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策略分析

2023-04-05杨勇延川县国库支付中心

环球市场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业财事业单位财务

杨勇 延川县国库支付中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发展建设、生存前行受到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单位当下发展和建设需要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决策的合理性就会受到影响。从微观视角来剖析,财务管理当中的预算编制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单位的财务状况,而通过对单位的经济成本进行协调控制,事业单位日常运作的稳定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从事业单位自身角度来剖析,财务管理的推进可以减少单位资金利用不合理情况的发生,在确保其完全承担应尽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同时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及资金成本支出最小化的双重目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愈发频繁,企业的资金流动越来越多。在新时期下,市场经济体制意义重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想实现新时期发展,必须充分融合于市场经济浪潮中,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1]。深化改革背景下,不少事业单位积极摸索新型财务管理道路,创新管理模式,使之更为市场化和现代化,从而带动整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领域的改革创新,推动自身转型升级。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事业单位应不断优化财务管理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积极推动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推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二)符合体制改革需求

市场经济背景下,各个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都紧密联系在一起。相关法律法规也随之完善,推动市场经济繁荣稳定发展,使企事业单位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激发发展潜力。而财务管理制度创新是市场经济体制落实的必然要求。优化财务管理制度,促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为事业单位提高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仅充分符合国家要求,还要符合体制改革需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应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提高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作能力,使财务工作可以有序开展。且采取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意义,针对形势变化完善管理措施,以严格的工作标准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财务管理有效性[2]。此外,在事业单位管理中,财务工作占据重要地位。其直接影响着单位工作效率,决定是否能够可持续运行下来。尤其在深化背景下,只有率先做好改革创新,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才能充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需求,形成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预算管理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以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编制又是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而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还有待完善,编制过程还存在滞后性。有些事业单位未从整体的角度分析预算管理体系的构成特点,这对于预算管理流程的创新及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都无法起到积极作用。财务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协调财会预算管理资源,无法明确资产数据的应用价值,且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顺畅。此外,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财务预算编制的方法包括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等多种,事业单位多采用“上年基数加本年增长”的增量预算方法,关注点在于本年增长的部分,不仅无法消除以往不合理的支出内容,而且忽略了业务发展的具体需要。虽然财政部门在逐步推行零基预算法,但是传统简单、粗放的管理理念根深蒂固,导致新的预算方法推行困难。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很多事业单位都未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导致资产闲置、资产流失的问题出现。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固定资产的采购信息记录不详细,甚至会将固定资产的支出列入经费支出项目,导致账实不符;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不够规范,固定资产的采购存在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的问题,造成国家财产流失。此外,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有待加强,在固定资产阶段性盘点时发现有损坏现象,却无法认定责任人,各部门互相推诿,这些都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而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在于,事业单位内部缺少规范化的控制制度,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资产保护、预算管理等缺少标准依据;未真正做到岗位分离,事业单位可能会由于人手不足而存在一人多岗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3]。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整体意识

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沟通效率有待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账户设置过于随意,缺乏详细的账户明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也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职能薄弱,无法将财务收入与支出情况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来;一些财务管理部门在资金使用前未进行预测及使用分析,一味关注账面的平衡性,忽略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资金使用效果。

三、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一)优化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

我国事业单位优化财务管理机制主要需做好以下两点:其一,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明确内部控制标准,有机结合绩效考核工作与财务预算工作,进一步加强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数据的精确性与可靠性,提升事业单位核心竞争能力;其二,将现有绩效评价结果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融合,并且根据财务指标的完成度作为核算工作的基础内容。

财务制度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关键依据与行为规范,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结合自身现状完善其内容,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确保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方针得到贯彻落实;二是财务管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合法化、制度化[4]。

另外,全新财务管理制度侧重点的重新组建也极为重要,一般多集中于制度、法律法规层面。其中制度方面重点是基于管理人员职位标准的制定,进一步规范管理人员日常行为。例如:出纳工作环节,管理人员严谨采取日结账,同时防止与现金产生直接触碰。事实证明,落实到位管理制度,不仅能够规范职工行为,而且有助于形成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开展的一项制约性手段,不仅能够提升单位资金分配、使用效率与管理质量,而且对单位整体服务质量优化作出巨大贡献。关于财政预算管理工作,首先需要重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计划编制工作。在具体编制环节,除了需要结合事业单位业务活动运行现状、加强财务管理目标引导性作用以外,还需要全面落实相关法规,如预算法,强化单位预算协调性,有效防止财务预算背离实际发展需求,以此来达到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制约性的目的;其次,为了实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严谨性,预算指标编制工作也是一项重点关注的内容,且在新时期发展中,事业单位预算指标确定需以内部各项经济活动产生的资料数据作为基本依据,从而制定出合理、规范、合法的预算指标,保障预算项目建设的真实性、有效性[5];最后,为了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质量,需提升预算工作的精确性。在贯彻落实预算中,安排财务管理人员负责监管,实现“专款专用”,最大限度规避防范预算问题发生,从而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实施效果。

