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校“区块链”式数字音乐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2023-04-02

大众文艺 2023年5期
关键词:区块链资源库区块

李 烁 卢 婧

(1.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2.吉林艺术学院附中,吉林长春 130000)

以音乐专业的学习和教学视域来看,要想解决其数字化教学的问题,那么首先要厘清两个基本认知:1.音乐教学资源为什么要实现数字化;2.音乐类哪些资源目前可以实现数字化。首先,音乐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实现数字化即实现了其资源的运用模式和普适理念与其他类学科在规划和教学手段上的统一,即可完成其统一的教学手段、模式的借鉴与融合,对于学科的横向交叉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以及拓域的种种可能;可以更为具象的聚焦学习体系的构建以及学习视野的开阔,即学习的便捷性和交互性,形成了“资源体系化——学习便捷化——学习个性化”的良性学习规律的凸显。其次,就目前来讲,音乐学习资源可以实现的数字化主要有乐谱、图书、资讯、声音、影像资料等等,而这些资源的数字化使用目前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1.需要了才去找资源;2.大量的资源无用收藏;3.模式简单的线上导赏。所以其线上学习模式也呈现出了结构单一、手段匮乏、效果一般的现实状况。究其原因则是对于音乐教学资源的理解不够深入,从而无法准确定位数字音乐资源,更无法将其资源高效运用到线上教学之中,所以,如何高效地建设数字音乐资源库成了该学科线上教学的重要举措。

一、概念与思辨

(一)“区块链”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特点——“去中心化”

所谓“去中心化”是指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节点与节点之间影响,这种开放式、交互式的现象或结构称为去中心化。

在“去中心化”结构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所以在教学中衍生出每个学生是他能接受知识的中心化,而不是教师教授知识的中心化,即学生个性化知识体系结构。

(二)“区块链”式数字音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理念与背景

“区块链”式数字音乐教学资源库结合了网络区块链技术的运行原理和特点,基于大数据环境并结合当下数字化线上教学的趋势,前瞻线上教学发展前景所进行的适应音乐教学发展,并可为其他学科借鉴的教育信息化学习模式。所谓“区块链”是指一种将不同的数据以区域串进行链接,并且以点对点的方式打破一个中心,从而形成以各个基点为中心的“去中心化”数据链接和传递,这种分布式的账本传递技术以非对称加密形成不可更改的数字合约,其链接轨迹可视化,高效化,成了数字货币应用的革命性技术[1]。

“区块链”式数字音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是形成“教学资源建设”“线上学习模式”“运行机制”三个方面互为支撑的区块链式教学体系。

如图所示:

(三)“区块链”式数字音乐教学资源库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1.自助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式的教学思维指通过将学习资料以共享的方式进行分类,有序的科学化展示,从而构建学习梳理的展示平台。继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料整合,并形成集中辅导、资料填充等方案,引导或者规划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制定教学方案,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该思维的科学性是: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音乐共享资源的展示,学生自发的寻找兴趣点,并不断地强化该知识点,从而建立并拓宽其知识面,逐渐形成知识体系的增量,树立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思维构建。

2.线上规划型学习模式。线上规划型学习模式是指通过线上的学习共享平台,由教师规定学习区域,不具体规划学习内容,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进行学习效果检验,进而针对学生学习盲区、学习薄弱区来进行相应辅导的教学方式。

3.线上引导型学习模式。线上引导型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教学,通过对于学生学习轨迹的检测,在学生的学习板块中提示要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从而更为精准的把握学习方向,避免学习内容不集中,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的教学方式——即个性化知识体系帮扶理念。

二、“区块链”式资源库构建的底层逻辑

(一)“去中心化”、互为可见、不可更改的原则

数字音乐资源库的构建以区块链的底层逻辑为构建原则。区块链的首要底层构建逻辑为“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即不以某一基点为中心,而是以各个基点为自己的中心。故“去中心化”摆脱了“中心化”的牵引框架,从而实现了个体化、个性化的存在原则。资源库的构建正是依照此“去中心化”原则实现尊重学生个性、助推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立、创建自助式学习体系的教学目的。在区块链式资源库的构建中,精准把控学生的学习轨迹,建立自助自主的学习模式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紧密关联,是“区块链”式资源库构建的首要底层原理。

