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培养现状及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3-04-05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陈 潘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培养现状及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陈 潘

[南方医科大学]

思想“补钙”、 突出“全面”、 强调“规范”、 从严“教育”是新时期学生党员培养的新要求。学生党员培养在入党动机多元性、发展程序规范性、教育培训有效性、党日活动创新性等方面存在需要破解的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可通过增强知识宣传的有效性、实行入党申请预审考核制、突出“规范性”、建立教育培训体系等途径提升学生党员培养质量。

学生党员 ;质量现状;提升路径

大学生党员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青年中坚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人才。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其中学生党员306.7万名。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提升学生党员培养质量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深入分析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新要求、培养现状,探索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提升路径,对提升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新要求

(一)思想“补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把好人生“总开关”、系好 “第一粒扣子”,教育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学生坚持知信行合一,做到知之、信之、行之,把所信奉的党的理论主张,变成指导学习、工作、生活的信念,在实践中加强政治历练、党性淬炼。

(二)突出“全面”,增强教育管理系统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绝不能只注重某一方面效果或某一方面能力提升。在教育主体上突出“全员”,既要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一线专职辅导员的骨干作用,也要抓住党政领导干部、专家教授等 “关键少数”,充分发挥优秀专业教师、学生党员的榜样引领作用。在教育内容方式上注重“全方位”,重点加强学生党员政治理论水平教育,锤炼学生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要强化新媒体网络平台与传统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发挥好第一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主动占领新媒体高地,推动融媒体建设,构建“新媒体+党建”新模式;要注重挖掘第二课堂实践教育资源,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宣传深入到学生宿舍社区和实践活动中去。在教育过程上要突出“全过程”,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要将工作涵盖到学生入党前的党性培养、入党申请的审查、积极分子培训、发展对象培养、转正后的继续培养和考核评价等全过程。

(三)强调“规范”,全面落实党建制度要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衡量党建工作质量高低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生党员质量、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科学性,必须把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体系建设放在第一位,尤其要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文件精神,落实好三会一课、 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等基本制度。

(四)从严“教育”,重视党员教育培养。高校要从严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做好正面的教育引导,引导广大学生党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共同思想基础;要做好警示教育,对思想滑坡、行为懈怠的学生党员要从严开展批评教育;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作用,不断健全和完善考核标准体系,使考核指标更加科学、评价更加合理、作用更加有力。

二、大学生党员培养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现状,从入党动机、发展程序、教育培训、活动开展等维度进行问卷设计,选取广州某高校大一至大五本科生进行调查,共随机发放问卷856份,回收有效问卷83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3%。 其中男生458人、占54.9%;女生375人、占45.1%;大一学生106人、占12.7%;大二学生156人、占18.7%;大三学生189人、占22.7%;大四学生186人、占22.3%大;五学生196人、占23.5%;城市生源地学生451人、占54.1%;农村生源地学生382人、占45.9%;正式党员142人、占17.1%;预备党员43人、占5.2%;入党积极分子300人、占36.0%;共青团员329人、群众19人,占41.8%。

(一)学生入党意愿强烈,入党动机多元化。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能端正入党动机,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同时发现,学生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存在多元化现象,85.8%的学生能在“热爱祖国,信仰共产主义”“为社会服务”“ 提升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目标”等意愿的驱动下申请入党,但仍有部分同学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入党或者入党意愿随大流。入党动机是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它表明的是一个党员在思想上的纯洁性和对党的忠诚。调查数据表明高校仍要突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党的历史、党的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

(二)严格落实党员发展指标,程序比较规范。在党员发展形式上,通过“团组织推优”形式发展为学生党员的占57%,通过“班级推荐”的占25.2%。《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明确指出,党员发展要“在入党申请人中采取党员推荐、群团组织推优等方式,支部委员会(不设支部委员会的由支部大会)研究决定,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的程序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严格履行发展党员手续,是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需要。调查数据显示基层学生党组织在发展党员的程序上比较规范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教育培训形式多样,效果需进一步提升。调查显示,学校在党员发展的各环节安排了较为丰富的学习内容,但教育形式、内容须进一步优化。54.1%的学生认为目前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形式以“以理论说教为主”,41.6%的学生认为“培训内容脱离实际”,35.1%的学生认为“培训周期较长”。党员教育培训要注重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能够“抬起头”“坐得住” “用得上”。

