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巩固和拓展农村电商扶贫成果的政策建议

2023-04-04李湘王超

中国经贸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电商

李湘 王超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農村。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信息技术在农村日益普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电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蓬勃发展,带动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城乡居民家庭,甚至走出国门,对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返乡创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受很多因素制约,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巩固和拓展电商扶贫成果。

一、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因素至关重要。

首先是产业发展基础。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电商扶贫离不开产业发展,农村电商发展好的,普遍都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或者说首先要产品“产得出”。

其次是基础设施条件。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重点要抓好农村交通运输、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电商扶贫能否做好,关键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既包括加工仓储等传统基础设施,也包括物流、冷链等基础设施,保证产品能够“运得出”。

第三是信息化水平。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贫困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5G技术加速商用化,“互联网+精准扶贫”成为摆脱贫困、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途径。手机电脑设备及宽带的迅速普及和农村信息化服务站的加快建设极大促进了当地农村电商发展。

第四是人才等软环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强化贫困地区人才培养是实现可持续脱贫的关键。农村电商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在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名单中,直播销售员亦位列其中。

此外,外部机遇和地方政府角色也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地方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整合资源配置、加强产业配套等方面的努力,对当地农村电商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电商扶贫现状及存在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商扶贫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顶层设计不断加强,政策体系逐年完善。农村电商加速兴起,逐步打通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农民提供了增收渠道,也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潮流。

一是农村电商市场广阔、发展迅速。近年来,农村网民、电商、快递网点等状况大幅改善。农村网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84亿,占网民整体的27.5%,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快速提高,达到57.6%。农村物流快速发展,2021年,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8%,有效打通农村消费升级和农产品上行的末梢循环。国家邮政局曾表示,目前每天全国快递包裹量已超3亿件,其中1/3在农村地区。农村网络零售规模稳步扩大,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4221亿元,增速为2.8%。

二是电商扶贫呈现新特点。首先是本地化,不同于工业品跨区域交易模式,日常性食用农产品就地供应、就地销售更趋普遍。其次是协同化。政府、平台、电商服务商和当地企业的配合日益完善,其中政府负责政策制定、改善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平台负责渠道延伸、完善生态;电商群体负责推广运营、新媒体宣传;企业负责本地服务、产品开发、带动农户。第三是融合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逐渐成熟,农村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速了农村实体市场的转型。第四是多样化。B2B、B2C、C2C、C2B、O2O以及微电商、跨境电商等方式全面涌现。第五是年轻化。大批青年返乡从事电商创业,农村网商年龄在20—29岁的占75.9%,30—39岁的占18.6%。第六是多极化。许多知名农村电商并非出自发达地区或区域中心城市,而是突破地域限制,呈现东中西多级增长态势。

三是农村电商聚类效应明显。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以中国邮政、供销总社、中国电信为代表的国有力量,以浙江赶街、山西乐村淘、深圳淘实惠为代表的地方电商,以金正大、辉丰农业、诺普信等为代表的涉农上市企业,以新农人群体和微商平台为代表的农特微商,以个人团队为代表的电商服务商,在农村市场上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四是探索形成一批经验做法。首先是带路人示范引领。比如江苏沙集镇东风村返乡大学生孙寒,带领当地农民放下锄头拿起鼠标,通过互联网把土特产、时尚家具等卖向全国乃至日韩,产生农民网商600多户、网店2000多家,人均纯收入11年翻了10多倍。其次是培育壮大当地支柱产业。比如河北清河县以羊绒产业为基础,开设网店数万家,从业者近10万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清河模式已成为中国电商三大模式之一。第三是分工协作形成良性产业链。在淘宝村中,直接开网店的农户比例并不高,但参与电商产业各环节和配套产业的农户比例却比较高。陇南成县的农村电商实践经验更是表明,一个完整的电商体系至少包括前端的电商交易体系,如平台、网商等;中端的电商服务体系,如服务商、金融支付、快递物流、电商园区等;后端的产业支撑体系,如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第四是地方政府鼎力支持。比如江苏睢宁县政府有效整合产业体系,打造电商小镇,推动电商产业园区化、品质化,实现更加集约高效。河南孟津县形成了省级示范补贴、县级推动发展的模式,以每年500万专项资金补贴培育农村电商,搭建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浙江临安与省内多所大学共建电商人才培养机制,设立人才实训基地,同时对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网店经营户、农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负责人等实行菜单式、分层式培训。

