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故事浓缩时代风貌

2023-04-03陈清华

南腔北调 2023年3期
关键词:厅长大院青山

陈清华

电视剧《县委大院》围绕一个普通县城领导班子中的干部作风改革的故事,呈现了生动丰富的基层施政风貌和基层干部群像。

以小切口讲大主题,从小人物观大时代。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电视剧,《县委大院》由孔笙、毛珺琳、王宏执导,王小枪编剧,以光明县为背景,讲述了县委书记梅晓歌带领县长艾鲜枝等同事们,团结群众,解燃眉之急,探讨发展大计,共同建设光明县,为人民谋发展、求幸福的故事。

你是我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梅晓歌目光坚定地奔跑在跑道上,伴随着一句“破釜沉舟”,开启了他在光明县的拼搏之路。

不曾有惊天动地的大场面,不曾有惊险离奇的强情节,却有着无数“小人物”的波澜起伏的平凡人生。擁有如此高的热度,只因在《县委大院》里,有现实主义的底色,有朴实自然的氛围,还有众多血肉丰满的小人物。

脸上有内容,眼睛里有故事。灵动的小人物们,你方唱罢我登场,让这个几乎没有强烈冲突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

这几年,几部现象级精品力作,如《人民的名义》《人世间》《山海情》等,都以写实度高而得到观众认可——东北工业城市发展中不断重塑的世道人心;脱贫攻坚一路走来的艰难与成就……这些时代特征鲜明的元素一登场,自然容易达成与观众的心有灵犀。

《县委大院》集结了一众“演技派”。除了胡歌、吴越、张新成三位领衔主演,还有特别出演的黄磊、李光洁、刘涛等。

胡歌透露,在《县委大院》中后期的剧情中,梅晓歌在前行的道路上,会变得越来越孤独,“但这些都不能阻碍他,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他有信仰。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名党员、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的使命、责任和担当。”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县委大院》全景式反映了新时代我国在县域国家治理方面的重大课题,在立足当下、立足大院的同时,还以“四有”为坐标,展现了吕青山、梅晓歌、艾鲜枝三任县委书记,以及以林志为为代表的青年干部的成长路径,让观众看到他们在一线奋斗拼搏、啃硬骨头的同时,在为党为民工作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也在进步,也在逐步成熟,逐步成为我们党的优秀的干部。

《县委大院》描绘的这些人际交往的故事,无不是基层干部之间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互相支持、彼此成就的印证,也因此打动观众。

梅晓歌临危受命,担任光明县委书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奋斗,用踏踏实实的脚步丈量每一方土地,将心比心,实事求是。

光明县人,脚下踩的是土地,眼里不灭的是光明。

——题记

“常怀赤子之心,共赴光明之路。”2022年12月7日,电视剧《县委大院》在总台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重磅首播,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并引发全网热议。

光明县人,脚下踩的是土地,眼里不灭的是光明。

剧中有个情节:主人公梅晓歌赴任光明县的路上,与组织部部长聊天提道:光明县县志记载这里是成语“破釜沉舟”发生之地。这自然让人联想到这一成语起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的巨鹿之战,而巨鹿之战发生在河北邢台巨鹿一带,至于剧中的故事是否真的发生在这一带,似乎没有考证的必要了,毕竟电视剧只是“剧”,又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

梅晓歌目光坚定地奔跑在跑道上,伴随着一句“破釜沉舟”,开启了他在光明县的拼搏之路。梅晓歌面对一众干部的沉稳发言“使命如山,行胜于言”,让大家看到他的工作决心。梅晓歌处理问题软硬兼施,面对财政局长时,一句诙谐的“呦!财神爷来啦!”让众人为之一笑;而面对原则性问题时,他坚决果断地表示“暂不同意”,气场十足。

“在《县委大院》中,胡歌饰演的梅晓歌,踏实肯干,严肃认真。胡歌在采访中表示,《县委大院》展现了一幅特别生动又全面的画卷,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县委大院,还有乡镇、村一级的基层干部,以及他们在工作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为了避免把角色演成‘高大全,胡歌在表情和动作上都花了不少心思:刚上任时昂首挺胸,几集后慢慢有些驼背,观众能真实感受到他重担在肩的压力。胡歌说:‘塑造这个人物,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基层干部这个群体。他们承受了比常人大得多的压力,也肩负着非常重的责任,要牺牲大量个人生活和时间。”

“这部‘纪录片式的电视剧,给观众带来的真实感不言而喻。编剧王小枪为了创作该剧,特意到一个县城里挂职了近5个月,剧中的种种细节都能看出,编剧的这次‘下基层绝对不浪费。胡歌也说:‘三个月的拍摄,我就像在大院里体验了一次生活,充分了解了基层干部的艰辛与不易。剧中服化道的真实感,让观众仿佛就置身于这个‘县委大院。

“《县委大院》讲述的光明县,就是国家千千万万基层行政单位的缩影。也正因为如此,《县委大院》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重点项目,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广电总局大力支持和指导。不仅是社会生态,《县委大院》也充分反映了基层治理现状。正如胡歌所说,《县委大院》有直面现实的力量,也有观照世间百态的温情,让观众看到希望,感受到温暖,还有能让人身临其境的生活中的烟火气。”[1]

《县委大院》播到第七集,光明县委书记吕青山调走了。吕青山是个什么样的干部呢?他不仅有情怀有担当,而且是一个廉洁自律的人。为什么这么说?下面的一些细节可以佐证。当县交警队随意拦车罚款被暗访记者曝光后,吕青山主动去市里作检讨。梅晓歌知道后提出“要不我跟您一块去吧,这毕竟也是政府的事”,却被吕青山拒绝了,“你才来几天,挨批的事,我一个人就可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吕青山作为班长和兄长,是个有担当的人。当省环保督察发现光明县的问题后,也是吕青山主动承担了所有的责任。

梅晓歌和吕青山为了给财政困难、经济发展滞后的光明县谋发展,想尽办法解决水源地保护工程的问题。吕青山希望这一项目能够通过环保加旅游的方式,带动当地就业。为此,俩人下大力气整改红线内的违章建筑。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吕青山在和市委书记见面时,已经知道自己要调整工作岗位,但他依然为了水源保护地的拆迁,去找老书记推心置腹地做工作,去啃硬骨头,宁愿自己去得罪人,而不是推给梅晓歌。

在离开光明县前,吕青山和梅晓歌说的几句话,让人动容,更体现了吕青山的担当和情怀。他说:“最重的石头,我尽量先搬走;难扫的街,我也争取先扫干净。这样做,不是为了你梅晓歌,是为了光明县。”

你是我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剧中梅晓歌刚上任不久,对县里各方都不甚了解,所以事事谨小慎微,都虚心请教吕青山书记。他到书记家请教全县干部大会发言稿这段,俩人的对话那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妨听听这段对话。

吕青山:你这个演讲稿,内容过于真实犀利,但我也知道你是为了光明县更好的发展,而且你是上面直接派过来的,也是诚心诚意地请教,来到这里后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这么说吧,只要你为了光明县好,怎么说都行,我都会支持。

梅晓歌:(会心一笑,明白了吕青山的立场)我这才刚来,什么还都没搞明白,还需要你多多指教。而且再怎么说也要等你升迁,我才好意思住进来。

吕青山:没事,你先上手试试,我可以在后面帮你。而且你这上手工作也挺快,只要别太着急,慢慢来一切都会好的。

吕青山的一举一动,像极了一位和蔼的老大哥和前辈。如果说,之前俩人还在互相试探,在这场对话后就是在携手并进了。

梅晓歌临危受命,担任光明县委书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奋斗,用踏踏实实的脚步丈量每一方土地,将心比心,实事求是。

梅晓歌管理着38万人口的光明县,外柔内刚、有思想有担当,眼神坚毅又不失谦逊,展现了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天然的亲和力。

“《县委大院》围绕一个普通县城领导班子中的干部作风改革的故事,呈现了生動丰富的基层施政风貌和基层干部群像。胡歌在剧中饰演县委书记梅晓歌,他接受采访时表示,参演《县委大院》最打动自己的一点,就在于重新认识了‘平时就在我们身边,一直在默默无私奉献的一群人。

“胡歌说,和过去拍的《琅琊榜》《伪装者》《猎场》相比,《县委大院》中的梅晓歌更接地气,‘梅晓歌肩负光明县的改造和发展,他很执着,为群众负责。胡歌把梅晓歌身上的品质概括为‘傻,简单,有韧劲儿。

“梅晓歌身上有股‘傻劲儿。梅晓歌从小就有个外号叫‘傻歌,和小伙伴一起调皮捣蛋闯了祸,梅晓歌永远是最后一个走,勇于留下来承认错误,勇于担当。而这股‘傻劲儿,恰恰是梅晓歌身上的一种优秀品质,也成为他工作中最大的特点。

“梅晓歌的另一个特点是简单,他大学主修数学专业,所以在工作中会化繁为简,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真实的数据表象看到问题本质,用解数学题的方式去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所以剧中的梅晓歌是一个数字敏感型干部,他看得出账本猫儿腻,也记得住奶牛产量。

“梅晓歌身上‘不轻言放弃的那种韧劲儿特别打动胡歌,‘梅晓歌最大的爱好是长跑,几乎每天早上都会坚持跑步,他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都不会轻言放弃。胡歌坦言,要说自己和梅晓歌有几分相似的地方,就是‘勤能补拙。 ”[2]

“让听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这就是声音的魅力。有时候,声音比文字能更好地传达心灵。梅晓歌讲话的声音不高不低,信息量大,很亲切,听者会不知不觉地游入大海,在不知不觉中升华、改变……

传达心灵,声音比文字更好,声音和说话时的状态,会呈现更多整体的东西。当然,行为比声音更会达意。

在人物塑造上,胡歌想避免一个高大全的形象,他适当给角色加入一些疲惫感。按照胡歌对表演的理解,当演员和角色在思想上统一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去表演化”。

基层干部,坐在猪肝色的办公桌子前,面对的是三尺高的案头文件、数不清的大小会议。基层干部们可以在台上正襟危坐地讲话,也可以大口吃包子、喝羊汤就饼。

大院里里外外的事,一桩桩都带着生活气、泥土气,《县委大院》以“光明县”为代表,把大大小小的建设难题、统筹发展、财政危机等,向观众娓娓道来,而这些爬坡闯关的过程,正是我们脚下这片广阔土地上曾经或正在迈过的道道关隘。

