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区桃黑星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技术
2023-04-03车升国杨世绵张广岭李新艳
车升国,杨世绵,张广岭,李新艳
(1 山东省菏泽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274000)(2 曹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桃黑星病又称桃疮痂病、黑点病、黑斑病,是桃树种植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分布广泛、发生普遍。黄河滩区夏季高温多雨,非常利于桃黑星病病菌的传播、侵染,加之当地桃树栽培以一家一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主,规模小、果园细碎化,很难实现标准化的统一防治,果农常常盲目用药,造成病害连年发生且呈逐年加重趋势。黄河滩区桃黑星病平均发病率一般为10%~20%,严重的可超50%,常造成叶片穿孔脱落、果实外观变差、品质降低,给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黄河滩区立地条件和实践经验,详细分析了桃黑星病的发病规律、症状特征和防治技术,以期能为黄河滩区和相似气候特征的桃树种植区科学有效防控桃黑星病提供技术指导。
1 症状诊断
桃黑星病主要为害果实,也侵染叶片、枝梢和果柄。
果实染病多发生于果实肩部(图1)。一般从幼果期开始显症,发病初期果实表面产生圆形、绿色或暗绿色小斑点,后期病斑逐渐扩展、色泽逐渐加深,至果实成熟期病斑直径可扩大为2~3毫米,呈暗紫色或黑色、略凹陷。严重时,病斑密集、聚合重叠,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病菌侵染仅限于果实浅层组织,极少侵入果肉。病斑组织木栓化停止生长,而果肉可继续生长,随着果实膨大果实表面常发生龟裂现象,呈疮痂状,手摸表层有粗糙感。桃黑星病造成的一般裂果深度较浅,不易引起烂果(图2)。
图1 桃黑星病多发生于果实肩部
图2 桃黑星病造成的一般裂果
叶片受害,初期叶背出现不规则形的病斑,颜色与健康部分相近,呈暗绿色,后病斑逐渐扩展至叶片正面,病斑色泽加深至黑褐色或紫红色,最后病斑部位易干枯脱落形成穿孔,严重时病斑密集、失绿,引起落叶。新梢受害,常发生在幼梢,初期表面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呈浅褐色,边缘紫褐色;后期随着幼梢成熟老化,病斑色泽变为紫色或黑褐色,病部稍隆起,常产生流胶现象。第2年病斑变灰,表面产生密集的黑色绒点状的分生孢子丛。病、健组织分界明显,病斑也仅限于表层组织。果柄染病,干枯变褐常导致果实早期脱落。
2 发病规律
桃黑星病病原菌为嗜果枝孢菌,属半知菌亚门黑星孢属真菌。病原菌生长发育温度2~32℃,最适温度24~25℃,分生孢子萌发温度10~32℃,但以27℃最佳。桃黑星病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组织或芽的鳞片中越冬。翌年春季4—5月环境条件适宜时,潜伏的病原菌开始繁殖溢出,借风雨以分生孢子形式传播,通过分生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直接穿透表皮角质层侵入宿主,完成初侵染。桃黑星病病原菌潜育期较长,从侵染到发病,叶片、枝梢一般为25~45天,果实一般为40~80天。黄河滩区桃黑星病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显现症状,7—8月发病最为严重。
桃黑星病发生轻重受诸多因素影响,如降水、温度、品种、土壤、栽培管理措施等。降水量是影响桃黑星病发生和流行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特别是晚春、初夏和果实成熟期降雨情况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上一年夏季和早秋的降雨情况也关系到第2年桃黑星病的发生流行,降雨多则发病重,降雨少则发病轻。多雨或潮湿天气非常利于病菌分生孢子的传播。发病果实会产生分生孢子再次侵染健康果实,由于桃黑星病病菌潜育期长,晚熟桃发生再侵染概率增加,因此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发病更为严重。果园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畅、栽植过密、枝叶旺盛、郁闭严重、通风透光差、管理粗放、施肥不当等造成桃树树势衰弱,也会增加桃黑星病的发生率。
3 防治措施
桃黑星病潜伏期长,病斑小,易被忽视,而显症时难治愈,危害大,造成商品果率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要改变“见病才治病”的传统习惯,严格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黄河滩区桃黑星病的发病规律、流行特点、传播途径等,制定农业预防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
3.1 农业预防
通过优选品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农业栽培技术措施,培育健康的果园生态环境,增强树势,提高桃树抵御病害的能力,同时降低病原菌侵染基数,抑制病原菌的繁殖生长,阻断病菌的传播途径,降低病菌侵染几率和危害程度。
农业预防的首要一环即是选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黄河滩区可选用鲁油3号、锦春等早熟桃品种。依据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和桃树生育期养分需求规律,做到适时、适肥、适量、适法施肥。盛果期果园一般需要每年施基肥和追肥3~5次。基肥肥料种类以腐熟畜禽粪便、豆饼、土杂肥等有机肥为主。因黄河滩区土壤多呈碱性或弱碱性,土壤钙、铁等中微量元素养分生物有效性低,可添加中微量元素肥料,以提高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每年追肥3~5次,肥料类型以养分含量高、吸收快的速效性化肥为主,合理配施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改善果树树体营养,培育健康植株。桃园要科学规划排灌系统,开挖沟槽,实现雨天能及时排水、无积水。根据桃树需水特点科学灌溉,满足不同生育期桃树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有条件的果园可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避免果园短时间大量灌溉或果园湿度持续过高,实现抑制病菌生存繁殖的目的。重视桃树冬季修剪和生长期修剪,疏除旺长枝、徒长枝、过密枝、背上枝等,打开光路,保持果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病菌滋生。及时彻底清除病枝、病果、落叶等带病组织,以控制病原菌基数。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桃树病残体,减少越冬初侵染源,降低病害发生程度;生长季节勤观察,及时剪除染病的枝梢、叶片和果实等,带离果园集中销毁掩埋,以降低果园的菌源量。针对病害严重的桃园,建议采用果实套袋技术,可有效降低桃黑星病对果实造成的危害。
3.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仍然是桃树栽培管理过程中最为有效控制桃黑星病发生和流行的防控措施。防治效果的关键在选择有效的化学药剂和适宜的喷药时间。优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桃树休眠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1~2次,秋季桃树落叶修剪后喷1次,翌年早春桃芽鳞片松动前再喷1次,树体和地表均匀喷药,可有效抑制并铲除残存的越冬病原菌,有效控制初侵染源。
桃树谢花后15~20天(幼桃脱萼)开始喷杀菌剂,每隔2周喷1次,直到采收前40天结束,套袋桃树可以减少喷药频率。同时,根据天气状况和病情发展调整喷药计划,特别是雨后要及时补喷杀菌剂。对于早熟品种,果实采收后仍需要继续喷药,以保护叶片和枝梢,减少翌年的越冬菌源,但喷药间隔期可适当拉长。药剂可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2000~3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以及相关药剂的复配农药,如60%甲硫·异菌脲可湿性粉剂、25%咪鲜·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等。化学防治虽有效方便,但化学药剂的频繁使用面临着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降低的问题,因此农药要交替使用,以增强防治效果,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