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文献中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3-04-05赵逵夫赵晓燕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1期
关键词:将军甘肃

赵逵夫,赵晓燕

(1.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暨南大学翻译学院,广东珠海 519070)

中央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是一个重要内容。各地在充分利用有关方面提供的典型材料之外,还应该联系当地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在宣传教育工作上作一些开拓性和深入化的工作。全国各省、各市县都有很多这方面的文化资源,尤其近代以来的相关文献和典型事例。同当地的人物、事件联系起来,会让人们感到为保卫国家不怕牺牲的爱国英雄故事距自己很近,更容易打动内心、激发情感。同时这样也会增强人们的地方文化的自豪感,同时在旅游文化建设中凸显爱国主义内容。各地可组织人进行一些挖掘、研究工作,做到以亲切的事例、新鲜生动的故事,使爱国主义教育的事例随处可见、随处可闻,以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做好新时代的思想教育与文化建设工作。

甘肃地处西北边疆地带,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系列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积极参加战斗,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光辉史诗,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可以叙说。一些历史上出名的为改良政治、振兴中华而献身的杰出人物,也在秦陇大地留下了一些气壮山河的诗文作品。

下面就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表现出伟大爱国英雄主义精神的朱贵、颜履敬等的事迹,林则徐、谭嗣同在甘肃所留诗作,抗击八国联军战斗中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马福禄将军等的事迹和抗日战争中各地积极参军的感人事迹及相关诗文作品谈一点感受,以抛砖引玉。

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增强兵力与战舰,于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攻占浙江定海,七月犯厦门,英舰七艘抵大沽口,要挟清政府谈判。道光帝派琦善到广州议和,并将积极抗英的林则徐、邓廷桢革职。1841年正月英军强占香港,道光帝下诏对英宣战。英军由舟山连陷浙江的定海、镇海、宁波等城。甘肃河州(今临夏)人朱贵随即被升任为浙江金华协副将。朱贵(1779—1842),字黼堂,时已六十三岁,即率领甘肃(当时包括宁夏和青海部分地区)900人开赴浙江抗击侵略者前线。次年(1842)二月四日晨,英军进攻浙江慈溪大宝山,《清史列传》卷六五有《朱贵传》,详叙朱贵生平与多次参加平乱建立武功及晋升过程后,详叙慈溪大宝山抗英激战中与其子昭南壮烈牺牲情节。《清史稿》卷三七八于《葛云飞传》后附“朱贵传”中云:

浙中战事,以定海为最力。后扬武将军奕经督师,将帅多阘葺,战事如儿戏。惟金华协副将朱贵称忠勇。贵字黼堂,甘肃河州人,以武生入伍……勇冠军中。

以下叙参加各处战役事,文繁不引。下面说:

(道光)二十二年春,敌乘胜以二千人自大西壩登岸,贵率所部迎击,斃敌四百馀人,再却再进。自辰至申,军中不得食,犹酣战,乡勇忽乱队,敌由山后抄袭增者几倍;又三舰自丈亭口直逼山下,慈谿大营惊溃。贵腹背被攻,怒马斫阵。中枪马倒,跃起夺敌矛奋斗,伤要害,乃踣。子武生昭南,以身障父,同时阵亡。

朱贵将军率500余人浴血奋战十余小时,援兵不至,与其次子先后中弹牺牲。当时甘肃皋兰进士颜履敬为浙江候补知县,任此战督粮官,见朱将军父子激战的壮烈场面,大受激励,率手下人持刀冲向敌军,也死于敌人炮火之中。将军之少子朱共南身负几处创伤,率领馀部冲出敌军包围圈。面对武器装备先进、人员数倍于我军的侵略者,朱将军及所部英勇反抗、不让寸土,将士无不以一当百,给予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英军死亡五六百人,“载其尸累日不尽,痛哭惊悸,相谓曰:自内犯以来,未有受创若此之重者”。①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朱贵父子和颜履敬,以及今甘肃、青海、宁夏400多人在鸦片战争一开始便用鲜血写下了中国人民“誓死保卫祖国”的大字。

战斗一结束,当时随军的诗人贝青乔(1810—1863)即赶至战场,当日下午即作《过大宝山诗》一首,描写了朱将军血战后战场的惨状,反映出战斗的惨烈,对朱贵将军等表示了无比的敬意。末尾说:

生当上云台,死当耀青史。我欲洗血膋(liáo,脂膏),拾枚认姓氏。他日拜国恩,四镇庙同峙。②

贝青乔七绝集《咄咄吟》卷上有三首诗写朱贵(另附五古《过大宝山诗》),其一写此前一战中情形。其二为:

背嵬五百压云屯,阵脚如山屹不奔。臣自死忠儿死孝,九原挥泪拜君恩。

其下说明:

金华副将朱贵,甘肃河州人也。部下固原兵五百人,皆骁勇善战,贵能部勒之,最为节制之师。……越三日,英夷果帅大队自大西坝登岸,约二千馀人,蜂拥而至。贵首当其冲,用抬炮轰击,夷人伤亡甚众,几获大胜。而夷法临阵退缩后者斩之,且其登岸时船已驶往他处,退亦无归路,故虽血肉狼藉,而犹苦战不已。③

清军其他军队因敌军武器与兵力过强退避不肯助战。如上诗“说明”所言:“故贵势益孤。迨火药既竭,贵右臂为夷炮击断,犹以左臂掣红旗招其下以短兵接战。及咽喉为火箭所中,始坠马而亡。其子昭南、暐南复取其旗指挥众军,旋亦中夷炮死。计贵部下阵亡者四百三十六人。”贝青乔之诗具体地写出了战斗之紧张惨烈,和朱贵将军不以个人生死为意,坚持指挥战斗的英雄品格。特别写其子于关键时刻继父之志,毫不退缩、为抗敌而死的精神,显出朱将军对下一代的教育和优良的家风。这为今天我们千千万万的家庭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使青少年树立坚毅刚强的品德提供了最生动的教材。