中医老邱的两次“上访”见戏见人。一次为己,一次为他人,并非专业找茬儿,只是为人古道热肠,盼的是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务生态。他会背法条、懂体制,一副“不好骗”的逻辑强人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乔胜利的电动车的轮胎被扎了、家里窗户玻璃被砸了、受了村民挤兑,嘴上抱怨着“大晚上不让人睡觉”,可出了事,他还是一猛子扎进一线,被观众赞为“最累打工人”。

“下面我简单说两句”,剧中的这句台词,很幽默,在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除了这句,还有很多经典台词,比如说“说几句关起门来的话”“芝麻大的事,层层剥洋葱”等。

“人生没有那么多橡皮擦,有些事情是抹不掉的。”这是梅晓歌在县干部大会上对所有人的警诫提醒,他希望大家踏踏实实地干实事,不要弄虚作假,毕竟有些事,不是想擦掉就能擦掉的,终究会曝光。

梅晓歌在当选县委书记后,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大力改革,努力发展工业,保障光明县的民生问题,最终带领光明县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路。在改革中,他也让青年干部得到了锻炼,比如林志为在担任驻村书记时,也成为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

面对急需修复和发展的光明县,县委书记梅晓歌带领班子成员,团结民众,克服万难,演绎了新时代变革下的乡村振兴变迁、实现共同致富等理想的历程。被网友赞是“行走的体制生活”“行动的公考题库”“看剧像是在沉浸式上班”。

《县委大院》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完成选题,选择了“基层治理”这一贴近现实的题材进行创作,以立足现实的基层干群故事“以小见大”,对县域治理结构、县域基层生态进行呈现;同时对基层工作者和县乡群众进行画像勾勒,展现了基层工作者的朴素情怀,传达了新时代的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咱中国的老百姓啊,是最好的老百姓。”“全国上千个县、那么多干部,只要你干的一件事能被老百姓记住,那就不容易了。”这些台词“直击灵魂”,因为连接了不同职业、大院内外的我们的心,指向了我们民族流传数千年最朴素的真谛:老百姓的心里有杆秤。

《县委大院》的故事从2015年讲起,在此之前,光明县前县长因弄虚作假被撤职。此次上任,梅晓歌心知肚明:光明县是远近闻名的坑。这个县长,显然是一个“烫手山芋”。走马上任第一天,各种工作忙完回到宿舍已经是晚上8点多。这还不算完,凌晨正在熟睡,还接到紧急电话,一家油坊因为私搭乱建,房屋倒塌。紧接着,县医院医生、老专家上访,说医院拖欠工资,要求财政解决问题。

《县委大院》开篇先放出三大矛盾:谎报问题、抗拒拆迁问题、村民上访问题。一开篇就将戏剧冲突推向高潮。

梅晓歌上任当天,就有群众在县政府门口拦车“上访”,起因是制烟厂排气污染环境,停工之后面临大量亏损,从而引发工友不满,大家点名要找新县长讨个说法。另一边,县里大刀阔斧地进行旧城改造、拆除老危房屋的举措,也引发了村民不满。资深上访人老邱假意喝农药拒绝政府的拆迁劝和,油坊主一家更是搬出假账本,以拆迁影响年利润为由,要求增加拆迁补偿面积……基层工作之艰辛,透过两个“钉子户”的纠缠直观呈现。

第一集的剧情便围绕着梅晓歌的“上任记”展开。出场一顿饭,交代了他这位新官的 “不幸”——接手前任县长的烂摊子,而且还是几代领导班子留下来的多年积弊。同时,也交代了梅晓歌务实沉稳的性格——面对眼前这烫手山芋,他依旧能大口干饭:事情再大,饭还是要吃的嘛。

在第一集中,光明县即将上任的县委领导梅晓歌和九原县县委领导曹立新,有如下一段对话。

梅晓歌:你怎么在这儿?

曹立新:知道你在这儿跑步啊,这时候过来能堵上你。今天去上任,这么重要的事情也不跟我说。我只能当面向你道贺。

梅晓歌:你到处嚷嚷,万一有变化呢,咱不能让组织被动吧。

曹立新:算了吧。你要不是市委领导面前的红人,能把光明县这么好的地方交给你?还装。

梅晓歌:谁不知道光明县是个坑,你还在这儿幸灾乐祸。以后咱们是邻居了,我还指望你拉我一把呢。

曹立新:拉你?你不把我拽进坑里就不错了。给你递把梯子倒是有可能的。再说,你这天天长跑、锻炼身体,什么坑你爬不出来?走吧,前边,请我吃顿早餐。

梅晓歌:凭什么呀。

曹立新:有话跟你说。

他们俩坐下来,各自点了一碗粥,另外点了一笼包子。边吃边聊。

曹立新:这奶牛厂数据造假太离谱了。一共11头牛,10大1小。其中有3头是黄牛,刷个黑白色,就敢冒充奶牛。上面来检查,就从村民家里借来凑数。你知道往上报的数字是多少?800头,上亿产值。把中央巡视组同志的脸都气白了。你的前任,蒋新民,真是敢想敢干。大家都知道这数字有水分,可没他这胆量啊。他还觉得他这个县长被免得委屈呢。

梅晓歌:听说了。

曹立新:你要说一点儿委屈都没有,这也不真实,就说这光明县,除了法兰厂,也没什么能拿得上台面的产业,又赶上环保整治,你让他们怎么办?再说这数据从蒋新民到光明县的第一天,它就已经是这样了。前几任都是这么报的,水分就是这么多,你让他怎么挤?现在撕破脸,那兄弟们的提拔晋升之路,还有县委大院里干部们上下辛苦、干了一年的绩效工资,要不要管?

梅晓歌:前面扔的烟头,烫了后面人的脚,踩住了不敢动,疼了不敢说,两难。所以说,第一粒扣子最重要,要是扣不好,早晚都要解开重扣。早解开总比晚解开要好。

曹立新:反正这一个多亿的窟窿曝光了,后面就没法再瞒了。当然,这对于你来说不是个事。你听说了吧,青山书记头发都熬白了,就等着市委书记派一个精兵强将,整个光明县就等着你上任呢。我不吃了。

梅晓歌一边听,一边埋头大口吃饭。

曹立新:你倒是胃口挺好啊。

梅晓歌:事情再大,饭还是要吃的嘛。

另外一个场景,新州市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国春和梅晓歌在车上的对话,也颇耐人寻味。

李国春:咱们绕一下九原吧!你就说咱们市里头到光明县这条路吧,在古时候县官上任哪,都讲究舍近求远,这都是老封建迷信了。走近路,再过去,这叫贬官出关;绕远路,进京赶考,瞎胡闹。共产党不讲迷信,只讲效率,哪条路更好走,就走哪条路。绕九原县路远但是快,能节约一半的时间,咱们也就绕一下吧!

梅晓歌:好。其实,这条路还好走一些。历来九原县就比光明县有钱,路也修得早。我小时候跟着姥姥,在鹿泉乡住到8岁,那个时候经常两边跑。每次上车之前,都不敢吃太饱,怕路太颠了。

李国春:呵呵呵,你也算半个这儿的人了。

梅晓歌:我小时候知道的第一个成语就是:破釜沉舟。姥爷教我的。他告诉我,在光明县的县志里就写着呢。

李国春:没错,这儿是成语的发源地。传说古时候这一带都是水。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你也得把斧子、鑿子准备好了。

下一个场景,是关于拆迁工作。

老邱(邱利民,光明县中医院退休职工)因为拆迁的问题,跟城关镇党委书记乔胜利反映很多次都得不到解决,于是拨打110报警,声称自己要喝农药自杀。

老邱扬言要自杀,把警察找来了,还联合其他拆迁户一起反对拆迁,让拆迁工作也不好进行了。县委办主任徐泳涛没办法了,只能把光明县委书记吕青山找来解决问题。

吕青山到老邱家时,老邱正跟乔胜利说着以前的事情,责怪乔胜利忘恩负义,没有为他这个恩人解决问题。

徐泳涛给负责拆迁工作的东亚星能源集团董事长郑贵平打电话,要求他马上来处理拆迁的问题,郑贵平开着车赶到老邱家里,可没想到老邱并不给他面子,当着吕青山的面就给郑贵平难堪,指责郑贵平忽悠他们签字。

人群中有人喊:县委书记来了。走在吕青山左侧的是光明县委办主任徐泳涛,右侧则是光明县公安局局长、光明县副县长纪东亮。

在《县委大院》中,关于这段故事的对话非常接地气,同样耐人寻味。

吕青山:谁喝农药了?人没事吧?

乔胜利:是老邱,瓶子里装的是水,吓唬人的。人没事。

吕青山:不是都沟通好了吗?怎么又出问题?

乔胜利:本来昨天都说好了,今天早上8点集体签字,签完字就动工,结果一夜之间全变卦了。老邱去搞串联……都是些陈年旧账,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纪东亮:他们是故意的,知道市里今天来人。

吕青山:郑总呢,郑三,叫他来。

徐泳涛:刚刚一直在打,他没接。

吕青山:接着打。

这个时候,电视剧给的镜头是,郑贵平(郑总)一边开车,一边接电话:我在路上了。你跟书记说,我马上就到,好吧,马上就到。

正在马路上值勤的光明县交警大队副队长谭家杰拦下了郑总的车:您好,请出示您的行驶证、驾驶证。刚刚你开车打电话,要扣2分、罚款50元。

郑总:谭队长,这新县长还没起身吧,你至于这么早亲自上街表现嘛。

谭队长:少废话,给谁打电话啊,难舍难分的。

郑总:来,我让你看看给谁打电话呢,看,是县委办徐主任,吕书记着急等着呢。老房子又拆不下去了。闹不完的心。

谭队长一看这又是县委办徐主任、又是县委书记的,也就不好意思处罚了,就说:予以警告啊,下次注意。算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郑总微笑着说:辛苦了啊。

谭队长动不动就罚款、扣分,这个细节正好和“县交警队随意拦车罚款被暗访记者曝光,吕青山主动去市里做检讨”形成呼应。在文学创作中,有一个理论叫做“契诃夫之枪”,具体一点儿来说,就是:如果在小说中出现了一把手枪,那这把手枪在小说结尾之前,至少会发出一枚子弹。

下一个场景,是老中医老邱家。在剧中,这段对话可以说非常精彩。

邱利民:乔胜利啊,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你良心都叫狗吃了。你忘了当初你小的时候发烧、“打摆子”,你爸半夜三更把你背到县城里,没有一个值班大夫敢收你。是哪一个医生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把你治好的?

