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承德满族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3-04-04杨华莉耿小飞康京京李宝富
杨华莉 耿小飞 康京京 李宝富
承德市满族民俗体育极大的丰富了区域旅游文化资源,提升地区发展活力,需要树立文化发展意识,大力进行文化包装。立足于乡村振兴政策,剖析承德满族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打造精品满族民俗乡村旅游品牌,把握机遇求振兴,利用资源谋发展、体旅融合新形式,惠民富民新实践、构建产融新变局,多方联动聚合力,打造独有的满族民俗体育旅游特色品牌,促进承德的长远发展。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加快乡村旅游、旅游扶贫以及利用民俗文化,推出民族文化体验产品等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继续强调乡村振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之后的发展方向即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作为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承德,有避暑山庄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也是很多满族民俗体育项目集聚地,立足于乡村振兴,探寻承德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机理,以隆化县为个案研究,分析其满族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问题并提出策略,提升承德知名度,服务地方经济,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 乡村振兴战略的特点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规划指出:要加大鄉村传统工艺振兴力度,生产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工艺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带动当地就业。积极开发中华武术、戏剧、龙狮、龙舟等传统民俗表演项目,形成文化产业以满足现代市场消费需求。党的二十大在民生问题方面提出了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旨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目标。近年来,承德市委、市政府努力按照“五个振兴”新目标和“七个方面”新重点,结合承德市地方自然历史特点,脚踏实地推进承德市乡村振兴工作稳步前进。疫情严管的常态化民俗文化的推广传播与旅游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内容的创新上是“满族民俗体育+旅游”的有机融合,共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能够充实乡村体育旅游的理论体系,也有利于民俗体育与乡村旅游融合产生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承德隆化县满族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状况
承德位于河北北部,历史上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承德北部设置了“木兰围场”,中部建立“热河行宫”。从此承德成为清王朝除北京之外的另一活动中心,修建了避暑山庄。出现套生马驹、赛马、赛威呼、摔跤、珍珠球、二贵摔跤、踢毛毽、双飞舞、荡秋千、武术等传统项目。承德是中国十大风景旅游胜地,也是满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承德现存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民间游戏等有120多种。隆化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部,七老图山脉西侧,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英勇献身的地方。少数民族有满、蒙、回、壮、苗、锡伯族等,其中以满族、蒙古族为最多。是省政府确立的三个民族县之一(2002年批准)。隆化县有董存瑞烈士陵园、隆化民族博物馆、中关云光洞、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张三营地藏寺、唐三营万寿寺、龙凤洞、隆化土城子城址、隆化伊逊河国家湿地公园、十字街戏楼、隆化伊逊河国家湿地公园、老阳坡遗址等多个乡村旅游景点。
2.1 承德隆化县满族民俗体育种类及其文化特征
隆化县是多民族聚居区,民族体育文化丰富多样,在民间流传着很多满、蒙、回等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有表演类的非遗满族二贵摔跤、传统民间灯舞八大怪、传统民间杂耍中幡、民间花会霸王鞭、民间游戏踢石球、民间游戏项目踢行头、滑冰、回族武术、满族武术、跳马、跳骆驼、摔跤、蒙古族象棋、舞龙、舞狮、跳鼓舞、百戏与杂技等。还有游戏类的赛威呼、老鹰捉小鸡、举重、嘎拉哈、滑冰车、冰嘎、打秋千、捉迷藏、蒙棋、踢石球、踢行头、踢毽、丢沙包、打布鲁、斗鸡、抱腰杆、扳手劲、挤油渣、摔跤、丢沙包、举石锁、举石球、挑重担等,以及比赛类的珍珠球、蹴球、毽球、摔跤等。
隆化县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民族特点,因此有很多满族民俗体育文化遗产。这些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遗产,具有很大的旅游吸引力和开发价值。这些体育项目形成于清朝初期,大多是由生产和狩猎活动演变来的,是人们对劳动热爱的一种反映。隆化县有众多的民族居住,民族的代表性强,内容丰富,表现力强,适合于乡村旅游。
隆化县满族民俗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因历史的特定时期和地点产生的。如满族二贵摔跤,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当时康熙皇帝为了捉拿权臣鳌拜,找来一些十五六岁的贵族少年,在御花园练摔跤。一日鳌拜来见康熙,低头汇报时,康熙一声令下,这群被称为“哈哈珠子”的男孩一拥而上,将鳌拜按倒在地,为康熙皇帝除却心腹大患。哈哈珠子作为皇帝侍卫,遂称“贵人”,两个贵人摔跤简称“二贵摔跤”。至今沿用并演绎,成为耳熟能详的娱乐项目。也充分体现出民俗体育具有明显的历史元素。民俗体育的继承与传播特征使民俗体育文化变成一种时空文化的关联体,并且保存着原有的精神和动作神态,并且形成了民俗体育文化多元的相互碰撞与吸收、融合与发展,同样也保留着原有的观念、习俗、习惯。每个民族都有体育活动,充分展现出其独特的竞争性和娱乐性。
2.2 乡村振兴背景下承德隆化县满族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存在的问题
2.2.1 乡风民俗呈现消亡态势,满族民俗体育活动开展艰难
