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视觉设计研究
2023-04-05卢蕊
卢蕊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古至今都是贵州中部地区通往川、桂、湘、滇的交通枢纽,多民族聚居与多文化的融合,极大丰富了黔南州多民族的传统文化[1]。布依族、苗族和水族是黔南州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其中,刺绣、蜡染是黔南州布依族和苗族的民族文化之一,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在花色、材料和工艺上却各不相同;此外,黔南州水族的马尾绣更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黔南州多民族的文化元素不仅展示了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淳朴民风,也洋溢着自然环境对民族文化的浓郁侵染。因此,黔南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多达300 多项,包括水族水书、三都马尾绣、惠水枫香染、平塘牙舟陶等,其中民间传统工艺占据半壁江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黔南州历史的积淀和民族文化的印迹,是黔南州宝贵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黔南州发展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与此同时,黔南州被联合国誉为地球同纬度唯一一颗“绿宝石”,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2]。黔南州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地区,不仅拥有“喀斯特”原始森林,还是各类珍稀动物的天堂。近年来,随着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生态产业已成为黔南州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
因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元素,以农业化与现代化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系统产业为发展动力,驱动着黔南州文化与经济的新发展。本文基于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文化元素,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合理开发黔南州文化旅游项目的App,进行特色文化旅游App 的UI 视觉设计,为黔南州数字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1 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3]。简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基于物质与非物质的文明精神,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承。
因此,本文将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分为3 个层次:一是以造型、色彩和结构为主的物质层次;二是以民俗生活方式为主的行为层次;三是以道德和审美为基础的精神层次。并以此为根据,提炼出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视觉设计的相关元素。
1.2 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具象的物质文化和抽象的精神文化,注重人文的保护、文化的传承和时代的创新。“非物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之一,本身强调的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分离属性,更加侧重于民族精神的传承、民族文化的展现和民族传统技艺的时代创造力,是一个民族繁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4]。一方面,各民族人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体,各民族人民在日常生产活动中通过主观能动性创造了民族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道德标准与价值及审美的体现;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随社会变迁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革新与进步,体现了一个民族发展的特色与创新性。因此,本文基于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剖析黔南州各民族文化的特色元素,包括色彩、造型、民俗活动及精神体现,从而进行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App 的视觉设计。
1.3 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无论是水族水书、三都马尾绣,还是长衫龙或牙舟陶技艺,都是黔南州各民族道德观念与审美观念的重要体现。水书是黔南州水族的古老符号,依靠民族文字抄本与口传心授相结合的方式传承至今,是黔南州水族人民敬天爱人道德观念的重要体现。黔南州刺绣“活化石”马尾绣中的鱼、蝴蝶、龙凤、太阳等图腾元素,是黔南州民俗民风的体现,更是黔南州各民族审美观念的展现,表现了黔南州各民族人民对天地自然的尊崇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努力。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体现了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民族美学的艺术审美价值。
2 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视觉设计分析
2.1 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视觉设计思路
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UI 视觉设计注重用户体验,因此在开发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从战略层依次向结构框架层和功能表现层纵深进行。首先,在该App 的设计之初进行目标用户的体验分析,以此提高设定开发设计的目标准确度;其次,根据用户的行为模式反馈,结合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特色进行App 的功能和规格设定,并形成牢牢贴合用户实际体验的结构框架,从而进行信息的分析归纳,突出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视觉设计的重点;最后,从功能上结合内容提炼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文化元素进行旅游App 的UI 设计,映射到视觉美学上为用户提供舒适有效的产品体验。物质与精神表现、精神文化是解析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关键文化内涵,从这3 个层面提炼萃取文化设计元素和设计方法至关重要。因此,设计的色彩、造型等审美元素,基于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和旅游内容,融入旅游App 的视觉设计创作。
2.2 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用户画像分析
用户画像分析,主要指根据产品背景与特点,针对用户群体的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进行数字化分析,以达到精准设计产品和精准用户群推送的目的[5]。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项目对应的用户群体以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注重生活品质的20—60 岁的用户群体为主,用户行为上多喜欢分享,具备一定的享受型消费能力且年出行频次不低于1次。用户画像作为旅游App 开发设计的基础,能够有效帮助设计者更好地洞察用户的审美和认知水平,从而提升旅游App 设计的有效性[6]。