乔胜利赔着笑说:是你。

邱利民看着站在大门口的乔胜利,自己躺在躺椅上,厉声问:你现在干什么?你带着这些人来拆你救命恩人的房子?

乔胜利赔着笑,辩解道:人不是我带来的,叔叔,你要是不给110打电话说你要喝农药,警察也不会来你们家。这样好不好,我早上没吃饭,你让我进去喝碗稀饭,我们聊一聊。

邱利民:滚滚滚,你喝我的粥再砸我的锅啊。我不跟你讲,你把你爸爸叫来,我问问他是怎么培养出你这么个孩子的。

乔胜利:把我爸爸叫来……吕书记来了,吕书记来了。你看,不让进(大门口横着放了一把梯子,堵住门口)。

吕青山:要不,把这个梯子先搬走,好不好,这进进出出的,别再把您老伴给绊着了。

邱利民:吕书记呀,你来得正好,我跟你诉诉苦。你说这么好的房子,你们说拆就拆,好,我可以支持,但是以前安置房的事情总要讲清楚吧?

乔胜利:情况是这样的,以前邱叔叔他们家住的是1949年以前的老房子,遇上自然灾害塌掉了,政府就给他配置安置房。他现在对安置房不满意,就是觉得自己家的房子没有别人家的条件好。但是每一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政府已经对你很好了,你不能签完字以后,如果不开心、不满意了,你就反悔。这是耍赖。

邱利民:之前的协议不合理呀,所以我不能接受。吕书记啊,我一给他打电话,他就说在市里开会。你是县长还是书记,你天天去市里开会呀,就是敷衍我嘛。你怎么不去中央、去北京开会?不敢管以前的事情,那你当这个官干什么?

乔胜利:我真的忙啊,现在会很多的,你问问吕书记,我没骗你,关键你这个事情,你要是当初不同意,你也不能随便签字吧,对不对?

邱利民:我当时没办法呀,我不签字,我去哪里住啊?我们一家几口人去广场上搭个棚子住吗?是你们没有掌握好国家的政策,是不是应该负全部责任?当初为什么骗我?说所有人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就因为我曾经是一个国家干部,我有一点儿觉悟,所以我过于相信你们政府的个别人。

正说着,邱利民的电话响了。

吕青山:你先接电话。

邱利民:(电话)喂,那个长山药不要买,家里有,你记着买鱼啊。要刺少的,你闺女可不像那个镇干部一样会挑刺(乔胜利看了他一眼)。

邱利民放下电话,接着说:县委书记是最明事理的,你说我讲的有没有道理?

吕青山:你看啊,就为这个事情,你也去了很多次信访局,你看……

邱利民:那到现在也没给我解决,过去的协议不合理呀,所以我不能承认。

吕青山:你看,你刚才讲话的时候我也没有插话,你是不是也听我把话说完。

邱利民:好好好,你讲你讲。

吕青山:你这个安置房的问题,刚才我也听见了,你说给他小时候治过病,这都不是一回事。拆迁补偿面积你不满意,可以让法院来裁决,政府给你请律师,你要是不相信政府,也可以自己请。講理讲法讲规矩,好不好?

邱利民:这个不是讲理讲法讲规矩的事情,这个是信任的问题,书记。

还有,做油坊的老樊家,不满意拆迁赔偿款,他儿子还在吕青山协调处理老邱问题时,直接向郑贵平扔石头,被警察抓了起来。吕青山在去老樊家的路上,让人通知纪东亮放人,然后便带着梅晓歌去老樊家,想听一听老樊的想法。老樊没权利做主,在领导面前什么也不敢说,吕青山只得一再要求老樊,当着他们的面,把需求说出来。

在吕青山一再要求之后,老樊的老婆才拿出账本来,要求政府给他们补偿金。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这边拆迁的事情还没处理好,那边又听说有人上访。吕青山让光明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纪东亮派人前去解决上访问题,不能让那些上访的人闹事,因为今天是县长第一天上任的日子。新州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国春,特意到市里接梅晓歌,送他去光明县上任,还绕道去了一趟九原县,跟梅晓歌聊了很多光明县的问题,让梅晓歌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通过改革解决光明县的问题。

鹿泉乡长岭村村委会主任梁宏伟(三宝)和鹿泉乡党委书记李来有及时赶到县委大院,把那些上访的村民拦下来,不让他们闹事,把他们先哄回去。

镜头转到下一个场景。

光明县委副书记艾鲜枝一早去鹿泉乡长岭村一个工厂里检查工作,发现他们并没有整改,于是要求马上封厂、整改。

艾鲜枝说:我翻译一下,整改,就是得完整地修改。看看,这局部都没有改啊,这么粗的二手烟,抽了不怕生病吗?瞒得了乡里县里,那省里呢?跟上次一样,再来个抽查,再让咱们书记和县长去市里做检讨?做人不能那么自私吧。它就是一颗雷啊!你们仔细想想,咱们省里多少个县城出了问题,撤了多少人的职,这不都历历在目吗?搞不好主管都要被撤的。到时候看看,你们谁跑得了?什么都别说了,封厂!

三宝说:领导,我还是说两句,就是说,大半个村子的吃喝都靠这个厂子呢。现在有个订单,也确实不容易,这要是误工得罚不少钱。

李有来打断了三宝的话,说:哪儿有那么多话?按领导的指示办,封厂!马上!

这个时候,有人过来,悄悄对李有来说:村里有人前来上訪。说是揭不开锅了。

艾鲜枝也听到了,问:是来县里上访还是去市里呀?问清楚。马上给我追回来。

李有来一路小跑,赶紧开车。

再看吕书记那边,也听说了村民上访的事,他让纪东亮赶紧把人追回来,安安稳稳地送回去。并交代乔胜利,让他在拆迁现场把事情处理好,别再出乱子。市委组织部部长要送梅晓歌来上任。新官上任,自然要开会。

透过第一集的对话,我们可以说,《县委大院》简直就是学习语言艺术和人情世故这两个课题的教科书。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这是绝大多数基层单位的真实写照,差别仅在于不同的岗位工作强度可能会不一样。有的部门,节假日加班是家常便饭。一般的办事员需要处理具体的事务——写材料、整理数据、报表,领导需要开会、拍板、担责任以及到市里挨批……事实上,剧中对于光明县县长、工作人员工作繁忙程度的刻画已经有所保留,从剧情看,整个光明县的领导班子都在抓落实,这其实也是基层的现实写照。

高情商对话交锋,铺展出基层工作治理的群像画,也是本剧非常亮眼的一笔。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县委大院》全面描绘了基层干部的职场故事,并生动展现了小城居民们的日常生活,为观众呈现鲜活的基层群像。从故事情节上来说,本剧只有主题,没有主线。主题就是讲述各层干部怎样为人民服务,干部和群众如何团结一致共建美好生活。

县委大院门口,村主任及时拉走了上访者,很多时候,基层上访都是这样,都是靠亲戚劝回去的。

走心的高情商对话,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本剧中,恰如其分的台词既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县委大院”这样一个机关内部的运作机理;同时又在一步步地启发观众,无论是通过了解剧中职场上待人接物的方式,还是日常与人沟通的技巧,都可以领悟到如何通过语言应对难题,实现了“观剧亦是观人生”的效果。

《县委大院》以现实主义的创作基调描绘了一个个真实的现实图景,平淡、琐碎、烟火气,回归生活常态,书写现实故事,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一部电视剧,当然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胃口,对于很多想考公务员的同学们来说,指望通过艺术化手法演绎的电视剧来了解体制内真正的生活全貌也不现实。但是通过这部剧,你可以大致了解到体制内尤其是县域范围内经常要处理的事件,破除“一张报一杯茶等下班”的幻想,领会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所需具备的基本觉悟。当然,剧中的红木桌,姓名牌,墙上的LED屏,开会的时候还有几个秃头的领导……确实是导演很用心了。

《县委大院》是机构、是体制、是生态,更是生活日常。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更多时候剧中人物是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早出晚归,兢兢业业。

也许,这才是人们现实的平凡生活。朴实无华,才经得起岁月考验。

梅晓歌上任之前,九原县县长曹立新和他说了光明县的很多问题:奶牛厂数据造假、经济在全市排名倒数……梅晓歌说:“前面的人扔了烟头,烫了后面人的脚,踩住了不敢动,被烫了不敢说。”

梅晓歌的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后来者为什么不敢动,烫了为什么不敢说?没有奶牛厂假数据撑着,光明县面子上就不好看,那么大家的工资还发不发?不能让人知道这里有一个“烟头”。

于是,前任县长蒋新民就被“烟头”绊了个跟头。

问题来到了梅晓歌这里,“烟头”就在那,他是会踩住、捡起,还是被绊一跤?