与此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电商扶贫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对电商扶贫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把电商扶贫看作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态,或者把其看作一般的营销手段,与实体产业结合不紧密。有的秉承习惯性平台思维,寄希望于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希望通过平台直接售卖产品,但90%以上的贫困县商户缺乏流量,即使借助大平台也竞争力不足,难以卖出产品。有的固守自我思维,不遵循电商规律,简单地把贫困信息打包上线,以一种“我有什么就卖什么”的思维经营,不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致使即使平台有流量,转化率也较低。

二是人才供需失衡问题突出。电商本就缺人才,农村电商更缺人才,而贫困地区最缺人才,其中又以缺电商“蓝领”为主。《县域电子商务人才研究微报告》显示,县域网商对电商人才的年需求量超过200万人,主要缺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三类人才,另外客服、物流仓储的人才缺口也较大。电商市场是一个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领域,贫困地区农民自身知识与文化水平不高,多数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妇孺老人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营销技巧较难。而同时电商人才的下乡意愿不足,电商扶贫人才留住困难。虽然地方政府以及电商平台组织了很多培训,但存在培训机构不专业、受众人群差异大、培训方式待改善等问题,很多培训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多为活动式,做不到跟踪孵化,培训转化率低。

三是产业规模效应不强。贫困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形,土地分布较为分散,受地形制约产业难以成规模。部分贫困县中各村各自为战,虽然都生产同一种农产品,但缺乏合作,同质化严重,多内部竞争,有的甚至相互压价导致农户收益大幅降低。多数贫困县以家庭式作坊为主,呈现出多小散弱的弊态,缺乏大规模的种植或养殖基地,精深加工产品少,大多数初级农产品没有产地证明或未经质量检验便进入市场,质量安全难以保障。缺乏完整产业链,产品附加值低、质量参差不齐,核心竞争力不强,品牌经营困难,不能满足电商消费者对品质规格的要求,难以形成长效扶贫机制。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物流“最后一公里”破解困难,农村分散性居住、乡村道路交通条件差等原因,导致物流困难、运输成本大,面临“长物流链+低消费密度”困境。“长物流链”增加了运输时间和成本,“低消费密度”使物流企业难以实现规模效应,从而使得单个快件分摊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加工仓储等基础设施仍是制约农产品出村的最大瓶颈,没有形成统一的产品集散中心,加上上市时间集中、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长期储存较难,难以满足网络消费的特点。电商扶贫村级服务站虽然在扶贫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下已建设完成,但由于农产品外销品种、外销金额普遍不高,服务站利用率低、空置现象明显。

三、政策建议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电商扶贫是重点培育的农业农村新经济新业态,也是乡村振兴的新趋势新高地,更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要进一步提高电商扶贫精准度和实效性,巩固和拓展电商扶贫成果。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深入剖析当地的优势劣势,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列举出需要支持的重点领域和环节,提出对应的政策措施并务实推进。尤其是借鉴其他贫困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模式时,不仅要看共性的特点,如领导重视、措施有力、资金给力等,更要注意难以复制的地理区位、产业基础、配套服务等因素。

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明确界定政府作用的边界,找准政府和市场相互补位、协调配合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市场导向型生产、订单式生产的农村电商扶贫模式,探索“初级阶段放水养鱼、发展阶段政府扶持、壮大阶段行业规范”的发展模式。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供给侧思维,在降成本、补短板上发力,推动建立农村信息化平台,搭建信息化配送體系和物流数据信息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加快农村服务网点布局,切实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实现农产品数据共享。

三是精心培育壮大当地产业。鼓励贫困地区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标准完善,或由贫困村合作社及大户进行相关标准设置。推进种养的规模化,鼓励统一管理,探索建立“农村合作社+电商”扶贫模式,整合资源,实现农户专业化分工协作,打造一定量级的可复制产品。推进完善农产品产业链,最大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好加工仓储物流建设,优化前后一公里运输和售后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建设。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一批,通过创办培训基地和电商孵化基地培养一批,通过配套创业贷款等政策扶持壮大一批的方式,以人才引领贫困地区电商发展。强化本地化培养措施,拓展培训方法,实现人才培养实战化,充实培训内容,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包装,产品营销、推广文稿写作、产品摄影、网店运营、直播展示等纳入培训范围,并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加强后续服务与扶持。

五是着力打造电商生态系统。各地的实践表明,电商扶贫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单个环节突破较难,必须动用各方面力量完善电商服务、相关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等,打造一个政府、平台、电商服务商、传统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各方面共同组成的电商生态系统。加大电商服务的有效供给,重点帮助解决网店设计、专业美工、客服运营、市场推广、数据分析等电商服务的供给问题,同时在农产品电商方面,做好农产品检测、农产品溯源、品牌营销和策划等服务供给。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物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