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运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研究
2023-04-05杨帆
杨帆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与法治乃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的同时,呈现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入手,将典型案例运用其中,既能够丰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使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又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更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实效性。
典型案例的含义与作用
传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更加强调的是“知识本位”,课堂教学更加拘泥于所谓的“书本世界”,由此造成的现实性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太高。而典型案例作为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具体性运用,则更为突出的是启发式教学,让教学环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如此,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有效参与度,也增强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1.典型案例的含义
所谓典型案例,其实就是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使用,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方法,最初指的就是运用真实的事件来撰写教学案例以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发表各自的见解,从而达成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部分高校在某些学科中引入案例教学以来,案例教学的运用日趋规范和完善,在推动我国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典型案例的具体运用中,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案例展示和分析,并组织学生探究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以“问题—探究—解决”为思路,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则是问题的思考者和解决路径的探究者,在师生互动与思考讨论中,培养并提升青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典型案例的作用
典型案例运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富有真实性和生动性,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感人的案例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而每一个经过精心选择的案例,也必将是更为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相较于理论性的知识,案例更具启发性、时效性和趣味性,故此,其更具教育意义与吸引力。从人本主义心理学来看,学习作为一种行为选择,源于人的潜能及天赋的一种高度自主、自由的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人的潜在能力得以释放。所以,学生作为案例探讨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者下,积极、主动地完成知识探究,在具备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探讨中,辅以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陈述,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并有效归纳总结,以回应多样、多元、多变的社会思潮,回应社会热点,也解决学生当前面临的人生困惑与思想问题。如此,方能引导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人生成长、社会百态结合起来,在积极关注社会、解读社会中提高学习兴趣,最终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现实与社会。
典型案例运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富有针对性和互动性,能有效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效果。典型案例的教学运用,突出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的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实现的是师生间的双向沟通。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在一些特定的问题情境当中开展针对具体内容的教学。案例所涉及的也是众多社会问题、个人生活问题甚至理论问题,既增强了课堂本身的魅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探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整个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高超的教学技巧、能力,学生需要有效参与、积极思考和分析讨论,同时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师生均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做好积极灵活的课中应变,做好有效的课后总结归纳。如此,方能引导学生统一思想认识,提升理性认识,增强基本的理论水平与思想认识水平,最终也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中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典型案例运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典型案例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前提就在于精选教学案例,即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生动性。而其组织与实施则大致包含三个主要过程,即撰写教学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实施以及对案例教学的反思、点评和总结,以此实现整个课程教学的目标。
1.把典型案例运用于人生观教育中
在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教学中,教师借助典型案例的实施,引导和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理论,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在讲述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时,可以引入“斯芬克斯之谜”和“德尔斐神谕”,增强故事性和趣味性,并引出人的本质。在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时,引入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狼孩的故事”这一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应当在于其社会属性。在科学地认识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与人生价值过程中,引入“红34师师长陈树湘”的故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个人同社会的关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通过“夏伯渝——登顶世界之巅的无腿登山家”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以乐观积极又执着的态度对待人生,才能够给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通过“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年轻人”的脱贫攻坚故事,以及“霍金——轮椅上的科学家”所展现的勇气、钻研和进取精神,指引学生感悟人生的价值当在于为他人、为社会、为民族与国家奋斗不止。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中,引入“糖丸爷爷顾方舟”的事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什么样才可以称得上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进而明确怎样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讲授学会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处理人生矛盾时,引入“中国的国球——乒乓球”及“养狼计划”的案例,科学说明人生的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从而学会自我调适,科学评判人生价值,自觉抵制错误人生观念的影响。
2.把典型案例运用于理想信念教育中
在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中,教师通过实施典型教学案例,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想同信念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在讲授理想信念的科学涵义,辨析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理想信念时,为避免枯燥和乏味,可以引入“万户——世界航天第一人”“谢彬蓉——大凉山军中绿花”“夏伯渝——中国假肢登顶珠峰第一人”、电影《冈仁波齐》等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在论及不同信仰的不同作用和树立科学信仰的过程中,以讲述“马克思的一生”“以赤诚之心信仰党的理论”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马克思是“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崇高而伟大的一生,如何做到终生信仰中国共产党,帮助学生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讲述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时,引入毛泽东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时写的《赠父诗》、“北大女生宋玺逐梦军旅”“矣晓沅的奋斗人生”等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想信念之所以是人生的“灯塔”,因为昭示着奋斗的目标;理想信念之所以是人生的“动力源”,因为催生了前进的动力;理想信念之所以是人生的“航向标”,因为提供了精神的支柱;理想信念动力源之所以是人生的“涅槃石”,因为提高了精神的境界。同时,还可以借助“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坚定的信念操守对于奋斗的人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3.把典型案例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中
