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弃,有时也是一种教育

2023-04-04叶婷婷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5期
关键词:合唱队学会班级

教育,因人而异、因时而变,需要教育者根据情况适时取舍。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坚持固然可贵,但放弃严厉的批评与过高的要求,放弃条条框框与迫不及待,放弃面子的虚荣和盲目的期许,同样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有时放弃,可能是一种教育的策略、一种宽容、一种尊重、一种等待,是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尊重,更是对教育者的一种考验和要求。只有教育方法上有的放矢,教育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一、放弃,有时是一种策略的教育

德鲁克说,有计划地放弃也是一种战略,却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随着知识和信息的加速迭代,孩子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使其能汲取的知识和参与的活动必然有限,那我们就要教会孩子学会放弃,学会规划,合理选择。考场上遇到难题时变换思路是一种策略放弃;答题时遇到不会的题目坚定跳过,是一种果断放弃。在时间紧张、题量丰富的考试赛场上,放弃为孩子赢得了时间、争取了易到手的分數,不失为一种智慧。年轻时,奥托曾选择文学,可在领取诺贝尔化学奖时,他曾感谢一位劝他转到化学专业的老师。他说:“这位老师教我学会了放弃,学会了合理地坚守,才能收获最终的成功。”倘若当初那位老师没有给予奥托放弃文学、选择化学的建议,或许他无论如何坚守与努力,都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转换赛道,成就了他在化学界的名垂青史。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处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好孩子定向”阶段。他们渴望获得来自外界的认可,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肯定。没能参加合唱队的孩子会失落,班干部竞选失利的孩子会伤心……作为班主任,有时可以把放弃当成一种策略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合唱队并不适合每一个孩子,即使勉强参加,可能也只是队伍里的路人甲,很难有出色的表现,但是孩子不理解。他们会认为自己没被选上就是自己不优秀了、老师不喜欢我了,甚至将低落的情绪带回家引起父母的干涉和介入,往往会有一系列的问题。这时,放弃不正是一种策略教育吗?没有被合唱队选中的孩子也许会在足球队勇往直前,也许会在绘画社团大放异彩。让孩子尝试放弃执迷的合唱队,重新审视自己,选择另外一条路径,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让学生在面对抉择时学会放弃,他们就可以更加直面自己的内心。在面对各种选择和诱惑时能果断放弃干扰项,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路径,利用自己有限的精力,专注自己更加有优势的方向,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放弃,有时是一种尊重的教育

放弃,有时是尊重实际的反映。教育,需要根据实际,学会放弃。面对班里的“皮猴子”,我放弃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教,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有场地释放精力的他们,反而在班级更有规矩。因为误解而批评学生迟到时,我选择放弃面子,为我盲目批评向学生道歉。我不仅取得了学生的原谅,更赢得了学生的尊重。这样的放弃看似有风险、有损失,却尊重了学生生理和精神的需要,让他们找到合适的宣泄途径,感受到了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

卢梭说过,“讲道理、发脾气和刻意感动”是三个对孩子百害而无益的教育方法。当我们教育孩子时,我们总是用成人的规则和逻辑去制约他们,却甚少真正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成全他们的渴望。班级管理中,我们常常用各种要求去规范学生的言行。学生放弃喧哗、放弃奔跑,整个班级一体化,永远都是“齐刷刷”,也许,有的人觉得这样很好,但是这样和一批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常常要求学生不能看电视、不能胡思乱想、不能浪费时间,要全心全意地学习,其实,对学生来说,要放弃的不是看电视,不是胡思乱想,恰恰相反,他们玩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我们要学会放弃对分数和常规的过度追求,尊重学生的天性,释放学生的潜能。

教育,不是学生的功课,而是老师的修行。如果懂得了因势利导,懂得了尊重学生的喜好,懂得了理解学生的偏执,你会发现:放弃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当我们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适时松开手,才会收获更多。

三、放弃,有时是一种宽容的教育

聪明的教育会放大学生的优点,直面学生的不足,容忍学生的小错误。每个学生都希望被老师赞扬,哪怕是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让学生倍感温暖。至今我仍记得当年我刚参加工作,带不同年级两个班的课,又身兼一个班的班主任,对很多学生不能面面俱到。每天的晨会,我总是给予学生严厉的批评,大到打架、厌学,小到纪律、卫生,觉得这样做能震慑学生,却完全忽略了坐在教室中那些满怀期待赞扬和认可的学生。后来的实践证明,即便是那些我认为讨厌的学生,他们也有过人的地方。他们有的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有的是劳动中的能手,有的是助人中的楷模……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尽管他们可能存在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尽如人意等各种不足。但这些被我们放大的“错误”,其实是微不足道的。有时我们可以放弃批评,只要我们真心一点、平等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

放弃,是学着宽容,学着理解。学会适时放弃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老师不经意的言语,可能会创造奇迹;老师不经意的眼神,也许会扼杀天才。有时,老师认为再平常不过的言行和举止,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来说,都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常常提醒自己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历程,问问自己:我的教育行为有没有给学生的成长造成遗憾,我的谈话有没有刺伤学生幼小的心灵,我的教育目光有没有将学生遗忘在冰冷的角落。

有的时候,放弃攻击的话语,放弃愤怒的冲动,本身就是一种宽容。学生犯错时,如果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错误的行为就会收敛,那么严厉的批评就显得多余。少批评、不批评,多表扬、多激励,应当成为我们教育的主旋律和常用方法。

四、放弃,有时是一种等待的教育

教育是耐心的事业。我们要会放弃急功近利,静待花开。记得在刚开始接手班级管理的时候,我采取了积分制度,把班级学生每周在学习、纪律、劳动等方面的表现用分数进行量化考核。哪一项表现好了,奖励一颗红星,一段时间后再用红星兑换奖品。可施行了一段时间,班级管理毫无起色。随着学生慢慢长大,到高年级时,我忽然惊奇地发现:原来懒惰的学生居然成为班里的“劳动模范”、助人为乐的楷模;原来班级的学困生,居然变成了中等生,有的甚至变成了优等生;原来班级令人头疼的捣蛋鬼,变得文质彬彬,甚至成了校园里的“小明星”……原来他们的成长是有曲线的,需要一定的周期。有时候,他们处在低谷,对老师的排斥并非敌意,这需要我们放弃“恨铁不成钢”的愤怒和要求,耐心等待。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比学生更懂得这个世界。其实,关于这个世界,学生可能看得更为真实。他们会凝神窗外,细听鸟儿的交谈;他们会肆意奔跑,感受风的速度;他们会乱涂一气,放任线条的自由……或许正因为这样,他们才独一无二。而我们执着的、自以为是的“正确”教育,却无情地给他们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最终让学生们归于平庸。放弃,并不是冷漠地撒手不管,而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关爱,是对待教育的另一种认真和期待。

[参考文献]

[1]罗从政.放弃也是一种美丽[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6(05).

[2]绮丽.输了生活也要赢得好心情[J].现代养生,2011(07).

叶婷婷   江苏省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学。

猜你喜欢

合唱队学会班级
班级“四小怪”
洋葱合唱队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洋葱合唱队
学会分享
论合唱队的指挥
不称心的新班级
学会分享
班级被扣分后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