资源库的建立以服务端和客户端为两极,彼此呼应,呈现了“区块链”的第二底层逻辑。在“区块链”原理中,互为可见原则是虚拟交易中的重要策略和特点,以此原则所构建的数字资源库将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信用参照,即学生的学习轨迹与教师的教学策略和目的均透明化。依托“区块链”互为可见原则所实现的教学模式必须通过资源库的服务端和客户端来实现,故“区块链”式资源库的构建在其设计之初要考虑到如何建立互为可见式的两级端口,并要依照互为可见原则实现资源库的双向展示功能,即以“区块链”的互为可见原则实现资源库构建的充分条件之一。

在“区块链”的底层逻辑中,其交易不可更改也是该技术的核心特点,依托此特点所构建的数字资源库将实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如何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是现今的主要难题之一,依照“区块链”“不可更改”的底层逻辑将改善这一难题:通过技术手段和资源库的管理手段,实现学生即时答题、师生即时互动、结课即时考评等有效策略。不可更改原则不能用于资源库的资源编辑,只能用于资源库与教学的过程中,因此基于“区块链”的“不可更改”原则需依照资源库教学运行后随时调整,并要建立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

(二)共享模式、共建模式、解构重组模式

在传统的资源库后台构建中,分区域化构建是常用的构建模式,而这种单一的构建模式在海量的资源运行与呈现中暴露了其操作复杂、资源分类烦琐、存储空间浪费等诸多问题,故资源共享成了资源库建设的必要理念和技术。共享模式实现了同一资源多处调取,也实现了资源的一次录入就能永久编辑的功能,是海量资源编辑和使用的高效手段。在资源库的长期建设中,通过标签的建设将实现同一资源多种标签化的功能,从而节省了资源录入的时间和成本。

共建模式也是“区块链”式资源库构建的长远考量的结果。通过学生自主资源上传,将有效实现资源库的资源集合,同时,教师资源上传也是共建模式的重要手段,通过资源上传,资源库的资源存储将长期增长,所以,共建模式也是“区块链”式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手段[2]。

基于“区块链”式资源构建的共建底层逻辑是结合“去中心化”的技术,即学生和教师在不断充实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完善资源建设,并在其可视化的原则上实现资源的有效参照,进而进一步将其资源存储转化为共建资源,其模式亦作为共享模式自觉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当中。故在资源库的共建共享中,资源的有效性亦将得到有效检验。

同时,通过互为可见的“区块链”原则,资源库的资源展示将通过共建模式实现资源用途的考量,即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去中心化”的自主建设,自主自助形成自身知识体系的解构与重组,亦在资源库的建设中完成资源的“去模块化”,自觉完成资源的调取和使用。其方式主要体现为知识体系随着“去中心化”自主解构,其知识层次和维度随着“去中心化”“共享模式”“互为可见”原则完成资源重组,进而逐步刺激资源建设的数量、层次和维度。从线上教学模式逐步发展的视域下审视区块链资源建设的手段,“去中心化”将完成资源的自主整合;“互为可见”将呈现资源的协同调取;“共建共享模式”将资源的有效运用发展到更为科学的趋势,所以,在基于“区块链”的资源库建设底层逻辑中,上述原理和方式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形成了该模式资源库建设闭环的各个节点。

三、“区块链”式数字音乐教学资源库的环境构建

(一)构建原则与标准

“区块链”式数字音乐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不能单纯依赖于或是依托于虚拟的网络环境,而是要虚拟与显示结合,线上与实体空间结合方为优异。音乐表演类的课程,由于网络延迟和泛音等问题,目前的技术仍无法解决线上课堂的教学弊端,故需要以实体课堂教学为主,以网络教学为辅的原则进行资源库的构建。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调研得出,大部分艺术类高校的线上课程建设以理论、赏析类课程为主,并逐渐暴露出线上可以解决该类课程的偏颇理解。诚然,理论、赏析类的课程以讲授、音视频辅助为主,但是难以解决学生参与度、有效度的教学监测和检验。比如在听课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在音乐视听、知识问答过程中,听音识曲和网络搜索等都会影响到教学检验的质量,所以实体的教学空间仍然是必要的教学条件。