其第三首写朱贵父子等牺牲后部下与士兵们的悼念活动:

野祭荒荒万幕霜,登坛老衲梵声长。三更演罢瑜珈法,斗大青燐走国殇。

原注云:“朱贵父子尸归绍兴,其部下残卒醵钱敛以棺木,并延大善寺僧明性等九人追荐其灵。”各营均于演武场结壇举行追悼活动,“夜放焰口,或祭其主将,或祭其伙伴”,招魂之声时起,凡十日乃罢。这显示出朱贵将军在广大士兵部将中的巨大影响及广大将士对他的崇敬与深切怀念。因民间以为燐火是人死后精灵所聚,故有“斗大青燐走国殇”之句。这一句也让人们想到屈原《国殇》中所写激战情景及“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等诗句。

贝青乔的《军中杂咏诗》中,还有咏颜履敬的一首诗,小引云:“候补知县颜履敬,以运饷至大宝山,从朱协镇力战死。无守土之责者也。”诗云:

飞到仙凫两舄轻,临危偏是耻逃生。果为百里花封宰,誓众犹能守一城。④

诗言颜本是运饷之官,粮饷送到后撤回即可,但看到朱贵将士们英勇奋战而敌强我弱的情形即奋不顾身投入战斗。他如为武官,也必能坚守一城。诗中表现出对这名文职官员的深深的敬意。颜履敬同他的随从能一起挺身而出,自然是受朱贵将士的拼死作战精神的感染,但首先是因为有着一颗爱国之心。

朱贵将军的事迹传开之后,有不少诗人作诗表彰其英雄事迹。清末著名诗人朱琦(1803—1861)作七古《朱副将战殁,他镇兵遂溃,诗以哀之》诗云:

将军名桂其姓朱,胆大如斗腰围粗。愿缚降王笞鲛奴,临阵独骑生马驹。宁波三镇新失利,大帅仓皇欲走避。公横一矛跽帐前:“此辈跳踉那足畏!我有劲军人五百,自当一队往杀贼。”大儿善射身七尺,小儿英英头虎额。红毛叫啸总戎走,峨峨舟山弃不守。枪急弓折万人呼,裹疮再战血模糊。公拔靴刀自刺死,大儿相继毙一矢,小者创甚卧草中,贼斫不死留孤忠。是时我兵鸟兽散,月黑漫漫天不旦。中丞下令断江皋,乱兵隔江不敢逃:“敢有渡者腥吾刀!”⑤

因朱将军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有的人未必见过正式文字介绍,故或以音同写作“朱桂”,所写朱将军牺牲时细节也不完全相同,应以贝青乔当日所记火箭射中其咽喉而亡。清末爱国诗人、常熟吴嵰(生卒年不详)有《长溪岭》二首,其第一首云:

生能杀贼死殊伦,父子同捐八尺身。二百年来教忠孝,可怜近日只朱陈。

注云:“长溪岭(按:指大宝山)之战,金华协副将朱桂杀贼屡胜,身被数创,犹手刃数十人。其子朱昭南单骑夺父尸,同死于难。与粤东副将陈连升父子殉节事同。”后二句对当时投降派也予以有力地讽刺。第二首是写颜履敬的:

中年得第博亲欢,才向沙场现宰官。血污游魂望归旐,簟瓢陋巷路漫漫。⑥

注云:“新进士颜履敬,试令浙中,檄随长溪岭军营,即罹于难。贫无归榇之资。其仆叶升从死。”表现出深深的崇敬与同情。可见甘肃以朱、颜这两位为代表的抗英豪杰在东南一带的影响。安维峻纂宣统《甘肃新通志》卷七十《中节》有朱贵传、颜履敬传。

道光时诗人钟琦《亦嚣嚣堂诗抄》中有七律《癸卯孟春英夷撤师分守香港追忆诸大帅办理海疆军务再志大略》,其一为:

筹边有策正传烽,马革捐躯鬼亦雄。齿发忍教归毅魄,衣冠何从问元戎?长城自撤存孤注,利剑横磨笑乃翁。缥缈灵旗肃瞻拜,须髯如戟气如虹。

并注:

提督陈化成,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朱贵、关天培等,前后殉节,奏旨建专祠以旌之。⑦

诗的颔联上句对此次战役中同朱将军一样英勇牺牲的军将表示深切同情,下句言朱贵作为世家缙绅之领兵者,从此同大军脱离了。“衣冠”代指士大夫、缙绅。“元戎”本指大的兵车,此处指大军。后面四句揭露上层卖国贼造成“半壁东南无一片净土”,歌颂了朱贵等英雄为国献身的气概。

在朱贵将军殉国的第二年(1843)浙江慈溪民众即于大宝山西麓建“高节祠”(俗称“朱将军庙”,1949年后称“朱贵祠”),祠中主祀朱贵将军父子,祔祀有金川、汶川(属四川)、西宁镇(今属青海)下马关、隆德营(今属宁夏)的五位将官。林则徐为高节祠题“忠规孝矩”四字。祠堂之后有鸦片战争阵亡将士墓。慈溪诗人冯幵(qiān,1873—1931)拜祭朱将军祠堂,回想当年激战情景,写有《大宝山吊朱将军贵》一首:

四山荒荒黯阵云,赭日下覆天为曛。残镞拾尽战骨白,行人犹说朱将军。将军毅勇世无抗,刁斗森严资保障。食肉虎头雄顾眄,裹尸马革端崭向。夷氛惨淡横明州,狼烽直压勾山头。靴刀慷慨誓灭此,怒发上指天云秋。九百健儿经百炼,天清野旷成酣战。士气楼烦都辟易,军容回纥相惊眩。惜哉彼众我寡力不侔,胡骑四合声啾啾。常山援绝颜忠节,六陌军孤周孝侯。一鼓再鼓鼓声竭,尽敌不能还尽节。死忠死孝各完分,绵竹青溪同烈烈(公子昭南从死)。丛祠一角荒山隈,酹酒瞻仰空徘徊,将军英风安在哉!夜深月黑魂归来,犹闻云端鬼马鸣声哀!⑧

由此诗看朱贵牺牲后手中仍握有短刀。本应是掌旗指挥,因敌人冲向身前而拔靴中短刀以搏杀,后中火箭而倒。诗中将朱贵比作唐安史之乱中与其从弟颜真卿联合起兵反击,以计擒安禄山部将、守常山激战六日,终因兵少无援而死的颜臬卿,和西晋时抗击氐帅齐万年,其统领不予配合而逼其以少击众,于六陌(今陕西乾县西北)力战而死的周处,借以对奕经等昏罔无能之统领者以嘲讽。民国初慈溪陈训正(字屺怀)在朱贵牺牲六十年之后也有《过大宝山》诗(见民国时官方印《清代武功记》,即《圣武记·洋艘征抚记》页后。收入《朱贵史料汇编》),作者在朱将军祠前对于六十年前失败的痛心,实际上是对清朝腐朽统治集团的痛恨与对于朱贵等英雄牺牲的惋惜。陈训正为同盟会成员,在宁波光复中居首功,北伐后曾任杭州市长。有《天婴室丛稿》存世。

与朱贵所指挥大宝山之战同时的招宝山之战同样十分激烈。来自四川的金川土副将阿木穰将军和数百名战士壮烈牺牲。金川瓦寺土守备哈克里将军率领所馀部队后转于大宝山战场,也在战斗中牺牲。这些都是藏族、羌族的将士在大宝山、招宝山之战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各民族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坚强斗志。当地人举行了盛大的悼念活动。

朱贵将军率领甘军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事迹在《清史稿》《清史列传》《甘肃通志》《甘肃新通志》《甘肃通志稿》和其他很多文献中均有记载。甘肃省文史馆原名誉馆长张思温先生辑有《朱贵将军殉国录》,又撰有《鸦片战争中的甘军领袖》《鸦片战争中的甘军》两文(并见临夏州档案馆《朱贵史料汇编》,甘2019Y1300026号)。

甘肃著名诗人河州张和在迎接朱贵父子灵柩之后,撰写《朱贵行状》上奏清廷,也以诗加注的方式写《挽朱黼堂将军》七律四首。⑨光绪《慈溪县志》中还收有诗人葛启文《朱协镇祠》、戎金铭《大宝山吊朱将军》、杨复亨《飚车来海上》七律各一首。临夏州档案馆《朱贵史料汇编》中收贝青乔、张和、吴嵰、钟崎、冯幵、陈屺怀之作外,还收有张思温《闻中央关于香港声明正式签字有怀朱贵将军》七绝二首,不一一移录。

甘肃在鸦片战争中参加战争人数,据张思温先生1963年所作《鸦片战争中的甘军》一文,甘肃(当时包括宁夏、青海)“第一次应征的有固原营兵一千人,宁夏营兵八百人,西宁营兵一千四百人。第二次又征甘肃宁夏营兵六百人,西宁营兵四百人,共计四千二百人,其随营馀丁,尚不在内”。则甘肃人民在鸦片战争中奔赴前线的人是不少的,朱贵和他的儿子朱昭南、皋兰进士颜履敬是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国侵略军英雄的杰出代表。

鸦片战争中因主战而被削职的林则徐,在其被遣戍伊犁途中,路过甘肃时留下不少诗作,表达了他不忘国家的情怀和对甘肃的咏赞。

林则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即朱贵将军牺牲五个月之后,由其次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陪侍,由西安至甘肃。路过平凉时得家书,其次子之妇生一男,为林则徐之第一个孙子,林则徐为之取名“贺峒”,并作七律《次白水驿得家书彝儿举一男余初得孙诗以志喜》一首,其尾联二句为:

正向崆峒倚长剑,咳名频展贺书看。

《礼记·内则》言:子生三月,“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咳”是大人惹婴儿注意时发的声音,这里用为动词。“咳名”即给婴儿取名。“正向崆峒倚长剑”,写出诗人在遣放途中面向崆峒手拄长剑而视的高大形象,并不气馁志折。这同他到新疆又做了很多事,以至自备斧资到南疆去查勘垦田的作法是一致的,他给长孙取名字“贺峒”,也反映出他的胸怀和对这一段历程的难以忘却。

林则徐在由平凉到兰州的路上写有《和王仲山司马见赠原韵》一诗,诗云:

昔时蛮徼懔神谟,收取余皇(同“艅艎”)不待呼。旋拟阶前舞干羽,翻闻海上失蓬壶。诸天孰使狂魔伏,历劫滋惭老衲枯。西去逢君羡归计,循陔(gāi,阶梯)正写树萱图。

诗言当年外国侵略军畏惧中国的作战计划和谋略。中国在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战役中收取敌人之船,是理所当然之事。诗人本想在结束抗击侵略的战争之后助君施行文德教化,然而在自己被解职之后听说又被敌人占去我海上岛屿。自己尽力欲伏狂魔而遭人反对,至此自感无能为力。诗人对于自己在政治上的无奈和被解职感到很伤心。觉得既对不住国家,也对不住父母,羡慕王仲山能在家侍奉老母。