笔者感觉这句话真的很巧,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光明县当时的大窟窿,也暗示了梅晓歌成为新县长将要面临的两难局面。

梅晓歌诚恳实干,艾鲜枝精明强干。《县委大院》讲述了县乡一线机关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日常,温暖现实主义的题材注定了这里不会有大开大阖的爱恨情仇,但会在细微之处将真实度拉满,用平实却真切的剧情来引发观众的真情实感。无论是被网友盛赞为“体制内必修课”,跟着剧情学会职场生存法则,还是被媒体认证剧情扎实、接地气、矛盾冲突立得稳,“真诚”一直都是《县委大院》的关键词。

话说2015年的某一天,九原县委领导曹立新等梅晓歌晨跑完,让梅晓歌陪他去吃一顿早餐,他则把知道的关于光明县前任县长蒋新民被免职、光明县面临的一个多亿的窟窿、急需人去解决问题的情况,跟梅晓歌说了一下。梅晓歌大致了解了一下光明县的情况,听曹立新一说,心里更明了了一些。

曹立新则觉得,整个光明县都等着梅晓歌去解决问题,梅晓歌竟然还如此轻松,有些意外。

梅晓歌还没上任,先在早餐饭桌上得知了光明县奶牛场数据造假、窟窿上亿的骇人消息。与此同时,县辖城关镇业已闹开了。棚户区改造正在推进拆迁工作,退休老中医邱利民很郁闷,祖上1949年前的老房子毁于自然灾害,后续的安置房在这次拆迁征地补偿中够不上政策的优惠条件,他思前想后推翻了签过的协议。

旧城改造遇到的“钉子户”只是眼下难题的表征,接下去,水源地保护迎头遇上村民的祖坟,要迁坟的阻力更可想而知……

基层工作的千头万绪,何止于此啊!养猪厂产生的排泄物污染了河道,羊汤铺子老板的抽屉里躺著一叠收款单,乡里的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奶牛基地门前的牌子破败得不像样……

为了表现真实的基层生活,《县委大院》采用了散点、白描式的创作手法。从第一集代县长梅晓歌走进光明县委大院的门,一幅围绕基层干部群像展开的县域治理生态图与县城生活风情画便徐徐展开。

九原县县长在早餐店里面跟梅晓歌聊天,谈及光明县面临奶牛厂数据造假、群众不满的种种窘境,而后有了梅晓歌半夜两点深入“钉子户”油坊主家,察看房屋坍塌情况,安置受伤人员;联合县委副书记艾鲜枝动员妇联干部挨家挨户做拆迁思想工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耐心接访集体上访,喊话财政局长叶昌禾现场解决问题……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剧中以梅晓歌为首的基层干部没有推诿扯谎,没有虚假宣传,而是通过一件件实事跟百姓连接在一起,温暖写实的笔触充满了人文主义的温暖。

梅晓歌是一个实干家,在位一分钟,干好六十秒,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没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而是“在位善为”,敢干事、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他讲话也没有宏大的词汇,而是朴素、简单。难怪,有观众调侃:想加梅书记微信。作为20世纪三大思潮之一的保守主义思想认为,在社会政治领域,真正的智慧只有一种,那就是实践的智慧。没有实干,却梦想“不劳而获,无功受禄,坐享其成,突然暴富,一步登天”,这怎么可能呢。

与其他同类题材作品相比,更难能可贵的是,《县委大院》刻画了真实情境下中国基层社会的人、情、法。《县委大院》通过劝服拆迁户、治理环境污染、旧城改造等一个个具体故事,在细腻的镜头下呈现出一幅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筑美好未来的新景象,增添了献礼剧的烟火气和温热感。

在《县委大院》中,百年老字号“穆记羊汤馆”成为基层干部与百姓交心的聚集地,梁宏伟的一碗羊汤安抚了上访村民的怒气;县里最穷财政局局长叶昌禾被梅晓歌和讨债医生戏称“财神爷”,一脸无奈地诉说财政吃紧的窘状……

该剧在每一个基层问题的解决和落实上,摆脱了合规即合理的冰冷处理方式,将“合理”与“合情”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让生活中的温情真真切切地流露出来,彰显了基层工作中要讲法理也要讲情理的真谛。

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向“自惜羽毛”,喜欢在一箭之外的舒适之地,摇着扇子谈经论道。可是,你看《县委大院》里面那些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包括知识分子,哪里有闲情摇着扇子谈经论道啊?看《县委大院》时,一边看一边感叹:工作累,人情世故更累。无论是被一系列难题困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县委书记吕青山;还是雷厉风行、办事有毅力也有技巧的县委副书记艾鲜枝;抑或被街坊邻居“怼”,忙得像陀螺一样的城关镇党委书记乔胜利;还有,初来乍到力求上进、踏实肯干的政府办新人林志为,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大家都不容易,都有麻烦要处理,都有困难要面对。

“《县委大院》这部群像剧让观众看到基层干部工作的琐碎、复杂、艰难,有网友开玩笑称他们为‘县委难团。

“在胡歌看来,《县委大院》展现了一幅特别生动又全面的画卷,不仅可以看到‘县委大院里的人和故事,也能看到大院外千家万户的平凡生活,剧中也展现了乡镇、村一级的干部在工作中作出的贡献。”[3]

是啊,做事难,做人更难。不管是为了碎银几两,还是为了肩上的责任,都挺不容易。父母需要颐养天年,妻子和孩子需要衣食无忧,于是男人经常说累。每天忙忙碌碌,忙碌于每日的辛酸与艰苦,操劳着度过日日夜夜,有时候常常觉得这种生活没有尽头没有止境。但换个角度想,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拥有道德和良知。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人,懂得报恩,懂得谦逊,懂得自省,懂得慎独,懂得担当,换言之,这种人就是古代常说的“君子”。那么反过来,没有道德良知的人,骄傲自满、不能自持,这种人就是古人说的“小人”。孔子有云:“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足见和“小人”相处是一件多么辛苦费力的事情。有人问雅典的执政官梭伦:“为什么作恶的人往往富裕,而善良的人却往往贫穷?”梭伦回答:“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道德是恒久的,财富是暂时的。靠作恶致富的人,内心肯定会非常空虚,而且富裕也绝不会长久。

人这一生,说短不短,能活几十年;说长不长,却不到百年。为了生活奔波,很累;为了感情寻觅,很痛;为了责任劳作,很苦。活在这个社会,无论是官还是民,大家都不轻松,谁都不容易。都有责任要担、家人要养,都有工作要干,都有钱要赚。谁也不能对谁感同身受(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谁也不能对谁一直帮助。你的累,你自己承担;你的痛,你自己忍受;你的苦,你自己咽下。

人活着为什么总感觉累?按照诗人的说法,因为人要活着,所以很累。按照哲学家的说法,累,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有太多欲望,想要得太多,内心无法满足。无法满足就会渴望,内心疲累,甚至痛苦,放弃一些不是很重要的欲望,追求一些积极层面的东西,或者简单说追求你能做到的,放弃目前不属于你的,内心不再执着,你就会释然。你的生活越简单,你就会越快乐。按照生理学家的解释,累,是因为大脑的结构所导致的。人类者,人累也。大脑的深层(从远古进化而来的)会让焦虑等不好的情绪逼迫我们变得强大,因为强大才能在自然选择中活下来。当我们达到目标,在短暂的快乐后,接下来就面临大脑深层的逼迫。自然选择的是生存,不是幸福;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累,很大一部分是心态原因。现实固然可以说是沉重的,但心灵可以是轻松的,无非是欲望与需要,追求得太多,给自己施加的桎梏也就很沉重。按照作家的说法,累的原因是不知道做事和选择的原则,还有就是无人理解的孤独。

日本电视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就很好地诠释了当下上班族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活成了“忙碌”的模样。有个网友填词《如梦令·忙碌众生相》调侃:“日落醉眠残酒,夜去声歌弦舞。赚尽少年时,悔恨怅然如故。忙碌,忙碌,只剩眼花人瘦。”也许有人纳闷:都这样了,为什么不把辞职信狠狠地甩到老板的脸上,然后酷酷地走开呢?其实,这跟日本的文化也有一定的关系,在日本,还有一个词叫“会社人间”,意思是这类人视公司为生活的全部,工作是他们唯一的兴趣,没有其他的爱好,凡事以工作为先。他们为了和上级建立良好的关系,想要职务晋升,和上司搞好关系,融入部门这个小团体,也要陪着前辈去居酒屋喝酒。除此之外,在日本人根深蒂固的觀念里,进了一家企业,就要为这个公司去奋斗一生,贡献自己一生的力量,这种终身雇佣制也被日本人视为理所应当。诚然,这种终身雇佣制使得员工们把公司的荣誉当成自己的荣耀,不管风雨,日本人都会待在一家公司直到退休。

《怪诞行为学》的作者丹·艾瑞里在《TED胶囊书:青年进化论》里说,越来越多青年人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失去了热情,这背后是“动机”的缺失。我们争分夺秒地生活着,生怕被这个时代抛弃。在《如何有效地浪费时间》一书中,作者艾伦·莱特曼告诉我们:有时候,最好的事情就是什么都不做。他提出一个大胆的策略“半心主义”,就是说,将自己清醒大脑的一半空闲出来用于静思,以此释放想象、保护理智,找到个人和社会内在的平衡力。

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的女主角,她生前经常会在推特上发一些让人悲伤的字句,诸如:“假日加班准备的材料,竟然被批得一文不值,让人身心俱疲。”“除了想睡觉,我已经失去任何渴望了。”“人生是为了活着才工作,还是为了工作才活着,我已经分不清了。”

即使是公司真的令人讨厌,但是身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大公司里,有多少人真的能拥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洒脱呢?我们经常调侃的一句歌词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其实,虽然我们调侃我们的生活只剩下了苟且,但是我们向往的还是诗和远方,不是吗?