因为城市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流出,有些乡风民俗却处于消亡的边缘,使得满族民俗体育活动难以开展。满族民俗文化的原汁原味体验才是乡村旅游的价值所在,如一些节日习俗、民间工艺、建筑工艺、乡间歌舞等。可是,隆化县有些旅游开发商只注重经济利益,为获取利润,不惜改变当地的生活方式,使得乡村旅游地区丧失了自己的民俗特色。由于对这些存在于乡间的满族民俗体育保护不力,有些民俗正处在消亡的边缘,加大了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难度。
2.2.2 商业型操作破坏了乡村旅游与满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
商业型乡村旅游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经营者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忽视对乡村旅游资源建立长效保护机制,造成部分乡村旅游地文化受到损害,甚至濒临消失。然而当地村民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兴趣,将满族民俗体育的内容改编,使之商业化气息浓厚,导致很多满族民俗体育文化失去了原有的面貌。这些活动游客缺乏体验性和参与性,单纯以观赏性为主,虽然满足了感官需求,但很难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因此缺乏对游客持久的吸引力,难以形成可持续性的经济效益。同时一些村落景区已开发的满族民俗体育项目大多为项目表演,且各表演区别不大,易造成游客的审美疲劳,很难形成持久的吸引力,难以形成特色和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效益。
2.2.3 乡村旅游开发造成满族民俗体育文化乡土性的流失
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目的是经济利益,受利益的驱使在开发过程中可能造成过度开发,造成满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流失。村民忙于从事旅游接待活动,而忽视承担当地文化传承的责任,导致当地传统文化逐渐流失;村民为了经济利益,盲目的资源开发,忽视了对传统体育项目和民间体育的保护,使当地民俗体育资源受到损害。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承德隆化县满族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3.1 大力保护乡风民俗,为民俗体育活动留下民俗土壤
乡风民俗是乡村旅游生命力的源泉,是民俗体育传承的基础。虽然中国有丰富的满族民俗体育资源,但在城市化大潮下却面临传承困难的窘境。应深入挖掘存在于乡间的民俗资源,列出目录,指定传承人,拨付一定的经费,着力加以保护,从而为满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基础。例如,对于乡风民俗保存较好的原生态村落如隆化县张三营镇通事营村,该村是有名的富民产业村,通过乡村振兴渠道稳步推进脱贫,可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让专职保护人员对村落中的满族民俗体育进行保护,避免在进行乡村旅游与体育活动时,对原生态村落造成损坏。对于仍存在于乡间的乡风民俗,应从青少年着手,在当地中小学开设当地体育课程,培育传承人,使其在当地民间能相承不绝,甚至发扬光大。对于那些已经消失的民俗资源要查找、整理,用照片、文字记录等方式,建立完整的档案,在适当的时机使其复活。通过这些综合的努力,为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留下民俗土壤。深挖民俗体育文化内涵,突出旅游本土特色化。
3.2 挖掘当地满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化
善于挖掘当地满族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挖掘、宣传、加工和包装,使其为世人所熟知,所喜爱,进而成为当地景区吸引游客的招牌。景区与体育部门进行合作,借助景区的天然环境开展适宜本地区的体育比赛,也很能吸引人。一要建立乡村旅游满族民俗体育活动场所,经常在此举办一些满族民俗体育活动与比赛。能够加深游客对景区的了解。二要重点关注二者的融合力度,改变以往单一的纯观赏游览。在乡村的传统民俗节日时,让人们在旅游地进行项目活动的表演,使游客领略到乡村旅游的特别之处,引来众多游客,实现项目活動的健身娱乐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发乡村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注重产品的趣味性、体验性、参与性甚至一定的冒险性,吸引游客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对满族民俗体育文化会有更深层次的感受,体验独特的乡村满族民俗旅游魅力。如建设满族民俗体育文化长廊、民俗体育特色旅游村寨等,通过参观展览、场景再现、参与体验等产品模式使游客更深层次地理解民俗体育文化内涵,吸引和留得住游客。
3.3 构建乡村旅游与民俗体育文化互动发展的机制,实现二者互动共进
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要预留开展满族民俗体育活动的场地,预设开展满族民俗体育活动的设施,使满族民俗体育活动能在景区顺利举办;满族民俗体育活动在举办时要有在景区举行,在五一、十一等游客众多的日子举办,让游客有欣赏和参与的机会;在乡村旅游的经营中,要着力保持乡风民俗的原汁原味,避免使其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与城市文化、工业文明同化;政府应该发挥引导、调控和监管作用,制定相关的法规保护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规划体育项目,也可以对两者的互动发展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提升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此为乡村旅游融入民俗体育活动制定周密的策划,文化创意人才不仅必须要具备旅游专业与体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和创新创意能力,能够对体育活动、旅游、民俗和各种文化进行巧妙的组合、嫁接,相关部门应建立定期培训制度,邀请专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此引导乡村旅游与满族民俗体育活动实现良性融合、互促共进、互利双赢。
基金项目:2022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承德满族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3059);2022年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旅游凝视下河北省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HB22-YB074)。
(作者单位: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河北省滦平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