林则徐在兰州停留数天,所存诗虽大部分为赠人之作,其中也浸渗着他忧国忧民之情。如《程玉樵方伯(德润)饯余于兰州藩廨之若己有园次韵奉谢》二首,就十分明显。其第二首云:

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闻道狼贪今渐戢(jí,收敛),须防蚕食念犹纷。白头合对天山雪,赤手谁摩岭海云。多谢新诗赠珠玉,难禁伤别杜司勋。

玉樵为程德润之字,时为甘肃布政使。林则徐当时对朝廷的投降政策不好明确表示不满,只是惭愧自己在广东任上未能办成建船制炮练水军之事,“闻道狼贪今渐戢”是言听说英国侵略者有所收敛。这其实是朝中所散虚假消息。故下句仍然指出:“须防蚕食念犹纷”,自己很是担心。颈联言自己被遣放新疆,再无权管广东之抗英军事。语虽平淡,而憾恨极深。尾联上句的“珠玉”是对于对方诗句的称赞语,下句由李商隐的《杜司勋》一诗中“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二句而来,杜牧曾任司勋员外郎。诗人借此表现了只能以诗伤别。《次韵答宗涤楼(稷辰)赠行》二首之第一首云:

岂为一身惜,将如时事何。绸缪空牖户,涓滴已江河。军尽惊飞镝,人能议止戈?《华严》诵千偈,信否伏狂魔。

首联二句表现出不以个人生死为意、唯念国事的思想情怀。颔联痛心因一些人的梗阻、干扰使原来的筹划落空。《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诗中借此言朝中投降派对敌人的进攻毫无准备,故涓涓之水,积为江河,弄得无法收拾。颈联表示对所谓“和谈”的不相信,尾联是表现了诗人击退侵略者的愿望。他在被遣放的情况下仍抱着反抗侵略不屈不挠的决心。《子茂薄君自兰泉送余至凉州且赋七律四章送行次韵奉答》第一首有云:“频搔白发惭衰病,犹剩丹心耐折磨。”第二首后四句云:

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忧国之念,无时不在诗人心中。其第四首颔联云:“纵使鸡肋空馀味,莫使龙泉减壮心!”也是劝慰和激励朋友不以官职大小为意,而要胸怀天下,忧国忧民,不能有怯懦之心。其他如五律《次韵答王子寿(柏心)》、七古《题唐子方观察(树义)《〈梦砚图〉》等都可看出诗人当时不计个人得失、忧念国事的情怀与难以遮掩的悲愤,只是有些话以平淡出之。其《将出玉关得嶰筠前辈自伊犁来书赋此却寄》七律二首的第一首尾联说:“知是旷怀能作达,只愁烽火照江南。”正表现出这一点。

诗人过嘉峪关时,写了《出嘉峪关感赋》七律四首,其第一首云: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第二首云:

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毛泽东同志书写过此诗第一首,二十几年以前我曾在省人大常委会上建议把毛泽东同志这幅手迹刻碑立于嘉峪关,同地方上来参加人大会议的同志也说过。现已放大刻立在关前。

林则徐在甘肃所作其他诗也还可以选出一些立在相关地方的景区。在兰州之作虽然多是给在任官员的,其表意措辞不能不有所制约,但诗人的胸怀与忧国之情仍真切动人,也叫人能感受到他对朝中投降派及政治投机分子的气愤。

其中有些作品写兰州的景致,也十分精彩。如《留别海帆》二首之第二首:

节府高楼跨夹城,玉泉山色大河声。开筵东阁图书满,剪烛西堂鼓角清。慷慨论兵忠愤气,殷勤赠别解推情。近闻江海销金革,休养资公翊太平。

海帆为当时驻守兰州的陕甘总督富呢扬阿之号。诗的首联二句写兰州景致如巨笔所绘水墨画,画出标志性景致,极有气势。颔联转向同阁把酒畅谈。颈联表现其忧时念战之心,也十分明显。

林则徐是当时清政府中极少的有见地、有作为,主张对落后、腐败的现实政治有所改革的高级官员。他既是鸦片战争中抵抗派的首领,也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本不以诗名世,有时写一些官场应酬之作,但就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情怀而言,远超过很多诗人名家的反复推敲之作。至其赴伊犁路途所作,因为已不存在担心对受赠者的影响,其内容的方式、诗的风格即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对投降派的愤恨,对时局的担忧表现更为强烈。他对西北山川雄伟壮阔之景的书写一方面也表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深沉的爱国之心。

晚清时积极主张变法改良和为保护参加戊戌变法的同仁而英勇就义的谭嗣同(1865—1898),青年时代曾五次到甘肃。其父亲本任户部郎中,谭嗣同从十一岁即随父任读书。光绪三年(1877)其父被任命为甘肃巩秦阶道,加二品衔。当年随父回老家浏阳为其母修墓,谭嗣同于次年由湖南至甘肃。当时巩秦阶道署设于秦州(今天水)。他到过周围很多地方,使他对西北的地理、历史、军事上的作用和山川人情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他在《三十自纪》中言自己是“十五学诗”,也即从光绪五年(1879)开始写诗,正当在天水之时。可以说是秦陇山水人情激发了少年时代谭嗣同的诗情。他对用来作敲门砖的八股文没有兴趣,却诗情洋溢。他在甘肃境内写了不少诗,同狄道(今临洮)诗人李景豫(字榕石)多有诗词往来。其《石菊影庐笔识·思篇》云:“昔友李榕石,名景豫,甘肃狄道人。博学工诗。”并录有李景豫之诗十首。

