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角下葡萄酒文化研究图谱分析和启示

2023-04-01单铭磊王培永赵萱何静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3年2期
关键词:主题词非遗葡萄酒

单铭磊,王培永,赵萱,何静

(1.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2. 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山东济南 250103;3. 济南技师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在上世纪末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但是直到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一批19件世界级非遗项目名单才被人们熟悉起来,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个主要特点: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综合性、民族性、地域性、变异性[1]。葡萄酒作为凝结了这些特质的产品,在依托市场流动、体现商品属性、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进行了文化传递和传播。同时文化属性又使得葡萄酒的价值得到提升,从而推动了葡萄酒作为商品的流动。因此,有必要从文化角度尤其是非物质文化角度来审视葡萄酒的研究状况。

1 检索策略和数据来源

1.1 检索策略及工具选择

数据检索策略的制定是整个分析研究过程的基础。只有合理的文献检索策略,才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分析结果,这要求在进行检索时充分考虑检准率和检全率两个关键指标。通过获得较高的检全率来保障结果分析的全面性,通过提升检准率可以减少“噪声”对分析的影响[2]。但是就可视化分析看,盲目追求检准率是低效且危险的策略,反而高检全率的获得则是较安全和有效的选择[3]。由此,本文在对葡萄酒文化进行研究时,包括对其进行的开发和宣传也纳入检索范围,以保证较高检全率和合理检准率[4]。

作为文献计量的建模软件,CiteSpace主要对数据库已有的文章用定量的方法来审视和描述[5]。这一软件可支持主题及领域共现、机构共引分析、作者合作情况分析等,有利于对关注领域的发展趋势、文献结构及动态模式进行可视化展现,能对学科前沿的演进路线及基础文献脉络提供直观的分析图谱[6]。将通过CiteSpace软件检测到的某一短时期内有较大变化的信息视为突发检测(Burst detection),这是一种可用来度量更深层变化的手段。它一方面施引文献所用的单词或短语的频次;另一方面用于被引文献所得到的引文频次[7]。通过CiteSpace系统可视化的审查,克服了叙事型文献综述的主观偏见,为我们整体审视葡萄酒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文献计量参考。

1.2 数据来源和预处理

首先以“葡萄酒”“文化”两个关键词利用核心合集数据库(WoS)进行初步检索。数据预处理是做好知识图谱分析的基础,本文选择NoteExpress(版本3.2.0.7409)进行数据预处理与参考文献管理,对1992—2022年的WoS核心集数据提取学者发表“葡萄酒”及“文化”研究论文进行了筛查和过滤,重点关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献,运用NoteExpress的“数据分析”功能导出文献的发表年度、作者、关键词等数据,以及“导出题录”功能重新将文献题录数据分别导出为Excel文件与Refworks格式文件,前者用于文献题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后者用于导入CiteSpace进行知识图谱分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有了类似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说法,于2001年正式评选和公布,有的国家至今没有参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或者有的作者及文章因种种原因不使用或未明确表述“非遗”(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及相关说法[8]。因此在检索过程中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非遗”概念所涉及的诸如:传统形式载体语言;传统戏剧、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曲艺和杂技;传统历法、医药和工艺、技艺;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传统表现形式作为“文化”关键词涵盖的主要范围,与“葡萄酒”作为共同检索内容进行研究。

1.3 研究方法

利用分析工具CiteSpace V.6.1.R2内置共被引图谱与引文聚类功能进行检索,观察范围分别聚焦于关键词频(Key word)、文献来源(Source)、作者(Author)得到1992—2022年的词频数据4109条,为了保证资料来源的广泛度和准确度,剔除了期刊卷首语、书评、会议征稿等,除保留论文(Article)和综述(Review)外,还保留了权威新闻机构(News institution)的报道(Report)这一类型。其中以1992年1月至2022年8月共1521条为研究重点,特别是对其中168篇关键词带有“非遗”内容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一是形成关于葡萄酒文化相关研究图谱的总体印象,二是探寻全球葡萄酒文化研究的脉络并提出借鉴建议。

2 研究现状与分析

2.1 主题词词频聚类与共现分析

主题词是文献主旨的直接展示和概括,主题词词频聚类能够较宏观地反映出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和主要关注方向。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涉及葡萄酒文化的相关文献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根据CiteSpace提供的Q值和S值衡量图谱的网络结构和聚类的清晰度来判读。当Q>0.3时,意味着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当S>0.5时,一般认为聚类结果是合理的[9]。根据以上两项指标并结合关键词的最大中心性值,本研究最终设定K值为25,标签阀值设定为1,选择聚类视图(Cluster)方式可视化关键词共现图谱,结果如图1所示。该图谱模块值Q=0.5798,最大共现数CC=605(86%),平均轮廓值S=0.858,调和平均值Q,S=0.692,均符合聚类研究要求。

