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应用型专业的借鉴和启示
——以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为例
2023-04-05赵笛妮
赵笛妮*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一直是德国本科高等教育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的人才能熟练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该模式自出现以来,也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它基本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存在于职业教育培训中,二是存在于双元制大学中,三是存在于综合性大学中[1]。应用科学大学所取得的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Uni)也开设了双元制模式的项目,它们与企业和这些应用型大学都展开了合作,以培养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我国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也开设了许多应用型大学,且根据“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2]许多综合性大学也在不断推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了许多实践类的课程,侧面反映了学校希望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力。因此,分析对比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国本科教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对于我国当前及今后的人才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1 德国和我国人才培养模式
1.1 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以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为例
此次研究对象为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其成立于2009 年,由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和卡尔斯鲁厄大学合并而成,结合了著名技术大学和重要的大型研究机构的传统,其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都处于领先的地位[3]。此次以工学中的土木工程作为代表研究对象。此双学制项目教授以项目管理为重点的土木工程学位课程,其课程既有如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应用科学类科目,又有如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等与建筑相关的内容,其培养复合型人才、特殊的入学方式以及灵活的课程培养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普通应用科学大学是培养以职业为导向的技术型人才,而综合性大学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以应用为导向的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综合性大学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是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合作企业的对口岗位,使他们能够积累直接对口岗位的工作经验,不仅有利于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工作经验,还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利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参与这个项目的学生凭借所具有的实践能力、工作经验、专业知识等,在毕业时绝大部分都可继续在相应企业工作,并且他们在相应岗位上的晋升优势和潜力更大[4]。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双元制的培养模式,可以培养具有工程项目管理、监督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与巴登-符腾堡州合作州立大学合作培养双元制人才,在双校学习且与企业合作,可将学习的理论直接应用于实践。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还与许多海外高校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多种项目,使学生能够了解研究和开发项目的结构、领域和过程,锻炼学生的跨学科团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5]。
1.2 特殊入学方式
双元制项目的入学方式和传统的申请制入学有些许不同,申请人首先需要与合作公司签订学徒或实习合同,该公司将接受其进入公司内部培训,这作为进入双元制课程的先决条件[6]。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入学申请方式是将自己的求职信、简历、申请表、最近的半年和一年的成绩证书,或德国高考成绩证书的复印件提交到指定的邮箱中,由学校进行筛选,选择合适的学生进行录取。该校具有双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但入学时并不需要向另一个合作院校进行申请,一旦被录取,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可直接安排学生进入合作院校学习[7]。
1.3 灵活的课程培养模式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学制一般为2.5-3.5 年,在大学里学习30%-40%的时间,在企业实习60%-70%的时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要求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学习三个月。有的学校要求学生每周在校学习1-2 天,在企业内培训3-4 天,通过实际工作进行实践训练,并且在学校的寒、暑假期间,学生每周也要在企业接受为期五天的实践训练[8]。该模式培养的人才在校期间就可以实现经济独立,他们在企业里实习,可以得到相应的酬劳,也能减少他们读书的经济压力。同时,企业参加双元制项目可以使自己吸引、培训和留住合适的人才,即实现对人才的长期规划和发展。目前,由于产品开发和生产方面的深远创新,企业许多领域对人才的能力需求都有所提高,而双元制课程可以使一些公司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培训内容[9]。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该项目学制为三年,每年有30 个工作日的假期,在公司实习每月有1000 欧元以上的工资,覆盖工学、理学、文学等不同的门类,并且是双学位的培养方式[10]。该项目课程培养模式的安排计划大致如下:①第一年:了解公司的技术和组织流程以及建筑行业的特殊规定,能够应用基本技能,并能设计结构图,准备实践项目一。②第二年:为学生介绍工程的具体工作,让学生解决建筑业中的具体问题和建筑法律问题。因为考虑到与建筑法有关的项目和业务需求很有必要性,因此准备实践项目二。③学生独立完成选定项目的任务,进行实践项目三并准备学士学位论文。学生主要的工作内容是:①进行计算机设计、结构制图和CAD绘图;②参与和支持各种项目,主要是规划、记录、评估和控制建筑施工或土木工程特定问题的项目;③毕业后,学生可以在建筑行业应用领域、建筑法律领域和检测领域等从事项目发起人的工作,也可以从事以技术或管理为导向的工作,还可以从事管理岗位,例如面向土木工程的公司的技术管理或管理职位[11]。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双元制项目的特色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下面以我国某些综合性大学应用型专业中存在的问题为例进行分析对比,并提出建议。
1.4 我国的应用型专业培养模式
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借鉴了德国的模式,先是以一些学校作为试点,取得良好的效果后,又建立了许多应用型大学,这其中也有一些普通高校转变成了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培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具有很强的应用能力,于是,很多综合性大学也选择利用一些应用型专业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但与专门的应用型大学不同,综合性大学开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学术型为主,但是会增加一些诸如实习类的科目,例如一些环境工程或土木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应用型课程:①设计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②实习类: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有的会有金工实习,毕业实习等。③实验类: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课程实验(一些实验涵盖在专业课中,实验成绩作为专业课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这些课程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科目的知识,应用所学知识。综合性大学的入校方式大部分都是按照高考成绩录取入校的,也有一些是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对于设计类的考核,一般是教师给定一个题目,学生进行相关设计,绘制图纸,撰写说明书;对于实习类的科目,一般是撰写实习报告,若学生自行实习,则须提交实习证明并撰写实习报告;实验类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分布在每节课的各个实验中,每节课学生完成相应实验,撰写实验报告,由教师进行考核。在进行某些实验时,也会分小组合作,这些实验需要由小组成员搭配工作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2 我国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的实践环节不够深入
