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护理干预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影响

2023-04-04马娟娟柴卓玉

贵州医药 2023年2期
关键词:腹部家属麻醉

马娟娟 柴卓玉

(榆林市第二医院麻醉手术室,陕西 榆林 719000)

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理想的麻醉是为患者提供肌松、无术中知晓、无痛、安全和不良反应的良好状态,从而配合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丙泊酚为静脉全身麻醉的常用药物,具有代谢迅速、高脂溶性和半衰期影响小的特点。不过静脉全身麻醉对于患者的刺激比较大,很多患者在麻醉前后容易出现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康复,也需要极强护理干预。家庭护理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家属对疾病的意识性心理策略和行为反应,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2-5]。基于家庭护理的术前访视是术前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术前护理服务的延续,其护理内容要求以患者家庭为本,访视患者及家庭成员,评估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社会、生理、经济情况和家庭关系,及患者家庭是否掌握基本护理技能等,从而指导采取护理干预措施[6]。本文具体探讨了家庭护理干预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BIS的变化影响,以明确家庭护理干预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2月到2021年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ASA Ⅰ级~Ⅱ级;临床资料完整;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术前无神经系统疾病;年龄20~75岁,具有手术与全身麻醉指征;无严重肝肾疾病;无手术史、无内分泌系统疾病、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排除标准:对阿片类药物有不良反应史者;长期服用精神、神经药物的病史;临床资料缺乏者;嗜酒或药物滥用等患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随机1:1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家庭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静脉全身麻醉,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迈瑞T15生命体征监测仪)。开放外周静脉,麻醉前10 min输入5 mL/kg的晶体液补偿性扩容,静注长托宁0.5 mg。面罩吸纯氧3 min后开始麻醉诱导。对照组给予丙泊酚1.5 mg/kg、咪唑安定0.03 mg/kg、琥珀胆碱1.5 mg/kg快速诱导。经口气管内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呼吸参数:吸呼比1:2,气腹压力12 mmHg,呼吸频率12次/min,氧流量2 L/min,潮气量8~10 ml/kg。术中麻醉维持持续泵入异丙酚2~4 mg.kg·-1·h-1和瑞芬太尼10~20 μg·kg-1·h-1,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输注麻醉药物。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护理方法:对照组:在术前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为日常护理与健康宣教,准备常用药品,实施术前监测,给予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帮助患者建立手术自信心。家庭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家庭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家庭访视护理小组,由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家属等共同组成,医生负责患者的诊治、麻醉管理与手术控制;护士长、家属负责质量控制及监督指导;责任护士和家属负责具体护理措施的实施及效果评价。(2)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全身麻醉患者术前访视的相关文献,确定护理措施等,初步制定访视的干预方案。(3)积极给予患者家庭成员特别是母亲探视患者的机会,每次约30min-2h。向家属发放《腹部手术患者访视护理手册》,并由护士长向进行讲解,采用小组讲座形式,每组3-5名家属,采用示范性操作,并一对一宣教术前与术后护理技能。(4)制定个体化认知访视指导计划,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制定符合患者的护理指导计划,并依据护理计划培训家属;确认术后的恢复环境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每次指导结束后对家属进行评估,针对不足再予指导。观察指标:(1)所有患者在麻醉诱导前5 min(T0)、气腹前1 min(T1)、气腹后10 min(T2)、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2)在上述同一时间点采用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记录BIS,将电极分别贴在患者前额正中、右侧眉弓上2 cm、右眼角外1 cm处,BIS数值以5 s间隔记录。(3)记录两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4)记录两组术后7 d内呛咳、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生命体征变化对比 家庭组T1、T2时间点的MAP与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O、T3时间点MAP与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比

2.2BIS变化对比 家庭组T0、T1、T2、T3时间点的BIS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BIS变化对比

2.3麻醉恢复情况对比 家庭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麻醉恢复情况对比

2.4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家庭组术后7d的呛咳、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低于对照组的25.6%(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 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当前腹部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对机体的创伤比较小。但是也需要在手术提供提供适当的麻醉深度,保持适当的肌松和控制膈肌抽动,保障循环和呼吸平稳,促使患者术后能够尽快苏醒,为此对于麻醉的要求比较高[7]。静脉全身麻醉是一种诱导快速、麻醉过程平稳、苏醒迅速的麻醉方法,丙泊酚具有起效快、时效短、苏醒迅速等特点,并且该药在体内无显著蓄积作用。临床麻醉中常依靠患者的MAP与HR值变化判断麻醉深度,调整麻醉用药[8]。

本研究显示家庭组T1、T2时间点的MAP与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O、T3时间点MAP与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家庭护理干预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腹部手术的应用有利于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从机制上分析,术前访视是指为了促进和维护个人及家庭健康,访视人员通过访视完成对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术前护理等措施,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遵医行为[7]。家庭护理干预在术前访视的应用可以使患者更快地适应自身的角色,有利于掌握患者的护理方法,能从其他生动案例中吸取经验,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9]。BIS衍生自原始的脑电图,可充分利用原始的脑电图信息,与麻醉状态的镇静睡眠部分有良好的相关性。BIS数值表示范围为O-100,BIS85-100代表正常状态,BIS<40可能呈现爆发抑制,BIS65-85代表镇静状态,BIS40-65代表麻醉状态[10]。本研究显示家庭组T0、T1、T2、T3时间点的BIS值于对照组(P>0.05),表明家庭护理干预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腹部手术的应用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比较小。从机制上分析,家庭护理干预是护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患者在术前护理工作的延续性服务,其能将被动访视转为主动访视,以患者及其家庭为本,融洽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家属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循环系统保持稳定。本研究显示家庭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家庭组术后7d的呛咳、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低于对照组的25.6%(P<0.05),表明家庭护理干预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腹部手术的应用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机制上分析,很多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容易激惹、愤怒、恐惧、哭泣、不愿说话等情况,将这些负性的自我感知扩展到患者,影响患者的身心状况,也不利于患者康复。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样本量小,存在个体差异,而且受干扰因素多,可能存在一定的研究偏倚,将在下一步进行深入分析。

总之,家庭护理干预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腹部手术的应用有利于BIS与生命体征保持稳定,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腹部家属麻醉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