所以在资源库的设施搭建中,必须要考虑到线上线下混合的实现状况,其参考如下:各个音乐专业必须配备实体教学环境,其中包括至少容纳50人以上的自主学习区,配备电脑、专业耳机以及管理人员,在“去中心化”的教学运行中该环节必不可少;专业的资源分类必须依照学科建设的方向和标准进行,音乐类资源库建设还要考量到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培养目标;数据库的搭建必须要进行资源的精准定位和专业化分类,其资源存储必须在10TB以上才能基本达到资源库建设标准,其中各项分类化的资源应基本满足教学纵向和横向使用;必须要建立健全资源审核机制、资源管理机制、资源库运行机制等;同时,网端必须要建立Web平台和App平台,便于师生使用等。

(二)硬件环境的搭建

在资源库的硬件环境建设中,实体空间包括资源库运行和管理区域、学习区域。资源库的运行和管理区域应独立设置,如能通过横向科研项目进行校企合作最优,次之以校本建设的资源管理中心为主,例如数字音乐资源共享中心、图书馆等。其硬件设施包括搭载音频比特率为128KB、视频分辨率为1080以上的听视硬件,网络端口为100MB以上的带宽条件。塔式网络拓扑链接主服务器、备用服务器以及编辑服务器共计3台,其资源存储的应在10TB以上等等[3]。

实体的学习区是“区块链”式数字音乐教学资源库构建的重要一环,亦可称为自助自主学习区。该学习区与资源库相互支撑,结合音乐视听设备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考试,其建设标准应在100平方米以上,并拥有指纹录入系统和身份证识别系统以及监控系统,同时学习电脑应设置网络屏障,以便于学生专心进行自主学习。这里要明确的概念是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动选择学习内容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可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当下的教学改革具有切实有效的作用,对于辅助学科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于公共学习区的集中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关注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体系的相应建设中。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理念的深入领悟;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梳理和建立形成了可实际实践和检测的思辨过程,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并融入自主学习当中。

(三)软件环境的搭建

资源库的软件环境主要有三个方面:1.Web网站展示平台,该平台作为资源库展示前段的主要平台,实现了资源有效分类、学习、教学以及自主使用,是网络化学习的数据基础;2.App手机客户端平台,该平台是Web学习平台的镜像版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线上学习和考试,是实现“区块链”式线上教学的有效工具[4]。3.学习跟踪及学习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学生学习轨迹、学习效果的相应跟踪机制,形成学习跟踪及学习质量监控体系,如,建立学生学习的学习数值系统,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考核机制等。

软件环境的建设以“区块链”式的原理为核心理念,从而铺设出全方位的虚拟环境。在自助自主学习区以Web网站展示平台为基础,从而全面展示资源库的内容与功能;在线上学习中结合App手机客户端平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和能力,对于完善知识体系和完成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跟踪及学习质量监控体系。作为区块链式线上教学的保障,承担着完善、完成该教学模式的重要软件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的有效度具有科学化的监测功能。

所以,“区块链”式线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通过网络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选择和体验,实现了学生学习群体之间的互为可见,实现了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的不可复制性,既遵照了线上教学的实际性质又体现了教与学的真实性,故其在教学手段的设计上尤为强调互动性和可选性。比如集体限时答题程序、随机个体答题程序的设计皆是有必要的监测手段。尤其是在音乐学科当中,表演的即时性以及理论的知识储备量和辨识能力都是需要瞬间作出反应的,而线上学习可以实现一问多答,同时显示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效果对比等功能,利用“区块链”式网络传输和软件设施,可完善音乐专业学习的教学策略落地实施。

猜你喜欢

区块链资源库区块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