也许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工作,但是,工作再忙,也要给自己的心留下一块地方,用来休息,用来追求诗和远方,用来追求一些精神层面的美好,比如风,比如美学。

这个问题可以再说深一点儿,当巴黎T台的音乐节奏曼妙在大腿中,都在看当下,谁又在乎背后风呢?在商业世界中,熙熙攘攘,都在为灵魂超度奔忙,何谈美学?无论是建筑还是色彩,无论是校园还是医院,无论是服饰还是形象,无论是餐饮还是食品。选择大于努力的年代,为何人都在迷茫,行为上外在的美都离我们远去,这也是现代人普遍感觉累的原因。如果没有了审美,只有物质上的奔波,岂能不累?所以,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现在很美,那么请尽量留住你的美;如果你曾经很美,那么请努力找回你的美;如果你从来没有美过,那么请试着唤醒和挖掘你的美。

人活在世上,确实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想一下,正因为有困难,人才会进步,正如人思考多了脑子才会灵。换一个角度看,快乐很简单,困难也不过如此,是问题就有答案,是困难就一定有解决的方法。每个人活着都这么难,但仍然要活下去。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毕竟还有明天。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

人这一辈子,没有永久的安逸和幸福,想轻松,就得放下一些事。想快乐,就要忘记一些人。累了,痛了,苦了,都是人生常态。经历了,不是坏事。感受了,未必不好。小的时候,家长都会这么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然后就会有一个好人生。可到了社会上,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众多上班族的共鸣是这样的:早出晚归,赶着挤地铁、公交;加班,无时无刻不在修改文案,还要强行干许多本来不是自己的工作,这根本就是自己的日常啊。记得《奇葩说》里有一期的辩题为“生活被工作填满,辞职吗?”蔡康永说了一句话:“生活不要被工作填满,我觉得是对的,可是生活该被什么填满呢?生活之所以填不满,才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做人,都不容易。累就累吧,能换来收获;痛就痛吧,能变得坚强;苦就苦吧,能学会独立。把这些当成历练,你就不会心生抱怨。累吗?累就对了,因为活着。痛吗?痛就对了,因为有心。苦吗?苦就对了,因为是人。活着不容易,一定要好好爱自己,人生就一次,一定要开心活下去!一定要健康!有人问赫拉克利特身体健康的重要程度,赫拉克利特说:“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无法表露,文化就无法施展,力量就无法战斗,知识就无法利用。”生命因健康而快乐,因疾病而枯萎。有了健康,才有一切。

生活没有过不了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累,从生开始,到老,直到病死结束。这是人生的意义吗?不,我们不能这么活着。可,这就是人生呀。人类社会就是这样,谁也逃不出。

你看《县委大院》里面,李来有、李保平、三宝等,他们的工作容易吗?不容易!

一听到有村民上访,就风风火火、“手忙嘴乱”,忙着“灭火”。

有人经常感叹,求人办事太难了,太累了。你看《县委大院》里面,艾鲜枝严肃批评了一些同志在工作中的态度和原则之后,她一怒之下,说了这么一句:“求人不丢人,求不到人才丢人。”

说这句台词的时候,艾鲜枝的表情很严肃,声音不是咆哮,而是强调。

如今,“求人不丢人,求不到人才丢人”这句话出圈爆火。艾鲜枝为什么发这样的感慨?这是有原因的。求人办事,谁不想在领导面前留个好印象?谁不想了解领导的偏爱呢?艾鲜枝好不容易经同学介绍找到了能给他们县拨款搭线的侯处长,俩人第一次见面,侯处长直接回绝,那冠名堂皇的发言,简直就是教科书。

侯处长的话,浅显地翻译一下就是这个意思:不要找我,按流程提交材料就行。也不要来套我的话,不会的打电话问下面具体办事的人。那么简单的事,不用我教你吧。至于能不能申请上,要看你们县的本事。

这一下子就把艾鲜枝堵得哑口无言,只能握个手,灰溜溜地回去了。

对于侯处长来说,不想接的事,就要学会往上面推,往制度上、流程上推。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县委书记在自己县内办事应该不难吧?不用求人吧?事实上不是这样。我们看剧中的梅晓歌,当上县委书记之后,自己的母亲生病住院了,他跑前跑后照顾、交费、打饭,医生不认识他,他自己的手机没电了,想找人借个充电器用2分钟,对方都不肯。他也难啊。

《县委大院》贴近现实,将故事焦点对准真实可感的个体,从细节琐事处见微知著。梅晓歌找隔壁县县长曹立新为招商拦截讨说法时说:“吃饭吃得太快容易撑。”“你明明知道他在撒谎,但是他真诚的表情和掏心掏肺的语气,让你感觉他说的是真的。”明褒暗讽的话术保住了对方的面子,但同时也悄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然后,再释放出希望加强合作的信号和方案,把竞争关系变成互补的合作关系,从而化解了相邻两县的竞争矛盾。

我们再看,退休在家的周书记(周良顺),表面上,他在家练书法,很悠闲的样子,但县里要搞开发,他的房子也面临被拆迁的命运——尽管他的报建手续等都合法,但为了发展的大局,也要被拆迁。他难道不难、不委屈吗?在剧中,现任县委书记吕青山请退休的周书记喝酒,那一段聊天蛮精彩的:“故人喝老酒,这是要忆旧啊。”周书记作为老干部,怎么会不明白拆迁工作的艰辛和意义。他之所以“为难”拆迁干部,就是要看看吕青山的态度和说法,说白了,就是要个面子,要个尊重。吕青山回忆以前跟随老书记,学到的做人做事的方法……他用老书记的优良作风推动目前的拆迁工作,这个技巧还是蛮精彩的。吕青山为了说服老书记带头主动拆房,在俩人曾经一起吃饭的地方语重心长地劝说:“您的小院是(处理问题)唯一的线头。”又换位思考:“住了十年的小院,每一棵树、每一枝花都是心血。”“假如您是我的父亲,我回家该怎么说?思前想后,还是开门见山。县里的难,您一定能理解。”说完,吕青山又拿老书记曾经做过的工作来对比。

吕青山的潜台词就等于说:老领导,你那个小院,是目前唯一一个阻碍光明县齐头并进发展的因素了。我知道你有上面给你的建筑批文,但你心里也清楚这到底是不是合法合规。我马上就要走了,得罪你也没事了,就不跟你绕弯了。拆迁这事你要是同意,那别人就会说你为百姓、为发展着想,其他人也就都跟着做;你要是不同意,那就是在这倚老卖老,仗着自己以前的职位在这狐假虎威干预我们工作,说白了,就是不想让光明县好。所以,这次你不答应也要答应,不然你就是“千古罪人”。

从换位思考到唤醒老书记内心的家国责任感,推拉之间,吕青山解决了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你看,吕青山,他不难吗?难啊。说是做思想工作,某种程度上也是求人啊。

我们不妨再来听听吕青山和梅曉歌吃饭时的简短对话。

吕青山:你来之前肯定也了解了这边的情况,从富裕县过来,肯定得受点儿委屈。你要醋吗?

梅晓歌:谢谢。

吕青山:好好。上星期卫生局做了个总结,搞了个调查,说咱们这儿心脑血管的病人比较多,主要是因为这饭菜太咸了。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但凡人们口味比较重的地方,相对就比较穷;那些吃得比较清淡的地方,人们日子就好过很多。你来之前,听了光明县不少版本吧?

梅晓歌:省市各厅局处都喜欢去九原县,没人愿意来我们这儿。光明县穷,排名靠后,还老张嘴跟人要,也有不靠谱的传言,说财政快拖不动了。

吕青山:就像踩着一辆独轮车,手里呢还拿着六七个小球,本来工业就不强,前些时候还被省里查了,成了负面典型,停产、整改、财政、税收,反正一个球都不能落到地上。

梅晓歌:拆迁越早能完成,经济就能越早转起来。

吕青山:搞活一盘棋,不容易。刚刚这才是拆迁,还有平坟,看着吧,后面麻烦呀肯定是一个接着一个。

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麻烦和忧虑。生活就是一个麻烦接着一个麻烦。你在面对过程中也会获得快乐,恬淡的人生就是这样酿造的。

“求人不丢人,求不到人才丢人。”这句话说得好啊。梅晓歌,一个县委书记,为光明县奶牛基地申请专项资金一事,冒着大雨,苦等领导几个小时!

郭厅长一行来视察工作。县长艾鲜枝对李保平千叮咛万嘱咐:别把侯处的姓写错了。可他还是把“侯”写成了等候的“候”。梅晓歌只让他准备材料,他却自作聪明地给郭厅长一行人准备了礼品,差点毁了梅晓歌坚持的求真务实形象。

看着郭厅长冷着脸离开,所有人都以为专项补助的事泡汤了。

没承想,最终光明县却以一票之差险胜。至于这最后一票是谁投的,梅晓歌心知肚明,除了“一支笔”郭厅长,谁又有资格投这至关重要的一票呢?

因此,在得知专项补助花落光明县后,梅晓歌与艾鲜枝特意前往省里拜访郭厅长,目的也很简单,一是为了当面感谢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二是向领导表决心。

也是看到郭厅长请梅晓歌与艾鲜枝喝的茶,观众才明白,郭厅长之所以把票投给光明县,实际上有李保平的功劳。

人情社会,别总说老百姓办事难,求人难,领导办事也难,也要求人哪!所以,梅晓歌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同志们,我们要将心比心。”这虽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听上去特别有力量。这句话也透露出梅晓歌做人做事的态度,从不以官自居,而要深切地体会民意。

为什么叫《县委大院》?当然是因为主线、支线都围绕着光明县委展开。男主角梅晓歌作为光明县本地人,小时候学的第一个成语就写在光明县的县志里,叫做“破釜沉舟”。

穆家羊汤馆被乱收费、老崔火锅店因工商局办事效率低而被迫转让,这两件事直接点出了光明县不容乐观的创业环境,从侧面反映出百姓们办事难、干事难的窘迫局面。

在这里面,有糟心的事,也有暖心的情。在一幕幕充满着烟火气和人生百态的平凡日常里,藏着的是既苦又甜的民生。

基层工作中难免有干群矛盾,光明县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藩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冲破的。

每个家庭也有自身存在的矛盾等问题,剧中对于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细致描绘,将他们的辛酸和不易、责任和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身为城关镇党委书记的乔胜利,经常被街坊邻居“怼”,忙得像陀螺一样,天天加班忙拆迁,好不容易回趟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扎了,煮个速冻水饺,结果厨房窗户被砸。饺子还没吃几口,就又接到了工作电话……

换位思考,这事让谁遇上,谁不抱怨、不唉声叹气?可乔胜利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这些。

做基层,太较真了不行。当有人上门来砸玻璃的时候,你是不能穿着西装、系着领带跟他理论的;当有人把大粪扔到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要有把大粪涂到自己脸上,然后再用力扔回去的勇气。

基层治理中的棘手问题太多啦,比如“奶牛厂数据造假”,比如“拆迁钉子户”,比如“工人上访”等。

光明县政府债台高筑,则是梅晓歌新官上任面临的又一大难题,为解决退休医生的工资问题,县领导们只得“拆拆补补”。

基层干部、群众、企业家各有各的诉求,各有各的立场。一句话,大家都不容易。

《县委大院》的第一导演,是曾执导过《闯关东》《琅琊榜》《大江大河》《山海情》等多部经典剧的孔笙。孔笙执导的电视剧的特点是:叙事低调舒缓,极重细节。

《县委大院》一如既往地对细节“死抠”。加不完的班、跑不完的基层……“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细节的真实感是第一道关”。

