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数字贸易现状与中印数字贸易关系展望

2023-04-04张雪春宋怡萱

中国经贸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印度贸易数字

张雪春 宋怡萱

数字经济正在改变全球经济版图,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印度政府对数字经济高度重视,通过“数字印度”等一系列战略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印度数字经济增长潜力较大,但数字相关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阻碍了数字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由于担心数字贸易逆差及由此引发的关税和就业损失,印度的数字贸易政策以国内问题为优先考量,担心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阻碍发展中国家从数字贸易中获益。从宏观经济层面看,贸易在印度经济中占比并不高,但宏观政策调控受限于高额财政赤字以及财政收入对关税的依赖度,导致政策和国内舆论更加重视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知识产权方面的“数字逆差”。此外,印度经济对服务出口和相关劳动力需求的依赖度较高,加上国内劳动力供给不断增长,印度还担心潜在的服务出口被转移至境外,更担心数字贸易可能减少制造业就业机会。从国际数字贸易合作看,印度认为免征电子传输关税的收益多将归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不利,而数字跨境流动对国家安全也会带来更大挑战。

在这一理念下,印度的数字贸易政策倾向于防御性和限制性,数字治理方面力主计算设施本地化、数字服务税等。国际合作方面,印度在WTO等国际组织的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中不支持豁免电子商务关税,对区域性数字贸易协议相对消极,与主要国家双边合作的闪光之处也不多。我国经济的外向性远高于印度,但在国家数据安全等方面与印度有类似的出发点,中印可以求同存异,共同推进数字贸易发展。

一、印度的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概览

(一)得益于自身IT产业的良好基础,印度数字经济规模和潜力较大

印度经济规模大,人口数量和结构等多方面因素都支持其发展潜力,IT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近十年,印度GDP年均增长5.7%,2021年GDP超过3.17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全球第五,位列美、中、日、德之后。印度人口正在超過中国,平均年龄为28.4岁。市场人士预言,印度经济未来十年将占到全球增长的五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由于制造业较为薄弱,印度采用“跨工业”的发展模式,更加重视服务业,尤其是信息技术(IT)、商务等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凭借IT人才、数字化技术、企业成本等优势,加上自20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的政策环境,印度成为全球软件外包的最大提供国。

印度数字经济规模大、增速快,2030年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2020年印度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8位,规模逾5000亿美元。根据IBEF(2022)估计,印度数字经济规模2030年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年复合增幅达6%以上。从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看,德国、英国、美国、韩国数字经济占比超50%,日本、法国、中国该比重超30%,印度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约2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印度数字贸易增速快,数字服务出口对经济增长举足轻重

数字服务出口对印度服务贸易顺差贡献最大,对经济增长举足轻重。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印度商业服务贸易出口额2398.56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七;ICT服务出口规模817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全球市场占有率9.6%),占印度服务总出口的34%。得益于ICT服务出口增加,印度服务贸易自2008年以来保持顺差。

印度数字贸易规模较大,增速高于全球。2021年,印度数字贸易规模2732.45亿美元,位列世界第十。印度数字交付服务贸易出口额1851.58亿美元,占全球数字交付贸易出口额的4.9%,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增速9.7%,快于全球增速2个百分点,占印度服务贸易出口比重由2016年的72%提升至2021年的77%。2021年,印度数字交付服务进口额880.87亿美元,近5年复合增速10.6%,占服务贸易进口比重由2016年的40%提升至2021年的45%。预计到2030年,印度的数字出口可能比2017年增加238%。

(三)印度数字经济发展面临基础设施限制

十余年来,印度ICT基础设施加速发展,但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及大部分亚洲国家,且国内数字鸿沟显著。2021年印度互联网用户达到8.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9.6%。但是,从宽带用户、3G覆盖率、家庭互联网接入率等指标看,印度国内ICT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低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此外,印度不同区域、文化群体以及性别之间,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问题。网络设施方面,印度农村地区宽带渗透率仅29.1%,城市地区为92.9%。性别问题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印度社会的数字鸿沟。根据《印度时报》调查,男性网民数量是女性网民数量的2倍,而农村地区性别差异更加突出。此外,不同种姓群体之间也存在相当大的数字鸿沟。