谭嗣同在天水、秦安、兰州、平凉、徽县、陇西、甘谷(当时名伏羌)、会宁等地都有诗作留下来。如《和景秋坪侍郎甘肃总督署拂云楼诗二篇》其一云:

作赋豪情脱帻投,不关王粲感登楼。烟消大漠群山出,河入长天落日浮。白塔无俦飞鸟迥,苍梧有泪断碑愁。惊心梁苑风流尽,欲把兴亡数到头。

颔联二句写金城壮景,气魄弘大。颈联上句写黄河北岸金城关附近白塔山高耸,下句说西关外金天观(今工人文化宫)内碧血碑。此碑碑阴有碗大的血迹一片。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部贺锦攻入兰州,肃王妃颜氏仓卒逃出欲投黄河,未及,以头撞碑而死,血留其上。陕甘总督左宗棠建祠以祀,后移碑于此。“苍梧有泪”是借舜二妃典故引出颜妃事,隐喻天下局势不稳,表现出诗人的忧国之心。诗中写了兰州的景致,但贯穿全诗的是诗人的家国情怀。其他如五律《兰州庄严寺》《秋日郊外》《冬夜》和《憩园雨》三首,《兰州王氏园林》,七绝《甘肃布政使署憩园秋日》等也都写兰州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也无不体现出对祖国山川之热爱与隐忧之情。

其五律《马上作》,七律《登山观雨》《夜成》《赠入塞人》,七古《西域引》也是在兰州所作。《登山观雨》云:

老树秋阴村路暗,残霞岭表夕阳红。人盘绝磴出云背,鸟堕寒烟没雨中。入塞万山青露顶,穿林一磬响摩空。不应更恋浮生乐,好御泠然列子风。

诗中写诗人拾阶而上至山顶,山上又有寺僧击磬之声,则所写为五泉山。诗中描绘的景致极壮阔宏伟。其尾联“不应更恋浮生乐”二句表现了诗人倾心天下兴亡、为国效力的壮阔情怀。《夜成》中“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等表现了同样的思想感情。

谭嗣同在甘肃其他地方的很多诗也都表现出不凡的手笔。如《崆峒》: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向武陵源。

由首二句看,诗人过崆峒山下时已近黄昏。“剑气昏”言当此广远山河之中,宝剑之气也不显眼。表现出诗人的豪迈之气与对西北山河的热爱。以下写景亦如巨人俯瞰山河,想象奇特而又带雄浑之气。写崆峒山之壮观与风景之美,令人神往。尾联二句表现了诗人胸怀阔大,又总是立足于现实,不逃避现实。再如七古《陇山》一首近四十句,极有气势。其结尾云:

不复矜言小波磔,横穿一往茫无际。策我马,曳我裳,天风终古吹琅琅。何当直上昆仑颠,旷观天下名山万叠来苍茫。山苍茫,有终止。吁嗟乎!山之终兮水之始。

表现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感,又显示出凌云壮志。其末句还体现出一种辩证的思想,很有韵味。

光绪九年其父升任甘肃按察使,谭嗣同随之至兰州。此前他已不止一次到过兰州。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曾说:“又嗣同弱娴技击,身手尚便,长弄弧矢,尤乐驰骋。往客河西,尝于隆冬朔雪,挟一骑兵,间道疾驰,凡七昼夜,行千六百里。”当时他才十九岁,有夏完淳的志节与气概。次年,他受父命同其仲兄谭嗣襄到新疆巡府刘锦棠幕府见习锻炼,刘去职之后二人返兰,在新疆时间不长,但由此可知谭嗣同曾穿河西走廊直至新疆。其《别兰州》一诗云:

前度别皋兰,驱车今又还。两行出塞柳,一带赴城山。壮士事戎马,封侯入汉关。十年独何似,转徙愧兵间。

表现出他不能及早献身于保卫西北边疆而徒往返于秦陇之地的惭愧心情。他还有些秦陇之地写景之作,也都是情景交融,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胸襟之开阔。他在会宁有五律《白草原》一首,并在县城驿馆留有联句,也都可以看出其情趣与思想情怀。又其《陇山道中》云:

大壑宵飞雨,征轮晓辗霜。云痕渡水湿,草色上衣凉。浅麦远逾碧,新林微带黄。金城重回首,归路忆他乡。

所谓“忆他乡”,即忆兰州(金城)。言本来回家乡应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当他要回家乡之时,却一路上仍回忆着在兰州的一些情景。他五次到甘肃,也有五次离开时的心理感受。看来他对甘肃是留恋的。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底,他父亲升任湖北巡抚,从此便永远离开了兰州,离了甘肃。

谭嗣同在甘肃之诗作虽然都成于早年,但他从小热爱国家并时时锻炼自己、常常表现出为国家人民奉献自己才能的思想,对青少年教育是有意义的,也让人们意识到一个为了国家民族之事能从容就义的爱国志士是如何养成的。有关地方可以选相关诗作或摩崖,或立石碑,或书于景点屏墙之上,既有张扬正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也可增加当地山川风物的历史文化蕴含。谭嗣同的七律《自平凉柳湖至泾川道中》已被刻石立于柳湖边上,很多人到平凉后都要去柳湖,并诵读谭嗣同的诗句。

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中,甘肃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英雄,这就是马福禄将军。

马福禄(1854—1900),字寿三,回族,清末河州(今临夏)人。光绪二年中武举人,光绪六年(1880)武进士。《清史稿》卷四九五有传,前一部分记其生平,文长不录。其末云:“福祥入卫京师,檄随行”。此光绪二十四年(1898)也。其下叙廊坊之战云:

