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翰笙: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先驱

2023-04-05

西部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社会学农民农村

戴 洁

陈翰笙(1897年2月5日—2004年3月13日),江苏无锡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先驱,代表作有《美国垄断资本》《印度莫卧尔王朝》《中国农民》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状况,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得出了中国农村性质的重要结论。他依据中国农村的特性提出五类农田分类法,并以此展开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陈翰笙不仅开创了中国农村社会学之先河,还培育了孙冶方、薛暮桥等新一代研究中国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专家。陈翰笙关于中国农村社会的研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学的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中国农村社会学之发轫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老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连续不断地混战。农村劳动力由于应征入伍而短缺,加之农业商品化现象和异常气候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农村危机,“水旱蝗蝻之天灾,兵匪苛税之人祸,物价之飞涨,举债之绝路。”[1]31在这个背景下,共产党人、国民党人、“满铁”职员、有关社团和研究机构人员本着不同的立场和目的涌入农村,开展调查和研究,试图提出解决中国农村危机的对策。因此,中国农村社会学的诞生是为了研究中国农村实际情况,解决农村危机,正是这种来自于实际的需要为中国农村社会学提供了现实的土壤和鲜明的实践色彩。

在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等人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运用唯物史观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原理,并试图运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进程。在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等人的影响下,中国农村社会学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中国农村社会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理论经济学。陈翰笙认为,社会学是“探讨人类进化之原则,以研究史学为方法”[1]33,而中国缺乏本土调查的理论和实践材料,因此开展农村社会调查是发展农村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陈翰笙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的农村调查,对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创立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是公认的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展社会调查、改造中国现状的典型。

二、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之探讨

从学科属性的角度看,中国农村社会学是以中国农村社会为对象,揭示其社会性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问题是了解中国社会的基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由于受外国资本的入侵和打压,军阀混战等天灾人祸不断,城镇化的规模和速度有限,无论是从地理面积还是从人口规模上看,农村都是决定中国社会性质的基本盘。毛泽东同志认为,“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2]农村社会性质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农村社会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也影响着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未来。陈翰笙集中精力研究中国农村社会,他认为土地问题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

经过李大钊介绍,陈翰笙于1926年加入共产国际,1927年他在莫斯科第三国际农民研究所工作。在这一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共产国际内部激烈的讨论,关于中国社会的性质问题则是讨论的议题之一,陈翰笙在农民研究所就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与来自匈牙利的马季亚尔展开争论。为了研究中国社会性质中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关系问题,1928年陈翰笙回国组建团队,在华中、东南和华南地区开展广泛的农村经济调查。1933年陈翰笙成立了“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成员有薛暮桥、孙冶芳、冯和法等人,并创办了《中国农村》月刊,由薛暮桥担任主编。

1927年共产国际的论战引发了中国学术界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三次论战,其中关于中国农村社会的性质问题是有关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和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延续。在这个问题上,以陈翰笙、薛暮桥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农村派”主张中国农村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产品商品化并不代表着中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中国农村农民所有的土地、人口和财富存在区域差异和个人差异,但是农民贫困化、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勾结、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联合是普遍现象。“中国农村派”学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以《中国农村》月刊为主阵地,发表系列文章反驳以王宜昌、王毓荃为代表的“中国经济派”。因此,开展农村社会学调查不仅是推动中国社会调查本土化发展的要求,还是认清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现实需要。

陈翰笙以农村经济状况为重心,研究中国农村人口和土地,为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提供了事实依据。他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无锡、保定和广东这三个工商业发展迅速而农业发展相对不足的地方展开田野调查。在对广东的调查中,针对广东耕地面积少而农户众多的情形,陈翰笙指出要想解决“农村生产力无从发展的情形”必须从“农村生产关系中找寻”。由于外国资本的入侵,导致中国社会工业化发展和农产品商品化的现象。由于中国农村社会中封建土地制度和小农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存在,再加上帝国主义垄断先进生产方式抑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中国农村社会既不是完全地被殖民化的社会,也不是传统封建社会,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是相互合作关系而非敌对关系,他们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达成同盟,共同剥削和压迫农民,致使农民生活状况日益艰难。陈翰笙通过实证的方式认清了中国社会基本的国情,揭露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的关系,这为中共六大正式提出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供了学术支撑。

三、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之厘清

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问题是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问题。陈翰笙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的科学,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现实的出发点。社会基本结构由生产关系系统集合组成,社会结构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结构系统。陈翰笙以阶级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从农村生产关系入手,研究农村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关系,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农村实际。

