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课堂理念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2023-04-05江苏省兴化市戴窑中心小学杨红萍
江苏省兴化市戴窑中心小学 杨红萍
生本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形式、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思想或行为,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与智慧课堂所强调的“学生是课堂的中心”理念异曲同工,两者都能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教师是主导课堂的人,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引导,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氛围较为枯燥,且师生互动也不足,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而在生本课堂理念下,课堂氛围能够得到改善的同时,学生的地位也会更加突出。一方面,智慧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将教学资源数据化,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智慧课堂还能够增强师生沟通,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构建智慧课堂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智慧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数学课堂上,智慧课堂对教师最大的影响就是改变了教学方法,使教学资源数据化,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智慧课堂能够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轻松愉悦的氛围能够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智慧课堂教师能够真正听到学生内心的想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每位学生都用积极热情的态度面对数学。
整合与拓展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分析智慧平台中的数据,为学生及时提供指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可借助智慧平台适当拓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需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预测与应对不同的状况,准确把握教学资源,同时将资源巧妙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生本理念下构建智慧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高效引导,“形成”智慧
智慧课堂的构建应当立足于生本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作为构建智慧课堂的基础,在课堂上借助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发现并形成自己的智慧。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掌握数学知识,也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圆的课件图,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的形态。在上课伊始,教师可先点明主题:“同学们,我们今天要一起认识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圆可以说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使用的工具以及服装设计上都有圆的概念。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圆的世界吧。”接着教师可为学生讲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圆的特征以及直径与半径关系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借助圆规来画出一个圆[1]。当学生掌握了画法后,教师可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的名称、特征、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也都知道了应该如何画圆,那么现在谁能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一个圆?”话音未落,学生踊跃举手,在黑板上按照正确的方法将圆画了出来。此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画的很棒!说明你已经完全掌握了老师讲解的知识。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直尺以及白纸来画圆,画完需要测量直径与半径,并记录下来,进行对比观察。”布置任务没多久,学生就完成了圆的测量任务,有细心的学生提出:“老师,通过对比观察,我发现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是相等的,而直径则是半径的两倍。”还有的学生提出:“圆的大小通常是由半径决定的,半径大,圆就大。”
在数学课堂上,通过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情境,同时安排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全面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可谓一举多得。
(二)合作交流,融合智慧
数学课堂本身就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场地,通过与学生间的互动能够实现思维的碰撞。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采取科学的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与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互补,最终实现智慧课堂的构建,激发学生的活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观察与测量”的相关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实现良性互动,在上课前,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组5~6 人,在分组过程中应当保证每组都有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如此便可有效实现小组的帮带作用。随后教师可要求每组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教具进行观察与测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每组可派组长来对本组观察与测量的结果进行阐述[2]。合作学习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不冲突,而且能够更好地体现生本教育的宗旨。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来安排合作探究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而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时,教师也可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在正式上课前将学生分为4 人一组的学习小组,选出组长,随后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的情境。借助多媒体给出条件:一个长方体信箱长20cm,宽10cm,高30cm,现在需要在信箱的正面设计一个长15cm,宽2cm 的长方形投信口,应当如何做?给出条件后,要求学生在组内提出一个关于长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想出的解决方案,列出相应的算式。在计算表面积时,有的学生提问:“需要几块木板?”;有的学生提问:“假如将信箱挂在墙上,给这个信箱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即计算上、下、前、左、右的面积,还需刨除投信口的面积)”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教师需要总结的。通过此种形式,让学生自主提问,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解答,最后在课堂上进行组间的互相交流,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且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3]。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耐心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对遇到困难的小组进行及时点拨,帮助他们打破僵局,投入到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其实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即便有一些小的错误,其他学生也能够帮助其纠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的信任学生,让学生来主宰课堂,由此提高教学效果。
(三)鼓励实践,构建智慧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而智慧课堂恰好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构建智慧课堂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勇敢地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
例如教师可设计“找次品”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疏通基本的难点,顺利达成智慧学习的目标。首先让学生从三袋牛奶糖中找到少了几颗的那袋,随后设计问题:“你是如何找到的?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少要称几次才能够保证找出次品呢?”其次,教师可将三袋牛奶糖改成五袋,来找次品,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回顾刚才的活动,你是怎么找到的?你能从刚才的活动中获得哪些启发?这次你准备怎么做?请你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尝试找到次品,并验证结果。”最后,教师可安排学生从九袋牛奶糖中找到其中多了几颗的一袋,引导学生思考:“九袋牛奶糖应该如何分组?哪种分组方法是最优的?说说你的想法?这次的活动与刚才两次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至少称几次才能够确保找到次品?通过上述实践活动,你有了怎样的收获?”
教师在构建智慧课堂的过程中,还需鼓励学生多在实践中运用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由此保证学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使学生在智慧课堂的启发下不断超越自我,开发智力,最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生本理念为学生创建科学的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需求巧妙设置问题,使学生在智慧课堂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最终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