抵廊坊,两军相接,乃令骑兵下设七覆,敌近邕发枪,倒者如仆墙。敌弹落如雨。骑以散处少伤。两翼左右复包抄其后,短兵相接,敌不支,遽遁。为庚子之役第一恶战,六月,福祥檄令攻使馆,中弹殁于陈。犹子耀图、兆南亦死。同殉者百馀人。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马福禄随董福祥入卫京师,率骑兵驻扎安定门。五月二十日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兵数千乘火车由天津进廊坊,犯北京,时驻正定的马福禄奉命前往御敌,会敌军于廊坊,与掌握新式装备的侵略军作战,英勇顽强。其弟马福祥随军作战。事后马福祥在长诗《廊房之战》一诗序中言,他们到廊坊之后“择地设伏,俟敌至发枪猛击,轰毙无算。敌反击,我军散伏蒿莱间,鲜死伤者。续至各军分两翼夹攻,自午至晡,战益力。敌不支,乘火车遁”。诗40句,不能尽录。其中一段写道:

仲兄擎枪始一鸣,群枪竞作霹雳声。饮弹而踣何纷纷,出敌不意敌心惊。蓦地反击枪若林,子堕如雨药云横。两相射击日当午,酣战不知金乌倾。……肉溥毒焰更包围,敌势不支渐披靡。

敌军死伤惨重。

四天后马福禄又奉命防守正阳门。当八国联军兵临城下时,马福禄率军拼死抵抗。但因后援不继,东便门、西直门、朝阳门先后沦陷。有人劝他撤退,他坚守不为动摇。恶战数日,攻夺敌军所设十道栅栏之九道。后敌人乘大雨反扑。马福禄身先士卒杀入敌阵,毙敌百余人。因敌人众多,忽中一弹壮烈殉国。其从弟福贵、福宣、福恒、福全和侄子耀图、兆图及百余名将士也在这次激战中牺牲。

近代学者王树柟(1851—1936)撰有《清振威将军总兵马福禄神道碑记》,其末段云:

越日,董公攻使馆,调公入城。英人设十栅城头,逼正阳门,公登城楼,挥其弟福祥夺二栅,督战益力,昼夜循环攻之,连毁七栅,敌尸骀藉,埤堄间血为之殷。时未下者仅一栅耳。六月六日夜大雨,公率敢死士蹂之,击退敌兵,大呼跃栅,而飞弹忽入其口,殒焉。同时死者,公从弟福恒、福宣,犹子耀图、兆图,及戚党百余人。时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七日也。年四十有八。

以下介绍其子及葬事。文作于民国五年(1916)。

马福禄将军英勇抗击侵略者的事迹,不仅是回族同胞的骄傲,也是整个甘肃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马氏族谱述事集》中载有将军长子马鸿宾所撰《清振威将军总兵马公行状》。张维《甘肃人物志》卷十四有《马福禄传》,传末论曰:“勘内乱者,不足以言武;殉一人者,不足以言忠,必死于国。庚子之役,纵暴民而启国衅,贻笑于天下。战而败,败而走,辱国殊甚焉!福禄武人也,殉国不敢爱其死,岂非吾陇民族之荣光乎?”

张思温先生有七古《抗御八国联军侵略北京九十年,纪念马福禄将军》44句,开头云:

光绪庚子六月六,夜半城头雨如瀑。将军战死美名扬,以身殉国马福禄。

其写正阳门之战云:

回师镇守正阳门,雄兵坚如细柳屯。城上喋血众皆奋,灭此朝食气吞鼋。连蹴英栅夺其九,夜黑飞弹忽入口。季弟敛兵犹奋战,将军捐躯可不朽。帐下从死百余人,兄弟子侄与乡邻。勇为国殇不反顾,牺牲壮烈尽成仁。

末云:

邑有英烈乡国光,景行仰止敬忠良。丰碑激发爱国心,巍然高峙山之阳。

张思温先生亦临夏人,回族,对马福禄将军事迹自小有所听闻,故诗写得十分感人。还有不少咏马福禄将军诗作,一些论著中也写到马福禄将军的事迹,这里不一一罗列。

马福禄同朱贵都是河州人,而马福禄将军是回族同胞。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在临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同样有极其深厚的爱国传统。在朱贵参加的慈溪抗击战中,也有很多来自四川的藏族同胞参加了战斗,其顽强勇敢的战斗精神,表现出我们这个多民族大家庭各个民族团结一心捍卫祖国的伟大精神。马福禄将军之子马鸿宾偕其子马惇靖在绥西痛击日军收复临河、五原等地,在抗击日寇战斗中英勇无畏的精神,就是继承了先辈的爱国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抗日战争中,甘肃作为重要的大后方,各县积极报名参军抗日。陇东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组织、动员抗战与稳定大后方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8月25日,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在兰州成立。10月,又成立中共甘肃工委,以隐蔽的方式组织和领导群众的抗日运动。甘肃各县都以高涨的抗战热情,组织参军,向前线捐助物资。

关于抗日战争中参军与为国牺牲人数的情况,从礼县立于1943年的《忠节烈祠记》可以看出一些:

自民国十九年以后,历时七载,蝦夷构衅,半壁沉沦,我举国同胞罔不懔于攘夷之大义,为雪耻之要图。吾礼僻虽处后方,未罹涂炭,然后气之所蔚,弥久弥新,用能慷慨从戎,捐躯报国,贡献于抗战者綦(qí,极,很)伟。尝稽簿籍,礼邑共有人口十七万,历年应征入伍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几及十分之一。离桑梓,别父母,冒寒暑,犯锋刃,蹈万死于不顾,以争国家民族之生存,因而裹革沙场者,数百十人于兹矣!

