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教育=尺度+温度+赋能

2023-04-04潘俊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5期
关键词:误区德育工作特征

潘俊

[摘要] 德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受各方因素影响,德育工作常会走进教条化、功利化、形式化的误区。针对德育工作误区,本研究从教师在工作中对学生的主观判断和了解、活动成果的追求和预设及矛盾的处理和探究三方面,提出走出德育工作误区的方法,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德育工作;误区;特征

好教育是什么样?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不同的答案。唐江澎校长在去年“两会”上提出这样的思考:“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我心目中的好教育=尺度+温度+赋能。

一、多一把尺子量教育

作为一名数学学科老师,经常讲到测量。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测量要有工具。不同的测量对象首先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比如测量长度就会用到直尺、三角尺、卷尺、游标卡尺等。对于教育对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个独立有个性的个体,更需要有多把尺子来测评和衡量。只有用对尺子,才能准确地“量”出学生的特长,才能发挥他(她)们身上的优势。这把“尺子”需要在学生的弱项上挖掘优点,以“弱项优学”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在全面了解的前提下,用多维度的“尺子”量出多元优点,用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从关注眼前走向关注长远,去激励每个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

班上小B同学自由散漫,老师的引导与批评好像“绝缘”一样毫无作用,其他老师每每提到他都摇头。我认真观察小B的一举一动,发现该生课下特爱与老师聊天,大大咧咧,善于表现自己。在与老师聊天时,会洋溢着一种满足感。一次,我找准时机对他说:“你性格大方、思维活跃,在数学学习上很有潜力,但看到你课上不认真听讲,影响自己和同学上课,我非常着急,希望你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倾听和专注,按时完成作业,如果进步了,就做我的助教好吗?”他想了想,点了点头,表示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为了能尽快成为我的左膀右臂,得到这个助教的头衔,小B下足了功夫。课堂上开始克制自己,减少与同学的摩擦,认真听讲、高质量完成作业,成绩逐步有所提高,同学关系也有所缓和。课后,我还不时地提醒和鼓励他:“凡事需要坚持,不能靠一时的热情,我们做个约定,我把你平时的点滴表现用照片记录下来,可以吗?”就这样,我真实记录了他从五年级到六年级两年的学习、生活成长的轨迹。毕业时,我把这份珍贵的电子记录手册给他时,他激动万分,在毕业典礼上表态:到新的学习环境将记住老师的嘱托,积极向上,不负老师的期望。

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这种基于“适性扬长”导向的测量,在给学生带来综合评价的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极具个性的发展空间。学生能适时看到自己的“自画像”,为精准开展个性化的教与学提供了依据。所以,多一把衡量尺子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更细致、多元、全面。眼之所向,心之所量。

二、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坚持

回想30多年的教育实践,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位合格的老师,只有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才能做好各项工作。关注并爱护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走进他们内心,他们就能享受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每个学生才会如花绽放。

小J是我到实验学校任教以来第一届毕业班的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他周一到周五住学校宿舍,周末就随着上中专的姐姐在附近租房生活。由于缺乏家庭的管束和关爱,养成了任性、自卑、独来独往的性格。一次,小J因某事与姐姐发生了争执,一个人独自跑出家门,姐姐急得直哭,打电话给我。当时我也挺担心的,帮助她到处寻找。因在扬州没有亲戚往来,他在一个同学家玩了半天,到傍晚时分,他自己回到了出租房。当时,我非常气恼,但理智告诉我不要急于批评他,而是先把他带回我家,稳定好他的情绪。吃过晚饭后,我向他讲述了亲情的重要性,并引导他思考对于这件事情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在我的循循善诱下,他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表态今后不再任性,为所欲为了。考虑到他家庭的实际情况,我时常周末带他回家,交流沟通一下近期的表现,谈谈思想上的困惑和个人的一些想法,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一直到毕业。

多年之后,当他也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时,每年都来看望我,一直在他的孩子面前动容地讲述童年的幸福。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地领悟到:在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如果能够及时给予共情、体贴回应,实现师生的双向奔赴,相互成就,这或许就是作为老师的乐趣所在吧。

三、教育是赋能每一个生命成长

新时代对教育有了更高的标准和挑战。教书已然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育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如今学生构成越来越多元化,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即使他们并不完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在我的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接纳和包容孩子的全部,正视孩子的不完美,帮助他们找到亮点,从而培养自信,凝聚“能量源”,而不是一味苛求孩子全能、完美和精致。教育就是带着孩子经历不完美的过程,在合作中相互成全,成就幸福的教师、幸福的学生,最终实现幸福的教育和幸福的人生。