剧中讨好郭厅长的细节,令人难忘。郭厅长去九原县前,曹立新那叫一个准备充分。除了现种树,就连只待 1.5 小时的酒店都亲自去检查。

环保整改不到位的问题被揪出来后,吕青山要被调岗了。但离开之前,吕青山还想再为光明县尽一份力,搞定“钉子户”周良顺,也就是光明县原县委书记,劝说他搬离自己的小院,不要再阻碍拆迁工作。于是他安排了一顿饭,请周良顺喝酒。这个吃饭的细节,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女干部艾鲜枝,一心扑在事业上,她的身上多少有些“非正常人”特征,造型有些土气,性格果断,做事讲方法,说话非常干脆却也并非不近人情。棚户区改造调度会,艾鲜枝说话利索,三言两语厘清了老百姓的顾虑,提出了学习九原县成功经验的主张。一句“用95%的精力啃下5%的硬骨头”,观众记住了这位雷厉风行的女性。

话说梅晓歌正式到任前,时任县委书记吕青山,在拆迁现场,坐在油坊老板家的板凳上,与老樊夫妇讲理讲法讲规矩。这一回,与他同去的,不仅有主导城关镇拆迁工作的乔胜利,还多了一位新来的领导梅晓歌。在群众工作中,他们抽空开了一个履新会,两位光明县当家人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可见一斑。

“针尖对麦芒”般的激烈矛盾,被追剧网友们生动地称为“开幕雷击”。梅晓歌走马上任第一天,就遇上了从乡里赶来的上访工友;光明县奶牛厂数据造假,财政紧张;随着剧情深入,村里的经济支柱(村办企业)因污染被叫停,征迁工作到了攻坚区,困难重重……林林总总的麻烦接踵而至。摆在梅晓歌和他的班子、同事面前的,是一个干群关系疏离、社会矛盾繁杂、财政捉襟见肘的“烂摊子”。

王骁饰演的镇书记乔胜利,是一个颇有“观众缘”的角色。他天天腋下夹一个软皮包,骑一辆电动车上班。因为干群矛盾,群众扎他的轮胎三次、砸他家的玻璃两次,他无奈自嘲,仍然工作到深夜。透过他繁杂琐碎的日常,我们亦能领悟,像这样的基层干部,坚守在工作岗位,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亦是拼搏奋斗信念的体现。

《县委大院》的真实,在于把摄像机对准的是“人”,而不是“绩”。打工人的辛酸,只有打工人明白,但是无论多么辛酸,都没有丢下与生俱来的志气,都没有舍弃身体里自然而生的恒心。

大院内外,生活百态。从上至下地呈现出一幕幕县委大院真实、琐碎的工作日常的场景。上到对上汇报、邻县之间竞争,下到士农工商的民生民怨,《县委大院》没有回避这些问题,也没有美化这些问题。

通过一个个细节,我们看到,县委大院的干部们是一个个有烦恼、有缺点,但仍在努力着的普通人。即使在《县委大院》的体制内,也会有艰辛的历程,但大家依旧坚持初心,而不是迷失自我。

梅晓歌号召村支书发动村民时不打官腔,而是发自内心地尊重与换位思考。一句“你们和我的父亲一样大,你们这代人,是久经考验不求回报的一代人”,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梅晓歌虽然深谙官场的套话,但是他明白老百姓不喜欢“假大空”的承诺。判断一个基层干部是否可靠、实干,完全可以从他的言辞中看出来,如果一个基层干部满嘴说的不过是一些大词、空词,这说明他其实还是一个思维僵化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愚昧,麻木,自私,狡黠,懦弱,狭隘,冷漠,无知,恐惧,懒惰,虚伪,逆来顺受,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人性之弱点瞬间集中暴露无遗。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乡村振兴。真正的乡村振兴,要先考虑怎么留住人,再考虑怎么吸引人,这样才能真正實现乡村振兴。留住人、吸引人,靠什么?靠的正是梅晓歌这样的实干家,而不是“躺平式干部”。干部干部,干字为先。干部多干实事,群众就能少一些烦恼。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动嘴,绝不动手;能忽悠,绝不实干;能不管就不管,能拖着就拖着;把人往外推、把事往外甩,这样的基层干部怎么能够带领大家实现乡村振兴呢?

还有,剧中常常安排的“饭桌戏”——从梅晓歌上任前的包子铺早餐到县委大院的食堂,从商务宴请到家宴,饭桌上觥筹交错、三言两语之间实现交换信息、表明态度、促成合作,言语间透露出为人处世的哲理与智慧。有网友这样评论:“这台词好接地气”“剧本真实”“好有情商的回答,学到了。”

张新成饰演初进机关的青年干部林志为,这是个“体制内菜鸟”。追完整部剧,我们也见证了他的成长和蜕变。

林志为第一天到县委大院报到,需要找范太平主任。因为县委大院的人都在忙着接待新来的县长,没有时间管他,所以他只能在办公室里干等着。

小曾来给县委大院送水,所有人都忙着,都没空,便让林志为带路,而林志为比小曾还不熟悉县委大院的情况,只能在后面跟着小曾。

林志为的老同学袁浩,在县长到了之后,才有空去见林志为,然后便跟林志为聊一些县委大院的事情,让他以后处事有个分寸。袁浩与林志为之间的沟通交流,既有职场法则的传承,又蕴含幽默喜剧的味道。

作为刚来机关的新员工,林志为和其他人一样,会犯很多职场新人都会犯的错误,这一点特别真实,也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很多观众都能在林志为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情商低的人,运气往往也差。20世纪90年代后期,笔者也曾经在省卫生系统的一个下属机关上过几年班,自我评价情商不高,所以后来干脆转到别的系统了。笔者不太擅长人际关系,于是去做了技术性的工作。在机关里待过,所以深知:说话是一门艺术。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又言:“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笔者还是喜欢跟自己谈话,不是说自言自语,而是指自我的沉思默想。余光中说,发现自己内心的真相,需要性格的力量。唯勇者始敢单独面对自己;唯智者才能与自己为伴。所以,卡莱尔说:“语言属于时间,静默属于永恒。”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人人都会,但都说好了,都说对了,都说到点子上了,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说话只要声音低沉一点儿,你的声音就会有磁性;说话只要一慢下来,你就会有气质;你敢停顿,就能显示出你的权威。

说话要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这些都不算难,难的是“言之有度”。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说话也是如此,要针对不同情况而把握不同的“度”,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和情绪好坏信口开河。把握好说话的“度”,说话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就没有把握好“度”。

“那天我被局长叫去谈话。一进局长办公室,局长笑着对我说:‘小裴,你来局里年数不短了,换个地方怎么样?‘换地方?我脑子顿时短路,没明白局长的意思,难道局长想……局长沉吟片刻,慢慢地说:‘财务处处长年龄大,明年要退休,通过这些年对你的观察,觉得你还不错,决定调你去财务处。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咚咚直跳。为了不辜负局长对我的信任,我决定到财务处后好好地干。没想到老处长对我的到来似乎不太欢迎,他交代我一部分工作后就不管了。初来乍到,我人生地不熟,满怀着一腔抱负,却不知从何下手。为了尽快熟悉新工作,我只好向老处长请教。一天,我又向老处长请教问题,话还没说完呢,老处长就不耐烦了:‘别问了,说了你也不明白。晚上与老李喝酒,老李说:‘你的到来让老处长有了危机感,他心里已经不好受了,你又那么急着想了解一切,你这不是急着赶他走吗?”[4]

“你是不是觉得完成本职工作就可以了,但是总会被别人拿去讨好上级。”这是女同事对新人林志为说的话。本来,数据报表是林志为熬夜加班做的,却被另一个同事拿去邀功。这句话真的很扎心,现实中的职场,真的有那么一些不怀好意的人。

《县委大院》一共24集,并不长的体量却讲述了不少故事,同样也刻画了许许多多有血有肉的面孔。

林志为入职第一天时的状态,以及被前辈传授的职场规则,是不是让你想起自己“第一天上班的样子”。

可以说,光明县的故事,狠狠地调动了公考人和体制人的“DNA”。比如,大院里,领导接重要电话时,要主动出去;开会时说“关起门来说话”就要立刻收笔;同事分配的活可能都是“坑”。

“关起门来说话”,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放下一切顾忌,和对方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讲讲肺腑之言。

林志为申请下乡的长岭村,就是三宝主任的“快乐老家”。但在这里,每天不是你家鹅被偷了,就是他家盖房子受影响了,要不然就是山上树被砍了,环保整改的厂子偷偷开工了……总之,大事小情永远不停。任程伟饰演的村主任三宝,就像这长岭村的大家长,负责摆平一切不平事。他软硬兼施、维护村民的模样,像极了观众心中熟悉的那些村主任。

有一回林志为跟着艾鲜枝出去办事,艾鲜枝在前面打着电话,林志为紧随其后,在办公大楼准备乘坐电梯的时候,小林因为帮助别人捡掉落在地上的文件而错过了艾鲜枝乘坐的那一趟电梯。等他走楼梯马不停蹄地赶下楼、回到艾县长身边的时候,艾县长停下了手中的电话,对他说:“下次不要让我等你。”这一个细节设计得很真实,领导忙得要死,还要慢下脚步来等下属跟上来,这其实就已经是十分不符合“职场规矩”的事情,要是遇到脾气火爆一点儿的领导,或者说因为这一次等待错过记录一些什么重要的消息,那都是分分钟有调岗或者被“打入冷宫”的风险。

《县委大院》也让人们看到了残酷的职场和社会生存法则:刚进县政府工作的林志为,不谙职场生存之道,不是在办公室备受冷落,就是热心地帮同事做分外之事却一不留神成了“背锅侠”……