例如,很多专业的实习时间是以星期为单位,通常是一两个星期,这使得学生的实习只能是一种观摩的状态,实习单位也只是提供一些简单浅显的工作,学生并不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工作的具体流程,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出学生对专业知识实践的潜能。而且许多实习基地需要对接很多学校,阶段性地输入大量没有经验的学生进行短期实习,故而只能教授一些表层的工作。再者,学生从书本知识到直接上手应用专业知识,需要一个理论转为实践的“过渡桥梁”,需要一个“适应期”,短期实习可能还未度过适应期或可能刚要度过适应期就结束了,对于学生和企业而言都是不利的。还有实习时仪器设备不够、企业规模不够需要限制人数等各种原因都会影响学生的实习周期,甚至还可能会使学生的实际实习时间降至原定时间的一半甚至1/3。此外,若有的专业并未设定相应固定的实习基地,会导致有些学生的临时实习单位并不具备实践条件的问题[12]。
2.2 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够明晰
综合性大学对自己的定位是以“研究型”为主,更注重的是理论学术知识。但是大学中很多应用型专业对自己的定位是不同的,有很多应用型专业发展自己的特色,对自己的定位是应用型和研究型共存,且以应用型为主的培养模式。各个应用型专业对自己的专业属性、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都应该有一个明晰的定位和与之相匹配的完整的培养方案。有的应用专业,虽然强调重视实践性和应用性,但是培养方案并未体现或者在实施的时候有形式化的情况存在。许多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学生难以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确切的掌握,也会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方向难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选择。
3 中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路径
3.1 增设前沿和实践类相关课程
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型人才培养项目,与企业展开实践交流与合作,安排在一线工作的人员和企业中的监理等到学校进行经验交流,让学生了解行业一线工作的大致内容和情况[13]。此外,可在综合性大学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按照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状况,效仿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双元制项目,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
3.2 相应增加实践类的实习
让学生了解一线工作的内容,让他们发掘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己未来适合的方向。对于想直接就业的学生,采取适当措施来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例如可以效仿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双元制项目,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让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长期实习。学校可与相关企业签约,留出相应的名额,让部分实习生可以通过实习表现,综合其他条件,与企业签约,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鼓励企业主动提供相关应用型实践岗位,对来实习培训的学生,按照该岗位的需求进行培训。企业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与学校签约,主动寻找自己需要的人才并进行培养[14]。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又将其应用于企业的实习中,当学生走向社会时,真正成为一个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3.3 健全相关法律,保障企业、学生和学校的权利及义务
德国有相关法律为双元制学生提供充分的保护。我国也可效仿德国来健全相关法律,规定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保障学生权益也使得整个实践过程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15]。政府可以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审核,保障这些合作的企业是正规优质的公司。学生可以自主在这些由政府保障并和学校合作的企业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自主投递简历,进行面试,最终和企业签约。最后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与学生双向选择。建立一种学生在学校学习应用专业的核心知识,在企业利用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实践的一种动态平衡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时,能够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3.4 加强实践类课程方面校企联合
学校方面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国内综合性大学的一些应用型专业,例如环境工程或土木工程的设计类课程,需要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此时学校可以与设计院进行合作,让专业工程师参与到学生的课程设计中来,按照设计院的标准,让他们的设计更加规范。同时,为他们解答一些在实际设计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且提出图纸的改进意见,让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有一个客观认识。
3.5 在社会中,树立和培养大众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正确认知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视和需求,很多综合性大学也更加重视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多的学校强调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例如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方案,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社会上对于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评价几乎一致,认为考生对他们的选择,是以未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但是,对于本科的偏应用型的学校或项目的选择,他们的评价有时就会有失偏颇。在德国,应用型学校培养的许多学生是一些较为优秀的人才,因为他们需要平衡好学习和实践,在我国却不是如此,这是由于“就业质量是社会大众衡量教育价值高低的直接标准[16]。”因此,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就业前景、加强对于学校和专业定位的正确认知、加强对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宣传、加强对于综合性大学应用型项目的建立、在综合性大学设置中国化的双元制项目、树立以自己未来规划为导向的专业和学校选择观,招聘时公平对待学生等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我国要加强对德国综合性大学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加强对我国综合性大学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方面的重视,以此进行综合分析,取长补短,结合我国的国情不断调整和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他国的优秀方案在地化、民族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让我国的特色模式也能为世界所借鉴,让我国的学校特色案例也能为世界所参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