图1 主题词共现图谱Figure 1 Subject words co-occurrence map

通过主题词的共现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出研究领域的相关程度,从宏观层面上展示出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得到关于葡萄酒文化主题词共现图谱连线2837条,节点697个。如图1所示,在1992—2022年的30年间研究者更加关注于法国葡萄酒、品质因素、葡萄酒品鉴、健康保健、原产地风物、影响风味的因素以及消费情况,还有与食物的搭配以及酿造工艺及风格等。这些都反映出人们已经把葡萄酒作为一个文化的载体,并将其作为诸多文化要素的集合来认识,同时葡萄酒也是一种文化集束的象征,通过它来传达或表现这种文化集束的张力或影响。

通过对主题词词频的统计共得到9个聚类焦点(图2),分别是Case study(案例研究)、Alcohol consumption(酒精消费)、Vitis viniferaL.(欧洲葡萄)、Geographical origin(地理起源)、Wine consumption experience(葡萄酒消费体验)、Tohip ratio(hip比率)、Aspergillus section nigri(黑曲霉)、Trans-resveratrol concentration(反式白藜芦醇浓度)、Grape(葡萄)。

图2 主题词聚类知识图谱Figure 2 Subject words clustering knowledge map

结合主题词时间线轴图谱来看(图3),归纳出世界葡萄酒文化30年以来相关研究经历的大致三个阶段进程:第一阶段是21世纪之前,主要特点是研究倾向于对商品本身及消费者体验方面,比如酿造工艺、消费方式、葡萄酒产地情况等,这一阶段的文献更多的讨论和研究葡萄酒生产方法及产地风土特点对葡萄酒的影响,以及人们消费和选购葡萄酒的影响因素;第二阶段是21世纪的前十年,这段时间葡萄酒文化的研究呈现出多点迸发的态势,研究角度呈现多元的特点,为转型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近十年以来,无论在学术论文还是新闻报道方面,葡萄酒文化均具有明显的个案化倾向,在这些文献中广泛使用案例,比如2012年伊莎贝尔在谈论葡萄酒贸易的文章中就引用法国原产地保护制度的案例“它从种植开始保证了葡萄酒品质和信誉,保护了自然环境,维护了果农、生产作坊(庄园)的合法利益以及国家形象,在促进葡萄酒出口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0]。弗朗索瓦在2020年援引法国政府2014年公布的《农业、食品和林业的前景》的例子指出:“葡萄酒是法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它同葡萄酒庄园一起是法国受保护的美味及美景”。法国政府还创造性地推出葡萄酒原产地质量控制命名管理制度并最早对葡萄酒的不同等级进行了分类划分(AOP)。这些具有更加明显的非物质文化的属性[11]。

图3 主题词时间线视图图谱Figure 3 Keyword timeline view map

2.2 文献来源国分析

对文献来源国进行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从众多葡萄酒主产国中了解葡萄酒文化研究的空间分布,并梳理出世界主要文献来源国的情况。对照各主要产酒国的产量和世界排名,能够揭示主要产酒国与主要文献来源国之间的关系,进行有重点的关注和研究。运用CiteSpace,节点确定以国家为类型选项,时间跨度设定为1992—2022年,切片长度设定为一年,运算导出关于葡萄酒文化文献来源国的网络图。网络节点都标有代表国的国名,国名字符越大则表示发文量越多,连线粗细代表出现频次,连线越粗说明频次越多,如图4所示。

图4 文献来源国共现图谱(TOP13)Figure 4 Co-occurrence map of source countries

通过文献来源国共现图谱可知,近30年来关于葡萄酒文化发文最多的13个国家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新西兰、葡萄牙、中国、巴西和罗马尼亚。对比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提供的2016—2020年全球葡萄酒出口排名前13的国家,依次有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南非、智利、德国、葡萄牙、新西兰、罗马尼亚、英国[12]。很容易看出两组国家有10个相同,其中葡萄酒文化研究发文最多的4个国家也是葡萄酒出口量最多的国家。

进一步对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这4个国家相关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在1992—2022年之间关于葡萄酒文化方面都有相当数量的文献以“非遗”视角对葡萄酒的传统工艺、品鉴方法、等级划分、美食搭配、饮用礼仪以及风物习俗的关系来进行阐述和讨论。图5为从“非遗”视角审视近30年来葡萄酒文化论文世界排名前13的国家情况。以法国为例,葡萄酒文化研究的相关论文无论是从数量还是研究领域构成上均比较均衡,研究领域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新技术、法律、农业、旅游、多边合作等多个方面,均大于5%的占比。即使像美国这样的新兴葡萄酒国家也对葡萄酒传统、风俗、礼仪、制作工艺、餐酒搭配等非物质文化范畴的内容表现出了足够的关注。

图5 全球“非遗”视角葡萄酒论文数量分布(TOP13)Figure 5 Quantity distribution of global wine papers from

2.3 共被引情况分析

CiteSpace软件提供了对共被引文献进行分析的功能,分析对象为文档中的“CR”(Co-Referenced)字段。CiteSpace提供了对引文数据的详细分析,包括作者被引频次、期刊被引频次以及文献被引频次。