2.3 非遗文化与非遗文化旅游App视觉设计的关系
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与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UI 界面设计相辅相成。黔南州非遗文化为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UI 设计提供文化设计元素,非遗文化旅游App 为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和旅游传播提供平台支持。黔南州非遗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非遗文化旅游App 是数字化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结果,凭借广泛的用户基础,为民族文化和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广泛的信息传播平台支持。将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同智能端的App 平台有机结合,实现技术与文化发展的相互驱动,汇聚黔南州非遗文化的民族特点与旅游特色,融合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UI 界面视觉设计的优点,实现黔南州非遗文化的新时代发展。此外,黔南州非遗文化是非遗文化旅游App 设计开发中文化设计元素的根源,为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视觉设计提供基本的色彩、结构、造型等功能性设计灵感,也为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审美和价值表现提供丰富的设计灵感。
3 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视觉设计实践
3.1 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界面结构的设定
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界面架构设计基于用户需求分析,主要分为登录、我的、发现、搜索和列表5 个模块。App 设计的内容核心在于黔南州的旅游产业,因此主页的黔南州地域特征是首要需求,结合黔南州各民族非遗文化的色彩和造型特点,将黔南州自然生态环境以彩色水墨画的设计形式展现在App 的主页,并以不同的生态环境水墨画设计造型贯穿整个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首页——引导页、受欢迎页及登录页,为用户提供高代入性的实景游览体验。此外,在各不同功能模块的视觉设计中,融汇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特色,在景点搜索等模块中介入旅游特色介绍,尤其是非遗文化页详尽介绍了黔南州已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用户提供良好的非遗文化旅游App 使用体验。
3.2 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操作逻辑流程设计
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界面交互设计,主要以用户的惯用行为和审美水准作为界面操作逻辑构建和界面原型设计的根本。其中,App 界面的模块动作、数据分析、声音与图像交互模式等,要结合用户的需求和行为基础来设计,以保证用户在使用App 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互动体验,帮助用户获取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实现交互目标。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操作流程图,梳理了用户使用App 各项功能的操作过程,对App 的界面设计和UI 视觉设计具有关键基础性作用。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操作架构,即制定App 用户界面流程、操作逻辑,功能实现的过程,重点关注用户需求的及时响应,满足用户对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和产品的需求。
3.3 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视觉元素设计
3.3.1 色彩与字体设计
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主色采用青蓝色(#27CBDE)与深青色(#2D7686),辅助色是橘红色(#E36D5D)与亮橘色(#FFA26E),装点色是白色(#F3F8F9)和灰黑色(#333333)。设计过程中背景设白色(#F3F8F9)为主且嵌入自然环境水墨画设计;UI 的选项与导航栏标签设计,以橘红色(#E36D5D)为主色调,以黔南州特色环境与建筑设计调节旅游App 的UI 视觉,以此来丰富App 的用户视觉体验。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中的主色与辅助色提炼,主要源于黔南州马尾绣、苗绣及枫香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传统色彩,对提取的色调进行合理的明暗度与纯度调整,将其运用在黔南州自然生态环境的水墨画主题设计中,不仅能够深刻体现黔南州的文化和自然特色,还能使App 的界面设计在视觉一致的条件下形成差异化视觉特色,更加符合当前用户群体的审美观念。另外,在字体方面,根据界面结构和用户审美,综合采用苹方字号Regular/Bold/Heavy px,字体采用20/24/28/30/34/36/4,既保持风格统一,也为用户的操作提供便捷。
3.3.2 图形元素设计
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界面风格设计,基于黔南州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特色,结合马尾绣、枫香染等刺绣,以及蜡染、花纹、服饰特色,提取图形元素来表现,对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界面视觉设计的图形进行重构,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传达出黔南州各民族与自然融合的特色意境。此外,导航栏分别采用耕牛、鼓楼等形象,以及黔南州各少数民族的服饰纹样,从中提炼出丰富的App 设计元素,并将具体的形象概念抽象化表达在App 的视觉设计中。
3.3.3 界面风格设计
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UI 视觉设计中,使用情绪板来确定产品的视觉风格方向,主要包括形、色、字、构,同时根据产品定位和用户分析,提取出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视觉设计关键词为友好、简洁与自然。其中,App 的友好理念指的是分享社交,重在人性化的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交互行为,因此要着重体现App 功能与视觉共通的和谐氛围;简洁的内容展示能够为用户带来清爽愉快的操作和视觉效果。黔南州非遗文化旅游App 主要是旅游产业的服务功能,因此在界面UI 的视觉设计中着重自然风景的特色设计,能够提升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情绪放松感受。
4 结语
黔南州不仅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文化旅游App视觉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开发是保护和传承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结合丰富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提炼出独具特色的色彩、形态及结构设计元素,并融入非遗文化旅游App 的视觉设计中,以此更好地传播黔南州旅游,保护和传承黔南州特色的民族优秀文化,发挥数字化技术驱动黔南州绿色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