二、印度的数字贸易战略与政策

印度政府对数字经济高度重视,通过电子政务计划、“数字印度”“印度制造”“创新印度”等一系列战略积极推动数字化进程。2014年,总理莫迪提出了“数字印度”倡议,意在平衡地区间的数字不平等,包括WiFi的覆盖范围、地方宽带、VPN服务等。同年,印度提出“印度制造”计划,重点扶持电子制造业等产业,电子产品自主制造能力逐步提升。2016年,印度启动“创新印度”计划,掀起了一波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公司的创业热潮。同年,印度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公民数字教育和数字化政府服务三大领域, 提出鼓励互联网企业在印度本土上市, 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空间, 通过国际合作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举措。2017年7月1日,印度政府推出商品与服务税(GST)改革,为GST提供了相关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支持,将更多经济活动纳入数字系统,此举对推动数字交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21年初,印度推出“生产相关激励”计划(Production-Linked Incentives),为“在印度制造”的国内外企业提供财务激励,大额补贴电信、电子和医疗设备等先进行业的制造商,吸引了苹果、富士康等大型企业在印度扩张。

印度数字贸易政策在融入全球化和促进本国数字经济发展之间寻求本地化中间路线,贸易限制水平较高。根据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贸易限制指数,印度得分0.44,在64个国家中综合排名第三位,限制程度较高。该指数由财政限制、市场准入限制、数据限制、交易限制四个维度构成。财政限制涉及关税及贸易壁垒、税收及补贴、政府采购等方面;市场准入限制涉及外资进入门槛、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数据限制涉及数据保护政策、内容本地化存储等;交易限制涉及定量交易、线上销售和交易等。其中印度财政限制指数排名第一。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相比,印度倾向于防御性和限制性数字贸易政策。

外资数字企业准入方面,印度政策在鼓励外资和限制外国数字企业与本国企业竞争之間摇摆。印度政府鼓励外资进入数字经济领域,并提升其对数字经济的参与度,例如印度将外国直接投资对电子商务B2B模式的持股上限提升至100%。同时,为保护和培育国内数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印度对外国数字企业又实施税收等限制政策。2021年,American Express和万事达均因为无法满足印度中央银行(RBI)的金融数据本地化规定被禁止发新卡。

三、印度的数字治理立场

在数字贸易领域,数字治理主要体现在消费者保护和跨境数据流动两个领域。消费者保护的作用主要是保证个人信息安全、不受商业垃圾邮件骚扰、在商业欺诈中的保护机制。跨境数据流动相关问题包括不歧视服务提供商的国籍、扩展市场准入、禁止对电子产品和服务收税、保证数字贸易相关的国内法律框架、建立与国际标准相当的包括电子签名在内的电子认证、鼓励无纸化贸易、保证国内英特网基础设施的准入、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法律责任、禁止将计算设施本地化和披露源代码作为市场准入条件,而最具争议的是跨境数据传输的权力。

印度是主张数据本地化存储与限制跨境数据流动的典型国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居民隐私、司法取证便利、国内就业和税基安全。《印度电子商务:国家政策框架草案(2018年)》中明确印度将逐步推进数据本地化存储,包括建立数据中心、使用境内服务器等举措,该草案规定IoT设备在公共空间收集的团体数据,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产生的数据仅能在印度境内存储;同时也明确了部分无需遵守数据本地化要求的数据类别,例如跨国公司内部业务数据传输、云服务相关数据传输等。与诸多国家基于国家安全、执法便利或保护个人隐私等立法目的不同,印度数据本地化与限制跨境传输的核心驱动力是促进印度本土数据产业的发展:依托印度巨大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实现数据资源的原始积累,推进本土数据中心、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数据本地化进而实现数据价值的本地化。

消费者保护和数据隐私方面,印度借鉴《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修订完善数据保护法案。印度没有独立的数据隐私保护法,依托2000年出台的《信息技术法》(IT Act)及其补充条例(SPDI Rules)作为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基础。《信息技术法》规定,处理敏感个人数据或信息的法人团体有责任为其在实施和维护安全操作和程序时疏忽造成的任何损失承担赔偿责任。SPDI条例规定了敏感个人数据保护的最低标准,要求公司在收集或传输敏感个人数据或信息时需获得同意,并在接收此类数据时告知数据主体。

印度法律要求严格的数据本地化,但根据数据性质进行分类管理,中央政府拥有豁免权。印度的《数据保护法案》规范了个人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相关数据隐私保护的主要原则包括:个人同意、数据泄露通知、信息透明度(提前告知数据处理操作相关的隐私政策)、基于特定目的的处理、技术安全、放弃个人数据的权利等。《数据保护法案》提案将个人数据分为一般、敏感和关键个人数据三种,对于敏感和关键个人数据的本地化和跨境流动要求更为严格。印度中央政府认定的关键个人数据仅能在印度境内的服务器或数据中心处理。该提案还规定,印度中央政府可以豁免部分一般个人数据的本地化要求。