有哭有笑,都是民生。

生活中的我们,大都是普通人,而普通人依靠的就是坚持,拼尽全力才能輕而易举。也许你看到别人的风轻云淡,但那都是他披荆斩棘、努力奋斗的结果。没有什么毫无奋斗的成功,也没有横空出世的黑马,在这个等价交换的过程里,不管多努力都不为过,去接受自己的普通,然后用尽全力变得与众不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流年不负,未来可期。时光清浅,步步安然。心若向阳,行稳致远。随着剧情发展,林志为的淳朴、努力、积极、忍耐,使他逐渐获得了领导的重用,而这也正是许多人从小同志到机关骨干的成长历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自作主张、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说的正是曹立新这类人。

曹立新估计做梦都没想到,优等生九原县会输给垫底的差生光明县。

从剧中可以看出,曹立新对于接待郭厅长做了精心且细致的准备,不仅修剪了路旁的绿植,准备的酒店房间也是连毛巾等都一一检查了。

只不过,他并不是输在了细心上,而是输在了方向上。

如果把申请专项补助款当成一道题,全省几十个县都是答题的考生,那么曹立新的问题则在于解题思路错误。解题思路不对,自然解不出正确答案,而答案不对,卷面再工整、字迹再漂亮也没用。

也就是说,曹立新的劲儿全使在了卷面上,光顾着漂亮了,却忘了答案正确才是关键。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回顾一下郭厅长一行人考察九原县的整个过程,就明白了。

郭厅长一行人到达九原县后,曹立新安排的第一件事是探望郭厅长妻子的亲人。这是曹立新犯的第一个错误:自作主张,主次颠倒。

诚然,郭厅长之所以去九原县考察,确实有人情因素在。郭厅长爱人的外婆是九原县人,而在考察前不久,郭厅长爱人的舅舅去世时,曹立新还以个人名义送了花圈。

这个人情要还,加之从未去过九原县考察,所以郭厅长还是去了。

但请注意,有人情因素在,并不意味着考察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情,也不意味着考察的结果受人情左右。暂且不说郭厅长人品本就正直,用侯处长的话说,全省几十个县都在盯着这笔资金,谁也不敢不公平。

而曹立新明显没有充分理解这一点,他以为只要接待好郭厅长,一切就都水到渠成了。也因此,为了用人情项加分,他才特意将考察的第一站放在了安排郭厅长会见亲友上。

郭厅长浮沉官场几十年,自然明白曹立新的用意,只不过他并不想领这个情,所以他才会对亲戚说:“花花说,让我到家里去看您和老姨父,我没想到曹县长把你给接到这里来了。”

这句话看似是说给亲戚听的,实则是在怪曹立新自作主张。

郭厅长本是想趁着考察工作结束后或是午休的间隙,以私人身份去替妻子看望亲戚,所以才会说原本要去“家里”。

可曹立新却直接把郭厅长探亲的私事,变成了考察工作的一部分,且还安排在考察项目之前,这等于在告诉所有人:郭厅长是个公私不分,借着工作的名头,来办私事的人。

后半句“我没想到……”就已经说明了,这种探亲方式不是他的本意,且他很不满。

毕竟项目都没看呢,就把亲戚拉来攒人情分,这种自作主张、主次颠倒的安排对于务实的郭厅长来说,只会是减分项。

况且,我们可以嘗试着站在郭厅长的视角想一下当时的情景:我和我爱人的老姨坐在中间,身边围着我并不熟悉的乡亲们,还有当地的领导以及下属,一群人全都眼巴巴地看着我跟亲戚唠家常,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也是因为不满,郭厅长才拒绝了曹立新提前安排的午饭,执意留下来吃打卤面。他想借此提醒曹立新,有些安排不要失了分寸,也不要自作聪明。这让我想起在一次会议上,企业家刘强东说的几句话:“你不要跟我扯那些乱七八糟的,你们这些管理层不要跟我说那么多花的、新理念的、新词,别跟我说这些,你们要回归常识,回归到商业本质的五个要素(产品,价格,服务,成本,效率)。”

一个人,聪明一点儿可以,但不要自作聪明!这就好像一个人,糊涂一点儿可以,但不要装傻充愣!

人生如尺,别失了分寸;感情如面,别越了界限。人与人之间,不可以走得太近,太近了就会有伤害,感情就会不完美;也不可走得太远,太远感情就淡了。要知道,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给彼此空间和距离,相处起来才会觉得舒服、自在。感情,浓淡相宜才是最好;距离,远近相安才是最美,人与人之间适当地要保持空间和距离。感情要淡淡地交往,距离要有适当的空间,情与情有客气的余地,心与心有亲密的感知,不远不近,一直保持细水长流的状态。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走得越近,不是灾难,就是矛盾,保持一点儿距离,就会少点儿纠葛,少点儿心思。

在生活中,真正聪明的人,就会很好地把握住一个度,这个度就是距离和规矩,不该管的事情不管,不该帮的忙不帮,不让别人受到伤害,也让人相处起来舒服。

曹立新,他显然没有把握好度。生活中,有些人,把握不住彼此之间的尺度,喜欢插手别人的生活,说好听一点儿,就是热心肠,说得不好听,就是拎不清自己的身份。

真正聪明的人,做事情的时候,都会思虑周全,把握好尺度,守好规矩。

之后,郭厅长在曹立新的介绍下,参观了整个农业示范村,看着眼前干净整齐、欣欣向荣的村子,郭厅长感慨道:“绿水青山,九原县的农业示范村,值得表扬。”

这句话确实是夸奖。虽说曹立新为人过于滑了,但也是抓经济抓建设的一把好手。

只不过表扬有时并不一定是好事,至少在争取专项资金这件事上是这样。

剧中,郭厅长曾对梅晓歌解释为什么专项资金会给光明县:“我们要的是共同进步,不能一两个县红旗飘飘,其他的县还两脚沾着泥。”

九原县财大气粗,农业示范园又做得很好。一切都“很好”就意味着没有需求,也不需要帮助。而专项资金补助的重点是帮助,目的是雪中送炭,是给那些有发展空间但资金上有困难的项目,而不是为了锦上添花。

郭厅长的这层考虑,被曹立新忽视了,这也是他犯的第二个错误:全程只讲优点,只注重表面好看,却忽略了表达项目的真实需求与痛点。

参观完示范园,郭厅长一行人准备离开之前,曹立新极力挽留郭厅长去县里休息一下。在第一次提议被拒绝之后,曹立新继续劝说:“您去休息一下吧。再说了,您看,再有18分钟男足预选赛就开始了,好歹您也看个上半场再走啊。”

这是曹立新犯的第三个错误:公私不分,当众谈论领导喜好。

曹立新特意强调球赛,是想表达对郭厅长的重视,所以特意了解了领导的喜好。可问题是,郭厅长来九原县的最主要目的是考察,是以省农业厅厅长的工作身份来考察的。

暂且不说,郭厅长不想将私情掺杂到工作中,单说来考察的大概有十几个人,包括侯处长。而且从下车起,就有录像跟拍。在这种情况下,曹立新当众以他的个人喜好作为挽留的借口,一味地谈私交,太不合时宜,也是因为担心曹立新再说出什么不符合场合的话,他才特意将曹立新拉到一边说:“要去趟市里,上面临时安排的任务。我爱人的舅舅去世,你还以个人名义送了花圈,太费心了。我爱人,特意让我转达对立新县长的谢意。”

郭厅长的这段话是在传达两个意思:一是,我是带着任务来工作的,来考察的,不是来看球赛的。二是,你照顾我爱人亲戚的好意,我知道,我爱人也让我转达谢意了,不过谢归谢,这是我爱人的私事,与公事和专项资金无关。

郭厅长自然知道,所谓的照顾,完全是冲着他的位置。所以他才会以他爱人的名义对曹立新转达谢意,为的就是撇开此事与考察的关系。

老一辈常说,人要“正心正念”,这听上去是一个大词,不过在今天,却是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官员们的初心和起点。曹立新整的全是一些面子功夫,郭厅长这样的领导,阅人无数,他那点儿小聪明,岂能看不出来?

不得不说,曹立新小看了郭厅长的格局,也低估了郭厅长刚正不阿的人品。他以为将人安排得明明白白,再加上人情加分项,一定能拿下专项补助,所以才把所有的劲儿都使在了项目以外的事情上,只顾一味地讨好。

可在郭厅长心中,专项补助给谁,不看情,不看关系,只看谁的项目有发展,有需求,且能让补助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与意义。

光明县为了留着郭厅长,也真是“费心”,有人竟然故意扎领导的车胎,只为把握修车的时间,让郭厅长看看奶牛基地项目。

郭厅长想到了光明县困难,但没想到困难到了如此“寒酸”的地步。通往奶牛基地的路,是用石子铺平的,想要参观,还要踩着泥过去;门口的牌子旧得不成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废弃工厂呢。基地内部的铁栏,都是锈迹斑斑的……

要知道,这可是县委书记口中县里支持、乡里倾力打造的项目,这让郭厅长内心动容。当然,“寒酸”算不上是优点,真正打动郭厅长的是梅晓歌的实事求是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无论是关于基地的数据,还是项目的宣传册与资料,或者是整个参观过程,梅晓歌把重点与心思全放在了介绍项目上,没有虚头巴脑的那一套,不隐瞒,不美化,对关于项目的数据也倒背如流。

从车胎被扎,郭厅长执意走过去,而没有选择坐小车,就能看出郭厅长的为人,不摆架子,不喜欢奉承,务实不务虚。

也因此,对于梅晓歌实事求是的态度,郭厅长很满意。“脱掉西装,学会光着膀子说话,不惜脏了自己的手,把大粪捡起来,扔出去”,这样的“脏活”,梅晓歌可以做到,曹立新可以做到吗?做不到。冲锋陷阵,几陷泥潭,曹立新就不是这样的实干家。梅晓歌是!他愿意或者敢于冲到一线。赤膊叫阵乃至挺戟冲锋的事情,曹立新真的做不到。

所以,到达奶牛基地,听完梅晓歌有问必答的汇报后,郭厅长的表情明显松弛多了,而不像刚下车时那样紧绷了。

那句“吃一堑长一智,‘假数字的错,肯定是不能再犯了嘛”,是敲打,也是认可。敲打梅晓歌千万不要步“假数据”的后尘,“假数据”是他最在意与担忧的事,用“肯定不能再犯”来表达对梅晓歌汇报的数字的认可。