(三)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防止固定资产的闲置与流失。要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分级制度,并保证所有项目全部汇入账户;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制度,强化资金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参与意识,落实好固定资产的例查清点,保证每项固定资产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并根据相关标准处理盘亏与盘盈的固定资产。针对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等行为要追究责任,涉及修改、管理、使用、备存等问题,要制成固定资产统计报表,避免资产流失的问题。全面提升公共资产的配置水平,完善政府采购机制,合理测算定额定员,科学处理资金,保证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此外,还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约束及监督。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条例及操控条例,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一个科学的自我监督管理体系。委派专门的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仅有使用权与保管权,但是各个科室必须明确保管责任人,固定资产的出入库、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管理工作均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操作[6]。购入固定资产时,要根据每年预算提出的购置计划进行采购,审核固定资产采购计划中的品牌、规格、型号、数量、购置预算、使用人等等,并明确资金来源。

(四)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事业单位内部运行经费大多依赖于国家与地方财政拨付,造成事业单位对资金使用效率、经济效益缺乏正确深入认知,资金管理工作忽视使用效率与投入产出比例,不重视资金使用监管工作及价值,导致在现行财务管理中,不断出现财务与会计重叠的情况。事业单位需改变优化现有财务管理理念,充分明确部门职责,最大化发挥管理职能,合理调整财务管理绩效考核指标,提升其工作针对性,将资金使用效率视为考核主要内容,从而不断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五)加强管理会计发展

现阶段,事业单位发展进程中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性显得极为重要。在管理会计发展中需紧随我国相关政策与科学技术的脚步,在全面性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自身的特殊性。管理人员编制会计报表时需多方面、多重点地完成编制工作,不能完全按照固定模式进行,这样会降低管理会计实施的意义与价值。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管理方法应当保持与自身发展方向的符合统一化,进而完善单位内部规范,推动事业单位长期性发展,保障会计转型与社会环境的契合度,从而有效提升会计工作实施成效。

(六)构建业财一体化新格局,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

基于当前信息技术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还需要重视业财联动,积极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使得财务部门可以深入到业务一线,更有效地参与到管理决策、业务管理优化等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价值作用,促使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在业财一体化建设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改变财务工作思维。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心应从基础的核算向管理转型,财务人员需从事后核算走向业务前端,更准确地了解业务情况,及时调整财务工作,将财务审核从事后移到事中、事前,从而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管控也从业务末端推向业务前端,促进业务和财务的双向融合,让财务价值在业务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为此,财务人员要重视和业务部门的沟通,从业务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去配合,发现当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协同解决。同时,基于信息沟通的考虑,财务人员需将财务语言通俗化,使得业务人员也能轻易理解财务反馈的信息,便于业务可以更好地配合财务工作,提升业财协同效应。

第二,流程再造。业财一体化的推进,需要财务部门同步根据信息化发展重构业务及财务管理流程,利用系统集成采集业务、财务信息,并有效传递给信息需求者,便于财务部门更好地将财务工作嵌入业务管理环节,从前端强化数据管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与业务信息的有机融合,使得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多维数据中心,设置数据分析模型,从而提高财务分析能力,满足领导和其他管理人员的管理需求。

第三,优化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业财一体化模式下,事业单位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明确划分责任,确定各岗位任务和工作内容。实践中,针对财务管理创新、业财一体化落实工作的开展,事业单位还应设立业务财务岗位、管理会计岗等,由更专业的人才负责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进一步优化岗位职责的划分,确保各岗位间可以相互制衡、相互制约,同时将财务管理创新工作合理地分配到各岗位、各人员,更好地推进业财一体化开展,加快财务管理创新,实现财务管理转型。

第四,革新信息系统,搭建共享平台。步入智能化时代以来,各单位、部门都需紧跟时代发展进步。事业单位需搭建财务共享平台,推进业财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建立,以便充分落实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实践中,事业单位需加大在信息系统建设上的投入,引入功能更全的系统,结合业务、财务流程等,优化系统、系统的功能,使得其能满足管理会计应用、业财一体化发展需求。同时,统一各系统数据编码原则、口径等,搭建共享平台,统一管理财务及业务活动,实现单位运营各环节数据的实时共享,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优化财务管理可以确保单位的经济效益逐渐走向最大化,这也是保障其运作质量的关键所在。由此,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对财务管理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积极做好预算编制以及财务管理审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率,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业财事业单位财务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