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域下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困境与发展策略
2023-04-04郜健濮凯
郜健 濮凯
201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做出重要论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体育锻炼需求量急剧增加,社会环境急剧变化,体育逐步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政府单一供给的现实情况,无法满足公众多样的、个性的锻炼需求,政府在调节群众锻炼需求矛盾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将公共体育服务职能逐步向基层社会体育组织转移,形成体育治理的重要趋势。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逐步深化,从开展社会体育管理和公共体育服务的目的和要求来看,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在体育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凸显,其基础性地位而备受政府以及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类组织在社会体育的某一领域或范围中具备专业的发展理念,有较强的专业服务能力,解决问题能够采用专业的方法。然而,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相较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基层多数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依赖于领袖的个人资源,治理结构处于韦伯社会学中的“卡理斯玛权威治理”阶段,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混乱,组织缺少公信力,提供服务效率低等问题频频出现。因此,如何转变、改革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发挥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治理成为当前研究的重中之重。
1 当前基层社会体育组织治理逻辑困境
1.1 社会体育组织中的卡理斯玛权威治理现象
卡理斯玛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关键概念之一,后世学者按照韦伯的分析范畴,认为社会体育组织中的领袖、精英与能人等同样具备一定卡理斯玛领袖特征,卡理斯玛领袖通过为社会体育组织储备社会资源、降低运行成本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领袖魅力,以及追随者的认可和服从。王凯(2017)发现精英供给更多的是基于当地习俗、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是一种内生性的自发机制,很大程度上代替政府一部分职能,更好的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胡科(2016)常蕾(2017)等学者认为领袖、精英在社会体育组织筹办的过程中会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本,联络其他成员加入其中,在“聚缘结构”的作用下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体育组织,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但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卡理斯玛具有较强的宗教色彩,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应该更贴合当前时代进行改善。这种基于权威治理的结构体系取决于组织成员完全认可或者崇拜领袖作为基础的,并不受到外部规范的限制,当领袖的使命无法完成后,领袖便很快被抛弃。当前我国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具有如今这样蓬勃发展的格局,离不开领袖、精英的推动,但这种社会体育组织治理逻辑从本质上来看并不稳定,属于过度阶段。
1.2 社会体育组织中的“官民二重性”
张伟(2018)指出虽然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方面对社会体育组织有一定依赖,但依赖性不强,政府依然居于主导性地位。孙金晖(2019)认为“官民二重性”制度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一方面可以促进政府部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改革,另一方面社会体育组织目前发展较弱,无法全部承载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担,需要政府的扶持,有利于循序渐进的发展。
目前,我国现有的社会体育组织大致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类,就“自上而下”的社會体育组织来说,长期依靠政府资源扶持,受国家的直接或者间接支配的,成为典型的科层治理,动员能力强且有效,更有是通过对国外组织制度建构的模仿而成立,但也面临着国外与本土的冲突。“自下而上”的社会体育组织依靠领袖的情况则更加明显,目前学界对于既能激活社会组织发展又导致其衰落的现象称为“精英悖论”,对此如何在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保证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
2 基层社会体育组织中的发展现状
本文对多家基层社会体育组织进行访谈与观察,以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困扰,试图为社会体育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转型及模式变革提供依据。
2.1 “自下而上”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现状
崔月琴认为“自下而上”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中领袖是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对于增强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凝聚力、推进社会资源整合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笔者在2019年8月17日对“黎明脚步组织”发起人“夏天的杨树”(以下简称“杨树”)进行访谈与实地调研。该组织成立最初是“杨树”的一个帖子——“别睡懒觉了,起来跑步吧,我叫你”而兴起,最终发酵成全国性质的社会体育组织,网络成为重要的连接渠道,各组织成员因为兴趣联系在一起,而不看重身份地位。在访谈中杨树这样说到:“长时间一个人去跑步,有想要放弃的感觉,因而将跑步的消息发到网上,希望得到网友的回应,并在此期间突然意识到晨跑锻炼的理念需要得到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都能抛开工作、生活的烦恼,尽情地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于是通过于各地爱好者联络,逐步形成了由线上到线下的全国性组织。随着组织的逐步发展,杨树发现我国老龄人口增长率已经超过了总人口增长率,逐步成为老龄化社会,杨树便针对年轻人和老年人开展不同的公共体育服务,使大家都能参与其中,年轻人积极开展晨跑、马拉松长跑等活动,老年人则举办太极拳、柔力球等休闲活动,将黎明脚步与公益活动联系起来,传播理念、传承精神。
作为组织的发起者,杨树不仅为组织成员提供了价值理想,同时还利用自身的资源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原动力”,属于比较典型的“自下而上”社会体育组织。杨树作为组织领袖在黎明脚步的发展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不仅扩大了黎明脚步的影响力,更是树立了良好的公益形象,通过杨树的带领的能人团队带动群体,群体带动产业的链式发展格局,形成多带群的裂变式发展效应。
2.2 “自上而下”社会体育组织当中的发展现状
