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度”何以为惩 无“尺”何以为戒
2023-04-03冯锟
【关键词】教育惩戒;教育尺度;主题班会;班本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8-0045-02
【作者简介】冯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南京,211100)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五一勞动奖章获得者,曾获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一、解析问题,惩戒背后的刻度尺
班主任在问题分析时要坚持以下原则:全面分析,将情景中的教育影响因素进行简单罗列;重点分析,把罗列出来的问题依据四象限法划分,优先解决重要紧急的问题;对比分析,将罗列出来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与所有矛盾均有密切联系的主要原因,整合资源,彻底解决核心问题。
案例中交织着三个问题:学生小王的行为规范养成问题(规则意识),数学老师教育时的衍生问题(教育惩戒),家长向班主任反馈的师生矛盾和家校矛盾(家校冲突)。当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班主任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安抚家长。小王妈妈之所以选择先给班主任打电话而不是直接投诉,说明她希望班主任关注自己的孩子。所以,家校冲突是班主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不是核心问题。
经过分析可知,这个案例的核心问题是“教育惩戒”。表面上看,数学教师对小王的惩戒导致小王不愿意上学,进而引发家长对教师的不支持、不理解,实际上背后的突出问题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教育惩戒的尺度和流程不了解,实施过程不规范。
二、归因分析,惩戒前置的量化表
案例中的最后一个矛盾是家校冲突,冲突原因是小王表示不肯上学了,家长对此感到很焦虑。小王为什么不肯来上学?这就引出了第二个矛盾——师生矛盾。
数学老师对小王实施“教育惩戒”,从家长反映可知,小王并不接受数学老师的惩戒,甚至是排斥和抗拒的。那么,为什么小王和家长对这个教育惩戒不理解、不接受呢?根据案例中对小王课堂常规表现的描述,基本可以断定这个学生纪律意识较弱、规则意识淡薄。在这类学生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教育往往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这种缺陷和不足有三种表现:一是过于溺爱,孩子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共情能力弱,不懂得尊重他人、尊重规则;二是引导缺失,孩子没有规则意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不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三是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长期接触一种甚至几种错误的价值观,进而导致价值观的偏差。
“学生小王上课迟到且在课堂上偷偷吃东西”,数学老师使用惩戒权,惩戒内容是“停课自修”,为什么小王会受到这种教育惩戒呢?既然教师是依照《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为什么又会有后续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呢?仔细分析可知,虽然数学老师说是依照《规则》实施惩戒,但其实此惩戒权的使用过于随意。按要求学校实施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停学的教育惩戒要事先告知家长,并且在《规则》第十二条第六款中明确,教师不得有“因个人情绪、好恶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正是因为情景中的数学老师并未提前将惩戒内容告知家长,才引发了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数学老师未将学生失当行为公示出来并进行评估,便按照情节严重、影响恶劣而随意实施惩戒,导致学生的排斥抗拒。
综上可知,教师本人对《规则》的内容及惩戒流程的不了解是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三、策略引导,惩戒实施的温度计
综合以上,班主任应坚持以下育人理念:惩戒教育应基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行为规范养成下实施惩戒,坚持正强化与负强化相结合;要看到行为,更要看到行为背后的原因;家校协同,促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互补。
1.对于教师的问题
首先,直面教育问题,了解惩戒规则。班主任与全体任课教师一起重新学习《规则》,认识其意义和价值。《规则》的作用是规范教育惩戒,对教育惩戒“既授权,也限权”,它授权学校、教师在《规则》范围内实施各种教育惩戒措施,使学校、教师的惩戒权合法化,受到保护;同时又限权,要求学校、教师在实施惩戒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方式、程序和要求,不得随意和任性,要实现惩戒权行使的规范化、合理化、正当化。
其次,针对实际情况,创新应变方式。基于冰山理论,遇到问题切实分析实际情况,充分评估学生的相关行为,从始至终依靠教育团队,坚持教育理性。确实有必要实施惩戒权时,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创新应变方式,既要关注家长对惩戒方式的支持和认同度,也要考虑学生对惩戒方式的接受度和承受力。将“一事一案”的处理方式转变为“一生一案”的处理方式,让规矩更有温度。
最后,坚持眼中有人,师生相伴成长。教师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要眼中有人,时时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也要成长,保持健康的心态,永远相信学生,永远相信自己,永远相信教育。
2.对于学生的问题
首先,注重榜样示范,激发自我教育。班主任要营造良好的班级舆论氛围,青少年学生的模仿性很强,班主任可用名人、伟人、身边同龄人的好故事引导学生成长,尤其是身边的优秀典型更能激起学生的模仿欲和上进心。
其次,创新管理方式,他律引领自律。根据班级突出问题,创新教育方式,确保班级的教育惩戒合国法、合校规、不越位、重引导。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坚持正强化与负强化的交替使用,寓教于乐,重在引领。
最后,自主设计班会,启动集体教育。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引导,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班主任可以系统梳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题,例如文明礼仪、规则意识、纪律强化等,设计系列化主题班会活动。
3.对于家长的问题
首先,充分体谅家长,真诚交流。班主任要在情感上理解家长,情绪上安抚家长,心理上疏导家长,策略上聚焦成长,呼吁家长认可学校教育的主导性地位,认可家庭教育的主体性作用,真正从自家孩子的实情出发,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助力学生成长。
其次,客观呈现危害,共同寻找对策。班主任应真实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告知家长孩子长期行为不端对成长的不利。针对具体问题,家校共同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最后,编制班本德育课程,提升育人水平。班主任带动家长多读书学习,定期向家长推送文章,开展家长沙龙,做好主题交流。班主任应充分挖掘班级家长教育资源,开展“家长大课堂”活动,同时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学生成长中会遇到诸多困难,班主任要坚守教育初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科学看待学生发展中的问题,谨慎使用惩戒,用专业知识帮助家长在问题中共同进步,帮助学生在错误中收获成长。
责任编辑:周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