抗战中秦陇其他县按人口比例征兵人数,也大概与此相当。据统计,抗战中甘肃青年参军的达418200人,阵亡与病故将士16778人。有很多壮烈英雄的事迹。

西和县面积、人口都较礼县小,而自1937年至1945年共征兵5600多名,牺牲于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江苏的都有。其中17人祀于忠烈祠。在整个抗战期间,陇东边区之外,甘肃仅国统区先后有411600人参军奔赴抗日前线,有598273人参加日军空袭防护团,其中4746名甘肃籍将士牺牲于抗日战场上。

当时的中国银行天水分行所创办的《雍言》杂志1945年第2期“无线电”专栏,刊登了一则消息:

雍行金豫生君志愿从军报国,蓄意已久。只因老母远在(甘肃)徽县,弟妹均在稚龄。直至本月十六日在陕八千健儿准备起飞之前夕,始往省政府请求报名(因已截止报名)。当由祝主席特予召见,甚蒙嘉许,令向征委会报名。验体合格,即日编队准备出发。

下面并叙述雍行及雍兴总公司欢送的热烈场面。由金豫生积极要求参军的情况可看出甘肃在职人员从戎抗日的积极性和整个社会对参加抗战的重视。

《雍言》1945年第2期还刊有闻磬的散文诗《清算血债——送金豫生君从军》,全诗1000多字,诗回顾了日本侵略者从近代以来一直挑衅图谋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和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其末段说:

奋起,奋起!国家需要你,时代需要你,不朽的勋业也在等待你。

你,豫生,大时代里的青年,堂堂中华儿女。你,脱去青衫,换上战袍,走出办公房,踏上血战场。你往常会说会笑会歌唱,而今,会愤会恨会怒吼。歌唱吧,还有比战场更伟大的舞台?怒吼吧,让敌人闻声发抖望风而逃!

饮恨吞声五十年,清算血债在今朝。从军青年是复仇第一号,而你是第一号里发射第一枪!

临别无它赠,作歌壮君行。五字请记取,“努力杀敌人”!

徽县在陇南。金豫生应为徽县人。甘肃近代陇南诗人程天锡有《送友从军》一首云:

破虏男儿事,长在万里遥。摩天虹气壮,度塞马蹄骄。海水今犹沸,峰烟直未消。行行从此去,早晚待平辽。

诗中“虏”即指日本侵略者,“平辽”指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平定日本野心家扶持的傀儡政权满州国。

张思温(1913—1996)1941年也曾毅然从军抗日。他于1940年方被聘为省建设厅秘书主任,而于次年投笔从戎,赴四川。期间有诗《向晚》二首,其二云:

城残国破四年中,大好河山血染成。奇耻从今须湔雪,遐荒终古总归风。铸奸难遁禹王鼎,射日共弯后羿弓。预料明年春汛涨,扬帆一笑下江东。

全诗充满豪迈气概,对抗战胜利充满了信心。借后羿射日言之,足见用语之妙。

在20世纪40年代抗战中很多县都修建了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以激励国人,张扬民族正气。就陇南而言,西和县在东河堤上有一座一丈多高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立于1941年9月。礼县的立于1943年7月7日,成县的立于1943年9月,康县的立于1941年12月。大体各县都有,只是大部分碑因为文末署年为“中华民国”某年,1949年以后拆毁(康县的今移县文化馆)。由此可以看出全省各县对于抗日英烈的纪念与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礼县《忠烈祠记》在上引一段文字下云:

我先烈既已捐躯以奠宏基于前,我志士必能接踵以达成功于后。瞻望来日,当更有无限可歌可泣之事实,以光辉简编,照耀宇宙。观其前仆后继之情形,弥足彰正气之流露。

抗战中甘肃老百姓积极捐款、捐赠物资,支持前线,同时积极认购“救国公债”“同盟胜利公债”等债券。作为抗战的大后方,有些社会运行机构也设于甘肃。抗战暴发之后在东北、东南沿海、华北和华中先后沦陷的情况下,大批企业内迁。国家提出“开发大西北”“抗战救国”,中国银行批准成立天水分行,管辖原属天津分行的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五省机构及湖北老河口支行。当年3月,中国银行在香港召开雍兴实业公司创立会,决定在天水设立总公司,10月,雍兴实业公司在天水组建,公司旗下在陕、甘投资办的面粉厂、纺纱厂、制药厂、机器厂等。中国银行天水分行在推动西北工业与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到鼓舞人心、宣传抗战,创办了《雍言》月刊(雍,指雍州。古雍州包括今陕西、甘肃和青海东部地区)。《雍言》1942年第1期“文艺”栏刊署名西巷翁的五言长诗《雍行成立周年纪念诗》:

天衢骋骥足,西北高楼崇。
水流畅汧渭,山势连华嵩。
中原正荡滌,雍凉益恢弘。
国御侮而强,事因塞得通。
银榜彩旗耀,白日青天红。
行行阮家街,峨峨双槐雄。
成业万力齐,植基一载丰。
立名贵责实,善颂期无穷。
纪年民国卅,十月廿一逢。
念兹筚辂勤,嘉祚岁岁同。

言当日寇入侵中原处于战乱之际,雍、梁之间显得同东西南北各处连接的方便;国家因抵抗侵略而显得坚强有力;因为国事的紧迫,人们团结一致,不计其他,反倒使一些梗阻不通之处变得畅通无阻。这首诗用了“篏字”的修辞手法。将全诗上下两句中上句的第一字连起来,便是“天水中国银行成立纪念”。富有诗意,显示出乐观、昂扬之气,又很可玩味。