“自上而下”社会体育组织主要是由政府机构转变而来,依托政府资源的社会体育组织,价值取向与体育行政机构高度相似,这类体育社会组织以体育单项协会、人群体育协会为代表。其政府部门的关系是具有的重要资源,为组织的初创奠定基础,同时为组织发展保驾护航。某武术组织的原秘书长ZL原先是某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出于对武术的喜爱,便带动周围人共同进行锻炼,并在2015年成立了社会体育组织,ZL自身由于工作性质与政府部门长期打交道,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争取资源,使组织的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国家在2018年出台了政府工作人员不得担任行业协会负责人的文件后,ZL便辞去了秘书长的职务,不再管理组织事务,该武术组织的发展便陷入了萎缩,ZL坦言到:“这就是现在的实际情况,以前可能由于我的工作与政府接触比较多,很多政府资源会帮助你,但现在只能自己去找资源,硬着头皮往下做”。
该武术组织由于原先和政府的关系密切,其运行与发展受到政府的主导,其活动场地、基金使用等方面依然需要得到管理部门的审批。同时,组织原秘书长曾经的工作经验和经历,会形成一种路径依赖,习惯依赖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依附性比较强,组织内部缺乏活力,缺少独立发展的能力。
3 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困境
当前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过度倚重领袖的能力或者政府支持的普遍状态,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向上负责的组织机制
在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向上负责的趋势,体现在组织的大小事务都依赖领袖。从上述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组织创始人对组织发展有着根本性的支持,领袖通过其自身的资源帮助组织整合发展所需的政治、资金、场地等社会资源储备,使组织内部的事务围绕领袖展开,呈现出依赖领袖的趋势,领袖所拥有的资源,包括社会资源、人脉资源不能够进行复制,一旦这些人退出组织的日常运营后,这些资源将会随着领袖的离开而消失,这种依赖使组织内部决策机制流于形式,使“人治”大于“法治”的问题更加突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2 组织管理建设可持续发展难
社会体育组织如果想要长久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接替者的问题,从调查的现状来看,很多情况下组织内部缺少具有统领组织发展能力的接班人。某武术协会当前的活动站点都是依赖ZL的关系网络而开展起来的,当ZL离开组织后,缺少能够让各个站点心服口服的领导者就职,ZL感触的说到:“现在我的工作也很忙,我也没有太多精力再管理组织了,但现在没有合适的接替人选,组织里的事情还是要来找我决定”。
杨树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如果各地的组织者不能很好的组织大家活动,那么这个组织今后肯定会逐渐涣散了”。该组织因网络的兴起而发展,且传播消息速度快,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却面临着成员更替速度快等问题,从而导致组织稳定性差,而且由于成员之间相互不了解,会导致组织之间的信任脆弱。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的领袖也会在选择其他接替者时,会任用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不在乎是否有具有领导能力,接替者不能担负其重任,那么组织的内部结构便无法得到保障。如果仅仅按照品德与能力的标准来培养和选择继任者,对于组织的发展与延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也构成了相当大的难题。
3.3 组织外部共生能力脆弱
当前基层体育组织的共生合作能力脆弱,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与政府还未完全脱钩,没有过系统的关于组织如何发展,发展领域,发展目标这些的探讨,从而导致了社会体育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缺少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武术协会的工作人员说道:“原先是秘书长区和体育局和企业联系资金和活动的,秘书长离开后我们和新秘书长和政府部门也不熟悉,联系的结果也不如以前,我们本身的会费比较紧张,没有了资金获取渠道,想要维持以前月月有活动的计划很困难。”組织外部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主要依赖于组织核心人物个人的能力,或者等待政府的扶持和资金资源,而不是依赖于全职工作团队的协同推进。
基层体育组织当中项目和活动经费问题如今仍是限制协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基层体育组织原先大多依赖政府和领袖的能力,使组织的发展缺少具体的规划,组织结构粗放,缺少对社会发展的运营手段。其次,由于政府脱钩,使得一大批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缺乏行政合法性,组织缺乏平台、渠道和机会,导致基层体育组织公信力下降,无法有效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和商业活动等。因此,转变基层社会体育组织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挖掘组织品牌,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组织发展的关键。
4 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对策
在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服务能力要与体育治理的目标要求相适应,必须要将加强组织内部机构人员能力的要求,实施目标管理,建立行动激励机制,打造具有专业化治理能力社会体育服务组织。
4.1 体制保障,多方力量协同
首先,是体育行政部门的上下协同方面,对相关职能进行下放和权利分配,降低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准入门槛,同时各级体育部门明确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发放,确保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合法性。其次,组织民政部门和街道社区管理人员,为帮扶组织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和保障服务。联络文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力量协同,为组织进行文化传承和项目推广搭建平台,为组织开展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减少审批程序。最后,打造政社合作的项目委托模式,政府部门出政策和资金并进行监管,由枢纽型组织进行联系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开展社会体育服务,实现政社合作。
4.2 内部提升,稳定组织结构
建立一种稳定的晋升机制,来打造一个高效精英治理团队,形成永久、稳定的治理结构,发挥社会体育组织的治理优势。
通过服务价值的引领,改变组织决策模式,激发服务热情。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资源不仅仅维系于组织领袖个人,应该建立可替换的精英团队。首先,扩大决策层,坚定不移的实施“能人”战略,吸纳更多的社会精英加入决策层;其次,对组织内部进行培训和引导,使更多的群众走向前台,拓宽资源获取渠道;最后,通过集体表决确定,避免由于权力的过度集中,而引发权力的滥用、腐败问题滋生等问题的发生。只有当民众长期稳定参与到社会体育组织的运行当中,而不是依赖领袖的作用时,才能维持社会体育组织的稳定,获得更好的发展。
4.3 专业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基层社会体育组织想得到认可和信任,需要基于自身的服务能力方面的积累。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特点就是小型化与分散性,能够延伸到普通居民身边,成为日常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加强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基础服务能力和责任承担能力成为发展当中的重点。基层社会体育组织想要发展壮大必须建立良好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模式,形成监督机制、绩效机制、奖惩机制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同时,推动组织法制化治理,强化责任承担能力,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化指导,提升普通居民信任感、社会认可度,保证组织自身和普通居民的良好关系。
(作者单位:广东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