方式与幼儿开展游戏、与家长隔空进行交流互动。在与传统的家园共育模式碰撞下,如何构筑家园共育新生态,在实践优化、完善与调整中做好线上与线下教育衔接,实现资源汇聚和家园协同育人,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探索。
家园共育从本质上讲属于教育模式的一种,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切换逐渐成为学前教育家园共育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挑战,出现了种种问题。如因家长工作、生活安排等多种因素,有许多家长误认为线上教学等同于给家长“布置作业”,出现低质量完成互动等现象,关注度不够、互动效果不清晰、实效性不高;线上教学对教师在专业上发展提出新考验,老教师在媒体技术的运用上较为生疏,大多时候教师在推送视频后忽略对教学互动的追踪与效果评价等。故此,幼儿园应从线上教研计划、园本与班本课程以及制订“停园不停育”线上教学预案等多角度,综合幼小衔接教育,并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与渗透,帮助教师与家长明确在此项工作中的各自职责。
为解决线上家园共育活动开展情况的不足,我园在“生态教育”办园理念的理论支持和引导下,要求教师以生态的视角去看待教育的科学发展,以不断提升自需学习充盈自己,推动教师整体全方面发展。在具体实施中,我园将教师专业素养视为生态的动态发展,在与幼儿、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发展。同时,高质量家园共育应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上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共育。优秀的教育行动要建立在优秀的教育理念之上,家长观念转变与提升才能改变线上家园共育现状。比如,教师以吐槽大会形式,倾听家长心声,邀请家长抛出问题,袒露心声,将个性问题归因、分析、集合成幼小衔接中幼儿成长的共性问题,从而科学引领家长幼小衔接教育观念。
幼儿教育应随时代前进而不断发展,线上家园共育还要注意创新宣传方式,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开展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公益性宣传,注重社会影响,营造社会氛围,构筑家园共育新生态。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都在召唤社会使命感,放眼全局、着眼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眼光,而这种永久生命力正是“生态理念”所追求的核心价值所在。在二十多年探索与践行的过程中,笔者欣慰地看到幼儿园在特色生态教育之树上所结出的丰满果实——教师的协同互助发展、幼儿的自主快乐生长、家长的主动融入与自我成长,共同构筑起幼儿园的三方协同、内涵式发展。未来,笔者和幼儿园将继续探索,将生态之路以时代精神为导向,让幼儿园真正成为一方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沃土,成为个体生命丰满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起始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