1941年第12期上刊登了时任中国银行天水办事处主任苏麟善的《自北平渡香港迂道来雍敬呈叕戡丈并诸公》七言律诗一首:

粤海帆光蜀道尘,晓风夕露漫相亲。千山迎送依刘客,万里追随访戴人。幸有一津堪渡晋,宁无余地可逃秦。年来愧未先鞭着,冷落闻鸡跃跃声。

署名“退公”,为作者之号。苏麟善在《雍言》上先后发表古体诗50多首。

从当时战略布局来说,兰州也是全国最重要的空军训练基地。加之兰州为苏联援华物资的集散地,日本对兰州多次进行疯狂轰炸,造成巨大破坏。驻守兰州的中苏空军先后与日寇飞贼空战百余次,共击落敌机47架。1939年2月5日(农历腊月十七日)日军轰炸兰州后返航,中国空军尾随其后,在山西运城日军机场投弹60多枚,轰炸敌机40多架。子贤公(名殿举,1908—1980)有《满江红·重上五泉山感怀》一首即写此:

东去黄龙,冲峡隘、鳞波明灭。鼓华夏、抗倭志士,卫国英杰。声撼丛林成剑戟,脉连村社似钢铁。量凶残、已气竭力穷,瓮中鳖。 伏羲殿,朝先祖;清虚府,怀英烈。喜同仇敌忾,军民相结。神炮连轰敌翼毁,新春同庆云天阔。看九州、处处挥长帚,扫妖孽。

甘肃空军基地和甘肃人民抗战的决心由此可见。

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和甘肃工委起了很大的作用,迅速建立起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也造成广泛深入的抗战救亡宣传。由北京、东北、中原等地知识分子、表演艺术人员等分别组织成文化教育服务团体“抗日中小学教师服务团”,其中一支分配到陇南各县,以宣传战日为宗旨,鼓励民心,教育群众,一部分人从事教育工作。1938年9月,该组织一个大队来西和,大队长名谷凤池。他们向群众演唱抗日救亡歌曲,演街头剧,救助失学和流浪儿童。子贤公有《呈谷凤池先生》一诗,也反映了服务团在陇南活动的情形。诗如下:

卢沟枪响起妖氛,斩鬼中原有俊雄。胆气昆仑填溟海,豪情关陇感农工。儒席捐笔歌飞将,狭县来师化俗风。感佩深宵得下问,愿能鞍马效微躬。

全诗表现出对于首先投入抗日战线的中原一带英雄杰士的钦敬之情。抗日志士的胆略气慨高如昆仑,力可填海,服务团在秦陇之地张扬这种爱国精神感染了广大人民。服务团的人员丢掉原来写作、著述之笔而宣传抗战歌颂英雄,使西和这样的小县风气大变,很多人表示愿意协助服务团干一些事情。这应是表现了甘肃知识分子普遍的心态和思想情绪。

以上只是列举甘肃在鸦片战争以来历次抗侵略战争中一些英雄人物及这些的事迹在诗歌中的反映,说明地方文化资源中有不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事迹和材料。全国各省市也一样会有一些十分突出的人物事例。我们应加以搜索、整理,一些文献应在有关博物馆、展览馆展出。有的诗文可以刻石树立于适当位置,以便在生活中很自然地时时接触到他们,体会到他们的思想、情感、志向。

总的来说,甘肃在抗战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留下了一些感人的档案材料和诗文作品。我们应该利用这些材料,弘扬爱国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在保证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同世界人民一起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注 释]

① 夏燮《中西记事》,光绪十三年铅印本。

② 《嘉业堂丛书·咄咄吟》,民国初刻本,卷上,第29页。

③ 此诗又收入贝青乔《军中杂咏诗》(十三首)之中,首句作“大旗摧倒岭云屯”。贝青乔(1810-1863),字子木,号木居士,江苏吴县人,曾在江苏巡抚林则徐署中任事。道光二十一年投效扬威将军奕经军幕,受命潜入宁波侦探敌情,亲率乡勇赴敌。二十七年曾赴黔、滇往谒遇赦由新疆还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其诗跌宕有奇气。有《咄咄吟》二卷,《半行庵诗存稿》八卷。

④ 阿英编《鸦片战争文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第185页。

⑤ 朱琦(1803-1861),字伯韩,一字濂甫,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道光十五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迁御史,能上章呈天下大事,时号“谏垣三直”。鸦片战争爆发后时作诗以抒发抗敌之情。其诗以奇气驱遣祠采浏漓顿挫,不拘故方。有《怡志堂诗初集》八卷,《怡志堂文初编》六卷等。

⑥ 见张思温《河州朱贵将军殉国录》之廿八《咄咄吟》中夹录。《朱贵史料汇编》第136页。吴嵰(生卒年未详),字兼山,江苏常熟人,有诗集《红雪山房诗钞》。

⑦ 钟琦(1818—1904),字泊农,嘉州(今四川乐山)人。长于词章,有《凭花馆琐笔》十六卷,《皇朝琐屑録》四十四卷,《亦嚣嚣堂诗钞》八卷等。

⑧ 冯幵(1873-1931),字君木,号阶青,学者称回风先生,慈溪人。贡生,曾任训导、教谕,与诗友结剡社。晚年居上海讲学,与况周颐、朱祖谋等词家相友善。有《回风堂诗文集》。

⑨ 见张和《绍香堂诗草》,又收入路志霄、王干一编《陇右近代诗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猜你喜欢

将军甘肃
“将军”兔
我家的“将军”
行走甘肃
甘肃卷
我叫甘肃,花开时节待君来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将军
将军吃了“闭门羹”
大美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