在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中,教师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从而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在中国精神历史底蕴的讲述中,引入“三不朽”论断、古代的屈原离骚精神,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讲解“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中,引入“耶鲁村官秦玥飞”的典型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当代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秦玥飞的事迹价值显现在哪里。在讲述新时代爱国主义时,可以引入“四海为家的吉普赛人”和“阿拉法特的头巾”,启发学生思考祖国的深刻内涵,进而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才能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并引导和帮助学生科学把握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内容,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讲述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重要根基,即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时,及时引入在北京卫视曾播出的《传承者》节目上陈道明批年轻人“不懂常识就否定传统文化”,“最高法将严惩侮辱、丑化英雄人物形象行为”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回归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明确中国的历史文脉,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
4.把典型案例运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
在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中,教师通过典型案例的运用,引导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明确自身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使命担当。在价值观讲述时,通过列举城市的精神气象,如武汉的“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上海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学校的价值理念,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西北大学“公诚勤朴”的校训;企业的经营理念,如华为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中国移动的“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体悟价值观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以及所彰显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领会今天全社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学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讲述中,通过引入“辉煌的盛世中国”“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行实施、“陆勇案”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的价值体现,增强价值自信与价值自觉。在讲授深入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时,引入“负面清单制度”,促使学生自行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践行中的误区及解决办法。在讲科学把握“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具体要求时,引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连续五年为学生送书”和“修德是人一生中大事——周尔均夫妇忆总理往事”,引导学生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5.把典型案例运用于道德教育中
在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中,教师以典型案例实施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培养学生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能力,从而形成道德文化自信。在道德及其发展讲述中,引入“苏格拉底同其学生关于善的讨论”和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案例,让学生明确道德的内涵及其不同社会阶段的不同呈现。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中,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尤其是关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论述,启示学生准确把握中国革命道德的精神本质。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当论述要反对复古论和虚无论两种错误思潮时,引入2017年轰动一时的辽宁抚顺“女德班”案例,引发学生的关注和讨论,在热议中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如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解。在讲授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过程中,引入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因“逃票记录失去求职通行证”“被漠视的扫帚”、《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才学出众是否可以弥补诚信缺失,“扫帚危机”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学生应该如何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共建清朗网络环境,进而促使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6.把典型案例运用于法治教育中
在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中,教师借助于典型案例,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利义务观,从而在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在讲述全面依法治国、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时,引入2016年“山东女孩徐玉玉被诈骗案”及《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提醒学生思考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在哪里,国家、社会、个人可以做出哪些努力。在推进科学立法的举措环节中,引入2015年“杭州市民潘洪斌的一封信”,启示学生探讨为何该信件会推动我国启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机制。在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讲授中,引入“浙江就业性别歧视案”“昆山纹身男砍人不成反被杀案:骑车男属无限防卫,无罪!”“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获赞”等系列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把握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明确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培养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最终努力成长为具有优秀的法治素养、能够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典型案例的思考
典型案例运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从教学方法来看是富有启发式的,从教学效果来看是能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但是为了使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典型案例同相关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就必然会对案例、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精选典型案例是核心。典型案例运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前提就在于挑选优质的案例,这也就必然要求案例选择要紧扣课程目标,并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甄选;准确把握每一个典型案例背后的理论支撑与现实关联;要同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紧密连接;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要有针对性、现实性、新颖性和启发性。其次,教师作为互动组织者、知识传授者、研讨引导者与案例总结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课堂掌控力、课程的创造性设计力等综合能力。在典型案例的讲授中,教师切忌喧宾夺主、泛泛而谈,要准确把握典型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导向性,并能够将典型案例同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最后,学生是参与主体,其主体性实现的程度、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和主动性展现的程度,将是保障典型案例运用于教学取得多大实效的关键,所以学生在课前要积极做好准备、在课中要积极有效参与、在课后要持续反思和积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