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绰号里藏着一种修辞
2023-04-01小酷哥哥
小酷哥哥
写作文的时候,许多同学都会引用高尔基的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使用比喻,可以让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大类。
我们先说明喻。
比如:同学的妈妈像母老虎。“同学的妈妈”是本体,“母老虎”是喻体,喻词是“像”。
除了“像”,常见的喻词还有就像、好像、好比、好似、恰似、如、有如、犹如、仿佛、宛如……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有一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句话里,作者将叶子比作舞女的裙。
“叶子”是本体,“舞女的裙”是喻体,“像”是喻词。
一句话里,本体、喻体和喻词同时出现,这就是明喻。
再来说暗喻。
暗喻指的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但喻词变了,不再是“像、宛如、仿佛”这类词,而是变成了“是、成为、变为”等。
比如:王小蛋就是一只猴子,每次看见桃子,都两眼放光。
这句话里,“王小蛋”是本体,“猴子”是喻体,作者将王小蛋比作了爱吃桃子的猴子。那这句话里,有没有“像、宛如、仿佛”这类喻词?没有。所以,我们可以说它是暗喻。
最后,我们来说说借喻。
借喻,不出现本体,也不出现“像”“宛如”等喻词,而是直接借用喻体来代表本体。
有一句话:“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和鸿鹄都是鸟类。作者用燕雀借喻目光短浅的人,用鸿鹄借喻志向不凡的人。文章里,我们只看到喻体——燕雀和鸿鹄,没有看到本体——目光短浅的人与志向不凡的人。这就是借喻。
老舍先生写了一本小说叫《小坡的生日》,里面有这么一段:
“小坡,替我和王牛儿打一回吧!他管我父亲叫大洋狗!”一个小魔鬼手里握着五张香烟画儿。“打倒王牛儿,这全是你的,保管全是新的!”
小坡一劲儿摇头,可是眼睛盯着小魔鬼的手。
小魔鬼递过一张来。
小坡迟疑了一会儿,接过来了,舍不得再交还回去,果然是骨力硬整,崭新的香烟画!
“你先拿着那张,打赢了之后再给这四张!”小魔鬼张开手,不错,还有四张,看着特别的可爱。
“输赢总得给我?”小坡的灵魂已经被小魔鬼买了去!“打输了哇?吹!打赢了?给!你常打胜仗,是不是?”小魔鬼的话说得甜美而带力量。
小魔鬼,很显然,这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老舍先生将诱惑小坡去打架的那位同学,比喻成“小魔鬼”。比喻分明喻、暗喻和借喻。“小坡一劲儿摇头,可是眼睛盯着小魔鬼的手。小魔鬼递过一张来”采用了哪一种比喻呢?这句话里,没有本体,没有喻词,只出现了喻体——小魔鬼,所以,可以将它理解成是借喻。
鲁迅先生有一篇小说叫《故乡》,我们来看看他的文字里,哪一处使用了借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象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以上段落里,“厚障壁”这三个字,“厚”说的是两者之间距离大;障,指的是障碍;壁,说的是墙壁。作者将“两人之间的感情距离”比作“厚障壁”,形容两人之间的隔阂很深。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个句子里,没有出现本体,也没有出现喻词,而是直接出现了喻体,这便是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有一首歌叫《我的祖国》,里面有一段歌词:
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个句子里,词作者将“心怀鬼胎的人”比喻成“豺狼”。这句话里,没有本体,也没有喻词,而是直接出现了喻体——豺狼,这就是比喻这种修辞手法里的借喻。
小酷哥哥创意课堂
学校里,我们有时候会给同学们起绰号,比如班里有一个人学习特别好,博学多才,同学们称呼他是“小博士”。一天,上课铃声响了,班主任走进教室,看到这名同学不在教室,于是问:“小博士今天怎么没来上课?”在这句话里,班主任的话采用的便是借喻。
瞧,不仅歌词里藏着修辞,小说里藏着修辞,同学之间起的绰号里也藏着修辞。
这就叫: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只是用“起绰号”作为一个例子,并不提倡大家给同学起绰号。另外,起绰号,尤其是起一些带有侮辱性质的绰号,是不礼貌的,是坚决不允许的。
最后,考考你:“不要随便给人扣帽子”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修辞呢?