有时候,敲打是一种变相的鼓励。当领导已经懒得说你的时候,不是你做得够好,而是觉得你无药可救,不值得说了。

到这里,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随后还是发生了“变故”。

当郭厅长准备进一步了解奶牛基地的数据与情况时,一旁李保平的话坏了事:“详细资料都已经准备好了,放在领导车上了,还有小礼品。”

提到小礼品的时候,梅晓歌的表情明显慌了。慌什么?从郭厅长下车开始的一系列表现,梅晓歌已经明白郭厅长不是一个喜欢阿谀奉承的人,送礼品这种事,郭厅长大概率会反感,而这也不符合他的行事风格,所以他慌了。可是,李保平的话,郭厅长明显也听到了,此时他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他自然可以当着郭厅长的面,让李保平将礼物拿走,可这样一来,反而容易被误认为是作秀。也因此,他看着李保平,抿了抿嘴却没说什么,然后迅速转头观察郭厅长的脸色。

一旁的郭厅长在听到“小礼品”三个字的时候就已经变了脸,在梅晓歌转头想要说点什么补救的时候,郭厅长低下头看了表,然后叫了侯处长转身往外走。

梅晓歌自然意识到了郭厅长情绪的变化,他略带不满地瞥了一眼李保平,跟上郭厅长的步伐继续汇报计划,可郭厅长却直接无视了他的话。

走到基地门口,梅晓歌再次硬着头皮提出耽误五分钟,去参观奶牛交易市场,郭厅长则说道:“你这是让你们林市长等我啊。”

这句话虽然是笑着说的,但潜台词却是责怪:你不需要解释了,我也没工夫听你解释,再說下去就不懂事了,你的事是事,我的事就不是事吗?

之后便是礼品被拿下车,郭厅长寒着脸离开的情节。

郭厅长的不满很好理解。一方面,他本就是一个不喜欢搞虚头巴脑那一套的人,对送礼讨好这类事十分反感,这一点从他没选择曹立新就能看出;另一方面,他刚认可梅晓歌实事求是的态度,却发生了送礼打脸的这一幕,他自然会不悦。

梅晓歌明白郭厅长不满的原因,为了解释,也为了补救,他与徐泳涛追到了市里,在郭厅长开会的酒店外等待见面的机会。

这里有个小细节:郭厅长看见门外的梅晓歌时,前一秒他刚从卫生间出来,下一秒他便看见了冒着大雨追过来、仅穿一件单衣等候在外的梅晓歌。

那时他被梅晓歌的坚持与执着打动了,也相信了送礼一事不是梅晓歌的想法,否则梅晓歌根本不会“有脸”追来。

也因此,他才会特意看了一下表,发现真的没有时间之后,让王主任留下梅晓歌手中的材料。

在梅晓歌与艾鲜枝基本放弃了专项资金补助的时候,却意外地接到了专项资金补助批给了光明县的电话。

俩人马不停蹄地赶往省农业厅,面对俩人的感谢,郭厅长说:“不用谢我,这是投票的结果。”

郭厅长是想告诉他们,能得到专项资金的支持,与他的个人感情和个人喜恶无关,是公事公办、公平公开的结果。

梅晓歌与艾鲜枝自然听出了话里的意思,所以艾鲜枝才会说:“那也得谢谢您,给我们入围的机会呀。”

之前吕青山曾说过,拆迁就像做数学题,不怕做错了,就怕不给做题的机会。同理,郭厅长确实给了光明县做题的机会。

不过,郭厅长并不准备揽功,他要的不是感激,而是结果,所以他才会说:“一个市十几个县区,我们要的是共同进步,不能一两个县红旗飘飘,其他的县还两脚沾着泥。对吧。”

在梅晓歌与艾鲜枝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之后,他继续说道:“你们的申请材料实事求是。说实话,优质的项目很多,但我们更看重的是操作的人。事在人为,我也看到你们工作中的努力,你们的努力不要是为了短期政绩,项目不但要落地,更要落实,希望你们不要辜负这一次的专项资金。”

郭厅长这段话表达了三个意思:第一,肯定了梅晓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希望他们能继续保持;第二,提醒梅晓歌与艾鲜枝,不要只看短期的收获,要把目光放长远,这样才能走得更稳,更实;第三,这次我选择相信你们,你们千万不能打了我的脸。

在梅晓歌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不会辜负领导信任之后,郭厅长后面的话,就十分值得玩味了。他笑着让他们喝茶,然后随口问道:“能喝得出这是哪儿的茶吗?”

《县委大院》最初备案时有30集,但跟观众见面时却只有24集,被删去了五分之一的体量,这或许是《县委大院》中各种问题“来得快,解决得也快”的原因之一。比如,很多观众认为剧中干部塑造得过于完美,反倒把一些老百姓变成了反派、对立面。而剧中身为县委书记的梅晓歌向群众鞠躬,县里的一把手、二把手相约某馆子吃面条,县级领导频繁与普通老百姓面对面交心,多少让那些只在电视新闻里、报纸新闻里见过县委书记的普通人感到一些“距离感”。

《县委大院》是不是完美无缺?当然不是。杨绛说得好,“事若求全何所乐”。确有网友批评《县委大院》,“从县长到乡长到村长全都爱民如子心怀苍生,反而老百姓个个愚昧无知、胡搅蛮缠。”

是不是有“治理刁民”的感觉?事实上,不是这样。《县委大院》开播几集后,观众热议最多的就是主创“敢写敢拍,不回避现实问题”。“钉子户”老邱假装喝农药,鼓动其他拆迁户一起不签字;工厂因为整改不合格停产,被影响生计的工人在梅县长上任当天上访……这些都被观众称为“相当真实”。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环保已经超越经济,成为新州市的第一政治任务了。

原本狠抓经济建设的马市长不合时宜,于是被“边缘”了。

在第二十一集中,经济和环保二选一,到底要哪个,梅晓歌和曹立新有不同的见解。曹立新选择了经济,而梅晓歌选择了环保。曹立新无法说服梅晓歌,说了一句让梅晓歌难过的话,“我听说,市委谷书记要调走了。”

言外之意,梅晓歌,你已经没有靠山了,你还要坚持搞环保吗?

突然接到环保局要来抽查的通知,光明县突击整改,像极了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

乔胜利凭借对老邱多年的了解,他感觉到了暴风雨前的宁静是不正常的。

于是环保局派人来的当天,乔胜利就连吃早饭也要贴身跟随老邱,怕他惹是生非。果然不出所料,环保局派人来,是因为老邱的电话举报。

乔胜利和老邱在棋盘上,演绎了一场精彩故事。

老邱:给你当头一棒。

乔胜利:这么多年,你上访那些事和方法我还不清楚,早看透了,敢不敢耍点新花样?

老邱:没问题啊!新花样上访,这就来了。

乔胜利:哎哟,新战术。没见过啊!

老邱:那是,姜还是老的辣,我的招还多着呢,都被你知道了还怎么混。

此时,环保局那边开始声东击西,明查暗访一起来,打光明县一个措手不及。这就像此时老邱和乔胜利的这盘棋,看似老邱已经要兵败,但实际暗藏玄机。

而乔胜利这番话的意思是:我們这突击整改也不是白做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你想要出去闹出什么幺蛾子,休想。从我当上这个镇党委书记开始,你就是我的重点工作对象,你去哪儿、干什么,我都要第一时间知道。这么多年防着你胡来,怎么说也不能输给你。

老邱:你比他们踏实肯干,我也甩不掉你,也懒得瞒你。

乔胜利:那是,你是我的重点服务对象。

老邱:你连早饭都不吃,就来看着我,这没必要。以后你还是干好自己的工作,别想着拦我上访。再说,你拦得了今天和明天,你知道我昨天和前天干什么了?环保局就是我一个电话叫来的,就是要让你们措手不及。

乔胜利:老邱,你不能这样。很多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光明县的问题也不是你一个电话就能立马改好的。而且,现在我们已经在踏踏实实地整改了,总要给我们一些时间。再说,你这样一搞,本来我们打算靠县里拨款救济来完成改造,现在全泡汤了。还有,厂子关了不开工,工人就没工作,也就没收入,他们怎么生活?你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一下其他人。

老邱:其他人?你别说得这么冠冕堂皇,要是一个污染工厂就在你家旁边,害得你天天吸着毒空气、喝着毒水,你是不是也会打这个电话?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行了,什么也别说了,环保局的人已经来了,也查出了问题,你们等着被批评通报吧!

每逢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乔胜利是真的不容易,他和老邱看似是在棋盘上下棋,实则背后有更大一盘棋,每一句话都是话里有话。

“道理越辩越明”,这句话有时候也是偏颇的,绝大部分的道理都是属于圈层的,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有的人就是不认同,也有的人就是装睡不醒。

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一个贵州的朋友说:昨天挖的车前草和蒲公英,煮了喝完后,今天早上都早起上厕所。贵州人普遍爱吃辣,容易便秘,几根草就能解决。而且,车前草和蒲公英,还可以治疗甲状腺乳腺结节,当然脾胃虚寒的人不太适合。大家看,这话本来是在说中医,但又何尝不是在说老邱和乔胜利。这就叫高语境文化。

我们活在一个高语境文化的国家,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理解高语境表达,于是我们的语文教育特别注重阅读理解,训练孩子要懂得微言大义,明白弦外之音。

简单讲,一个人的爱好往往隐藏着他的经历。

《县委大院》跳出了人物“高大上”的窠臼,自成一派,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面貌,不愧为献礼作品。

不曾有惊天动地的大场面,不曾有惊险离奇的强情节,却有着波澜起伏的无数“小人物”的平凡人生,《县委大院》就是这样以生活流叙事,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小城中基层干部的职场故事和群众的日常生活。

感动,源自他们的平凡,也源自他们的真实。

万茜在《县委大院》里演的是乔麦,和梅晓歌是夫妻关系,因为两地分居,隔得

猜你喜欢

厅长大院青山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刘志杰接受采访时说 汲取奋进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青山揽胜
“幸福大院”可以有
人物志
人物志
达夏甫:新疆畜牧厅老厅长(1950—1960年)
“文革”后的孙犁与“大院”中的《芸斋小说》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