被引作者共现图谱如图6显示,对葡萄酒文化的研究被引作者共现1206个节点,网络密度是0.0069,连线5015条,节点连线及字号随被引频次增加而变粗和变大。经过可视化分析该图谱大致有3个集中区域,第一个集中区域以Renaud Schmitt和Frankel En两个作者为主,这一区域的作者对于葡萄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工艺及口味风格方面,也涉及葡萄酒品鉴方法和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制的政策法规;第二个区域以Charters Swenson和Lockskin Lince两个作者为主,这一区域作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葡萄酒的营养保健及餐酒搭配方式和习俗方面,也涉及葡萄酒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和气候地理条件,以及人们对美食的态度和与自然的关系;第三个集中区域以Van Leeuwang和Jones Gervens为主要作者,这一区域的作者对于葡萄酒贸易以及经营进行了比较多的阐述和研究,包括贸易的渠道、历史沿革、经营方式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除此之外,像Amerine Mamany、Anderson Kmyll等作者对与葡萄酒有关的风俗习惯、民俗、艺术风格表现出更多的兴趣,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论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以上三个区域涉及的主要内容都属于“非遗”的范畴。由此可见无论在“非遗”概念提出之前还是之后,人们在谈论葡萄酒文化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

图6 作者被引共现图谱Figure 6 Author cited co-occurrence map

被引期刊共现图谱如图7显示,对葡萄酒文化的研究被引期刊共现934个节点,网络密度是0.0127,连线5528条,节点连线及字号随被引频次增加而变粗和变大。经过可视化分析该图谱大致有3个节点集中区域,第一个集中区域以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杂志为主,这本杂志在SCI检索中属于园艺学(Horticulture)的学科分类,这一区域中还包括Journal of Wine Research,以及Australian Journal of Grape and Wine Research等杂志,该区域涉及的文章主要从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工艺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第二个集中区域是以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和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等杂志为主,此区域的文章主要是讨论葡萄酒在食品科学(Food Science & Technology)方面的问题和文化表达;第三个区域聚集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ne Business Research以及Journal of Wine Economics等杂志,这些杂志发表的文章从葡萄酒商品往来、葡萄酒经济贸易方面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葡萄酒文化。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葡萄酒的研究和关注不仅停留在以往重点关注产业上游和前端的状况[13]。当前已经形成栽培种植、酿造生产以及文化内涵三方面研究鼎立的态势,尤其是对于葡萄酒的销售和推广,与葡萄酒相关的“非遗”文化的发掘、传承、传播已经成为重要的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不同国家或地区葡萄酒的发展。

图7 期刊被引共现图谱Figure 7 Journal citation co-occurrence map

3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在全球范围内对葡萄酒文化研究文献跨越40年的历史,从主题词聚类、文献来源、共被引情况三个方面进行了聚焦和梳理,更是针对1992—2022年“非遗”概念提出前后的这30年来进行聚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对葡萄酒文化研究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从CiteSpace展示的图谱来看,葡萄酒文化研究涉及的国家和作者较多,除生物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文章外,葡萄的栽培技艺、酿造工艺、历史演变、饮食习惯以及与其有关的风土人情都是重要关注领域,这使得葡萄酒的文献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文化多元性和文化承载性。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官方词汇正式出现仅有短短30余年的时间,但是作为“非遗”重要内容及表现形式的传统技术、文学艺术、历史传说以及传统礼仪和民俗都被各个国家作为推广自己民族文化和传统商品的重要手段自觉与不自觉地长期运用着[14]。葡萄酒就是这样一种历史悠久的产品和贸易品,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酒精饮料,而且还承载了文化传播的功能,成为文化推广的有力载体。这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传统葡萄酒生产国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和突出,将葡萄酒与无形的传统地域文化联系在一起,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还提高了当地葡萄酒的声誉和销售,彰显了文化自信。随着2010年葡萄酒同法国其他传统餐饮美食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葡萄酒一直肩负着国家“文化大使的使命”[15]。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科研工作者一方面在聚焦自然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注意社会科学尤其是文化方面的研究,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全人类共有、易于人们接受的特性,更好地促进我国葡萄酒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和推广;另一方面,我国很多传统特色产品同样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不仅在我国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海外也有着一定的影响[16]。我们应该积极借鉴有关国家在葡萄酒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这些财富,精心营造特色产品的形象,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积极进行文化的推广传播,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使我国包括葡萄酒在内的文化承载产品具有更强的文化感染力和传播力,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主题词非遗葡萄酒
自制的葡萄酒为啥爱“上头”?
十款葡萄酒与十块石头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我校学报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平均每篇有3.00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我校学报第32卷第5期(2014年10月)平均每篇有3.04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2014年第16卷第1~4期主题词索引
《疑难病杂志》2014年第13卷主题词索引
基于葡萄酒理化指标的葡萄酒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