(四)主题党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需进一步创新。《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调查显示,学生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内容丰富,但创新性需进一步加强(累计比例占53.5%);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累计比例占66.5%),具体表现在主题党日活动以 “开展理论学习”(累计百分比68.6%)或“传达文件内容”(累计百分比59.4%)或“安排学习任务及工作”(累计百分比40%)居多,而“外出考察”“文体活动”“ 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较少。主题党日活动是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党的生活在时间上和载体上的保证,在规范化组织的同时,也要创新活动形式,既增强 “党味”,又突显体验感。

三、提升大学生党员质量的路径构建

在学生党员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社会思潮多元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当前学生党员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校要遵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创新学生党员教育方式,提升党员培养质量和党建工作实效。

(一)端正入党动机,吸纳更多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组织。赢得青年即赢得未来,把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吸纳进党组织是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关键。当代大学生因受外部环境、个人认知、朋辈等方面影响造成入党动机呈现复杂化、多元性特征。高校一是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了解党组织的先进性和入党行为的光荣性,了解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端正入党动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要理性看待这种多样化的客观事实,深入挖掘造成动机多元化的背后原因,有针对性地施策纠正;三是要努力挖掘学生入党动机中的积极成分,提升入党动机教育的有效性,如部分学生在考虑入党时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学校就可以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西部计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二)创新话语方式,加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依赖于学生对于教育理念和内容的接受、认同与自觉践行,教育的话语逻辑和叙事方式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高校在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选择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党员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兴趣爱好等,在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阶段分步骤、分时段地,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教育内容,提高针对性和亲和力。在话语方式上,要增强话语的“时代性” “生活气”,将“高大上”的主流话语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和贴近青年,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党的理论知识真正地“青年化”“时代化”。在师生关系构建中,要积极转变话语叙事方式,注重消解教师的绝对权威性,摒弃单向度的知识灌输,强调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感知中逐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内化和践行。

(三)促进媒体融合,增强宣传教育的有效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于2021年8月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 30-39 岁网民占比为 20.3%,在所有年龄段群体中占比最高;40-49 岁、20-29 岁网民占比分别为 18.7%和 17.4%,在所有年龄段群体中占比位列二、三位。20-29岁的17.4%的占比中青年学生占了绝大多数[1]。当代青年是新媒体的原住民,“媒体生存和生活”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的日常。高校要积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抓住新媒体提供的机遇,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综合效能加强对党的知识、理论及政策的宣传教育。在媒体的运用上,要推动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既要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加强对党的历史、党的重大理论的宣传教育;又要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及时性特点,运用学生参与度高、喜闻乐见的“青年语言”“网络用语”, 将深奥道理转换为通俗的语言表达,促进通俗化表达与学理化阐释有机结合,增强语言的灵活性、趣味性和易接受性,不断创新“新媒体+”党员教育的形式、内容,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四)严把入口关,实行以思想政治素质为首位的入党申请预审考核制。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从源头上保持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高校要通过建立学生党员入党申请预审考核制,制定详细的预审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群众基础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确保申请人政治合格、素质过硬。预审评价体系内容重点突出思想政治素质考察首位原则,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综合考察学生政治素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德能素质、群众基础等,考察程序可包括个人自评、班级群众测评、班委成员测评、辅导员考核等;同时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情况。

(五)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规范性。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为遵循,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的23 项工作步骤和要求,把好推选、考察、培训、谈话、公示、审批、转正等关口,对于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备、条件不成熟的党员一律不发展,确保党员发展数量与质量相统一。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综合采用知识竞赛、演讲辩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破解单一的理论教学和知识灌输,增强活动的体验性;探索建设“微”党校、开设“微”党课,建立“网上党校”“网上支部”“掌上课堂”,提高组织生活的亲和力和粘合度;加强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以项目化发展、品牌建设为思路,加强特色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精品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品牌性的特色党建品牌,逐步形成示范推广效应。科学建构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在定性考核方面,主要通过党支部成员、学生群众的访谈、调查,综合了解学生党员是否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否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定量考核中,要根据《党章》等规章制度,细化考核内容,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重点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品质、志愿服务、先进事迹等。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1-08-27)[2022-02-20].http://www.cnnic.net.cn/.

基金课题: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建研究专项) 《书院制教育视角下高校异地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JKDJ006);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书院制背景下“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1GXSZ019)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