在对广东农户的调查中,为了解决原有农户划分中地主和乡绅将赋税转嫁农民的弊端,陈翰笙提出五类农田分类的新方法。区别于传统以土地面积为标准将农户划分为自耕农、半自耕农和佃农的方式,陈翰笙以土地所有和雇佣劳动关系为基础,将农户划分为贫农、中农和富农。中农是有自己的田,自耕自种的农民,他们是“又能够过活的中等富力而在雇佣关系上不剥削他人,也不被人剥削的农户”[3]87。以中农为基础,富农就是田比中农多且雇佣贫农劳动的农民,他们“雇佣长工或雇用散工而超过当地普通农户所必需的忙工人数”。贫农则是土地面积比中农少,需要出卖自己的劳动维持生计的农民,他们“主要靠出卖劳动力替人耕种以过活”。那么以经济状况为基础的阶级分析法反映出中国农村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现状是什么?

(一)中国社会中农民阶级贫困化问题和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现象

陈翰笙以广东番禺农村地区的土地所有和土地使用状况为例,说明了农村社会中生产资料分配不均导致农民贫困化的问题。“占番禺农户总户数12%的富农,他们所有亩数占农户所有亩数的50%。可是,占总户数58%的贫农只有农户所有亩数的22%。”[3]89这种现象具有特殊性,在土壤越肥沃的地方,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就越高,佃农赤贫化的程度就越严重。是什么造成农民赤贫化?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一方面,社会地位的差距导致地主有权势欺压普通百姓,抢夺土地,致使农民脱离生产。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存在宗法制度的残余,同一姓氏、同一庙堂、同一祖先,在家族事务的管理中,“理数”主管家族各项事务,他们与家族中的富有人家相勾连,暗中谋取私利。农民向“理数”借谷物的种子或钱,到期需还钱加上利息。若逾期未还则需利滚利,要以抵押自己或亲属的财产、出卖子女的方式来还租。

陈翰笙发现借贷不仅是为了再生产的需要,也是农民填饱肚子的需要。由于农业商品化导致基本农作物短缺,当商品化的农产品受市场影响时,最终的后果还是要农民来承担。这种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了农民的贫困。“按”“押”“当”是农民接受高利贷的三种方式。其中“押”以一年为期,“按”以两年为期,“当”以三年为期。由此可见,“押”是资本流转最快的一种方式,因此受到了商业资本的喜爱。从抵押农作物到抵押农作工具,从抵押子女到抵押土地,高利贷一步步瓦解农户的生产方式直至其破产。

陈翰笙调查上海杨树浦都市地区的工人生活状况,发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造成工人饱受厂主的剥削与压迫。农村经济危机导致大量无地的农民涌入城市谋生活,但是其生活依旧艰难。在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中普遍存在“包身制度”,陈翰笙将其视为中国社会中的“现代劳动雇佣制度”,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和自由出卖给工厂以换取仅能维持生存的微薄工资。工人在工厂打工需要听凭招工员的吩咐,即使这样也难以维持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中国农民被拐卖出国,“猪仔”们或充当农场奴隶,或充当战地后勤,或充当工厂工人,全球化加剧了落后民族国家生产力的流失。战争造成工业生产停滞、机器被摧毁、工人失业,这加剧了农民和工人的贫困。

(二)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了中国的社会危机

陈翰笙不仅关注中国国内农村危机,还具备世界眼光,将国内国际联系起来思考,强烈谴责以美帝国主义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因为这使中国社会陷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譬如在《英国帝国主义的前途》中,陈翰笙通过对比英国和美国电业发展、英国和德国船厂规模、英国和美国大宗商品的出口额表明英国已经走向衰弱,鼓励英国工人和中国工人走向联合,反对英帝国主义欺凌,努力改变英国政治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在《日本在中国南端省份的深入》中,陈翰笙警醒国民要警惕日本势力南下扩张,无论是掠夺中国煤矿,还是扶植傀儡政权;无论是鼓动反对国民政府势力,还是打压中国市场,日本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严重侵害了中华民族利益。陈翰笙在1936年就发表了这篇文章,可谓是真知灼见、一叶知秋。英国以贸易交换为由,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市场。日本以人口问题为由,走向了扩张和征服中国的道路。侵略中国的国家由最初的英国扩展到十一国集团,中国市场、资源、环境、人口被掠夺和征服。“生产工具乃现代工业之命脉;当此项工具之制造为帝国主义国家所垄断时,殖民地与类似殖民地无论如何模仿工业先进国之技术与经营,决无产业独立之希望。”[1]39虽然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逐渐兴起,但当“一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又转入低谷,这意味着只要不打倒帝国主义,掌握先进生产方式,中国就无法走向独立、走向富强。