印度多个部门已出台较严格的数据本地化要求,但同时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加以分别管控。2015年,印度要求所有服务印度消费者的网关(gateways)和平台服务器都必须位于印度。印度在个人数据跨境流动方面,充分借鉴了欧盟经验,引入了充分性认定机制、标准合同机制、集团内部计划机制、数据保护局批准机制等多种数据跨境传输可行机制,还设有一些豁免性条款。2018年4月,印度中央银行发布通知,要求印度境内支付服务提供商将支付数据仅在印度境内存储。2020年,《外国直接投资联合政策》要求,除非得到相关法律法规允许,否则广播电视行业不得将用户数据向境外的个人或地区传输。2021年颁布的《电子药房规则草案》要求通过电子药房门户网站生成的数据均需在印度本地维护,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印度境外传输或在境外存储。

四、印度的数字贸易国际合作

印度在数字贸易国际合作方面持谨慎态度,推进双边和区域协作方面起步晚、进展慢。印度希望以限制性国际数字贸易合作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一是不愿意永久免征电子传输关税,二是在市场准入和其他可能削弱本国数字产业优势的承诺方面持谨慎态度,三是以国家安全为核心考量主张数据存储本地化、限制数据跨境流动。在多项WTO数字贸易协议举措中,印度都试图以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大国的身份,规避不利于自身的数字经济方案。但考虑到较高壁垒可能带来的反制措施,印度数字贸易也在逐步融入双边或区域协作。截至2022年11月,印度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东盟等国家或地区签署的已生效贸易协定共18项。

印度基本不参与WTO框架下的数字贸易相关声明,多次拒绝签署大部分贸易协议、宣言和区域性贸易协议。第一份《关于电子商务的联合声明》(JSI)于2017年在WTO第11届部长会议上启动。2019年1月,占国际贸易90%的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巴西等76个WTO成员签署JSI,以WTO当时的协定和框架为基础,启动与贸易有关的电子商务议题谈判。印度等国拒绝参与的主要障碍在于,印度主张数据存储本地化、披露源代码以保证算法透明度和公平,致力于保护本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不愿意承担电子商务全球规则的义务。此外,印度拒绝签署二十国集团(G20)的《大阪数字经济宣言》、“印太经济框架”(IPEF),而印度国内舆论基本都不支持匆忙谈判和签署RCEP、CPTPP等大型区域性协议,对于DEPA等代表数字贸易未来方向的协议也不积极。

在双边数字贸易协议进展方面,印度大多处于启动阶段,态度积极但实质性措施不多。在双边数字贸易合作方面,印度凭借自身互联网市场规模优势,保持不完全开放和数据主权的主张。印度意识到保护主义政策与国家总体目标不相符,从2021年开始积极推动与阿联酋、澳大利亚、欧盟、加拿大等双边贸易協议,但与区域内其它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相比,印度谈判的诚意和成果都有限。

五、中印可以求同存异,共同推进数字贸易合作

印度是全球数字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为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印度需要高瞻远瞩。实际上,印度的数字经济规模巨大,数字出口远高于进口,加上数字经济和贸易相关行业雇佣的大多为高素质劳动力,限制型的政策对关税和就业的提升可能并不明显。为了发展数字贸易,印度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保证开放的数据流,二是降低跨境摩擦,三是在版权和中介责任规则方面更加灵活。从宏观层面看,印度如果要大幅提升经济质量,还需要平衡宏观经济、改善营商环境。

中印数字合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地缘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由于地缘的接近和历史的纠葛,中印地缘对抗很难真正缓和,联美抗华的思想在印度依然有相当的市场。投融资方面中印往来有限,且印度保护主义政策不断伤害中国企业的利益,中国对印直接投资仅占印度外商直接投资总流入的0.51%。印度税务部门频繁发起对中资企业的税务检查,2022年1月印度财政部发声明要求小米印度公司缴纳65.3亿印度卢比(约合5.6亿元人民币)的税款。2019—2020年期间,受制于印度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叠加疫情影响,中印贸易连续两年走低。2021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强力反弹,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1256.6亿美元。印度制造业较弱,很少有产品能出口到中国,中国在印度贸易逆差来源国中排位第一。2017年至2021年印度对中国贸易逆差分别为518亿美元、578.38亿美元、568.5亿美元、458.7亿美元和695亿美元。

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两个经济体,双方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潜力大。中印经贸关系方面,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和印度的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以“世界工厂”著称,而印度是闻名的“世界办公室”,中国和印度数字产业分别以“硬件”和“软件”见长,中印在数字经济领域具有产业互补性,可以发挥比较优势。中方应利用印度在信息技术、软件服务业等领域的优势,对印度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导印度相关企业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参与度。2018年以来,中印IT产业走廊和IT产业集聚区依次在大连、贵阳、徐州等地落地,吸引更多印度信息技术公司和专业人才。在印度较为薄弱的硬件和数字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应发挥比较优势,提供充足供应。

(张雪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宋怡萱,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印度贸易数字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答数字
贸易统计
数字看G20
贸易统计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