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微视频”德育实践探讨

2023-04-04张恒山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4期
关键词:微视频德育内容

张恒山

“微视频”是指通过手机、摄像机等摄录,并在视频终端进行播放共享的视频短片的统称。它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等。在互联网时代,“微视频”因互动性、娱乐性、“快餐性”受到人们喜爱。与传统德育课堂教师简单的说教相比,微视频生动具象的表现形式更容易触动学生心灵,提升德育实效。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育至关重要,然而当前中学德育普遍存在着重视不够、内容滞后、形式主义、信息化融合程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郑州市回民初级中学开展了“微视频”的德育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微视频”德育实践方式

学校“微视频”德育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收集经典“微视频”德育作品,结合国家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德育潜移默化发生。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录制“微视频”作品,参与沉浸式德育。

经典“微视频”作品之德育

收集经典“微视频”作品進行德育,是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实际,从电影、电视剧、时政新闻或相关视频网站上的微视频资源中挑选优秀作品,对作品筛选再加工后,通过播放观看、学习讨论进行的德育形式。“微视频”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内容:一是理想信念与励志教育,如《开讲啦》《少年中国说》《文艺之约》《永不放弃》《我是演说家》等;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大道之行》《长征在路上》《最美的舞者》等;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如央视微视频《家风传承》《感恩父母》《他忘记了一切,但从未忘记爱你》等;四是生态文明与礼仪教育,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华礼仪文化》《文化视点》等;五是心理健康教育,如《我想更懂你》《三个我》《蜕变》《心路》等;六是科技与文化及综艺,如《网易公开课》《幸福公开课》《开讲啦》《青年中国说》等。

微视频的内容五花八门,选择适合学生的作品很重要。我校德育微视频的选择原则如下:第一,坚持和国家课程、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围绕国家课程必修内容选择视频材料,通过相关微视频对国家课程、课堂教学形成有力补充,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辨别力、行动力。第二,根据学校德育主题和重大节日组织整理或拍摄高质量的微视频,让微视频的学习成为德育主题和重大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保证活动效果。

师生录制“微视频”之德育

角色表演是教育学经典的品德培养方法。它设置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类似的学习情境,演员和观众都处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中,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对参与的理解,产生移情,有利于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录制自己的微视频德育作品,实际上就担任了德育活动中的表演角色。学生将自己及同伴的学习、生活故事录制为微视频,通过参与剧本的构思、台词的设计、角色的扮演以及拍摄过程,在录制视频作品过程中不断成长,成为这些德育活动的实际宣传者、受益者。

教师可以利用一年中的各个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或者学校的特色节日,如读书节、金秋诗会、汉字听写大赛、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把学生参与其中的点点滴滴汇编成不同的视频短片,在校园里巡回播放。这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在录制“微视频”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微视频拍摄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商议德育主题内容,明确微视频的目标,写好脚本。微视频的选取和制作的角度要“小而精”,每次一个主题,内容多的可以多做几集,形成系列,以保证微视频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高质量。

猜你喜欢

微视频德育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