小W,內向自律,做事不张扬,班级活动从不轻易参与,每天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显山露水。如果不深入了解的话,在班级中还真不太容易发现他的存在。但接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上课专注、思维敏捷、作业正确率高,测试成绩一直遥遥领先,明显比同龄孩子成熟,是一棵潜在的好苗子。于是,我找到他,希望他能在班级事务中发挥榜样的作用。他欣然接受了,我委以他数学课代表的任务。但一周下来,发现他每天作业本都收不齐,问其原因,他说班级有几个“老大难”作业拖拉,其他学科也这样,虽然催促多次,但他们几个不买账,他也感到很为难。“那你觉得应该怎样破解这个难题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我说:“凡是成功的人都具有迎难而上的品质,会动脑筋想方法,班级事务人人有责,每一位小班干都该有‘首席负责人’的意识。”在我的引导激励下,他对课代表工作做了改进:(1)按照自愿、就近的原则,分成5个小组,每组推荐1名组长;(2)每周实行捆绑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作业上交的时效和正确率进行量化考核评比;(3)成立帮扶小分队,对个别学困生采取一对一帮扶。这一举措一经落实,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每天作业本的收发再也没有出现拖沓现象。作为课代表的他还主动去帮助那些学困生答疑,成为这些孩子心目中的“牛人”。个人威信在班级里逐渐树立,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原本一个少言寡语的学生在工作中找到了快乐,性格逐渐开朗起来,责任心也越来越强。我也利用一切机会鼓励赞许他,大大提高了他的自信心,他俨然成了学生心目中的领头雁。

如果把教育比作养花的话,有的花一开始就能灿烂地绽放,就如上文的小W同学。这种花,不用你过多操心,充满正能量。但有的则需要等待,不断地施肥、修枝,小C就属于这个类型。接班时,前任老师说他上课时注意力不行,一般能听10分钟就不错了。课上还时不时捣乱,老师批评教育时还有抵触情绪,同学关系也比较僵化。后来仔细一打听,发现问题出在家庭教育上。因为父母对孩子期望值比较高,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稍有犯错,轻则斥责,重则动手体罚,导致他的性格特征:在家长面前表现得非常乖巧,但到了学校跟换了一个人似的,恣意妄为。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至今。于是,我先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意识到作为成年人首先要控制好情绪,在孩子面前就是一面镜子,要有容错的心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矫正缺点或问题。打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欲速则不达,只会让孩子越来越逆反。如果不及时止损的话,到了青春期更麻烦;其次,家庭教育需要方法和情感沟通,不能一曝十寒、一蹴而就,否则会走向恶性循环的负面轨道。与此同时,我也和小C做了交流,每位父母都是关心自己孩子的,对于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我们可以理解。从现在开始,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敬畏之心,三思而后行。我要求他每天回家能和父母保持互动,列举出当天五件开心的事,自己快乐了,父母也快乐了。生活中处处有美好,关键是你要去发现,不能一遇问题就动辄发脾气、推卸责任,凡事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比如,你的成绩之所以没有后退,是你妈妈在家辅导的功劳。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年级的升高,你妈妈也会慢慢地跟不上节奏,依靠别人是走不远的。每周五下午,我会聆听他想要和我说的话,去分享他的喜悦和苦恼,安慰他、鼓励他。这样的互动,让他感受到“老师在时刻关注着我,我是老师在意的人”。慢慢地,我发现了他的改变。班级每周都评选“班级之星”。有一周全班大部分学生都推荐他,他很开心。在总结时,我说,小C同学虽然起步晚,但他没有停止努力,我们大家都要相信他。

教育不就是让孩子努力地成为更好的自己吗?儿童与儿童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差距。面对差异,不是灌输某些东西,而是给予无尽的帮助、关怀、成全,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理想、愿望和目标。正如朱永新老师在《教育:创造无限可能》一书中写道,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保全和延长生命,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生命价值、创造生命辉煌。每个生命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教育的使命,就是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

四、向心而行,自有所成

有一句广告语:“向心而行,自有所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这句话感悟颇深。人外在的一切,都是内在所决定的,从心出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为一名教师,在用心工作的同时更要充满智慧,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投其所好”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一次,在学习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时,我发现班里有一个依赖思想强、自信心弱的小W同学,画高的方法掌握得又快又好。我便跟小W说:“咱们班還有一部分同学不会画高,你愿意在黑板上边画边讲怎样画高吗?我给你用手机录下来,放到咱们班的QQ群里,让有需要的同学来学习好吗?”本以为小W会胆怯,谁想她爽快答应。一个小小的举动,逐渐改变着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使他们喜欢交流,懂得分享。所以,负责任的老师不会因“教学风向”的变化而盲目追随,不会“闻风而动”启用“模式程序”去切割课堂,而是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创设不同的课型,让学生在变化的课堂和每天的期待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力量。

一位成功的教师,其心态应该是积极的、明智的,并具有引导学生的能力。潜移默化的赋能将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的理念是希望孩子选择“心的善良,行的努力”,善良的人一定受欢迎,努力的人一定会赢得尊重。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潘 俊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误区德育工作特征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抓住特征巧观察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