(三)农产品市场的商品化现象证明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

在《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中,陈翰笙通过分析美种烟草在制作工艺上和生产成本上要比土种烟草和谷物或豆类的费用高的现象,说明买办资本、封建资本与国外帝国主义资本相勾结是造成美种烟草在中国农村规模化种植的主要原因。由于美种烟草高成本高收益,导致不掌握烟草这种生产资料的农民,不得不通过借贷烟草、借贷豆饼和借贷煤炭这三种实物借贷的方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高额贷款种植烟草。待农民种出烟草后,由国外资本主管,中国买办负责的收烟厂将各地烟草收集,再加工制成卷烟。“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根据条约规定,只准外国人在条约口岸或根据国际协定开放的口岸购置土地和设立工厂。”[1]117沿胶济交通线而拓展的收烟厂主要依靠“中国买办、官僚和地方士绅”的援助。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烟草领域,还广泛存在于农业商品化领域,依靠中国封建阶级和官僚阶级提供的媒介而渗透中国农业和商业的帝国主义资本,也绝非英美烟草公司一家。因此,在特殊性的背后揭露出一个普遍化的现象:中国封建阶级和官僚阶级与国外资产阶级相互勾结导致了农业商品化现象,农民受高利贷剥削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四)陈翰笙对中国农村社会阶级结构变迁的愿景

陈翰笙高度重视合作化运动,认为它不仅能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他走访了全国各地,发现合作社在全国普遍存在且发挥重要作用。从衡阳的妇女纺织合作社、曲江机器作坊和福建长汀制伞合作社的案例中,陈翰笙发现中国合作社多集中于轻工业,具有促进生产和消费、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分工合作的作用。埃德加·斯诺夫人是第一个提出依靠工业合作社发展中国现代化生产的人,她充分认可合作化运动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合作化运动始于1919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在学生游行示威遭北洋政府镇压后,先进学生不仅意识到议会制民主救不了中国,还认识到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于是他们将救国的可能从议会民主转向了经济变革,开始了合作化运动。1922年中国信用合作社成立,1931—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水灾救济委员会,中国的合作化运动迎来了自下而上的转变,这意味着合作化运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符合社会需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合作化运动逐渐走向成熟,成为解决由战争造成工业生产中断和工人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些既缺乏资金投入又缺乏先进技术的合作社凭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少许机器设备投入、充足劳动力资源、广泛国内市场遍布全国各地,陈翰笙将其称之为“小本钱却是大生产”。

通过合作化运动进行土地革命,其目的在于实现公民社会意志的觉醒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不同于苏联集体农庄式农业现代化,中国农业合作社走的是一条破除封建土地制度、凭借密集劳动力和低微土地税发展的合作农业现代化道路。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有助于破除传统农业制度生产效率低下的弊端,以人力、物力、资源的集中,弥补高新技术的欠缺。从类型上看,合作社分为农业合作社和工业合作社。就农业和工业的关系而言,农业是基础,农业支撑工业,工业反作用于农业。因此,合作化运动不仅对农村、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民族国家的角度看,合作社运动使中国逐渐实现农村经济和工业经济的独立,这对于抵抗帝国主义垄断,复兴民族企业和民族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的独立决定了政治自主、武装强盛和社会意识觉醒。合作社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抵御外来侵略、唤醒民族品格的新道路。

四、结语

陈翰笙是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先驱,他积极投身中国农村开展社会调查,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农村实际。他对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查和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分析,为了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性质和农村社会结构提供了实证资料。他留下的著作有《陈翰笙文集》《华工出国史料汇编》《四个时代的我》等。他制定的调查研究表格、五类农户分类法为了解中国农村提供科学方法。为了了解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他开始农村社会调查,通过农村社会调查他不仅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性质,还提出了变革农村社会性质的方案,这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学术支撑。为了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陈翰笙主张土地革命,以破除原有的生产关系,重新平均分配土地。陈翰笙培育了中国新一代经济学家,如孙冶方、薛暮桥、骆耕漠等人。

猜你喜欢

社会学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饸饹面“贷”富农民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